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癌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孙屏;万佳艺;吴靓骅;肖燕;吕慧;张熔熔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癌基因, 突变, 病理学, 临床
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TaqMan探针法检测260例结直肠癌患者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情况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不同组别的基因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在2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4例资料不详,有112例(43.1%)存在KRAS基因突变.KRAS基因突变率女性(50.0%,56/112)高于男性(37.8%,56/1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患者中KRAS突变率(50.7%,70/138)高于年龄<60岁患者的突变率(34.4%,42/1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KRAS突变型转移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野生型(P =0.004、P=0.037).(2)检测结直肠癌中NRAS12、13、61密码子基因突变率为4.6%(12/260),年龄≥60岁患者中NRAS突变率(7.2%,10/138)高于年龄<60岁患者的突变率(1.6%,2/122),分化好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突变率(6.1%,12/196)高于分化差者的突变率(0/64),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42).(3)结直肠癌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为4.6%(12/260).年龄≥60岁患者中BRAF突变率(7.2%,10/138)高于年龄<60岁患者的突变率(1.6%,2/122);有远处转移患者的突变率(10.7%,6/56)高于无远处转移者(3.0%,6/200);肿瘤长径>5 cm的患者中的突变率(9.3%,8/86)高于长径>3~≤5 cm的患者(3.1%,4/128)及长径≤3 cm患者(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32、P=0.026、P=0.038).BRAF突变型转移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野生型(P=0.030、P=0.002、P=0.007).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和年龄相关,与术后的转移率及死亡率有关.NRAS基因突变与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相关;而BRAF基因与年龄、肿瘤长径和是否有远处转移相关,与术后的转移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均有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37例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4-2014年确诊的37例乳腺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37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5岁.全组37例患者中,表现为无痛性肿块31例,乳腺肿块伴局部皮肤破溃者6例.三阴性乳腺癌21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10例,发生远处转移10例.37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P =0.045)和治疗方案(P=0.016)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41).结论 乳腺癌肉瘤临床罕见,预后较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多呈阴性表达.腋窝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差,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超;李彦昕;彭菲;徐文婷;刘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时回肠造口在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价值

    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一直是困扰外科医师的严重手术并发症[1].如何预防吻合口瘘、避免其严重后果,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对2009-2014年间在中日联谊医院结直肠外科行低位直肠癌手术的1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时回肠造口在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薇;于威;刘铜军;张凯;张春雷;李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脑转移伴出血一例

    患者男性,50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1h入院.既往5年前因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未行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查体:神志恍惚,查体不合作.颈部可见长约6 cm横行手术瘢痕,双侧甲状腺未触及,颈部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大者位于右侧锁骨上区及右侧下颌下区,直径约1 cm,活动度较差.

    作者:傅积薪;邹亚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内脏全反位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一例

    患者,女,67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1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除上腹部轻压痛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90 g/L,血清肿瘤指标正常.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可见1个4 cm×3 cm溃疡.组织活检病理报告:胃腺癌.腹部增强CT提示:胃窦部胃壁增厚,未见肿大淋巴结,腹腔内脏器全反位(图1).胸部CT提示:两肺未见转移,右位心.

    作者:叶民峰;陶锋;徐关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脂肪肝诊断联合APACHE-Ⅱ评分提高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能力

    目的 明确脂肪肝是否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暴露因素,判断脂肪肝诊断联合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41例)和轻症急性胰腺炎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APACHE-Ⅱ评分,进行亚组分析.计算联合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脂肪肝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呈正相关.合并脂肪肝的患者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概率是未合并脂肪肝的5.33倍(OR =5.33,P=0.003).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8分的患者,合并脂肪肝的患者较未合并脂肪肝的患者,重症胰腺炎发生率((34.5%比6.9%,P<0.001)、全身并发症发生率更高(31%比5.7%,P<0.001).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8分的患者,合并脂肪肝的患者较未合并脂肪肝的患者,重症胰腺炎发生率(100%比65%,P=0.029)、全身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00%比65%,P=0.029).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1.0% 、93.5%、0.772.脂肪肝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53.7% 、82.2%、0.680.两个指标联合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5.4% 、75.7%、0.861.结论 脂肪肝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相关性.脂肪肝诊断联合APACHE-Ⅱ评分可以提高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能力.

