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刘业星;庄哲宏;张剑宝;何葵;梁智浩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低,约占全身肿瘤的0.2%,占消化道肿瘤的1% ~ 4%,占胃肠道肿瘤的3%~6%[1].原发性小肠肿瘤种类繁多、组织来源各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早期诊断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我们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2015年间治疗、并获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小峰;袁仁顺;程化宾;高凌;胡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大量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哺乳期炎症[1].发病率约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 ~5%,临床上易误诊、漏诊,处理不当极易复发[2].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我院2011至2013年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22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文亮;郑媛;魏刚;王蓉;黄自明;叶春梅;薛明兴;陈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48岁,因“右侧乳房肿块”入院.查体:右侧乳房内上象限1个质硬肿块,8 cm×5 cm大小,活动度差.行右乳腺活检术,术中快速病理报告提示(右乳)浸润性癌(部分癌细胞呈印成样).术后病理诊断:(右乳)浸润性癌Ⅲ级,非特殊型,脉管腔内可见癌栓(图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右乳)浸润癌组织GST-π(2+)、Pgp(-)、EGFR(1+)、TOPOⅡ(Ⅱ级)、ER(-)、PR(-)、C-erbB-2(1+)、Ki67(约60%+).术后行TEC方案(环磷酰胺600 mg/m2,第1天;吡柔比星80 mg/m2,第1天;天伦120 mg/m2,第2天)新辅助化疗.化疗后右乳肿块未见明显缩小,3周后复查血清CEA、CA125、CA153正常,CA199>1 000 U/ml,β-HCG 8.15 mIU/ml.胸部CT:右侧乳腺增大伴肿块,皮下积气,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图2).
作者:石磊;赵伟;陈平;王昊;房晓;何春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FHIT基因在90例肝癌手术标本中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中90例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完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以相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以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制作组织芯片,观测上述标本中FHIT基因表达差异,分析FHIT基因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生存期的关系及意义.结果 (1)FHIT基因表达水平高低与肝癌细胞分化程度正相关(CC=0.589,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有正相关性(CC=0.326,P<0.05);(2)肝癌手术患者的生存期与FHIT基因蛋白的低表达、肝癌细胞分化、肝癌的病理分级、TNM分期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性别、年龄、有无包膜、AFP水平、有无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和合并肝硬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FHIT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其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正相关,FHIT基因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由此与肝癌手术后生存期的长短正相关.
作者:李都;戈佳云;李晓;魏东;施智甜;王家平;王琳;刘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不同部位曲张大隐静脉管壁细胞凋亡水平变化,探讨细胞凋亡与静脉管壁扩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21例曲张大隐静脉(曲张组)和12例正常大隐静脉(对照组),采用TUNEL和免疫荧光染色、Bax和Bcl-xl免疫组化、电镜扫描,观察细胞凋亡水平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曲张组上、中、下3段管壁(内膜和中膜)凋亡细胞比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均P<O.05);对照组下段管壁凋亡细胞比率与上段相比明显减少(P<0.05).曲张组3段管壁Bcl-xl凋亡蛋白呈高阳性表达;对照组Bax凋亡蛋白呈高阳性表达.曲张组上、中、下3段管壁Bcl-xl/Bax比值分别与对照组相应段相比明显增加(P<0.05).电镜显示,曲张和对照组凋亡细胞(内皮和平滑肌)形态学呈现线粒体嵴模糊、髓样变、核染色质边集.结论 在静脉高压下,曲张静脉经线粒体通道引发细胞凋亡调节异常,导致静脉管壁增厚,管腔扩张,这可能是静脉曲张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张晶晶;王磊;吴洪娟;孙延平;徐永波;李坤;唐金元;褚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56岁,因“右下肢行走后胀痛不适8个月”于2014年3月12日入院.8个月前出现有下肢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约200米.1个月前在外院行下肢磁共振血管显像提示股浅动脉远端血管闭塞,该处少量侧支形成.腘动脉及胫前动脉起始段、胫后和腓动脉均不显影.胫前动脉穿出骨间膜后于小腿外上方开始显影(图1A).患者本次入院测量踝肱指数(ABI)0.58.经与患者及家属协商后选择行手术治疗.
