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宋鹏;汪灏;钱晶;管文贤
目的 总结胃间质瘤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84例行胃间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话回访及门诊复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9月30日.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胃间质瘤患者预后关系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84例患者,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52例;年龄27~84岁,中位年龄60岁,胃间质瘤直径0.2~20 cm,中位直径4 cm,268例患者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中CD117阳性的98.51%(264/268),CD34阳性的97.76%(262/268);改良NIH危险度分级:极低危41例,低危114例,中危58例,高危62例.177例获得随访(随访率62.32%),中位随访时间31.7个月(9.5~71.3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直径、改良NIH危险度分级与患者术后预后有关(P<0.05).结论 胃间质瘤是常见的腹腔间质瘤,外科治疗是主要措施,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直径和NIH危险度分级是影响胃间质瘤预后的主要因素,药物靶向治疗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峰;宋鹏;汪灏;钱晶;管文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点墨标记在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于需要腹腔镜手术的25例早期胃癌患者,采用术前点墨标记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25例患者点墨标记后,术中在胃壁浆膜侧可清晰显示直径约1 cm的黑色墨染斑,对病变部位、拟切除范围感知满意,判定良好,无需其他辅助方法均顺利完成早期胃癌的根治性切除,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剖开胃腔观察病变和术后病理证实,所有切除标本均获得充足的安全切缘.切缘阴性率100%,25例患者平均获取淋巴结(19.7±5.2)枚.结论 术前点墨标记在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伟;何玉琦;吕远;陈纲;李世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患者取仰卧分腿位,扶镜手站在患者两腿之间,术者站在患者左侧,助手站在患者右侧.腹腔镜观察孔位于脐下10 cm.首先,腹腔镜探查肝脏及腹盆腔,没有发现明确转移灶.先沿Toldt's线打开升结肠侧方解剖间隙,游离回盲部,以利于更好地牵拉右半结肠.随后,打开回结肠血管与肠系膜下血管之间的系膜,显露肠系膜下静脉,并以此作为标志,自下向上、自中间向右侧进一步解剖并扩大手术平面.良好的游离后,首先分离、夹闭并切断回结肠静脉和动脉,随后处理右结肠血管和结肠中血管,此过程中清扫胰腺前方淋巴脂肪组织.因为肿瘤位于结肠肝曲,我们将幽门下区淋巴结一并切除.完成游离后,脐上方取6 cm纵行切口,将病变肠管提出腹腔外完成切除和回结肠端侧吻合.术后病理回报:pT4bN2bM0(Ⅲc期).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第8天出院.
作者:沈凯;叶颖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对中青年男性排尿及性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中青年直肠癌患者80例均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筋膜保护组术中注意对Denonvilliers筋膜加以保护,常规组常规操作.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术后尿动力学、手术前后IIEF-5评分、术后精液常规及DFI指数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术后6个月性功能相关指标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筋膜保护组大尿流量、膀胱顺应性、大逼尿肌压力及大尿道压力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筋膜保护组IIEF-5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筋膜保护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及精子活力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精子DNA碎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性欲增强及勃起功能增强的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出现逆行射精的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中保护Denonvilliers筋膜,能减少对排尿功能的影响,减少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及对精子活性的影响.