    作者:郝一鸣;王士琪;冯全新;冯向英;余鹏飞;白槟;邱兆岩;王谦;赵青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的回顾性生存分析

    目的 评价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5年8月间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乳腺科收治的286例I~Ⅲ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统计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情况(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总体生存情况(overall survival,OS).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因素间比较,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检验.结果 286例患者中位年龄49岁,Ⅰ期72例,Ⅱ期162例,Ⅲ期52例.按辅助曲妥珠单抗疗程分为三个亚组,分别为≥1年组(143例),9周且<1年组(22例)及<9周或从未使用组(121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组的DFS及OS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三组的5年DFS率分别为92.4%,62.0%及72.1%,而5年OS率分别为96.0%,81.0%及80.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辅助曲妥珠单抗疗程为DFS及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而至少1年的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可降低患者约80%的复发风险(HR=0.207,P<0.0001)与78%的死亡风险(HR =0.218,P=0.002).结论 足够疗程的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中国人群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

    作者:张国淳;吕海通;温灵珠;任重阳;施宇梅;王钰雷;李学瑞;王坤;祖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转移淋巴结数目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细胞癌患者术后病理证实的转移淋巴结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149例胰腺导管细胞癌患者术后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预后;统计分析转移淋巴结数目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 86个月),失访率0.67% (1/149),围手术期死亡率2.7%(4/149).清扫淋巴结中位数为10.5个(0~33个),其中转移淋巴结中位数是2个(1~17个).患者中位生存期和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和20.8个月,术后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54.6%,16.5%及9.1%.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淋巴结数目(0,1~7个,8个及以上)均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以上因素中仅转移淋巴结数目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转移淋巴结数目,而非淋巴结转移率,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金克敏;王立军;刘伟;王崑;包全;孙谊;王宏伟;邢宝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以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为常见.由于DTC 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患者常常有很高的存活率[1-2].然而DTC的发病率、复发率及相关疾病死亡率逐年升高的趋势已经引起人们密切关注[2-5].DTC的系统治疗已经非常成熟,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性131I治疗及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5].TSH抑制治疗不仅可以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生理需要量,还可以预防肿瘤的复发及转移[6-7].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是发生不良反应、增加随访次数、医疗费用高及降低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原因.正确计算左旋甲状腺素钠(L-T4)的起始剂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者:赵付雅;张健;李爱东;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途径持续性球囊扩张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

    吻合口狭窄及胆管结石是胆肠吻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过去多采用肝门部胆管整形再手术吻合方式.近年来,经瘘道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途径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支撑成为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方法,但是经PTC途持续性球囊扩张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目前尚无临床报道.现将我们治疗的7例胆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诚;杨玉龙;张洪威;马跃峰;史力军;李婧伊;林美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联合替加环素的抗菌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多药耐药菌腹腔感染中的应用

    腹腔感染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胰腺或胰周坏死组织感染,所致的脓毒症乃至器官功能障碍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多药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B)的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SAP继发MDRB腹腔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我科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SAP继发MDRB腹腔感染患者13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何清;陈燕涛;钟贵芳;郭瑞莲;张克林;程慧华;叶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癌根治切除联合胆囊切除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分析胃癌合并胆囊疾病患者一期完成胃癌根治切除和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9月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702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14例为胃癌患者行单纯根治切除术,88例为胃癌合并胆囊疾病患者一期行胃癌根治性切除和胆囊切除.结果 胃癌根治切除联合胆囊切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48±111)min,比单纯胃癌切除组的手术时间(274±89) min延长(t=3.812,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切除术组的5年生存率为45.8%,单纯胃癌根治术组的5年生存率为49.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6,P>0.05).结论 对合并有胆囊疾病的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同时实施胆囊切除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张国敬;李若彤;赵智成;李卫东;付蔚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行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改良氧合指数PO2/FiO2:<300 mmHg分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记录术前及术后差氧合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入量,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Hb),术前、术后24 h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两者变化值△Fib.结果 终纳入145例,平均年龄(50±12)岁,术后低氧血症发生比例57.2%.除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外,两组基线资料具可比性.术后低氧血症相关因素:△Fib、手术时间、术中入量、BMI、术前及术后的Hb水平、分型、术前低氧血症,Logistic回归示:术前低氧血症、△Fib的OR分别为6.250,P=0.020,1.008,P =0.013,术后Hb水平OR为0.651,P=0.047.结论 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BMI、△Fib、手术时间、术中入量、分型、术前低氧血症与其具有相关性.术前低氧血症、△Fib具正性预测价值,术后Hb水平具负性预测价值.

    作者:吴昆;朱凤雪;张小明;赵慧颖;李纾;吕杰;赵秀娟;张柳;安友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rs180079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是一种由多种细胞产生的白介素家族中多功能的多肽类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细胞并调节其功能,也是机体内复杂细胞因子网络中的关键成员,在造血系统、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中均起重要作用.自1998年Fishman等[1]首先发现IL-6基因启动子rs180079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已对IL-6启动子区SNP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生物学效应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报道,并且正由基础研究转向临床研究.现已证实IL-6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基因变异和多态性,且与多种疾病密切关联.大量研究报道多种肿瘤患者血清中IL-6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此基础上发现该基因位点在肿瘤发病、进展中发挥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做了初步探讨[2-4].本文对近年来IL-6基因rs1800796位点SNP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作如下综述.

