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源;谢尔凡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仍面临诸多有待于认识、难以解决的难题。现有的糖尿病足临床病情评估、分级很多,但在全面整体地反映疾病特征及病情整体评估上存在局限或不足;糖尿病足发病起因主要由糖尿病导致的外周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局部的感染引起,原因复杂;其临床表现多见为两大类间或两者兼具:一类以急性感染特征为主,一类以慢性足的皮肤缺血溃破,久治不愈伤口特征为主。依照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体征,结合超声和影像检查,分为感染型、缺血型、混合型三种类型。
作者:孙迎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加强对经胰腺灌注术行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提高干细胞治疗疗效。方法对1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局部麻醉下经皮血管介入的方式,将来源于脐带血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灌注至胰腺内,通过加强护理与指导以提高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包括手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顾虑,做好各项常规检查护理;手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一般情况;手术后做好血糖的检测及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做好术侧患肢制动时的保护护理,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做好出院指导等。结果加强患者手术前后的指导和护理,提高了干细胞治疗疗效。结论经胰腺灌注术行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技术,需要更高的临床护理技能,加强患者手术前后的指导和护理,是提高干细胞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保障。
作者:朱艳秋;李全民;陈洁;雷利华;李士芝;李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关节滑膜软骨瘤病(SC)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报导1例老年膝关节SC合并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实施游离体摘除+关节置换术。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老年型关节SC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显示关节轻度肿胀,关节疼痛、弹响及绞锁等症状均消失,关节活动度、功能恢复正常;关节内未见明显高密度影,人工关节位置良好。结论老年型关节SC非常罕见,通常合并骨关节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易被漏诊或误诊。其临床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治疗原则为游离体摘除和滑膜切除术,根据SC的病理分级、骨关节炎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而决定手术方式:是否实施滑膜切除、关节镜探查术或关节置换术等。
作者:都爱博;温建民;孙永生;王朝阳;吴久斌;孙卫东;梁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共同承办的损伤与修复专业的电子期刊,是损伤与修复医学领域的科研成果、临床诊治经验、学术研究,主要栏目为专家评论、论著、综述、视频讲座、专家风采及专家采访等。本刊为双月刊,以多媒体光盘(DVD-ROM)附纸质导读形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9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期“Smad交互蛋白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参考文献[13]: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以细胞外基质胶原过度和异常沉积为其特征。但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这里,我们证明下调转录因子SIP1(Smad interacting protein 1)可能和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形成相关。近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IP1的mRNA水平下降,经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处理过的正常皮肤和病理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SIP1的mRNA水平也下降。相反,在未增生的瘢痕组织中SIP1的mRNA的表达量没有降低。SIP1的mRNA的表达量和Ⅰ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呈负相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表达呈正相关。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SIP1可抑制TGF-β1刺激的Ⅰ型胶原的表达和诱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敲除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SIP1可提高TGF-β1诱导的Ⅰ型胶原的表达水平。这些发现证明SIP1能够调节皮肤纤维化,降低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SIP1可上调Ⅰ型胶原水平和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1水平。由此导致的细胞外基质胶原异常累积终形成病理性瘢痕。
