杨震宇
目的 探讨宫腔镜辅助经阴道切除卵巢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65例需要保留子宫的直径<10 cm卵巢良性肿瘤,其中28例采用经阴道切开后穹隆,撑开器暴露子宫直肠陷凹,联合宫腔镜行卵巢肿瘤切除术(研究组),37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40.1±4.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60.2±6.0) min(t=- 14.837,P=0.000),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3.4±8.5)h显著短于对照组(23.5±9.5)h(t=-4.351,P=0.000),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Z=-8.525,P=0.002),住院费用(4231.2±103.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5442.7±123.2)元(t=-42.038,P =0.000);研究组术后病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0例vs.5例,P=0.053),术中出血量(55.2±5.2)ml与对照组(53.2±5.8)ml差异无显著性(t=1.439,P=0.155),术后住院时间(4.5±1.5)d与对照组(5.0±1.5)d差异无显著性(t=1.331,P=0.188).结论 宫腔镜辅助经阴道切除卵巢良性肿瘤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瘢痕、无须气腹、标本完整取出等优点,但要选择适当的病例.
作者:刘仙;宋岩峰;赵锐;宣毅飞;肖金辉;刘冬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我科于2009年收治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在4年时间内肿瘤增大的同时位置发生明显变化,行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肿瘤切除术,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间断头痛、心悸、腹痛伴发热4年余,加重1周.查体:血压210/120 mm Hg,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墨菲氏征(-),右上腹可触及一约7 cm×6 cm大小肿物,质硬,界限尚清,活动度可.
作者:郭永刚;邢慧芝;杨剑;刘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胸腔胃-气管支气管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一种病死率很高的并发症[1].临床上对该并发症认识不足,常造成诊断上的延误,即使诊断成立,治疗也极为棘手.2005年9月我们采用支架置入治疗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随访6年,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孝忠;朱青松;吕剑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161例胆管结石.结果 161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3例发生胆漏,保守治疗4~6d痊愈.术后住院7~12d,平均9d.术后6~8周拔除T管,4例胆管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二期胆道镜取石成功.161随访1~17个月,平均6个月,B超或MRCP复查未发现肝外胆管狭窄,无黄疸、结石复发、胰腺炎等.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有效.
作者:郭晓华;李守红;李云;王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切除声门暴露困难的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7月支撑喉镜直接暴露声门困难26例,7例位于声带前联合处,19例位于声带前1/3处,联合使用鼻内镜,通过调整鼻内镜角度及旋转视野达到完全显露声带全程,切除声带息肉.结果 4例术后第2天发观轻度咽部擦伤,对症处理后擦伤消退.无门齿脱落、颈椎损伤、舌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6例随访6 ~12个月,平均9个月,23例在术后1周达到治愈标准,余3例进一步治疗后治愈.结论 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下手术,适用于颈部粗短、颈部活动受限、喉体较高患者,对声门暴露困难的声带息肉切除疗效满意.
作者:赵亮;谢洪;周晓红;尹金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局部止血的方法.方法 2005年10月~2011年2月,因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306例,按手术时间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233例,术中垂体后叶索两点注射,水压分离妊囊剥离法,术后创面涂抹几丁糖;对照组73例,不用垂体后叶素,电钩打开妊娠部位后直接钳出组织,术后不用几丁糖.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发生率及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观察注射垂体后叶素前后血压变化.结果 30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40.5±10.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71.8±12.3) min(t=- 21.887,P=0.00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2±6.5)ml,显著少于对照组(52.7±10.3)ml(t -36.912,P=0.000);观察组PEP发生率1.3%(3/233),与对照组4.1%( 3/73)无统计学差异(x2=1.069,P=0.301);观察组术后卵管通畅率93.8% (213/227),显著高于对照组70.4%( 50/71)(x2=28.594,P=0.000).注射垂体后叶素后患者血压升高,用药后10、20 min与用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q=3.554,P<0.05;q=3.159,P<0.05),用药后30 min与用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q=1.580,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垂体后叶素两点注射联合水压分离法取妊娠组织,术后创面涂抹几丁糖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不影响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但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作者:邓洋;许彬;杨瑞;胡龙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筛选出参与胃腺癌淋巴结转移过程的相关蛋白.方法 标本来源:2例中分化腺癌,淋巴结未侵及;1例低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局灶伴印戒细胞癌分化,胃小弯侧淋巴结可见癌转移.裂解液、超声破碎法提取胃腺癌组织总蛋白,经双向电泳后获得胃腺癌组织蛋白质图像,运用PDQuest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找到胃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胃腺癌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差异蛋白质.