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经验

叶志东;樊雪强;王非;林凡;杨煜光;钱松屹;刘鹏

关键词:支架置入, 取栓术, 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9月,19例急性DVT接受手术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支架置入术.DVT位于左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3例,双侧髂-股静脉2例,其余14例均在左髂静脉.均有患肢明显肿胀,其中12例伴患肢疼痛.DVT发病时间(3.2±1.3)d.取栓前均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取栓后即刻静脉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者先行球囊扩张再置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18例取栓后造影示髂静脉狭窄,其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15例(78.9%),残留狭窄3例;1例未发现髂静脉狭窄.18例有狭窄者共置入22枚自膨式支架,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伤口血肿.随访16例,随访时间2~26个月(平均10.3月),疼痛症状均消失,2例行走后下肢轻度肿胀,均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 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DVT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星形细胞瘤腹腔转移1例

    颅内肿瘤颅外转移非常少见,多与开颅手术有关.现报道我科1例颅内星形细胞瘤立体定向病变活检术+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年腹腔转移的病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外院于2009年11月18日行立体定向病变活检术+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病理活检示星形细胞瘤,术后行放疗25次.

    作者:郑飞;蔡军;金岚;张忠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46例护理体会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新方法,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1]、恢复快等优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MPCNL结合钬激光碎石治疗46例上尿路结石,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孙旭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解剖变异时避免胆道医源性损伤的经验与体会

    本文报道2001 ~2008年LC胆道损伤发生率0.3%(3/1100),均为横断伤,2例胆总管,1例肝总管,发生在开展LC的前250例.行一期Roux-en-Y胆肠吻合1例,胆总管断端的端端吻合和T管支撑2例.术中解剖Calot三角时一定要尽量确认清楚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入后方能结扎胆囊管,避免胆道损伤.

    作者:郭晓东;杨兴东;许爱国;李春波;张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七分区法关节镜下滑膜全切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的中期随访结果

    目的 评价七分区法关节镜下滑膜全切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2 ~2008年,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肘关节清理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11例,共13个肘关节,4例左侧,5例右侧,2例双侧.平均病程60个月(5 ~120个月).手术通过近端前内及前外入路、软点入路和后外入路,使用关节镜进行滑膜全切.在关节镜下,将肘关节分为内侧区、外侧区、桡骨头前下区、鹰嘴窝、后外区、桡骨头后下区和后内侧区,共七区,逐区切除滑膜.术前术后进行Mayo评分及HSS评分.结果 随访时间12 ~72个月,平均34.6月.术后7个月复发1例,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余10例12个肘关节屈肘角度由102.1°±15.9°增加至123.3°±21.4°(t=- 3.275,P=0.007),伸肘角度由33.8° ±21.4°改善至20.0°±17.8°(t =3.572,P=0.004).HSS评分由48.8±18.1分改善为87.9±15.9分(t=-8.125,P=0.000).Mayo评分由39.6±16.6分改善为92.9±13.9分(t=-9.918,P=0.000).结论 关节镜下滑膜全切术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之一,多入路七分区法切除肘关节类风湿性滑膜对于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有一定意义,可有效缓解疼痛,增加肘关节活动度,术后Mayo评分及HSS评分均有显著提高.

    作者:程序;崔国庆;闫辉;杨渝平;王健全;何震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对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

    当今,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诊断和治疗手段在临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涉及到普外、妇科、泌尿等诸多领域.随着腹腔镜手术指征的拓宽,其并发症也有增加之势,如血栓性疾病,特别是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现和处理如不及时,会进一步发展成为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1].腹腔镜手术引发的血液高凝与静脉血栓的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张成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42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1年12月42例腹腔镜手术与同期46例开腹手术行子宫广泛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303.4±118.2)ml vs.(407.6±120.2)ml,t=-4.094,P=0.000],切除淋巴结多[(27.5±5.1)个vs.(20.6±4.3)个,t=6.881,P=0.000],术后排气早[(1.5±0.5)d vs.(2.1±0.6)d,t=-5.069,P=0.000];2组手术病理分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腹腔镜下治疗子宫恶性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中海;乐爱文;单莉莉;肖天慧;卓蓉;沈怡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帕瑞昔布在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帕瑞昔布作为选择性环氧化酶2( COX-2)抑制剂,可用于围术期急性疼痛的治疗,其临床疗效已经在多种手术后的止痛治疗中得到证实.应用本药物后可减少吗啡用量,缓解使用超短效阿片药所引起的痛觉超敏现象,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在微创手术中应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对帕瑞昔布的药理作用、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作者:夏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应用专利电凝钩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3例

