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忠镐
复张性肺水肿是指继发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萎陷之后,在肺快速复张过程中或之后所发生的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常发生于大量气胸快速排气过程中或之后.我科2003年1月~2006年3月收治的240例气胸中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禹亮;姜久仰;王巨;王雪峰;王胜发;张健;付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ASO治疗方法多种,但对于患肢动脉管腔严重狭窄或闭塞无法手术时,自体干细胞移植[2]将自身干细胞分离、纯化通过各种途径移植到缺血局部,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从而改善缺血症状挽救患侧肢体.Tateishi-Yuyama等[3]首次报道应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周围血管病获得满意效果.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0月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10例ASO,现将有关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胡小素;翟国钧;董国祥;郭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膀胱镜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膀胱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38例,电切镜下行病灶电切/电灼术、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共8次,其后每月1次,共10次).结果 38例随访6~12个月,29例治愈,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症状缓解5例;复发4例.结论 膀胱镜检查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尿道电切镜下病灶电切/电灼术联合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对腺性膀胱炎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胡祎民;陈泽波;陶令之;魏本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每年下肢DVT的发病率为1‰[1],目前已成为一种严重而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可导致致命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VT治疗后血栓复发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高发病率,也一直尚未很好地解决.本文就DVT近年来国内外的微创治疗方法予以概述.
作者:李晓强;钱爱民;汪忠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脓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4月我院对16例确诊脓胸在胸腔镜下用卵圆钳、吸引器头、骨膜剥离子等清理和刮除脓苔,剥离纤维膜;对病程稍长,纤维粘连不易剥离者,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完成,术后彻底冲洗脓腔.结果 10例胸腔镜手术,5例辅助小切口手术,1例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50~180 min,平均80 min;胸腔引流3~21 d,平均8 d.16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肺功能恢复良好,无脓胸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胸腔镜手术或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机化晚期脓胸安全、有效、微创.
作者:邵松海;马治欣;陈颖华;乔利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显微椎间盘镜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的原因,总结教训,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0年3月~2005年9月178例(214个间隙)显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中18例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进行总结.结果 中转开放手术3例,脑脊液漏2例;术后近期症状再现4例,术后1~6个月复发6例,术后椎间隙感染3例.结论 选择适当病例、熟练操作、工具配套以及灵活的术后处理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作者:牛明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X线定位下化学性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chemical thoracic sympathectomy,CTS)治疗雷诺现象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01年3月~2005年9月,我院73例(141条上肢)雷诺现象按照治疗时间顺序分2组(2001年3月~2002年12月为A组,2003年1月~2005年9月为B组).A组(35例67条上肢)在X线定位下经皮穿刺至T2或T3交感神经节处注射5%酚实施CTS.B组(38例74条上肢)在A组操作的基础上,在针尖抵达胸椎体后缘时注入局麻药2~3ml后再继续向前进针至交感神经节处注射5%酚实施CTS.结果 A组气胸发生率28.4%(19/67)显著高于B组的4.1%(3/74)(x2=15.773,P=0.000);A组有效率77.6%(52/67)显著低于B组的97.3%(72/74)(x2=12.851,P=0.000).腋下痛A组2条肢体,B组5条肢体(x2=0.411,P=0.521),窦性心动过缓A组1例,B组无(x2=0.002,P=0.967),Horner综合征2组各1例(均单侧)(x2=0.000,P=1.000).结论 CTS治疗雷诺现象疗效满意,气胸是CTS较常见的并发症,操作方法的改良可以有效降低气胸发生率并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赵军;董国祥;栾景源;李天润;翟国钧;张龙;韩金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血管腔内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球囊扩张以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防治RS,是介入领域研究争论的热点,也是临床实施介入治疗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作者:唐锋;刘昌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10月426例(594条)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采用连续电凝法手术,通过门诊或问卷随访.结果 住院时间3~9d,平均5.2d.合并下肢静脉溃疡的20条患肢,分别于术后0.5~2个月愈合,无复发.皮下血肿和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0.8%(5/594)和1.2%(7/594).局部皮肤点状烧伤发生率为O.8%(5/594).随访364例(500条患肢),随访率85.4%(364/426),随访时间4~9年,平均5.8年,复发率10.4%(52/500),其中50条肢体经硬化剂加压治疗治愈,2条肢体经再次手术后治愈,酸胀缓解率95.1%(309/325).