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森;周振宇;唐启彬;王捷
患者男,34岁.因解柏油样黑便7d、暗红色血便3d于2014年5月12日急诊入院.患者2年前因腹部刀刺伤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行结肠修补术.入院查体:腹部左侧季肋区可见手术瘢痕,中腹部剑突下听及吹风样杂音,余未见异常.入院检查:血红蛋白84 g/L;大便隐血+++;腹部B超提示:门静脉增宽.胃镜检查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但未见明显糜烂、出血灶.肠镜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A+ CTV检查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增粗,且与动脉同步强化,肠系膜上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囊状与血管同步强化软组织密度影,拟为肠系膜上动静脉瘘形成(图1A).
作者:谢斌;赵艳平;杨兴龙;何崇武;万晓斌;徐志涛;刘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对于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是共识.然而以往的研究均将横结肠癌排除在外[1-2],因此对于横结肠癌根治术是否适合在腹腔镜下进行,仍需要大量的临床资料进行论证.本文旨在对传统开腹和腹腔镜下横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对比评价.
作者:单泽星;高文超;周海洋;王毅;胡志前;姚厚山;张剑;孙延平;阮灿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与肝移植术后患者免疫状态关系密切.通过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也是Treg的作用机制之一,同时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类与Th2类细胞因子也会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我们检测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患者外周血中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肝移植术后不同免疫状态对Treg/Th1/Th2的影响.
作者:王凯;高伟;孟醒初;马楠;孙超;董冲;吴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原位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在保持脾脏原位状态下紧贴脾脏离断脾周韧带及胃短血管,后离断脾蒂.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时采用紧贴胃和食管的选择性血管离断术式,保留迷走神经前后干.结果 手术治疗6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自由门静脉压力为(38±4) cmH2O,术后降至(28±4)cmH2O.平均手术时间为(232 ±15) min,平均手术出血量为(530±37) ml,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胰漏、胃排空障碍及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随访12 ~36个月,无再出血及肝昏迷患者.术后6个月内发生门静脉血栓4例.结论 采用三贴近法进行原位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操作简单,术后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
作者:张晓君;周敏;张军;姜新春;张昕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采用保脾的腹腔镜下断流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其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行腹腔镜下脾切除加断流术(26例)和腹腔镜下保脾断流术(22例)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小板> 50×109/L)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脾组患者手术时间(82±29)min、术中出血量20(10~50) ml、术后发热0(0~3)d、术后发热人数比(10/22)、术后住院(7.0±1.3)d、术后第7天的WBC计数(3.8±1.6)×109/L、PLT计数64(49 ~88)×109/L及门静脉血栓发生率(14%)均低于切脾组[(180±41) min、80(20~500) ml、2(0~4)d、(22/26)、(10.8±3.0)d、(9.1±3.1)×109/L、156(78 ~630)×109/L、(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7、Z=-4.746、Z=-2.314、x2=8.224、t=5.794、t=7.785、Z=-5.508、x2=4.742,均P<0.05).术后第3个月保脾组CD4+T细胞的比例(58±11)和CD4 +/CD8+的比值(1.9±0.7)均高于切脾组[(43±14)和(1.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5、t=-2.509,均P<0.05);保脾组CD8+T细胞的比例低于切脾组[(33±7)比(4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3,P<0.05).结论 保脾的腹腔镜下断流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食管下段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并出血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柏斗胜;蒋国庆;钱建军;陈平;金圣杰;高志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贵州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2007年8月至2015年3月共完成各种甲状腺手术2 245例,术后因发生出血、气管瘘再次手术12例.现对这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翊伦;张强;曹坤;赵代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Ⅱ/Ⅲ期直肠癌复发风险高,预后差,其术前治疗方式选择主要依据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评估情况[1].由于评估分期的敏感性较低,临床有导致放化疗过度应用的可能.近年来研究发现,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的情况能更有效地预测患者预后[2].本研究通过术前MRI挑选出CRM阴性的患者,分为直接手术组与术前放化疗+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结果,进而明确并规避新辅助放化疗的过度使用.
作者:蔡成;钟志凤;王建平;杜金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为胃癌治疗的重要部分,无论是术前新辅助化疗[1]还是术后化疗均在胃癌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多项研究证实替吉奥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效果较好[2].本研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在常规行术后全身静脉化疗过程中不能耐受时,改用口服替吉奥继续治疗的续贯疗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将之与全程静脉化疗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可行性.
