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断与治疗

刘金钢;孙威

关键词: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吻合口漏
摘要:大量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速等优点。因此,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例数逐年增加,治疗谱不断扩大,已被广泛的接受。随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并发症问题便渐受关注。尤其是吻合口漏。本文便结合文献对腹腔镜胃手术吻合口漏的诊断及治疗做一阐述。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患者,男性,56岁。因乏力1个月,呕血18天入院。体检: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上腹部轻压痛,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直肠指检:直肠黏膜光滑,未触及异常包块。胃镜检查:贲门小弯侧及后壁可见病灶,周围黏膜隆起呈结节状。 CT检查:食管胃连接区不均匀增厚,明显强化,第3组淋巴结增大。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采用Roux-en-Y吻合,腔镜下经食管放置抵钉座,食管空肠吻合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半端端吻合方式。术后病理:癌组织侵犯至浆膜下层。手术标本近、远切缘及送检网膜均未见癌组织。诊断:食管胃结合部低分化腺癌伴淋巴结转移5/35。术后TNM分期:T3N2M0,ⅢA期。

    作者:余佩武;赵永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期缩略语(按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出血的原因与处理策略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逐步得到重视,而术后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措施等进行阐述,并总结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近年来的经验,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子禹;李浙民;李双喜;季加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第十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PH 治疗直肠黏膜脱垂4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器黏膜环切术( PPH )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随机分为PPH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40例。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后止痛药、术后并发症采用率表示,卡方检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采用x珋±s表示, 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时间:PPH手术组为(11.3±4.5) min,传统手术组为(45.3±6.6) min (t=11.8, P<0.05);住院天数:PPH手术组(3.4±1.5) d,传统手术组为(8.2±1.5) d (t=9.6, P<0.05),PPH手术组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PPH手术组患者痊愈的26例(65.0%),有效14例(35.0%),无效0例;传统手术组患者治疗痊愈的13例(32.5%),有效19例(47.5%),无效8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 P<0.05)。 PPH组患者术后使用镇痛药的2例,术后尿滞留患者3例,无感染患者;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使用镇痛药的26例,切口感染的4例,术后尿滞留的患者9例,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PH手术治疗方法完全可以代替传统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成为直肠黏膜脱垂患者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张小冠;李春青;叶浩波;王嘉贤;宋海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年轻早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年轻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70例年轻早期乳腺癌分为两组,保乳手术组(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根治组),每组35例,对手术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组间用t检验;术后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等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保乳组的2年和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为100%、100%;0、11.4%;0、2.86%。根治组为100%、97.1%;0、8.57%;0、5.7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上肢功能受限、形体美观、病员满意度为(95±22) min、(105±30) ml、(23.5±4.5) d、5.71%、2.8%、77.1%和94.3%,根治组为(145±28) min、(225±45) ml、(34.5±4.0) d、25.7%、20.0%、31.4%和4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保乳组优于根治组。结论对年轻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联合综合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复发低、外观美容等优点,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影响生存时间。

    作者:颜俊峰;陆松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第八届中国外科医师年会和第十九届欧洲外科学会年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断与处理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较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手术后需要严密观察。十二指肠残端瘘一经诊断明确,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如患者一般状态、是否局限、十二指肠残端引流情况等,决定保守治疗或是手术治疗,其基本原则是保证十二指肠残端的通畅引流。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后及时诊断并给予正确的处理才能避免因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作者:所剑;李伟;王大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圆韧带与带蒂大网膜覆盖 T 管引流周围预防早期拔管胆漏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T管引流术后早期拔管的方法和可行性分析。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的60例胆总管探查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30例)采用胆总管探查常规T管固定手术治疗;B组(30例)采用胆总管探查肝圆韧带内走行T管联合带蒂大网膜包绕T管手术治疗,B组术后第6、9、12天行腹部超声/CT检查了解窦道形成情况指导拔除T管。应用SPSS17.0对以上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T管胆汁引流总量、术后T管拔除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术后胆漏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通过腹部超声/CT检查检测示:术后1周T管窦道壁的平均厚度为4~5 mm,且T管窦道基本形成,随着时间的增加窦道更加完整和清晰。 B组30例患者中术后8 d拔管14例(46.7%),10 d拔管15例(50.0%),12 d拔管1例(3.3%),拔管后均未出现胆漏。 B组术后T管胆汁引流总量和术后T管拔除时间分别为(2105±460) ml和(10.0±2.0) d,明显少于A组的(3742±660) ml和(17.0±3.0) d,(P=0.007);B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1.3±2.1) d和(19145.8±1035.4)元,明显少于A组的(18.5±2.5) d和(28180.2±2548.9)元,(P=0.006);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肝圆韧带内走行T管联合带蒂大网膜包绕T管的方法,不仅可以早期拔除T管,有效减少胆汁的流失和胆漏的发生,而且减少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段建平;罗序超;叶斌;杨宁;李志刚;黄治国;罗庆林;何华;叶剑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2015年改成双月刊每期刊出重点内容及订阅办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本课题研究以乌司他丁单独及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比较轻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单独和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其中轻型40例,重症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轻重型各20例)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轻重型各20例)单独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所有的资料录入Excel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血常规和生化各指标均数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轻型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后血淀粉酶[实验组(128.1±73.6) mmol/L,对照组(412.7±123.3) mmol/L],尿淀粉酶[实验组(102.2±51.3) mmoL/L,对照组(218.2±83.3) mmol/L]、血WBC [实验组(8.3±2.2)×109/L,对照组(12.6±2.4)×109/L]、谷草转氨酶[实验组(31.3±10.1) U/L,对照组(72.4±11.2) U/L]各组指标均数对比(t=2.528、3.527、3.021、3.122,P<0.05),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联合用药疗效较单独应用乌司他丁疗效好,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 P=0.02)。结论对于轻型急性胰腺炎单纯应用乌司他丁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乌司他丁与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赵洪涛;张占云;王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36例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36例患者的资料和术后12个月随访资料。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患者术后1、3、6、12个月体重、BMI(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患者体重、体质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104.3±22.4) kg、(37.4±5.8) kg/m2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体重及体质指数分别为(95.1±16.1) kg、(34.6±5.2) kg/m2;(89.3±15.2) kg、(32.1±4.6) kg/m2;(82.1±12.3) kg、(30.3±4.2) kg/m2;(78.3±10.1) kg、(28.5±3.8) 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肥胖症的手术方式。

