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国;杨俊峰;王吉军;尚凡晶;胡丹;胡伟;钱益;臧宏;施海燕
目的 研究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用于预防开腹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2006年1-12月间的24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关闭腹部切口前在手术创面和切口下放置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对照组则不放置.观察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腹痛程度和持续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术后1年内腹痛和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腹痛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和进食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1年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的使用有助于改善腹部外科术后腹腔粘连,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作者:任黎;韦烨;钟芸诗;吕世旭;朱德祥;许剑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 cell mastiffs,PCM)又称慢性乳腺炎或乳管扩张症,是非哺乳期的一种非感染性乳腺炎症.PCM若在急性或亚急性期未做及时正确的处置,将会形成乳房多个象限的复杂窦道和坏死病灶.
作者:薛明兴;叶春梅;黄自明;陈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患者男,63岁.因双侧腹股沟斜疝于2006年8月入院.查体:右下腹可及1个大小约5 cm×6 cm包块,质硬,活动度差,界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酸性及碱性磷酸酶均正常.
作者:王东;张追阳;唐威;马建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大黄素具有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效应,具有细胞毒潜能,其诱导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有Bax-caspase途径、PKC途径、Fas途径及ROS途径等[1-3].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黄素对人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作者:田宏伟;王芳;马云涛;郭天康;马建勋;王晓鹏;苏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靶向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小分子干扰RNA(MIFsiRNA)对大肠癌生长与荷瘤小鼠生存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建立大肠癌动物模型.将成功建模后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每周2次分别给予DEPC水、MIFsiRNA(0.15 nmol/g)和非特异性siRNA(0.15 nmol/g)瘤内注射,每天称量各组小鼠的饮水、饮食量和体重,每周测量1次肿瘤体积.4周后处死小鼠,称取肿瘤重量,用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血清和组织中的MIF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数.结果 MIFsiRNA干预组小鼠血清中MIF表达比其他两组低[(22±6) ng/ml)比(32±8)ng/ml、(33±8) ng/ml,P<0.01],组织中MIF阳性细胞数比其他两组少[(85±20)/500个比(423±23)/500个、(442±31)/500个,P<0.01];干预后第3周与第4周MIFsiRNA干预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其他两组(P<0.01).处死小鼠后肿瘤重量也明显轻于其他两组[(1.93±0.21)g比(4.40±0.30)g、(5.25±0.44)g,P<0.01];建模后15~31 d饮水量较其他两组多(P<0.01),建模后8~31 d饮食量也较其他两组多(P<0.01),3组小鼠体重变化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FsiRNA干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比其他两组高[(0.74±0.06) μg比(0.57±0.08)μg、(0.56±0.02)μg,P<0.01],凋亡细胞数较其他两组多[(12±2)/100个比0、0,P<0.01].结论 敲低MIF基因表达可以抑制大肠癌的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质量,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激活Caspase-3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王亚敏;王丽京;杨荣娇;蔡洁毅;吴礼浩;何兴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etastasis suppressor 1,MTSS1)在肝癌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TSS1在肝癌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单因素分析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TSSl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TNM分期的关系.对肝癌患者进行5年生存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MTSS1表达水平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8.000,P<0.05);肝癌组织比肝硬化组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6.000,P<0.05);MTSS1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TNM分期、有无血管侵袭和肿瘤包膜有关(分别U=259.000,258.500,202.000,均P<0.05),与肝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AFP水平、乙肝表面抗原无关(P>0.05).MTSS1表达水平与临床TNM分级间呈负相关,即临床TNM分级越早期所对应的MTSS1表达水平越高(rs=-0.383,P<0.05).MTSS1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MTSS1阴性及弱阳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34.1%,52.3%,x2=6.386,P<0.05).结论 MTSS1高表达可能在早期肝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预示预后不良.
