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新军;黄宗海;俞金龙;厉周;孔恒;李强
目的 总结胃十二指肠动脉代替肝动脉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9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胃十二指肠动脉代替肝动脉重建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9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肝动脉切除超过1 cm,利用胃十二指肠动脉代替肝动脉进行重建,其中1例联合门静脉部分楔形切除,自身大隐静脉移植修复,8例行肝内胆管支撑.9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于2~3 d后明显缓解,1例术后3 d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治愈,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2周彩色超声临测显示重建肝动脉通畅.9例随访1~4年,中位生存期为23(6~32)个月.结论 胃十二指肠动脉能较好地代替肝动脉重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汪谢丹;郑启昌;尚丹;沈新明;吴瑞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谢志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Roux-en-Y胃肠道重建对非肥胖件糖尿病胃癌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非肥胖性糖尿病胃癌患者57例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其中35例行Roux-en-Y胃肠道重建,22例行Billroth Ⅰ式胃肠道重建.观察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变化,并检测口服葡萄糖后2 h血糖、胰岛素和C肽的变化.结果 手术前两组各检测指标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体质量指数变化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Roux-en-Y胃肠道重建组空腹血糖为(9.3±0.9)mmol/L比(7.2±2.1)mmoL/L比(7.1±0.8)mmoL/L,P=0.000;糖化血红蛋白为(9.2±1.2)%比(7.3±1.2)%比(7.2±1.1)%,P=0.000;空腹甘油三酯为(3.21±0.88)mmoL/L比(2.12±0.97)mmol/L比(2.02±0.09)mmol/L,P=0.000;空腹总胆固醇为(6.4±1.9)mmol/L比(4.3±1.0)mmol/L比(4.1±1.0)mmol/L,P=0.000;空腹低密度脂蛋白为(3,61±1.05)mmol/L比(2.77±0.68)mmol/L比(2.71±0.18)mmol/L,P=0.000;2 h血糖为(17.6±2.5)mmoL/L比(12.1±1.9)mmoL/L比(11.6±2.3)mmol/L,P=0.000,含量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胰岛素为(98±11)pmol/L比(120±9)pmoL/L比(122±8)pmol/L,P=0.000;空腹C肽为(0.21±0.08)mmol/L比(0.30±0.01)mmol/L比(0.30±0.01)mmol/L,P=0.000;空腹高密度脂蛋白为(1.08±0.10)mmol/L比(1.61±0.34)mmol/L比(1.62±0.09)mmol/L,P=0.000;2 h胰岛素为(410±19)pmol/L比(446±19)pmol/L比(459±18)pmol/L,P=0.000;2 h C肽为(0.87±0.17)mmol/L比(1.22±0.14)mmol/L比(1.19±0.15)mmol/L,P=0.000.Billroth Ⅰ式胃肠道重建组糖化血红蛋白为(9.2±1.2)%比(8.4±1.6)%比(8.3±1.1)%,P=0.046.结论 Roux-en-Y胃肠道重建术可改善非肥胖性糖尿病胃癌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且与体质量指数变化无关.
作者:李桢;张红亚;梁炜;李保东;李东飞;戴景兴;原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至今仍是头颈外科治疗的难题,能否安全地将肿瘤与颈动脉一并切除,是头颈外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在颈动脉切除术中用颈动脉回流压检测及血气分析来指导颈动脉切除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李亦工;李芬;郑向前;李小龙;于洋;高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IL-6在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共培养中的作用.方法 自中华实验猪髂前上棘抽取骨髓(3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传代培养至第3代;原位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后与MSCs按照2:1比例使用Millicell小室培养,检测共培养中肝细胞功能,观察IL-6、TNF-α、TGF-α的分泌水平变化.结果 肝细胞活率>95%.共培养组肝细胞白蛋白分泌水平和尿素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单纯肝细胞组(P<0.05).共培养组IL-6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和IL-6后共培养体系白蛋白、尿素合成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MSCs通过分泌IL-6改善共培养体系中肝细胞功能.