作者:方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期“Smad交互蛋白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参考文献[12]:糖尿病肾病(DN)的关键特征为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堆积增加,如胶原Ⅰα1和胶原Ⅱ(ColⅠα1和Col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这些细胞外基质基因的关键调节因子,能够增加糖尿病肾病的系膜细胞(MC )。通过微阵列分析,我们注意到TGF-β1可增加小鼠系膜细胞(MMC)ColⅠα2的mRNA表达水平,也能降低E-box阻抑蛋白δEF1的mRNA表达水平。TGF-β1处理或短发夹RNAs (shRNAs)靶向作用于δEF1,可增加ColⅠα2基因上游E-box元件的增强子活性。TGF-β1也可减少SIP1(与δEF1相似,为另一个E-box阻抑蛋白)的表达水平。有趣的是,我们注意到SIP1是microRNA-192(miR-192)的靶点,miR-192在肾脏为主要的microRNA并高表达。MMC经TGF-β1刺激后miR-192表达增加。在MMC经TGF-β1刺激或转染miR-192可降低内源性SIP1表达,也降低SIP1的3'-UTR荧光素酶受体活性。相反,miR-192抑制剂可提高荧光素酶活性。证实SIP1是miR-192的作用靶点。此外,miR-192与δEF1短发夹RNA协同增加ColⅠα2的荧光素酶活性。这些结果揭示了miR-192在肾脏和DN中的作用是通过下调E-box阻抑蛋白控制TGF-β1诱导的ColⅠα2表达。
作者:方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糖尿病足坏疽可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混合性坏疽。在同一伤口的不同时期,可分别采用干性或湿性愈合疗法,其辨证的关键在于局部血运及感染的情况。干性坏疽初期使用干性愈合疗法,加速坏死组织的脱水,待局部血运改善后采用湿性愈合疗法,促进创面愈合。湿性坏疽初期首先应用干性愈合疗法,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可采用湿性愈合疗法。混合性坏疽二者可同时应用。干性愈合疗法是控制感染的手段之一,湿性愈合疗法是去腐生肌、偎脓长肉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转变,把握好应用时机,是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关键。
作者:朱朝军;张朝晖;马静;田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YohannanSK,Ronda-VelezY,HenriquezDA,etal.Burn survivors′perceptions of rehabilitation [J].Burns,2012,38(8):1151-1156.烧伤幸存者的认知康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烧伤后干预措施。该研究调查了164例烧伤幸存者,评估特定的烧伤治疗干预对于认知康复的作用。干预措施包括夹板和定位、压力服、透明面罩、运动治疗、物理和作业疗法、团体治疗和非传统的治疗等。并评估了这些康复措施对重返家庭、社会和职业角色的作用。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长期积极的康复干预不仅在抑制瘢痕增生、改善肢体功能等方面同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身体和心理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82%的受试者认为非传统康复技术如太极和瑜伽有助于治疗,对运动恢复高度有效。还有63%受访者认为,网络和视频游戏是经济有效的康复补充手段。而物理及作业治疗干预措施,有助于受试者重新融入社会。烧伤后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的后遗症,试验研究表明,经皮神经电刺激是治疗瘙痒的一种有效的选择,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总之,该调查研究对于烧伤幸存者的康复提供了基本的支持措施。
作者:吕广平;陶白江;曾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男,54岁,电工,于2013年9月15日工作时被380 V电压电击伤头部及右手腕部,遂送至上海某医院,诊断为“头部、右手电击伤1.5%体表总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Ⅱ度至Ⅲ度烧伤,Ⅲ度面积为1%TBSA”,于伤后9 d行头部切痂+负压吸引术,伤后23 d行头部扩创+颅骨钻孔术,于第二次手术术后8d转入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继续治疗。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醒,头顶部为电击伤入口,创面面积约为10 cm ×19 cm,创周肉芽组织增生、创面骨质外露、创面两端骨质部分呈黑色,骨表面已钻孔多处、孔内有少许黄色脓性分泌物(图1、2),右手腕侧创面已愈。辅助检查CT示:小脑幕和大脑镰密度可疑增厚,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左侧顶骨多发骨质缺损,头皮局部缺损(图3)。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与利萘唑胺敏感,多重抗生素耐药。入院诊断:头部、右手电击伤1.5%TBSA,Ⅱ度至Ⅲ度烧伤,Ⅲ度烧伤面积为1% TBSA术后。
作者:董肇杨;王文华;李小英;曾勇;蒋秋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特定浓度(200 mmol/L)高渗钠盐复苏液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肺损伤的影响。方法5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烫伤组(48只)和对照组(8只),其中烫伤组又分为乳酸钠林格液(LR)组(n=24)和高渗钠盐液(HS)组(n=24)。所有大鼠全部颈静脉置管,对照组大鼠不烫伤不补液,对LR组和HS组大鼠进行烫伤后复苏治疗,分别检测各组肺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PO)与丙二醛(MDA)的含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肺组织p38MAPK的活化程度,所得图片进行比较。结果 HS组复苏后肺组织的MPO含量在注射补液2、8、24h分别为(1.48±0.45)、(1.52±0.31)、(1.46±0.15)U/g与补液2、8、24 h MDA含量(0.80±0.09)、(0.85±0.08)、(0.80±0.12)mmol/mg明显低于对应观测时间点的LR组复苏后肺组织的MPO含量(1.91±0.32)、(1.91±0.32)、(1.79±0.22)U/g 与 MDA 含量(1.06±0.08)、(0.85±0.08)、(0.95±0.06)m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MPO含量(1.49±0.22)U/g与MDA含量(0.78±0.14)mmol/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的p38MAPK的免疫组化活性检测显示:HS组复苏后2、8、24 h的肺组织p38MAPK的表达与LR组比较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增加不明显,LR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结论严重烫伤大鼠早期使用200 mmol/L高渗盐液进行液体复苏与乳酸钠林格液比较,通过减少肺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与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减轻肺损伤。