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电喷雾串联质谱(Q-TOF)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后用Mascot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 与胃腺癌不伴淋巴结转移相比,胃腺癌伴淋巴结转移中有2个蛋白质点高表达,质谱鉴定结果为胃蛋白酶A( pepsin A)、巨噬细胞加帽蛋白(macrophage-capping protein);在胃腺癌不伴淋巴结转移中有1个蛋白质点高表达,质谱鉴定结果为免疫球蛋白K链恒定区(IgK chain C region).结论 巨噬细胞加帽蛋白在伴淋巴结转移胃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推测其可能在胃腺癌淋巴结转移发生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作者:陈茉;丁士刚;刘琳娜;张静;娄雅欣;杨彬;刘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帕瑞昔布作为选择性环氧化酶2( COX-2)抑制剂,可用于围术期急性疼痛的治疗,其临床疗效已经在多种手术后的止痛治疗中得到证实.应用本药物后可减少吗啡用量,缓解使用超短效阿片药所引起的痛觉超敏现象,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在微创手术中应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对帕瑞昔布的药理作用、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作者:夏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七分区法关节镜下滑膜全切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2 ~2008年,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肘关节清理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11例,共13个肘关节,4例左侧,5例右侧,2例双侧.平均病程60个月(5 ~120个月).手术通过近端前内及前外入路、软点入路和后外入路,使用关节镜进行滑膜全切.在关节镜下,将肘关节分为内侧区、外侧区、桡骨头前下区、鹰嘴窝、后外区、桡骨头后下区和后内侧区,共七区,逐区切除滑膜.术前术后进行Mayo评分及HSS评分.结果 随访时间12 ~72个月,平均34.6月.术后7个月复发1例,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余10例12个肘关节屈肘角度由102.1°±15.9°增加至123.3°±21.4°(t=- 3.275,P=0.007),伸肘角度由33.8° ±21.4°改善至20.0°±17.8°(t =3.572,P=0.004).HSS评分由48.8±18.1分改善为87.9±15.9分(t=-8.125,P=0.000).Mayo评分由39.6±16.6分改善为92.9±13.9分(t=-9.918,P=0.000).结论 关节镜下滑膜全切术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之一,多入路七分区法切除肘关节类风湿性滑膜对于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有一定意义,可有效缓解疼痛,增加肘关节活动度,术后Mayo评分及HSS评分均有显著提高.
作者:程序;崔国庆;闫辉;杨渝平;王健全;何震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分区的概念及其对半月板缝合手术操作的指导意义.方法 根据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的临床实践,针对术中操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半月板损伤部位的分区:Ⅰ区,前角区;Ⅱ区,前侧方区;Ⅲ区,后侧方区;Ⅳ区,后角区.按照分区方法,Ⅰ区15例,Ⅱ区106例,Ⅲ区36例,Ⅳ区49例.对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206例随访25 ~76个月,平均38个月,膝关节无症状率92.7%( 191/206),有临床症状患者的分布:Ⅲ区10例,Ⅱ区1例,Ⅰ区2例,Ⅳ区2例.术前Lysholm评分(52±11)分,显著低于术后(92±8)分(t=-45.153,P=0.000).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各区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x2=30.289,P=0.000);组间两两比较的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各区间疗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关节镜下半月板各区缝合具有不同的中期临床疗效,关节镜下半月板分区对指导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操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文辉;王予彬;卢亮宇;王亮;李靖龙;程晏;顾羊林;詹科;师东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9月,19例急性DVT接受手术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支架置入术.DVT位于左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3例,双侧髂-股静脉2例,其余14例均在左髂静脉.均有患肢明显肿胀,其中12例伴患肢疼痛.DVT发病时间(3.2±1.3)d.取栓前均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取栓后即刻静脉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者先行球囊扩张再置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18例取栓后造影示髂静脉狭窄,其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15例(78.9%),残留狭窄3例;1例未发现髂静脉狭窄.18例有狭窄者共置入22枚自膨式支架,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伤口血肿.随访16例,随访时间2~26个月(平均10.3月),疼痛症状均消失,2例行走后下肢轻度肿胀,均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 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DVT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
作者:叶志东;樊雪强;王非;林凡;杨煜光;钱松屹;刘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中转开腹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595例接受L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M中转开腹率为4.7%(28/595).宫颈肌瘤及阔韧带肌瘤的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子宫体部肌瘤(x2=13.732,P=0.000;x2=10.298,P=0.000),直径≥8 cm肌瘤的中转开腹率显著高于直径<8 cm肌瘤(P =0.029),单发肌瘤和多发肌瘤的患者中转开腹率无显著性差异(x2=0.000,P=1.000).LM中转开腹原因:肌瘤位置特殊致操作困难13例(46.4%),术中大出血8例(28.6%),严重盆腹腔粘连5例(17.9%),恶性肿瘤2例(7.1%).结论 子宫肌瘤位置特殊是LM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技术,术前充分评估病情,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可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中转开腹率.