作者:顾劲扬;施晓雷;张悦;丁义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胃转流术对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选行胃转流术的32例胃溃疡合并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1、3、6个月体质量指数(BMI)、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0、30、60、120、180 min血糖和GLP-1水平,分析术后并发症和6个月时糖尿病转归情况.结果 术前卒腹血糖为(9.5±1.0)mmol/L,术后分别降至1周时(7.4±1.0)mmol/L、1个月时(6.5±1.2)mmol/L、3个月时(8.0±1.6)mmol/L及6个月时(5.8±1.0)mmol/L,P<0.01;术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峰值为(17.5±2.0)mmol/L,术后分别降至(12.6±1.7)mmol/L、(11.0±1.7)mmol/L、(12.4±1.7)mmol/L和(10.8±1.7)mmol/L,P<0.01;术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曲线下面积为(2455±281)mmol·min/L,术后分别降至(1842±237)mmol·min/L、(1638±261)mmol·min/L、(1828±239)mmol·min/L和(1541±253)mmol·min/L,P<0.01.术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过程中GLP-1峰值为(20±3)pmol/L,术后分别升至(83±15)pmol/L、(86±20)pmol/L、(87±22)pmol/L和(92±20)pmol/L,P<0.01;术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过程中GLP-1曲线下面积为(2457±395)pmol·min/L,术后分别升至(6499±1227)pmol·min/L、(7275±1475)pmol·min/L、(7307±1575)pmol·min/L和(7974±1594)pmol·min/L,P<0.01,术后各时间点BMI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顽固性呃逆1例,术后6个月糖尿病总控制率均值为78%.结论 胃转流术可显著降低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胃转流术控制血糖可能与增加GLP-1释放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有关,其对血糖的控制不依赖于体草的降低.
作者:林克荣;王烈;张再重;邓治洲;林忆阳;焦亚彬;王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者,男,51岁.主因腹胀、腹痛8 d,加重4 d急诊入院.无发热,症状加重后伴频繁呕吐.既往2个月前曾发生餐后消化道出血1次,有呕血及黑便.B超检查提示十二指肠降部异常扩张,宽处12.6 cm;腹部平片提示上腹部偏有可见一异常液气平面(图1);CT检查可见十二指肠旁囊性占位(图2).诊断为腹膜后占位、十二指肠不全梗阻.
作者:陈宁;张同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自被描述之后,历经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要么未见到明显疗效,如电刺激、扩肛、直肠结肠肌层切开、抗胆碱能药物等;要么遗留下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如狭窄及扩张段肠切除、直肠乙状结肠切除、全结肠肛管部分切除等.
作者:汤绍涛;王国斌;阮庆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胃间质瘤是来源于胃间叶组织的肿瘤,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在内镜和CT检查时发现,术前病理确诊病例很少.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作者收治拟诊胃间质瘤行腹腔镜切除32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雪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经肛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患者可以得到更加个体化的治疗,但狭小的盆腔及周围泌尿生殖器官影鞍响了低位结肠直肠癌手术的彻底清除.
作者:戴欣;夏璐;林谋斌;刘慧黎;诸琦;谭继宏;尹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TriVex系统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TriVex系统刨吸术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8例(146条腿)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深静脉通畅.结果 108例(146条腿)治疗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34±8)min,随访98例,随访率90.4%,随访时间1~24个月,平均15个月.并发症包括:(1)皮下血肿:26条肢体出现血肿,经处理治愈.2条腿出现张力性血泡经刺破后治愈.血肿并发症发牛率为17.8%.(2)皮肤感觉异常、针刺或麻木感:13.0%(19/146).(3)皮下硬结:11.6%(17/146).(4)局部曲张静脉残留或复发:3.4%(5/146).(5)切口相关并发症包括感染、对合不良等:4.8%(7/149).结论 TriVex系统刨吸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血管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切口过多、过长的缺点.
作者:贾忠;封光华;林乃弓;贺冠海;罗中尧;杨祺俊;王许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肠梗阻导管可以在小肠内充分减压,比普通胃管更能有效地降低肠管内压力,减轻水肿,恢复血运和肠管动力,从而达到非手术解决梗阻的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38例低位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效果,探讨肠梗阻导管的使用价值.
作者:牛陆杰;孙立波;张斌;金殷植;马冲;盖宝东;冯野;赵吉生;王巍;郑泽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者,女,57岁.主因上腹部疼痛不适3个月入院.查体:腹平坦,上腹部深压痛,以剑突下为重,未触及包块,全腹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作者:刘旭东;王晓明;丁守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者,女,70岁.因腹胀伴大便习惯、性状改变2个月来院就诊.查体:轻度贫血貌,腹平,全腹尤明显压痛,未及明显包块,直肠指检未及明显异常,无血染.
作者:赵奎;朱宝松;吴永友;邢春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中DOG1蛋白表达情况,评价DOG1蛋白对GIST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87年1月至2008年9月连续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137例GIST肿瘤组织及73例非GIST间叶源性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DOG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GIST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1)本组中80.3%(110/137)的GIST表达DOG1蛋白,27.3%(3/11)的CD117阴性GIST表达DOG1蛋白,1.3%(1/73)的非GIST间叶源性肿痛表达DOG1蛋白;(2)GIST肿瘤组织中DOG1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发生部位、细胞丰富程度、细胞核异形性及Fletcher危险程度分级有关(P<0.05).DOG1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3%、74.5%、74.5%和98.5%、85.9%及83.2%,P=0.344.结论 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DOG1是GIST敏感且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DOG1蛋白表达状况与GIST患者的预后无关.