作者:王鼎;徐关荣;朱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及附属第一医院33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22~77(54.5 ±7.6)岁.便血、肛门疼痛为常见的临床表现.首次就诊误诊率为67%(22/33).肿瘤平均直径(3.5 ± 1.7) cm,31例(94%,31/33)的肿瘤距肛缘不足5 cm.术后平均生存期(14.0 ± 6.5)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22%、10%.腹会阴联合切除组与局部切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3年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8,P=0.582).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极易误诊,扩大切除并不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王墨飞;高克明;范莹;于好;李春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内手术治疗的22例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资料,其中肝功能Child A级12例,Child B级10例.具体术式:全胃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1例,远端胃切除术9例,远端胃切除+脾切除术1例,远端胃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保留胃后及左膈下动脉1例.肝功能Child A级患者均行胃癌D2根治术,Child B级患者均行胃癌D1根治术.术中均行肝活检.结果 本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0%,死亡率为9%.肝功能Child A级患者行D2根治术的术后肝功能恶化率为42%,Child B级患者行D1根治术的术后肝功能恶化率为70%,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后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处理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7%,未处理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须根据患者的肝功能分级和门静脉高压程度等因素采取个体化处理.
作者:王向昱;李立军;金洲祥;卢卫民;童洪飞;郑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携带lipocalin 2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lipocalin 2对结肠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用SW620细胞构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ZD-55组、Ad-lipocalin 2组、ZD55-lipocalin 2组及PBS对照组,瘤内注射相应病毒后观察移植瘤生长及裸鼠生存情况,计算移植瘤瘤重和抑瘤率.通过TUNEL调亡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表达和微血管计数来观察ZD55-lipocalin 2对大肠癌的抑制作用.结果 ZD-55病毒组、Ad-lipocalin 2病毒组和ZD55-lipocalin 2病毒组抑瘤率分别为16.4%、18.9%、40.4%,凋亡指数分别为20.7%、19.3%、77.0%,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4±6、30±6、11±4.ZD55-lipoealin 2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D55-lipocalin 2促进大肠癌细胞凋亡、抑制微血管生成,明显抑制大肠癌移植瘤生长.
作者:冯劲峰;徐彬;葛海燕;刘新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洲和北美的高发病率已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在美国2005年预期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中,结直肠癌在男、女性均列在第三位.在我国,结直肠癌居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三、四位,而且呈现发病率不断攀升和发病低龄化的特点.
作者:吕有勇;于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逆转人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LOVO/5-Fu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及其机制.方法 Tet作用于LOVO/5-Fu细胞48 h后,用噻唑蓝法检测LOVO/5-Fu细胞耐药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变化及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MDR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g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过Tet作用48 h后,大肠癌LOVO/5-Fu细胞株的IC50降低为(4.15±0.31)μg/ml(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为(3.44%±0.28%)(P<0.05),MDR1 mRNA转录水平降低为(570 ±85)(P<0.05),P-gp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Tet能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LOVO/5-Fu的MDR,其机制可能是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使P-gp的表达降低,从而增强了LOVO/5-Fu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作者:王开雷;李乐平;靖昌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肾移植手术患者的增加和移植术后存活时间的延长,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由于接受肾移植手术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给围手术期处理带来很多困难.2000-2010年我科收治肾移植术后患恶性肿瘤患者共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的关键基因,其过度表达导致顺铂耐药[1].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胃癌细胞系中ERCC1的表达并观察其对顺铂的敏感性,了解ERCC1表达与顺铂耐药之间关系,并通过顺铂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后观察ERCC1表达的变化,为探讨胃癌耐药机制和指导临床的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伟;王学闽;毛亦秋;揭志刚;李正荣;刘逸;周东;甘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下腔静脉损伤是一种凶险的外科急症,早期死亡率极高,随着血管外科诊疗技术的发展,使其预后较前大大改善.1990年1月至2008年2月我院血管外科治疗下腔静脉损伤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振峰;刘增庆;杨笑非;管强;韩锋;梁宁;余宏;王海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患者,女,61岁.间断性黑便9年于2010年8月30日人院.9年来反复间断性黑便,量不多,成形.伴有头晕、食欲下降,无恶心、呕吐、呕血,无腹痛、发热、皮肤黄染,无明显消瘦.