作者:苏松盛;何进达;曾凡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1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59例、传统组5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AS 10.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复发及转移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0.2%,传统组为2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08,P=0.040);腹腔镜组患者的3年复发或转移率为35.6%、3年生存率为81.4%,传统组为33.3%、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李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 2014年至2016年对33例接受胰十二指肠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中胰肠吻合采用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并记录其一般情况及术后胰瘘、胆瘘、延迟胃排空、切口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数据分析用SPSS 19统计软件,根据数据变量类型以±s或X0.5(Q25,Q75)表示,选择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计算不同胰腺质地与胰瘘关系.并根据统计学结果以Graphpad prism 5行统计图绘制.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总体并发症率为24.2%(8/33),胰瘘发生率为15.2%(5/33),A级胰瘘占总体胰瘘率的80.0%(4/5).其中质软胰腺与质硬胰腺胰瘘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934).胆瘘发生率3.0%(1/33),出血发生率6.1%(2/33),延迟胃排空发生率为3.0%(1/33),围手术期无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结论 应用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胰瘘发生概率较低,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作者:王宇宏;刘哲;向昕;余强;杨滔;苏茂生;孟翔飞;王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合并肠坏死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收治的12例SMVT合并肠坏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有9例均明确诊断,3例剖腹探查术中证实.出院前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CT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CTA)复查,未见新的血栓形成,血管通畅.平均住院时间14~20 d.2例患者术后继发短肠综合征,无手术死亡及再次手术.全部患者得到随访,随访6个月~1年无1例复发.结论 SMVT合并肠坏死早期及时诊断和围手术期治疗的规范化处理,可避免再手术或形成继发性短肠综合征,尤为重要.
作者:吕瑞光;杨秀峰;白化天;陈浩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安全性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98例、开腹组92例,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进行处理,所有计量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3年生存率比较采用x2检验;生存时间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2.2%低于开腹组的25.0%(P<0.05);开腹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2.5%低于腹腔镜组的6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程度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同时手术效果基本相当.
作者:张尊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声像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39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资料,所有患者经过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结果予以证实,对比良恶性结节的超声声像特征及超声的鉴别诊断价值.统计分析采用SAS10.0软件,良恶性结节的声像特征对比采用x2检验;P值<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检出147个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52个(35.37%)、恶性95个(64.63%);恶性结节的不均质回声率、边界不清楚率、点状钙化灶发生率、Ⅲ级血流分布率、阻力指数≥0.7患者所占比率均显著的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70.53%、特异度为78.85%、漏诊率为29.47%、误诊率为21.15%.结论 根据声像特征进行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具有无创、方便的优势.
作者:张琼珍;刘艳婷;黄旴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89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K、VEGF和MMP-2表达.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两种组织中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率以及与临床特征关系比较使用x2检验,三者的表达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83.2%和89.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Duke分期C-D期患者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4%、93.4%和96.7%,明显高于A-B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6%、93.6%和97.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及组织分化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MK表达与MMP-2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774和0.406,P<0.05).结论 MK、VEGF及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
作者:关养时;陈旭辉;李铭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随着腹腔镜右侧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推广,右半结肠癌患者从中普遍获益.从传统的外侧入路到如今的中间入路,从开放手术到腹腔镜手术,手术操作不断精细化、规范化.临床实践中,右侧CME手术强调间隙的分离和淋巴结的清扫,掌握术中操作的难点与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肠系膜上血管的解剖和淋巴结的清扫、胰头前方肠系膜上静脉属支血管的解剖和出血的预防和处理、吻合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肠管切除重建系膜孔的处理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作者:孙跃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当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普及的同时,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理念也逐渐成为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标准.腔镜下完成CME手术涉及较为复杂的解剖结构,中央淋巴结的清扫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规范手术步骤、熟悉血管解剖,可以缩短学习曲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解剖位置恒定的回结肠血管开始,完成肠系膜上静脉的裸化,直至完整游离右半结肠系膜,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手术步骤.精细解剖可以减少出血,防止手术野的模糊,清晰分辨解剖层次,可以顺利完成手术过程.