    作者:廖建华;王兆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术前吹气球训练对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在我国,60岁(含60岁)以上的人群被定义为老年人.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而老年人对手术的耐受力明显下降.如何避免老年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采用简单易行的吹气球法对术前接受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训练,明显降低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谌通;张凯;刘铜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Axl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Axl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能够促进多种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研究证实,Axl在肝细胞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2];Axl的表达会影响人肝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过程[3].然而Axl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特征的关系却鲜有报道.我们检测Axl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指标分析,探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Axl的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判断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的可行性.

    作者:徐景超;刘晨;孙健;苗小龙;赵永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内静脉血细胞计数与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比较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巨脾内静脉血细胞计数,并与外周血细胞计数进行比较,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外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方法 15例行脾切除术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中分别在脾上极、脾门(脾中极)和脾下极三段抽取脾内静脉血进行血细胞计数,并与术前的外周血细胞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脾内静脉血WBC计数与外周血WBC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0 ±4.73)×109/L比(4.06±1.75)×109/L,t=5.05,P<0.05];脾内静脉血PLT计数与外周血PLT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45±66.57)×109/L比(63.54 ±28.40)× 109/L,t=7.285,P<0.05];脾内静脉血RBC计数与外周血R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5 ±0.94)×1012/L比(3.01 ±0.62)×1012/L,t=1.874,P>0.05].脾下极静脉血PLT计数与脾门及脾上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在脾上极、脾门、脾下极三处静脉血WBC计数和RBC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脾内静脉血PLT计数与外周血PLT计数存在正相关(r=0.610,P<0.05).结论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巨脾内静脉血PLT和WBC计数均比外周血PLT和WBC计数显著增高;巨脾内静脉血PLT计数与外周血PLT计数存在正相关.

    作者:黎业娟;吕云福;邱庆安;刘宁;赵蜀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2014年收治的4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 结果 4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平均年龄33.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不适.CT检查和MRI检查对肿瘤位置判断的准确率高于超声.治疗术式包括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15例,胰体尾、脾切除术9例,肿瘤摘除术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2例.30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8.4个月,均生存良好.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具有胰腺囊实性较大肿物的年轻女性应该高度怀疑此疾病.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预后良好.

    作者:宋禾;董明;周建平;孔凡民;李新;田雨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后髂静脉狭窄的支架治疗

    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sis,CDT)能够快速清除下肢深静脉血栓,但导管溶栓后遗留的髂静脉狭窄或闭塞仍然是造成术后血栓复发的重要原因.徐州市中心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92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治疗术后髂静脉狭窄>50%患者共67例,对29例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加支架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继武;王辉;廖向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Lxn对CD133+PANC-1胰腺癌细胞增殖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Lxn对CD133+ PANC-1胰腺癌细胞增殖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PANC-1中CD133+细胞;通过成球及成瘤试验研究CD133+细胞的特性及Lxn对CD133+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应用CCK-8法检测Lxn对CD133+ 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经Lxn处理后CD133+ PANC-1细胞bcl-2、bax等表达改变.结果 成功从PANC-1中分选出CD133+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CD133+细胞形成干细胞球,而CD133-细胞则缓慢贴壁生长、逐渐凋亡.CD133+细胞呈高致瘤性,而外源性Lxn治疗后能明显抑制CD133+ PANC-1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与对照组[(225.52±34.09) mm3]相比,瘤体平均体积明显减小(P<0.05).CCK-8检测显示Lxn能抑制CD133+ PANC-1细胞增殖(P<0.05).经Lxn处理后CD133+ PANC-1细胞bcl-2表达下降,而bax表达则增加. 结论 Lxn抑制CD133+ PANC-1细胞的增殖,可能与调节bcl-2、Bax表达相关.

    作者:郑志强;郑继行;蔡振寨;王成;周香;薛战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襻式吻合与Roux-en-Y吻合治疗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

    目的 比较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襻式吻合与Roux-en-Y吻合两种术式在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腹腔镜手术,其中13例采用改良胆肠襻式吻合,12例采用Roux-en-Y胆肠吻合,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改良襻式吻合组与Roux-en-Y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4 ±33) min和(279±26) min,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2,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9±42)ml和(139±3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1,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9±1.5)d和(5.1±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1,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2±2.5)d和(9.7±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9,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和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953).结论 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襻式吻合在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手术中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王钊;王群;王佳辰;袁甲翔;刘阳;陈洋;司亚卿;王家祥;洪德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普外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