作者:孙学军;韩刚;刘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槐耳颗粒是一种新型真菌类抗肿瘤新药,研究表明该药不仅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本实验研究槐耳清膏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IL-2,IL-4,IL-10及IFN-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索槐耳清膏增强机体免疫机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
作者:王晓庆;张晟;张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钙刺激后肝静脉血清胰岛素测定(ASVS)术前定位胰岛素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0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8例术前行ASVS检查的胰岛素瘤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均有Whipple三联征表现.手术切除瘤体32枚,78.1%瘤体直径<20 mm;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胰岛素瘤,其中26例单发,2例多发.ASVS检查6例肠系膜上动脉出现高峰值比,9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出现高峰值比,6例脾动脉近段出现高峰值比,6例脾动脉远段出现高峰值比,1例检查结果阴性.ASVS高峰比值数值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为8.8倍、14.8倍.ASVS正确定位25例,错误定位2例,1例检查结果阴性,ASVS准确率为89.3%(25/28),高于同组CT、MRI(CT、MRI定位准确率分别为56.5%,60.0%);ASVS敏感度为96.2%,高于同组CT、MRI(CT、MRI敏感度分别为69.6%,75.0%).结论 ASVS术前定位胰岛素瘤较CT、MRI有优势,但ASVS创伤大,应作为CT、MRI等常规影像学检查阴性时定位胰岛素瘤的补充定位手段.
作者:党同科;陈曦;周光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监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门静脉压力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门静脉主干缩窄联合硫代乙酰胺溶液喂养诱导建立比格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分别对PHT组和对照组比格犬行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扫描,用去卷积法计算肝脏各血流灌注参数,开腹后采用玻璃水柱法测定两组比格犬的门静脉压力,并将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门静脉压力为(14.5±2.2) cm H2O,PHT组门静脉压力为(23.1±2.8)cm H2O,两组之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79,P<0.05).②对照组与PHT组肝血流量分别为(112±14)ml·100 g-1·min-1和(96±11)ml·100 g-1·min-1;肝血容量分别为(10±3)ml·100 g-1和(11±5)ml·100 g-1;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7.1±2.0)s和(10.4±3.5) s;肝动脉分数分别为(24%±5%)和(37%±6%);肝动脉灌注量分别为(27±6)ml·100 g-1·min-1和(35±5)ml·100 g-1·min-1;门静脉灌注量分别为(85±13)ml·100 g-1·min-1和(61±11)ml·100 g-1·min-1,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除肝血容量外其余各参数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HT组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灌注量、肝血流量之间呈负相关,与平均通过时间、肝动脉分数之间呈正相关,其中与门静脉灌注量相关性显著(r=-0.842),两者关系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36.624-0.219X.利用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灌注量的直线回归方程计算PHT组比格犬门静脉压力为(23.2±2.4)am H2O,与手术实测的门静脉压力(23.1±2.8)cm H2O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43,P<0.05).结论 肝脏CT灌注成像为无创、有效监测门静脉压力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作者:林元为;陈伟建;黄求理;杨运俊;梁盼;杨博洋;王宏清;林德新;张启瑜;熊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了胃源性卵巢转移癌组织、相应的胃癌原发灶、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Smac/DIABLO的表达,并将其与胃源性卵巢转移癌的临床病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勇;范立侨;赵群;孙艳;檀碧波;张志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功能异常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健康成年人30例、结直肠癌术前、术后无肝转移者30例和术后肝转移30例患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后分别加入GM-CSF(1000 U/ml)、IL-4(1000 U/ml)和'TNF-α(1000 U/ml)诱导分化成熟DC,通过加入HT29大肠癌细胞抗原处理(100 μg/ml)或不处理,DC∶T细胞为1∶10,培养7 d,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液中IFN-γ和IL-10水平,酶标仪测定CCK8和LDH光密度(OD)值,间接测定T细胞增殖和杀伤能力.结果 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DC在无肿瘤抗原刺激时与健康人T细胞混合培养液IL-10水平显著低于结直肠癌术前患者和健康人[(11.9±1.3)pg/ml比(29.6±9.7)pg/ml、(23.4±8.0)pg/ml,F=4.475,P<0.05].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DC经肿瘤抗原刺激与健康人T细胞混合培养液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结直肠癌术后和健康人[(34 ± 9)pg/ml比(26±12)pg/ml、(24 ±6) pg/ml,F=5.206,P<0.05].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DC经HT29肠癌细胞抗原刺激后诱导健康人T淋巴细胞杀伤能力显著高于结直肠癌术前患者和健康成年人[(30.6 ±8.6)pg/ml比(12.1 ± 2.4)pg/ml、(14.9 ±1.7)pg/ml,F=4.147,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DC在肿瘤抗原刺激下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IL-10,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发生肝转移;外源肿瘤抗原刺激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杀伤能力.
作者:秦建民;盛霞;杨林;撒忠秋;徐夏君;李琦;殷佩浩;张敏;陈腾;曹伟家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