作者:万正东;王剑;欧阳晨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髂-股总静脉阻塞型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 PTS)的中期疗效.方法 从2003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有42例符合入组条件的PTS患者入选并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髂-股总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其中24例行辅助性股动静脉临时内瘘术.结果 临床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8 ~ 75个月,平均随访(42±13)个月.5例术前静脉性溃疡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早期(<30 d)随访发现3条肢体支架内血栓形成,通过导管接触溶栓成功溶解.12条肢体支架内轻度狭窄(<50%),未予处理;10条肢体支架内中重度狭窄(>50%),予以单纯球囊扩张和(或)再次置入支架.术后3、6、12、24、36个月一期和辅助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75%、64.1%、63.8%、61.7%;98%、78%、67.1%、65.3%、65%;同期二次通畅率分别为:100%、80.1%、69.6%、66.0%、65.2%;术后术前患肢静脉临床危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前后健康调查简表统计提示,术后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 =0.000).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髂-股总静脉阻塞型血栓后综合征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中期疗效.
作者:钱爱民;戎建杰;桑宏飞;孟庆友;朱礼炜;于小滨;李晓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指血栓形成在2周以内者,短期易并发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远期易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的应用使PE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置管溶栓术(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可有效降低PTS,成为急性血栓治疗的首选方式.急性左侧LEDVT常合并髂静脉狭窄,为免除其对治疗的影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尝试髂静脉支架置入后行CDT 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凯;段鹏飞;倪才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多数接受过原发癌根治性切除及放化疗,营养状况差,再次手术切除率不足20%.我们回顾性分析应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治疗难以手术切除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肝转移85例,对其安全性及疗效进行初步分析.
作者:张建;徐教邦;潘国政;郝龙;李石磊;袁庆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采用脾蒂结扎法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并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采用脾蒂结扎法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并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41±8)岁;乙肝肝硬化20例,丙肝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1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2例.所有患者在内镜下均发现有中度以上的食管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本组全部患者既往均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12例有2次以上的出血史,20例因出血实施过内镜下套扎和三腔二囊管压迫治疗.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其中严重脾功能亢进5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9例,B级7例.
作者:段绍斌;董杨帆;陈骏;刘郁;于亮;吾买尔江.买买提;张增峰;仝传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下肢驱血阻断加小切口点状剥脱术式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改良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532例(679条患肢)改良手术和309例(397条患肢)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随访观察远期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改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4±13) min,对照组(80 ±21) 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9)ml,对照组(92±25)m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动脉阻断时间(34±12) min.2组术后肢体肿胀、皮下血肿、创口渗血、皮肤感觉障碍、创口感染、随访期内遗留皮肤感觉障碍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皮肤感觉障碍总体发生率为10.04%.结论 改良术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但隐神经损伤遗留局部皮肤感觉障碍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吴英锋;郭建明;高喜翔;崔世军;佟铸;齐立行;郭连瑞;谷涌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为髂总静脉受到髂动脉及腰骶椎挤压和髂动脉搏动的长期慢性刺激,导致髂静脉损害和梗阻,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t,CVI)或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重要原因[1],绝大部分见于左侧,又称为May-Thurner或Cockett综合征,而右IVCS临床少见.我院从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了5例右IVCS患者,并进行了腔内治疗.
作者:陈兆雷;张喜成;孙元;徐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腔镜辅助下胸骨切迹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Miccoli 术)通过悬吊法建立操作空间,该术式对术者的腔镜技术要求不高,缺点是操作孔和观察孔经同一切口进入,操作器械与观察镜易相互干扰,对颈部美观仍有一定影响.经胸乳途径完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tot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TET)是目前国内应用广泛的手术途径,其大的优点是颈部无切口,胸部切口隐蔽,符合美容要求.我院自2012年3月逐步开展TET,笔者回顾分析经胸乳入路TET手术与改良Miccoli术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术式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旨在探讨两种术式优缺点.