作者:尹慕军;王杉;李士杰;姜可伟;叶颖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驱动的CDgly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以下简称为AdVEGF-CDglyTK)对大肠癌的治疗作用,并结合研究结果进行作用机制的分析.方法 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将20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组方法:Ⅰ组,注射重组腺病毒AdVEGF-CDglyTK与前药5氟胞嘧啶(5-FC)/丙氧鸟苷(GCV);Ⅱ组,仅注射前药5-FC/GCV;Ⅲ组:仅注射重组腺病毒AdVEGF-CDglyTK;Ⅳ组,空白对照,不施加任何处理.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仅在Ⅰ组、Ⅲ组扩增出融合双自杀基因CDglyTK的片段.表型及各项病理指标的检测均显示第Ⅰ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较其他3组显著受到抑制,而第Ⅱ、Ⅲ、Ⅳ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第Ⅰ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为38.65%±4.20%,较其他3组显著增加(F=397.530,P=0.000);第Ⅰ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为3.08±0.79,较其他3组显著减少(F=34.081,P=0.000).结论 AdVEGF-CDglyTK联合前药5-FC及GCV在体内可明显抑制大肠癌肿瘤的生长.其机制有二:首先该治疗系统可诱导裸鼠体内人大肠癌Lovo细胞的凋亡;其次该治疗系统在体内可明显抑制裸鼠体内大肠癌血管形成.
作者:韩新军;黄宗海;俞金龙;厉周;孔恒;李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实验研究了槐耳清膏对人乳腺癌MCF-7及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探索槐耳清膏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线索,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亮;张晟;张霖;牛瑞芳;张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蛋白和mRNA在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和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实验、Northern印迹分析和RT-PCR检测FGFR1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使用外源性生长因子刺激细胞并使用激酶抑制剂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观察FGFR1蛋白和mRNA在胰腺癌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FGFR1蛋白和mRNA在胰腺癌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生长因子刺激可上调FGFR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其中IGF-1、EGF和FGF2显著增加Mia PaCa-2细胞FGFR1的表达,EGF和FGF2显著增加PANC-1细胞FGFR1的表达(P<0.05).FGF2对FGFR1表达的调节具有时间依赖性.ERK1/2抑制剂UO126和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降低了PANC-1细胞中FGFR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 结论生长因子可上调FGFR1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ERK1/2和p38 MAPK亚通路参与FGFR1表达的调节.
作者:陈国卫;刘占兵;高红桥;杨尹默;万远廉;刘玉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肠系膜上动脉瘤(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s,SMAAs)是极少见但有较大破裂风险的内脏动脉瘤,发病率仅占内脏动脉瘤的5.5%~([1]).为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胡国富;金毕;李文毅;李毅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脾大部切除、残脾腹膜后包埋及食管横断吻合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进行食管横断吻合术,对照组做全脾切除,研究组保留部分带血管蒂脾脏移植于腹膜后.手术前后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测量门静脉主干的管腔横截面面积、血流量、血流速度和流向;观察自体移植脾在腹膜后的血供及侧支循环.结果 两组术前均存在胃底食管曲张静脉,术后6个月MRA复查均消失或改善.术后6个月两组门静脉主干的管腔横截面积明显减少[研究组(1.81±0.73)cm~2比(1.20±0.52)cm~2,P<0.01;对照组(1.78±0.52)cm~2比(1.30±0.12)cm~2,P<0.01];术后两组门静脉主干的平均流速均下降[研究组(9.86±0.10)cm/s比(7.06±1.92)cm/s,P<0.01;对照组(10.0±0.6)cm/s比(8.2±2.4)cm/s,P<0.01],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两组门静脉主干的平均流量均下降[研究组(15.0±1.9)ml/s比(10.5±2.7)ml/s,P<0.01;对照组(14.9±2.1)mI/s比(11.6±2.1)ml/s,P<0.01],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移植脾在腹膜后成活,并建立了广泛的侧支循环.结论 脾大部切除、带血管蒂残脾腹膜后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不仅保留了脾脏的功能,而且具有断流和分流为一体的联合性术式的作用.
作者:霍景山;陈积圣;吴卓;陈汝福;庄志浩;区庆嘉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