结论 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这期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李天润;董国祥;赵军;栾景源;翟国钧;张龙;闫笑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肝外胆管再狭窄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月1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肝外胆管再狭窄,建立经皮经肝通道,采用胆道镜取石、球囊扩张、支架管置入支撑扩张狭窄段胆管.结果 8例用F20 Gruntzig型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段胆管,2次即可放入6~8 mm塑料支架引流管;4例球囊扩张3次后置入.塑料支架引流管置管6~12个月.12例随访2~3年,平均2.6年,无腹痛、发热、黄疸再次发作,B超、MRCP检查胆管无狭窄及再发结石.结论 胆道镜取石、球囊扩张支架管置入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肝外胆管再狭窄创伤小,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作者:杨秀义;王宏业;冯秋实;周正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经腹膜后腔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2年3月~2005年10月81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1例皮质醇腺瘤,57例醛固酮腺瘤,2例嗜铬细胞瘤,1例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腰部3个trocar穿刺入路,观察镜直接推移法建立后腹膜腔,超声刀切除肿瘤.结果 8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0~14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45 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1例术后发生后腹膜腔血肿.37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1个月,血压、体貌和化验检查均正常.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应为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剑松;左毅刚;杨德林;陈戬;李泽惠;李炯明;石永福;徐鸿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脾动脉瘤是常见的内脏动脉瘤,约占内脏动脉瘤60%[1].一旦诊断脾动脉瘤,应及时手术治疗.常规手术有单纯脾动脉瘤切除术、单纯脾动脉瘤结扎术、脾动脉瘤加脾切除术或加胰尾切除等,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2003年8月我们在腹腔镜下行脾动脉瘤体切除术,保留脾脏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来根;朱越锋;杨进;王观宇;李鲁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腔内支架置入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5月~2006年4月,我院采用腔内支架置入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50例53支病变.45例经股动脉顺行,5例经腋动脉逆行支架置入.7例伴有颈动脉或椎动脉严重狭窄同期行支架置入.结果 术后患肢血压测定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患/健侧血压指数由术前0.69±0.12提高至术后0.98±0.11(t=9.731,P=0.000).43例随访3~60个月,平均14.5月,锁骨下动脉再狭窄率(>50%)11.6%(5/43).结论 腔内介入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和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临床首选.
作者:俞恒锡;张建;汪忠镐;李建新;谷涌泉;李慎茂;朱风水;缪中荣;陈兵;郭连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1].因此,一旦确诊,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尽快手术治疗.因其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要求护士提供高质量、相配套的护理.我院2005年9月~2005年11月手术治疗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现将6例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程燕燕;张颖;郭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报道初学者第1个10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探讨培训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受训者是一名没有冠脉外科经验的心脏外科医生,在一名具有丰富OPCAB手术经验的指导者指导下,培训28个月开始独立主刀OPCAB手术.选取受训者独立完成的连续第1个100例手术(受训组),以指导者连续100例OPCAB手术作为对照(指导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受训组中有5例中转体外循环手术.远端吻合口数目为(2.9±0.6)个,明显少于指导组(3.5±0.7)个(t=-6.508,P=0.001);受训组回旋支血管桥的比例(67/100 vs 88/100,x2=12.645,P=0.000)和序贯吻合的比例(3/100 vs.27/100,x2=22.588,P=0.000)均明显小于指导组.受训组病死率为3%(3例),指导组为1%(1例),2组无显著性差异(x2=0.255,P=0.614).2组其他术后并发症均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受训者第1个100例OPCAB手术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标志着受训者从技术培训阶段向技术独立阶段的平稳过渡,验证这种技术培训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陈彧;万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眉弓处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复合静脉全麻,仰卧位.皮肤切口位于眉毛的外侧半,切口长3.5~4.0 cm,将额肌骨膜瓣牵向上,眼轮匝肌骨膜瓣牵向下,颞肌牵向外侧,颅骨钻孔定位于颞线后方(关键孔),铣刀向内侧铣开,骨瓣大小约2 cm×3 cm,磨除眶缘上方颅骨的内缘以扩大显微手术视野.弧形切开硬脑膜,使基底朝向眶缘,轻轻抬起额叶,释放脑脊液,显露肿瘤并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22例,2例颅咽管瘤后部残留部分肿瘤包膜.1例ACTH腺瘤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应用激素替代治疗;8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崩,均于1周内缓解.9例术前尿崩术后尿量明显减少.1例鞍隔脑膜瘤术后术侧视力障碍加重,1周后逐渐好转.18例术后3个月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眉弓处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可行,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供鞍区足够的手术空间,有效地切除病变,手术切口美观.