    2010年3月~2011年4月应用专利电凝钩经脐单一部位行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3例.在脐上缘做2cm弧形单一切口,置入2个5 mm及1个10 mm trocar,使3个trocar呈倒三角形,采用我们自己发明的专利电凝钩及改良的国产直形器械,先切除胆囊,暂不取出,然后在原单一切口内改变trocar的方向及体位的情况下切除阑尾,后一并取出阑尾及胆囊.3例均顺利完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50 ~85 min,平均63 min;出血量为15 ~40 ml,平均25 ml.3例分别随访1、5、20个月,均恢复良好,无腹痛等不适症状,腹壁无明显瘢痕,出院后1周即恢复正常工作.应用专利电凝钩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方法可行、微创,美容效果明显.

    作者:朱家万;宝宏革;张霞;易剑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CT和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CT和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 收集公开发表的对CT与MRI进行术前直肠癌T、N分期价值比较的国内外所有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按照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分别计算在T1~T4、N分期上,CT与MR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共9篇文章,总样本量347例.对于T分期,CT的灵敏度为0.772,特异度为0.880;MRI的灵敏度为0.910,特异度为0.935.对于N分期,CT的灵敏度为0.636,特异度为0.734;MRI的灵敏度为0.563,特异度为0.849. 结论对于T分期,MRI在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CT;对于N分期,CT灵敏度优于MRI,MRI特异度优于CT.另外,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能显著影响CT和MRI术前T分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N分期,则影响不明显.

    作者:谢海艇;吴霁晖;卓滋泽;鲁亚东;王冠;傅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61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161例胆管结石.结果 161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3例发生胆漏,保守治疗4~6d痊愈.术后住院7~12d,平均9d.术后6~8周拔除T管,4例胆管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二期胆道镜取石成功.161随访1~17个月,平均6个月,B超或MRCP复查未发现肝外胆管狭窄,无黄疸、结石复发、胰腺炎等.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有效.

    作者:郭晓华;李守红;李云;王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特殊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

    我科于2009年收治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在4年时间内肿瘤增大的同时位置发生明显变化,行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肿瘤切除术,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间断头痛、心悸、腹痛伴发热4年余,加重1周.查体:血压210/120 mm Hg,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墨菲氏征(-),右上腹可触及一约7 cm×6 cm大小肿物,质硬,界限尚清,活动度可.

    作者:郭永刚;邢慧芝;杨剑;刘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转开腹的有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中转开腹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595例接受L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M中转开腹率为4.7%(28/595).宫颈肌瘤及阔韧带肌瘤的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子宫体部肌瘤(x2=13.732,P=0.000;x2=10.298,P=0.000),直径≥8 cm肌瘤的中转开腹率显著高于直径<8 cm肌瘤(P =0.029),单发肌瘤和多发肌瘤的患者中转开腹率无显著性差异(x2=0.000,P=1.000).LM中转开腹原因:肌瘤位置特殊致操作困难13例(46.4%),术中大出血8例(28.6%),严重盆腹腔粘连5例(17.9%),恶性肿瘤2例(7.1%).结论 子宫肌瘤位置特殊是LM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技术,术前充分评估病情,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可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中转开腹率.

    作者:吴丽芳;万择秋;孟迪云;任月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封堵装置在输尿管结石腔内碎石中的应用

    输尿管结石及结石碎片向肾盂迁移是输尿管上段结石在输尿管镜腔内碎石中的常见问题,往往需要进一步处理,增加了治疗成本和时间,而结石封堵装置的应用则明显降低了此种情况的发生率,提高了结石清除率.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封堵装置的临床应用情况.