作者:吴丽芳;万择秋;孟迪云;任月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1年12月42例腹腔镜手术与同期46例开腹手术行子宫广泛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303.4±118.2)ml vs.(407.6±120.2)ml,t=-4.094,P=0.000],切除淋巴结多[(27.5±5.1)个vs.(20.6±4.3)个,t=6.881,P=0.000],术后排气早[(1.5±0.5)d vs.(2.1±0.6)d,t=-5.069,P=0.000];2组手术病理分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腹腔镜下治疗子宫恶性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中海;乐爱文;单莉莉;肖天慧;卓蓉;沈怡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及宫颈残端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0年12月128例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宫颈残端缝合法65例(A组):术中缝扎子宫动静脉后,切除宫体,宫颈残端连续锁扣缝合;宫颈套扎法63例(B组):常规套扎子宫动静脉及宫颈,切除宫体后,再次套扎宫颈残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A组手术时间(63.1±14.0) min与B组(62.4±14.9) 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74,P=0.785);A组术中出血量(115.2±56.7) ml与B组(128.1±66.2)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 1.185,P=0.238);A组术后排气时间(31.1±2.7)h与B组(30.2±2.7)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85,P=0.062);A组住院费用(14 052.8±918.1)元与B组(14 361.2±891.0)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928,P=0.056).B组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发生率6.3%(4/63)与A组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6);B组术后住院时间(6.7±3.1)d较A组(5.8±0.5)d明显延长(t=2.310,P=0.023).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宫颈残端缝合法似较宫颈套扎法安全,减少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改环;白延青;邢丽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晚期或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的原发性和转移性肺癌的新技术,因其临床适应证广、并发症少、临床研究证实有效,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微创治疗手段.现有证据表明,RFA联合化疗能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术后复发,为目前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文静;秦海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单发或多发结石,结石直径≤20 mm.第1例先行十二指肠镜手术,以后89例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LC术后变换体位为俯卧或侧俯卧位行十二指肠镜手术.术后常规放置鼻胆管引流.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90例均取尽结石,无并发症发生.住院5~9d,平均7d.随访1~23个月,其中54例>12个月.无结石复发和胆道狭窄、胰腺炎、逆行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在已开展腹腔镜和十二指肠镜手术,同时手术室具备胆道造影条件的单位,开展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黄博;侯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腔内支架置入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ⅡC、D级股动脉病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24例患者(共27条股动脉,C级21条,D级6条)进行腔内治疗,开通成功后应用球囊扩张闭塞段并置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成功开通25条股动脉,开通率92.6%( 25/27),2条股动脉因病程较长、病变段钙化严重未能开通而行开放外科旁路术.25条股动脉共置入支架62枚.6条患肢的间歇性跛行距离由术前的61 m(30~150 m)增加至术后7天的560 m(300~950 m)(t=3.54,P=0.018).12条患肢的疼痛消失,5条患肢疼痛可忍受,2条患肢疼痛偶尔需口服止痛药物缓解.所有患肢皮肤颜色变红润,腘动脉、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明确.踝肱指数由术前0.36±0.12增至术后7天的0.78 ±0.25(t =2.16,P=0.038).19例(21条股动脉)随访4~ 25个月(平均9.8月):4例各有1条股动脉分别于术后7、11、12和15个月时出现支架内狭窄及血栓形成,其中3例经导管溶栓和球囊扩张后症状缓解,另1例行股腘动脉旁路术后症状缓解,其余15例(17条患肢)均无缺血症状加重表现.结论 腔内支架治疗TASCⅡC、D级股动脉病变具有安全和微创的优点,短期效果良好.
作者:张立魁;吴丹明;周玉斌;易巍;王成刚;孙雨莘;贾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新方法,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1]、恢复快等优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MPCNL结合钬激光碎石治疗46例上尿路结石,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孙旭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2010年3月~2011年4月应用专利电凝钩经脐单一部位行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3例.在脐上缘做2cm弧形单一切口,置入2个5 mm及1个10 mm trocar,使3个trocar呈倒三角形,采用我们自己发明的专利电凝钩及改良的国产直形器械,先切除胆囊,暂不取出,然后在原单一切口内改变trocar的方向及体位的情况下切除阑尾,后一并取出阑尾及胆囊.3例均顺利完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50 ~85 min,平均63 min;出血量为15 ~40 ml,平均25 ml.3例分别随访1、5、20个月,均恢复良好,无腹痛等不适症状,腹壁无明显瘢痕,出院后1周即恢复正常工作.应用专利电凝钩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方法可行、微创,美容效果明显.
作者:朱家万;宝宏革;张霞;易剑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本文报道2001 ~2008年LC胆道损伤发生率0.3%(3/1100),均为横断伤,2例胆总管,1例肝总管,发生在开展LC的前250例.行一期Roux-en-Y胆肠吻合1例,胆总管断端的端端吻合和T管支撑2例.术中解剖Calot三角时一定要尽量确认清楚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入后方能结扎胆囊管,避免胆道损伤.
作者:郭晓东;杨兴东;许爱国;李春波;张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