作者:许鹏;相寿长;付廷刚;孟祥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996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对146例胸腔积液经胸部X线片、CT检查、胸水常规、胸水找脱落细胞、胸水细菌培养、胸水找结核菌、胸膜活检等手段不能明确原因,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活检.146例均确诊,恶性病度64例,其中恶性胸膜皮间瘤13例,肺癌胸膜转移35例,乳腺癌胸膜转移16例;良性病变82例,其中胸膜结核59例,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导致胸液腔积19例,乳糜胸4例.
作者:叶中瑞;朱成楚;叶加洪;郭剑波;陈保富;叶敏华;马德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汽化电切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2月~2005年6月我院1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汽化电切术发生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开展初期3例因术中出血多手术野不清,中转开放手术.3例术后24~48 h因膀胱痉挛出血量大,电切镜下止血.1例出院后第5天,因大便干燥用力排便后出血;1例出院后第8天因骑车后出现出血,出血量较大,此2例均电切镜下止血.10例出院后2~10 d出现肉眼血尿,膀胱腔内置三腔尿管气囊压迫止血.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汽化电切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多发生于初期开展学习曲线内,对于容易造成术中术后出血的内科疾病,术前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给予相应处理.
作者:李强;王桂森;高保江;杨飞;段红杰;张豪亭;梁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胃镜联合腹腔镜切除胃部大息肉(直径>2 cm)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胃镜直视下胃息肉定位,8字缝合牵引预切除处,腹腔镜下腔内线形切割吻合器一次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11例胃息肉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60 min.术后病理证实切缘无残留,炎性息肉2例,增生性息肉4例,腺瘤性息肉3例,纤维性息肉2例.无出血、胃漏等并发症.11例随访6~39个月,平均21个月,息肉无复发.结论 胃镜联合腹腔镜切除胃部大息肉可行,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黄庆先;贾秀梅;周先亭;王国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纤维结肠镜术中判断结肠的病变范围,腹腔镜完成结肠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全麻,仰卧位,脐部上方、下方、左下腹、右下腹分别置入10 mm trocar,右上腹置入5 mm trocar.右半结肠切除时腹腔镜置放于下腹部,左半结肠切除时腔镜置于右下腹部.术中经右结肠断端置入纤维结肠镜配合定位.自回盲部始游离结肠至乙状结肠.扩大左下腹部切口至4 cm,腹腔外回肠、乙状结肠吻合.结果 2例结肠结核腹腔镜下可以明确观察到结肠、小肠壁的增厚、变硬等改变,术中纤维结肠镜可见结肠黏膜的假性息肉及溃疡等病理改变已波及到降结肠及部分乙状结肠.手术时间分别170、190 min.术中出血分别150、200 ml.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肠结核.切除结肠及回肠术后近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近期大便每天5~6次,术后5、6个月随访大便每天1~2次.体重分别增加2.5、4 kg.结论 腹腔镜术中配合纤维结肠镜可以准确判断结肠的病变范围,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陈德兴;曹春和;董加纯;毛云高;朱刚;黄树田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