作者:吴雪生;高智;孙业祥;王飞;陈旭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论文的写作前言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等。有些研究还说明该研究开始的具体时间。前言必须开门见山、简要、清楚、切忌套话、空话、牵涉面过宽、详述历史过程或复习文献过多等。不应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应与摘要雷同。未经检索,前言中不可写“国内外未曾报道”等字样,也不可自我评价达到“XX水平”或“填补XX空白”等。前言通常不需要标题。论著文稿的前言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由许伟石、刘琰、乐嘉芬主编的《烧伤创面修复》(第二版)于2013年10月底正式出版。第一版《烧伤创面修复》于2000年首次出版,以其“实用为主,适当介绍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介绍烧伤创面处理的方法和适用技术”的特点获同行肯定。新书应长江出版传媒、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邀请,在第一版《烧伤创面修复》的框架结构上重新编写而成。全书共分十七个章节,涵盖创面愈合机制、烧伤创面处理方法、创面修复技术、增生性瘢痕发生机制及治疗、烧伤康复等烧伤创面处理的主要问题。此次再版,秉承了首版书实用为主、兼具基础理论介绍的特点。该书为16开本、全彩印,共50万字,售价200元,已陆续在全国各大书店发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程度糖尿病足与单纯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对比研究,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否可作为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于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333例,分为wagner4~5级糖尿病足组(151例)、wagner0~3级糖尿病足组(84例)、单纯糖尿病组(98例),对三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检查及检验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糖尿病足组,不论wagner4~5级还是wagner0~3级,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率(分别为84.1%、81.0%)与单纯糖尿病组64.3%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wagner4~5级糖尿病足组与wagner0~3级糖尿病足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agner4~5级和wagner0~3级糖尿病足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作为糖尿病足发生危险性的预测指标。血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及中膜增厚的病理生理基础。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尽早进行调脂治疗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有力措施,对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莹莹;吴石白;张妲;关小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与内置吸管式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比较,总结一种新型吸盘式NPWT联合植皮应用于车祸所致较大面积撕脱伤的体会。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创伤外科共收治43例较大面积四肢躯干等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其中22例采用新型吸盘式 NPWT联合植皮治疗(试验组),21例采用内置吸管式NPWT联合植皮治疗(对照组)。试验组:创面清创处理后,将多个NPWT敷料按创面大小先行拼接排列修剪,贴附于创面并缝合,使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封闭整个创面和敷料,通过N个三通管后将敷料的硅胶管连接,后与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连接,调节佳负压吸引状态保持负压恒定[-80~-200 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创面清创处理后,敷料直接顺排后用生物半透膜封闭,然后将半透膜开孔接1~2个外置吸盘,采用间隙负压[-80~-160 mmHg(1 mmHg=0.133 kPa)],连接自带电源的负压集液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试验组:管道堵塞需要更换吸盘比例为1例2处,患者因创面原因出现发热1例,血象改变2例,术后植皮成活率100%;植皮愈合时间(8.9±4.5)d 。对照组:管道堵塞需要更换三通比例为16例98处,术后2例出现皮片局部感染,患者因创面原因出现发热5例,血象改变6例。植皮成活率90.5%;植皮愈合时间(9.4±5.2)d。两组植皮成活率和植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吸盘式NPWT适用于车祸所致较大面积撕脱伤创面,具有手术简单、不易堵塞、术后维护方便、创面感染机会少等优点。
作者:陈波;李廷;陈郑礼;常菲;肖仕初;贲道锋;夏照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口腔科门诊预约服务的实施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为更好提供门诊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预制表格对2010年12月份中的6个工作日期间(对照组)和2013年4月份中的6个工作日期间(实验组)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1793名患者进行预约服务的问卷调查。结果普通门诊与专家门诊的预约率分别从对照组的31.34%和49.04%提升到实验组的45.13%和67.48%;患者对预约服务的满意度从对照组的93.57%提升到实验组的99.64%。