作者:肖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追加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11月行ESD并追加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46例患者,采用SPSS1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ESD术后切缘或基底彻底性的影响因素比较运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早期胃癌ESD术后追加手术的危险因素有脉管侵犯、侵犯黏膜下层、分化类型差、切缘或基底阳性、癌组织紧靠切缘或基底(癌组织距切缘或基底<1 mm),而切缘或基底的彻底性可能与浸润深度具有密切关系.结论 脉管侵犯、侵犯黏膜下层、切缘或基底阳性是ESD术后患者追加手术的危险因素,其中癌组织紧靠切缘或基底(癌组织距切缘或基底<1 mm)仍需后续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杰;袁育韬;刘颂;冯敏;管文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对比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20例胆总管结石并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LCBDE)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组(OCBDE),每组各60例.手术均由同一组术者完成.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CBDE组平均手术时间多于OCBDE组,但术中出血量[(44.8±11.7)ml 比(69.1±17.5)ml]、术后止痛剂使用[(2.2±0.6)支 比(3.5±0.7)支]、肛门排气时间[(23.6±5.3)h 比(33.1±4.2)h]、平均住院时间[(6.9±1.0)d 比(9.2±1.2)d]等均少于OCB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相比,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急性轻中度胆管炎、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傅涛;李佳欢;李汉军;胡逸林;曹庭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异常的经典的Wn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P120连环蛋白/转录抑制因子Kaiso对Wnt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具有调控作用,影响Wnt信号通路的活动,从而影响肿瘤发生的过程.
作者:王纪莲;付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使用血管结扎束(LigaSure)进行手术的效果及短期安全性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7年2月使用血管结扎束进行的34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中、术后资料,分析患者使用血管结扎束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纳入的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4.0±28.3)min,出血量(34.0±33.5)ml,无术中并发症,无损伤肠系膜上血管主干病例发生;2例患者发生乳糜漏,2例患者出现系膜破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0±4.6)d.平均获检淋巴结数量为24枚,阳性约1.2枚,共有15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结论 通过上述结果,使用LigaSure进行的病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血少,手术时间短,LigaSure 可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游离,短期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作者:贺万斌;邓祥兵;吴清斌;古朝阳;郑二良;王存;于永扬;周总光;王自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与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1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95例和开腹组85例.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例和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应激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短,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治疗前应激指标无差别,术后1 d,腹腔镜组皮质醇、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开腹组(t=10.2、24.1、8.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无差别,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的CEA、CA19-9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肠梗阻和吻合口漏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创伤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松;房姝妍;靳广甫;屈英;杨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在全麻下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先行腹腔探查,沿肠系膜上动脉左侧打开右结肠系膜,清扫回结肠血管根部淋巴结,进入toldt间隙,显露胰头.分别裸化离断右结肠动静脉、结肠中动静脉的右支,显露肠系膜上静脉的Henle干,裸化离断胃网膜右动静脉.然后血管弓内打开胃结肠韧带,用腔镜切割闭合器离断横结肠;游离回盲部,距回盲部20 cm离断回肠.后腔镜下将回肠与横结肠行overlap吻合,用倒刺线关闭共同开口及系膜裂孔.手术顺利,历时160 min,术中出血约5 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第7天出院.术后病理分期示:T4aN0M0.
作者:李正荣;曹毅;揭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指经人体自然腔道的内镜手术,近年来,NOTES技术已成为目前消化内镜微创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然而目前在这一领域,临床的努力方向和研究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制造病理性腔壁内和邻近腔壁的新的微创入路方法上,包括了更多常规介入性内镜诊疗操作.近来,有学者提出了新NOTES这一概念,其核心内容为经人体自然腔道,使用内镜进行手术,以取得病理组织、切除病变或解决梗阻、狭窄等问题,并不局限于进入腹腔.如消化内镜领域的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经口幽门肌切开术(POP)、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等,被称作new NOTES或near NOTES.其中POEM作为一项较新的NOTES技术,自2010年出现以来发展较为迅速,以黏膜下隧道技术和肌切开术为其基本技术,在新NOTES中应用较为广泛,治疗效果较确切,在贲门失弛症手术治疗上已可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本文就目前POEM的发展进行综述.
作者:谢静;王东;李兆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相对传统右半结肠癌手术,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手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标本和更多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因此,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根治术既结合了腔镜手术的微创性又兼具CME手术的肿瘤根治性.右半结肠因解剖结构复杂、比邻器官众多、血管变异等因素,手术难度较大.高质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的完成需要术者丰富的腹腔镜操作经验与技巧、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助手的良好配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目前没有标准的手术方式,因此本文拟从右半结肠CME概念、手术适应证、手术步骤、外科操作平面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边界等方面介绍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的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
作者:苏向前;张成海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