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杰;李浩辉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典型含义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临床的实际应用,即“从实验台到病床旁”的定义。广义的转化医学也包括高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开发和应用,比如微创外科的兴起及迅猛发展就属于外科转化医学的范畴。在我国,微创手术方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已跨入3D时代,机器人手术逐渐地成为微创外科手术的主要潮流,内镜技术也将成为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业务。微创外科的发展要以患者安全和质量管理为基础,故应重视以下方面工作。
作者:杨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致病菌的分布及其抗生素敏感情况。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96例胆道感染患者进行胆汁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情况分析。结果从164例患者的胆汁中共分离171株需氧菌,总阳性率为83.67%(164/196)。171株中革兰阴性菌112株,占65.50%;革兰阳性菌59株,占34.50%。革兰阴性菌的主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35.00%)、肠球菌(27.49%)、肺炎克雷白菌(10.00%)和铜绿假单胞菌(4.00%)。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仍比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低于1.8%、3.5%、11.1%;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分别为低于6.1%、0。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检出率依然较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6%、0。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可作为治疗胆道感染的首选用药。当革兰阳性菌如肠球菌或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致病菌时,应根据胆汁培养结果选用窄谱抗生素。
作者:黄继续;黄浩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乳果糖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腹腔内压(IAP)及胃肠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入选的56例患者并被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益生菌联合乳果糖,持续至术后第7天;对照组未使用益生菌及乳果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通过膀胱测压法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5天的IAP,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腹腔高压(IAH)、腹腔间隔综合征(ACS)、胃肠功能障碍及死亡例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I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6±1.63)mmHg vs(3.63±1.58) mmHg,t=0.44,P=0.63],两组术后IA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后第3、4天达高点,术后第1天两组H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7±2.22)mmHg vs (11.58±2.76)mmHg,t=1.62,P=0.11],术后第2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5天的t值分别为2.24、2.47、4.23、4.92,P值分别为0.04、0.02、0.00、0.00);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t=2.36,P=0.03)、ICU停留时间(t=3.87,P=0.00)及术后住院时间(t=2.76, 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IAH发生率(14.28%vs 39.28%,χ2=4.46, P=0.04)、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7.14%vs 28.57%,χ2=4.38,P=0.04)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瓣膜病术后早期联合使用益生菌和乳果糖可有效降低IAP,改善胃肠功能,降低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作者:王翠苹;易松;杨嵩;张宝;张文波;李华明;唐白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外伤的临床处置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6例肛门直肠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术后禁食时间3.5~8(5.5±2.0)d;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炎性肠梗阻2例,肛门精细控制能力下降2例,肛门轻度狭窄3例,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无肛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出院后随访6~36(19.5±4.5)个月,未出现大便失禁、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肛管直肠外伤患者明确诊断后及时合理的针对性手术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门脉高压症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自身调节失常的症候群,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顽固性腹水、脾大及脾功能亢进、痔形成、肝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1]。主要分为肝内型(窦前性、窦性、窦后性)、肝外型(肝前性、肝后性)和特发型。国内以肝炎后肝硬化的肝内型(窦性)门脉高压症居多。临床上门脉高压症出血的发生率高、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治疗效果差,复发率和病死率高,是摆在临床多学科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难题。门脉高压症虽然并非不治之症,但是难治之症,目前尚无根治之法。
作者:王成友;张大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立项的电子连续出版物之一,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系列杂志之一。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中山医院联合承办,多媒体光盘(DVD-ROM)配纸质版杂志导读组成。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临床总结、病例报告、医学视听、争鸣与讨论、综述、循证医学、调查统计等栏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快速康复外科(FTS)通过围手术期多学科综合措施的临床应用,可以降低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优势明显。自然杀伤(NK)细胞被认为是机体抗病毒感染、抑肿瘤的第一道天然防线,在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应激反应的强弱与NK细胞的活化存在一定关系,本文推测FTS与NK细胞活化有着相互联系,通过内环境细胞因子及其代谢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间接或者直接激活NK细胞。
作者:杨东杰;李浩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Ⅱ、Ⅲ型乳头内陷合并近乳晕区包块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对21例Ⅱ、Ⅲ型乳头内陷合并近乳晕区包块患者行包块切除术的同时行楔形真皮瓣乳头内陷矫正术。根据乳腺包块位置与乳头连线方向设计一个以乳晕侧为蒂的去表皮楔形真皮瓣,包块切除后皮瓣卷起内翻旋转固定于乳头基部以支撑乳头,并作荷包缝合塑形乳头颈部防止乳头回缩。结果用该矫正术治疗21例、21个乳头,术后乳头血运良好,外形满意。随诊6个月,感觉、勃起正常,瘢痕不明显。其中2例Ⅲ型乳头内陷术后出现轻度回缩,但比术前明显改善,患者未要求二次修复。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有效,同时解决了乳腺包块、乳头内陷,以及乳头内陷引发包块再发的隐患,针对乳头内陷合并乳腺包块人群值得推广。