作者:阎龙;刘宏斌;韩晓鹏;李洪涛;马有伟;于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术后辅助化疗对行新辅助治疗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已公开发表的有关新辅助治疗后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预后影响的所有临床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统计处理使用RevMan 5.0软件.结果 共纳入分析的文献总样本量为6212例;其中术后化疗组3421例,观察组2 791例.纳入各研究的平均年龄为55.6~68.0岁.终分析结果提示,术后辅助化疗能改善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患者的总体生存率(P =0.002)和无瘤生存率(P =0.000 5).亚组分析显示ypT0-2分期患者和ypT3-4分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由于亚组分析纳入的数据不全面,故可能存在偏倚.结论 术后辅助化疗能改善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对于新辅助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难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而对ypN+分期的患者则可能效果不佳.
作者:李权林;任明扬;陈月琴;何晓翠;徐娜;柏丹;黄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下肢假性动脉瘤持续扩张可造成邻近组织压迫、瘤体破裂大出血、附壁血栓脱落导致远端动脉栓塞等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肢体的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下肢假性动脉瘤多数由外伤及医源性损伤所致,自发性下肢假性动脉瘤较少见.现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诊治11例自发性下肢假性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斌;宋涛;王冕;殷恒讳;常光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肾动脉型大动脉炎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影响术后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因大动脉炎行肾动脉介入治疗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9例患者中男13例,女26例,平均年龄(27±11)岁.单侧肾动脉狭窄17例,双侧肾动脉狭窄22例;共行介入治疗54例次,包括单侧肾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23例次,单侧肾动脉支架植入术14例次,双侧肾动脉PTA 12例次,双侧肾动脉支架置入术5例次.平均随访(48 ±34)个月,术后再狭窄率38.9%(21/54),平均再狭窄时间为(11.5±2.3)个月.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血沉升高(OR =6.624,95%CI:1.222 ~ 35.902)是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长期抗血小板治疗(OR=0.158,95%CI:0.028 ~0.887)和长期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OR=0.035,95% CI:0.003~0.349)是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 术前血沉升高是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是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作者:刁永鹏;闫盛;张福先;陈跃鑫;陈作观;刘昌伟;李拥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腹膜后肿瘤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经验,探索围手术期补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89例腹膜后肿瘤围手术期液体治疗、出入量、血清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及并发症,分为小出血组(761 ml)和大出血(4 813 ml)组.结果 小出血组在手术日、术后第1、2、3天补液量分别为(7565±4757)、(3 869±727)、(3 289±897)、(3 096±567) ml,大出血组依次为(13 927 ±5 612)、(5 192±1 274)、(3786±1 137)、(3 797 ±719) ml(t=-4.637、-3.117、-2.460、-2.982,P=0.04、0.048、0.36、0.038).小出血组BNP水平分别为(33±25)、(82±66)、(116±54)、(145±75) ng/ml,大出血组依次为(70 ±65)、(165±153)、(256±220)、(442±412) ng/ml(t=4.637、-3.117、-2.460、-2.982,P=0.041、0.038、0.046、0.04).术后3d累计出现自然负平衡的概率为100%.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肾损伤、心脏事件、呼吸事件、腹腔事件、深静脉血栓等,在小出血组和大出血组发生率分别为4.7%、7.1%、4.7%、14.3%、9.5%和25.1%、27.6%、46.8%、10.6%、17.0%(x2=2.89、5.89、19.96、0.044、0.674,P=0.049、0.015、0.001、0.834、0.412).结论 多目标综合导向的液体策略可获得良好预后,降低了整体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术后可用BNP作为监测补液量的标志物.
作者:张柳;程蔚新;袁宏勋;沈剑;刘芳;朱凤雪;安友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女,61岁,15年前发现右侧臀部小包块,后包块逐渐增大至足球大小,伴大便不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查体:右臀部皮下软组织肿物,质韧,活动尚可,下肢运动及感觉正常,无水肿.三合诊检查:右侧盆腔可扪及肿物,边界不清,阴道及直肠下段右侧受压.彩超检查示:右侧臀部皮下稍低回声包块;臀部针吸细胞学检查提示为脂肪瘤;MR检查示:右侧臀部及盆腔内可见1个巨大短T1长T2信号肿块,边界清晰,子宫膀胱受压,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超声肠镜检查示:直肠腔狭窄,可见肠壁外低回声包块外压;泌尿系X线造影结果示:右侧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受压移位.
作者:周小兵;陈爱军;周欣;李冰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男,51岁,因“体检发现胃肿物半年余”于2015年11月12日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超声内镜检查示:胃窦小弯区可见1个巨大黏膜隆起,表面光滑(图1).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部分切除术(毕Ⅰ式).术中见肿块位于胃窦小弯区,边界清晰,未侵出浆膜,胃周淋巴结未见肿大.