作者:詹峰;蒋超;张楷;查天洲;张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置管溶栓存在尿激酶用量大、置管时间长,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缺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4月采用药物-机械偶联式血栓消融术共治疗急性LEDVT患者3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鹏飞;倪才方;刘凯;金泳海;樊宝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 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介入治疗及旁路转流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腔内介入治疗或旁路转流手术的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46例(167条肢体),腔内介入治疗68例(73条),旁路转流手术78例(94条),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及远期通畅率、保肢率等.结果 2组保肢率(97.3%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6,P>0.05);转流组术后36个月一期通畅率(71.7%)优于腔内组(42.1%)(x2=5.070,P<0.05);转流组12、24、36个月二期通畅率为94.2%、89.6%、85.1%,优于腔内组的83.1%、72.2%、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23、5.103、5.476,P值均<0.05).转流组再狭窄、闭塞以吻合口内膜增生为主,腔内组以支架内内膜增生居多(x2=10.041,P<0.05).结论 对于TASC ⅡC、D型病变,旁路转流手术仍是首选.
作者:王帅;孙思翘;程志华;孙喜伟;王中英;张阳;赵文光;王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52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6h于2015年6月7日入院.查体:T 38.3℃,P 114次/min,R 20次/min,BP126/92 mmHg.心肺正常.腹平坦,右下腹有明显压痛,以麦氏点为著,局部肌紧张,轻度反跳痛,未及明显包块,Murphy征阴性.腹部CT:右下腹阑尾区可见大小约8.4 cm ×4.0 cm混杂密度病变,内可见液体密度影,亦可见斑片状及环形钙化影,病变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考虑炎性病变.腹部超声:右下腹可见一囊性包块,长约10.0 cm,较宽处内径约3.8 cm,边界清,形态不规整,内透声差,呈细密点状回声.血常规:WBC 12.80×109/L,中性粒细胞78.4%.
作者:靳小石;矫政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随着中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心脑及周围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在引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致命性颈动脉、冠状动脉硬化闭塞的同时,下肢动脉闭塞因其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历来是血管外科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治疗也从单一的外科治疗向综合治疗转变,其中腔内技术的崛起使之成为综合治疗的主力军.但各种方法均有局限性,如何选择、合理应用才是治疗的重中之重.
作者:张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合并回肠乙状结肠内瘘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克罗恩病合并回肠乙状结肠内瘘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手术方案及治疗结果.结果 13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或疑诊回肠乙状结肠内瘘12例.13例患者均采取回肠末端或回盲部切除,其中乙状结肠瘘口采取修补术11例,部分切除术2例.11例患者采用临时性回肠造口,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发生感染性并发症3例.结论 克罗恩病合并回肠乙状结肠内瘘多数可以在术前确诊(或疑诊),治疗需要根据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作者:周伟;项健健;刘威;徐亮;夏帮博;曹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先天性的血栓形成倾向及非遗传因素共同导致.静脉血栓,尤其是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在急性阶段如不及时诊断及处理,部分患者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甚至导致死亡.未能及时诊治者,多数不能幸免慢性血栓后遗症的发生,造成患者长期疼痛,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严重者可以致残.即使得到了较为及时的治疗,患者也将面临着治疗过程中出血倾向及治疗后血栓再发的可能.所以,明确疾病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降低发病率,可以减少发病人数,节省医疗资源,减少医疗支出.
作者:宋巍;慈红波;戈小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血运重建治疗主髂动脉闭塞及狭窄的疗效及早期通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中日友好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05例主髂动脉闭塞及狭窄行血运重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塞组49例,狭窄组56例,对2组患者的术前状况、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早期通畅率进行比较.结果 闭塞组和狭窄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存在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比例闭塞组明显高于狭窄组(91.84%比67.86%,P=0.003),闭塞组踝-肱指数(ABI)明显低于狭窄组(0.35±0.12比0.59±0.14,P<0.001);手术方面闭塞组进行杂交手术手术的比例高于狭窄组(40.82%比12.50%,P=0.00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闭塞组比狭窄组略高(12.24%比5.36%,P=0.29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ABI较术前均有提高(0.86±0.22比0.48±0.18,P<0.001),早期通畅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80%比91.17%,P=0.828).结论 血运重建治疗主髂动脉闭塞和狭窄病变均安全有效,两者具有相似的早期通畅率,围手术期并发症闭塞病变略高.
作者:张建彬;徐荣伟;刘鹏;甄亚楠;叶志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