    作者:杨震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及宫颈残端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及宫颈残端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0年12月128例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宫颈残端缝合法65例(A组):术中缝扎子宫动静脉后,切除宫体,宫颈残端连续锁扣缝合;宫颈套扎法63例(B组):常规套扎子宫动静脉及宫颈,切除宫体后,再次套扎宫颈残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A组手术时间(63.1±14.0) min与B组(62.4±14.9) 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74,P=0.785);A组术中出血量(115.2±56.7) ml与B组(128.1±66.2)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 1.185,P=0.238);A组术后排气时间(31.1±2.7)h与B组(30.2±2.7)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85,P=0.062);A组住院费用(14 052.8±918.1)元与B组(14 361.2±891.0)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928,P=0.056).B组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发生率6.3%(4/63)与A组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6);B组术后住院时间(6.7±3.1)d较A组(5.8±0.5)d明显延长(t=2.310,P=0.023).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宫颈残端缝合法似较宫颈套扎法安全,减少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改环;白延青;邢丽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U100plus双频双脉冲激光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应用U100plus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9月,对257例输尿管结石实施输尿管镜下U100plus激光碎石术,设置激光脉冲能量120 mJ,频率10 Hz.放置输尿管双J管7~30 d.结果 221例(86.0%)结石一次粉碎成功,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82.0% (73/89),中、下段结石88.1%(148/168).7例二次碎石成功,总碎石成功率88.7%(228/257).手术时间15~65 min,(23.4±5.l)min,激光工作时间2~44 min,(12.3±3.3)min.双J管拔出后2周复查B超,结石排净率96.1% (219/228).术后肾绞痛35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U100plus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快速、高效、组织创伤极小、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作为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吴越;张国飞;邓玮;李正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胸腔镜手术在胸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胸部创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8月~2011年6月对225例胸部创伤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进行血胸清除、止血、肺修补、心包开窗、膈疝修补、胸内异物取出等操作.结果 206例行VATS,19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手术时间25~125 min,平均58min.术后24 h胸腔引流液30~320 ml,平均179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1~5d(2例脓胸胸管放置时间分别为16、21 d,未计算在内),平均2.7d.术后住院时间5~45 d,平均9.8d.223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中等量以上(>1000ml)胸腔积液,无再次胸部手术者,恢复良好.结论 胸腔镜诊断和治疗胸部创伤,创伤小,术后恢复好,疗效满意.

    作者:李叙;魏小东;栗兰凯;昌其;谢骏;潘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切除声门暴露困难的声带息肉

    目的 探讨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切除声门暴露困难的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7月支撑喉镜直接暴露声门困难26例,7例位于声带前联合处,19例位于声带前1/3处,联合使用鼻内镜,通过调整鼻内镜角度及旋转视野达到完全显露声带全程,切除声带息肉.结果 4例术后第2天发观轻度咽部擦伤,对症处理后擦伤消退.无门齿脱落、颈椎损伤、舌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6例随访6 ~12个月,平均9个月,23例在术后1周达到治愈标准,余3例进一步治疗后治愈.结论 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下手术,适用于颈部粗短、颈部活动受限、喉体较高患者,对声门暴露困难的声带息肉切除疗效满意.

    作者:赵亮;谢洪;周晓红;尹金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初步体会

    目的 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0月对8例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其中保留脾脏3例,联合脾切除5例.超声刀游离周围韧带及远端胰腺,切割闭合器将胰体尾及脾血管切断,标本经脐取出.结果 7例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成功,1例因胰尾囊肿与周围粘连严重中转为多孔手术.手术时间130 ~240 min,(155±38) min;出血量50 ~250 ml,(101.3±71.6)ml;住院时间 6~9d,(7.4±1.1)d.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出血、静脉血栓、发热感染等并发症.1例持续性胰漏,开腹手术修补.术后脐部切口愈合良好,美容效果明显.8例术后随访3~28个月,(14.3±8.6)月,均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预后良好.结论 对于有经验的腹腔镜外科医生,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是可行的,并具有极佳的美容效果.

    作者:吴硕东;范莹;孔静;苏洋;田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单发或多发结石,结石直径≤20 mm.第1例先行十二指肠镜手术,以后89例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LC术后变换体位为俯卧或侧俯卧位行十二指肠镜手术.术后常规放置鼻胆管引流.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90例均取尽结石,无并发症发生.住院5~9d,平均7d.随访1~23个月,其中54例>12个月.无结石复发和胆道狭窄、胰腺炎、逆行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在已开展腹腔镜和十二指肠镜手术,同时手术室具备胆道造影条件的单位,开展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黄博;侯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经验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9月,19例急性DVT接受手术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支架置入术.DVT位于左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3例,双侧髂-股静脉2例,其余14例均在左髂静脉.均有患肢明显肿胀,其中12例伴患肢疼痛.DVT发病时间(3.2±1.3)d.取栓前均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取栓后即刻静脉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者先行球囊扩张再置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18例取栓后造影示髂静脉狭窄,其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15例(78.9%),残留狭窄3例;1例未发现髂静脉狭窄.18例有狭窄者共置入22枚自膨式支架,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伤口血肿.随访16例,随访时间2~26个月(平均10.3月),疼痛症状均消失,2例行走后下肢轻度肿胀,均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 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DVT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

    作者:叶志东;樊雪强;王非;林凡;杨煜光;钱松屹;刘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