作者:陆奇;刘东宁;李太原;张顺;黄松;胡家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男,72岁,2011年11月因体检发现“腹腔内积液”入院.查体:腹部软、膨隆,移动性浊音(+).血清CEA、AFP、CA-125、CA-199、CA-50均正常.腹部CT检查示:腹腔和盆腔积液,肠系膜结构不清.腹腔镜探查发现腹腔内大量草绿色清亮腹水,量约3 500 ml,含有大量小滤泡,壁层腹膜和脏器表面有较多滤泡结节,大网膜挛缩成团.壁层腹膜结节和大网膜结节活检示:纤维脂肪组织中大量黏液伴炎性细胞浸润,黏液内可见扩张的小腺体,腺体无明显增生,局部组织挤压明显.腹水沉淀物抗酸染色阴性.2016年2月患者因呕吐、腹泻,在当地医院补液治疗后出现满腹胀痛伴呼吸困难再次入院.
作者:王元杰;赵小军;尤小兰;程之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不同肥胖程度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mellitus,T2DM)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的T2DM患者36例,按BMI分成组1(13例,BMI≥32.5 kg/m2)和组2(23例,27.5 kg/m2≤BMI <32.5 kg/m2),评价2组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2个月,组1患者随着BMI由术前(37.7±3.6) kg/m2降到(29.1±3.5) kg/m2,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术前改善[(7.8±1.6) mmol/L比(5.2±1.0) mmol/L,t=5.796,P=0.000;(7.3%±0.7%)比(6.1%±1.0%),t=5.589,P=0.000].组2患者随着BMI由术前(30.0±1.6) kg/m2降到(25.8±3.2) kg/m2,空腹血糖和HbA1c亦较术前改善[(8.9±1.7) mmol/L比(6.1±1.5) mmol/L,t =6.577,P=0.000;(7.8%±1.8%)比(6.4%±1.0%),t=4.257,P=0.000].2组术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术前改善[组1:(10.8±5.8)比(2.8±4.1),=6.415,P=0.000;组2:(6.5±5.3)比(1.8±1.4),t=4.135;P =0.000],而胰岛素释放指数无变化[组1:(146±66)比(125±97),t=1.007,P=0.334;组2:(60±33)比(62±41),t=-0.155,P=0.878].2组术后12个月糖尿病完全缓解率和血糖、HbA1c的变化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不同肥胖程度的T2DM患者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杜德晓;张能维;宫轲;叶颖江;申占龙;王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转移和复发是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治疗的难点.HCC细胞主要通过门静脉系统转移,终引起HCC术后复发[1].目前常用于HCC术后化疗的方法有全身化疗和区域性化疗.其中区域性化疗包括肝动脉给药和门静脉给药[2-3].我们回顾性分析我科确诊为HCC并行根治性切除、TNM分期为Ⅰ/Ⅱ期,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1例患者,探讨HCC术后经门静脉化疗(portal vein chemotherapy,PVC)的安全性及其对HCC术后预后的影响.
作者:哈森;周振宇;唐启彬;王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筛选结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方法 收集2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组织,分别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切割纯化结直肠癌细胞和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应用基于生物质谱的乙酸酐稳定同位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鉴定结直肠癌和正常结肠黏膜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聚类分析.结果 共鉴定得到137个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肠黏膜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67个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上调,70个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下调.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通路分析,得到了7个高可信的功能网络,包括细胞生长增殖、氨基酸代谢、炎症反应、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分子转运及细胞骨架的构成.结论 基于生物质谱的乙酸酐稳定同位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是筛选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的有效策略.
作者:张彦斌;刘月;叶颖江;张辉;黄红艳;李莎;王杉;任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分析腔内治疗和传统动脉旁路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112例SSS患者的病例资料.72例采用腔内治疗;40例采用传统动脉旁路手术治疗.结果 腔内组与手术组的手术成功率(95.8%比100%,P=0.239)、术后锁骨下动脉内径[(8.3±1.6) mm比(8.1±0.7)mm,P=0.374]、术后患/健侧收缩压比[(0.95±0.12)比(0.96 ±0.15),P=0.5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内组与手术组在死亡率[0(0%)比3(7.5%),P=0.018]、术后肾功能不全[2(2.8%)比5(12.5%),P =0.042]、伤口感染[1(1.4%)比4(10%),P=0.034]、手术时间[(1.5±0.32)h比(2.7±0.51)h,P=0.027]、住院天数[(5.7±3)d比(9.3±3)d,P=0.013]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2组患者术后1、3、5年的锁骨下动脉通畅率、锁骨下动脉内径、患/健侧收缩压比,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腔内治疗SSS安全、有效,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杨森;何菊;李晓锋;刘辉;赵健;刘明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sarcoma,EIMS)是一种梭形细胞间叶性肿瘤,十分罕见,目前认为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异常有关[1].对于ALK阳性肿瘤,应 用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克唑替尼阻止ALK激酶活性有望取得很好的疗效,进而改变患者的病程.现有1例克唑替尼成功治疗EIMS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秋雨;张梦阳;李真;徐紫光;阚云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