    作者:苑军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关于文章基金项目标注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闭孔疝13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3例闭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Howship-Romberg征阳性,术前确诊率22.22%。结果1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急诊手术,其余8例患者经保守观察治疗无效再改行剖腹探查手术。其中5例行小肠部分切除及肠吻合术,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50~14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平均55 ml,术后2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处置后切口二期愈合,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再次行肠切除吻合术,肺部感染2例,褥疮l例,13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闭孔疝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对年老体弱女性患者出现腹痛、呕吐以及股部疼痛则要考虑到闭孔疝的可能;CT检查可以提高闭孔疝的诊断率。准确的诊断以及及时的手术是改善闭孔疝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病死率与死亡率的使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来稿中科研设计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残胃或食道空肠双襻吻合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残胃或食道空肠双襻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对1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残胃或食道空肠双襻吻合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8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0例。从腹腔镜腹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排空功能、3年局部肿瘤复发率等评价手术质量。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至2015年3月。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平均238 min,远端胃切除术21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0 ml,平均清扫淋巴结16枚。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3.6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2.6 d。残胃与空肠双襻、空肠与空肠侧侧吻合重建方式,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2例(11.1%),经有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5~12 d胃排空障碍解除。无手术切缘癌残留,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8例患者随访时间截止2015年3月(3~84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残胃或食道空肠双襻圆形吻合器吻合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术后能维持较好消化吸收功能,其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世拥;杜峻峰;崔伟;陈纲;陈光;左富义;魏晓军;季锡清;袁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1在 IEC-6细胞损伤时的抗凋亡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1( IL-11)在正常大鼠空肠上皮细胞( IEC-6)损伤时的抗凋亡机制。方法通过脂多糖(LPS)作用于IEC-6,建立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体外模型,加入外源性IL-11,建立IL-11治疗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方法研究IL-11对大鼠肠道上皮细胞磷酸化STAT3、Bax及Bcl-2蛋白含量的表达变化影响。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取one-Way-ANOVA方差分析,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定量分析结果表明,LPS致IEC-6细胞损伤时, Bax表达增强,IL-11处理可抑制Bax的表达。 P-STAT3及Bcl--2蛋白含量在LPS致IEC-6细胞损伤时表达显著减少,IL-11处理可上调上述两种蛋白的表达。结论 LPS致IEC-6细胞损伤时,外源性IL-11可能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STAT3,继而上调Bcl-2,下调Bax发挥抗凋亡作用。

    作者:蔡慧云;王瑞娟;齐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断与治疗

    大量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速等优点。因此,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例数逐年增加,治疗谱不断扩大,已被广泛的接受。随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并发症问题便渐受关注。尤其是吻合口漏。本文便结合文献对腹腔镜胃手术吻合口漏的诊断及治疗做一阐述。

    作者:刘金钢;孙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合并大量胸腔积液一例

    节细胞神经瘤( ganglioneuroma, GN)是起源于周围交感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脊柱两旁的交感神经丛分布区,以后腹膜(32%~52%)和后纵隔(39%~43%)多见,亦可散发于颈部(8%~9%)[1]。腹膜后GN早期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多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结果。目前文献报道的与腹膜后GN相关的临床症状包括腰背部酸胀与不适、发热等[2],我院近收治1例腹膜后GN合并大量胸腔积液,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晓菲;汪灏;杜峻峰;曹科;康星;管文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