作者:张翘楚;刘瑞磊;李玺;姜华;黄泽楠;刘宇;汤谧;黄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门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简称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行脾切除术的近远期疗效和切脾对机体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51例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以及行脾切除术后近期疗效评价,并进行远期随访调查,重点了解术后感染、肝癌、肝功能、血细胞变化以及系统疾病的控制情况等。结果患者行脾切除术后,近期内受损的肝功能和血细胞得以恢复。近期内出现黄疸者42例,腹水31例,发热34例,上消化道再出血者13例,予以积极对症处理后均康复出院。远期随访87例发现,29例在切脾约2~33(中位11.4)个月后出现肝功能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和转氨酶水平升高;原伴发的糖尿病、高血压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切脾后较切脾前病情容易控制;继发肝癌者6例,4例死亡,未见有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结论门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脾切除术对机体有利有弊,故对于此类脾大患者不能一律予以切除。
作者:曹良启;邵子力;梁惠宏;杨学伟;蒋小峰;薛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连续型电子期刊(ISSN:2095-2260 CN:11-9317/R),由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全军心脏外科研究所)承办,被中国知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杂志以光盘(DVD-ROM)附带纸质导读的形式同步发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2009年10月,一年一度的美国外科学年会如期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来自全世界的15000名外科医师以及社会工作者参会。与往年不同的是来自中华外科学会的200多名外科专家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涵盖了外科专业教育、学术交流、医学伦理与商业利益冲突、外科的社会实践、外科人文与职业精神、乡村医学与战地医学、外科学会在国家医疗改革中的作用等专题。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除了超大规模的医师培训、学术交流以外,还强调了外科医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外科医师在国家医疗改革中的作用。纵览美国外科学院的网站(www.facs.org),映入眼帘的一个专题就是“美国外科学院与医疗改革”,显示了外科医师的社会责任感。长期以来,国内外科医师在各级各类学术活动中,学习和提高了自身的学术水平,但是他们对自身的社会责任的认识还有待加强。事实上,我们的外科医师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已经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实践着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但是在现有的各级各类的继续医学教育中并未有明确地阐述外科医师的社会责任。在医学发展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了解外科医师的社会责任对提高我国外科医师的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顾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ISSN 1674-4136,CN 32-1795/R)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江苏省肿瘤医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于2009年2月创刊,是目前中国唯一一本肿瘤外科学术期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论著、基础研究·论著、综述与讲座、临床应用、病例报告与分析、肿瘤护理等。目前已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检索系统全文收录。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学分授予标准,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可获得国家级Ⅱ类继续教育学分。本刊现为双月刊,邮发代号:28-56,定价:每期12元。欢迎订阅与投稿。本刊订户凭订阅单复印件投稿,同等条件优先录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当代减少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辐射的理念有力地促进了目前内镜超声治疗手段的发展水平。内镜超声已经应用于胰腺积液引流,坏死灶切除,胆管造影及引流,胰管造影及引流,胆囊引流,腹腔及盆腔引流,腹腔丛阻滞及消融,囊肿切除,血管介入,抗肿瘤药物导入,校准放置放疗及抵近放射治疗等领域。然而该技术对操作要求较高,操作人员必须同时精通内镜及内镜介入操作,如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胃肠道支架放置等技术。本文着眼于近20年内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对现行发表文章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力求推动该领域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龚雪屹;汪谦;Lisotti A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创刊于1972年,是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本刊以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旨在加强国内外医学学术的传播,给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学术进步。本刊以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秦仁义,外科医生,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FACS,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手术总监部主任、肝胆胰研究所副所长、胆胰外科中心主任、胆道、胰腺外科学术带头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59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3个月”就诊。查体:上腹部深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未触及肿块,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大便潜血(-),肿瘤标志物CA72-4为1.67 U/ml, CA19-9<0.60 U/ml、AFP为2.83 U/ml,CEA为2.85μg/L,发病后曾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中度),活动性(-),肠化(轻度),HP(-),入院后再次给予胃镜检查,结果提示:十二指肠降部、球部黏膜光滑,幽门口圆,开闭正常,胃窦黏膜粗糙,红肿,散在突起糜烂,蠕动正常,胃角弧形,黏膜光滑,胃体小弯侧偏前壁处见一隆起性病变,大小约3.5 cm×3.5 cm,顶端凹陷,表面如常,胃底、贲门、食管黏膜光滑。入院后腹部增强CT(图1)提示:胃小弯侧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5 cm×2.2 cm,三期CT值分别约59、93、69 Hu,边缘锐利,界清。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术前考虑胃壁间质瘤。术前讨论决定行剖腹探查和胃壁肿瘤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胃小弯侧胃壁触之约3.0 cm×3.0 cm圆形光滑肿物,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连同小网膜及肿块周围约2.0 cm胃壁切除。术后病理:不规则胃壁组织一块,7.5 cm×5.5 cm×2.0 cm,黏膜中央有一结节状隆起,直径2.6 cm,高1.0 cm,切面黄白色,边界不清,肿物位于黏膜下,部分呈囊性,小弯侧见淋巴结12枚,直径0.3~0.9 cm,切面多为黄白色或粉红色,病理诊断异位胰腺组织,部分区域呈硬化性胰腺炎样改变,少量导管上皮增生明显,胃小弯侧淋巴结12枚均为反应性改变(图2、3)。免疫组化检查提示良性胰腺组织。患者术后第7天切口拆线,进食、排便均良好,出院。随访发现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作者:许桂祥;周世龙;徐丽;王振旭;彭国辉;薛冰川;薛国亮;许静涌;许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因“右上腹部隐痛半年,皮肤巩膜黄染2周”入院,B超检查: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肝功检查示:ALT 98 U/L,AST 76 U/L,TBIL 68μmol/L,DBIL 58μmol/L,术前行MRCP检查及ERCP造影,显示结石位于胆总管内(图1,2),考虑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拟先行ERCP取胆总管结石后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ERCP取石失败留置鼻胆管引流,暂停手术。2 d后再次行DSA胆总管旋转造影,显示结石位于胆囊管末端(图3),压迫肝总管,考虑患者诊断为Mirizzi综合征。
作者:毕永辉;孙邵伟;林鑫星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