结论口腔门诊通过多渠道挂号方式及服务措施的改进,能够促进和巩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曹素杰;李娜;葛冬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Wnt和Notch信号通路在大鼠创面愈合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取25只SD大鼠幼鼠,早期用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表皮干细胞,注射BrdU 60 d后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于大鼠致伤后0d、7d、14d、21d、30d五个时间点分别各断颈处死5只取标本,利用免疫印迹、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Wnt1、β-catenin、c-Myc、Jagged1、Notch1、Hes1和Brdu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Wnt和Notch信号通路成员在伤后表达上调,于伤后7 d达高峰,持续表达至伤后30 d。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β-catenin开始在细胞膜低表达,伤后逐渐转变为表皮全层表达,且部分呈现异常核表达;伤后,Notch1在表皮全层表达逐渐上调,且在基底层表达上调显著。免疫荧光提示,BrdU/c-Myc和BrdU/Hes1双染阳性细胞率在伤后上升,于伤后7 d达高峰,持续表达至伤后30d。结论 Wnt和Notch双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控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大鼠创面愈合过程。
作者:施彦;舒斌;杨荣华;张利军;谢小英;徐盈斌;陈蕾;祁少海;刘旭盛;王鹏;刘建;谢举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13年11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第六版“IDF糖尿病地图”,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840万,居全球首位。糖尿病足重在预防,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性别、患病时程、周围神经病变、足部畸形、周围血管病变、吸烟、溃疡和截肢病史、血糖监控不足等)的筛查是重中之重。本文总结了糖尿病足病情评估的注意事项及治疗策略,其中加强以糖尿病足患者足跖压力管理为代表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简要阐述了糖尿病足国际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和治疗机构的开展情况,对比国内这两方面的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给出有效措施和发展方向指导。
作者:祁少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Smad 交互蛋白1(SIP1)在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整形手术切取的9例患者增生性瘢痕标本及其自体正常皮肤标本。分离培养原代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取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及其自体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中SIP1的表达情况。(2)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SIP1转染HSFBs。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pcDNA3.1(+)组(空载体组);pcDNA3.1(+)/SIP1组;对照+TGF-β1组;pcDNA3.1(+)+TGF-β1组;pcDNA3.1(+)/SIP1+TGF-β1组。于转染后第48 h和72 h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和细胞总蛋白。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SIP1表达明显低于自体正常皮肤组织。(2)pcDNA3.1(+)/SIP1转染HSFBs后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①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和pcDNA3.1(+)组相比,pcDNA3.1(+)/SIP1组在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细胞给予TGF-β1刺激后,各组α-SMA表达均上调,但pcDNA3.1(+)/SIP1+TGF-β1组mRNA和蛋白表达水仍低于对照+TGF-β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CTGF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和pcDNA3.1(+)组相比,pcDNA3.1(+)/SIP1组在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细胞给予TGF-β1刺激后,各组CTGF表达均显著上调,但pcDNA3.1(+)/SIP1+TGF-β1组mRNA表达水仍低于对照+TGF-β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较,SIP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低表达。SIP1基因转染 HSFBs 可降低纤维化相关因子α-SMA 和CTGF的表达,有利于抑制瘢痕形成和减轻挛缩。
作者:方小兵;胡晓龙;石继红;蔡维霞;白晓智;贾文斌;刘佳琦;韩夫;胡大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的护理技术。方法选择北京医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且年龄大于65岁老年患者56例,术中均给予空肠置管,术后24~48 h开始管饲EN;通过应用系列化护理干预手段,观察EN开始后的胃肠道不适症状、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营养相关指标、临床结局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接受EN 中位时间22.1 d;经过系列化护理干预,11例(19.6%)出现严重腹胀,1例(1.8%)因顽固腹胀停止EN;腹痛和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8例(14.2%)和18例(32.1%);EN达到目标喂养量的中位时间为8.5 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73.6±15.0)d。结论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EN,采取系列化护理干预手段,责任护士全程参与,重视心理护理,有效提高术后EN 胃肠道耐受性,缩短达标时间,有效保障营养供给,有益于改善临床结局。
作者:付申凌;李磊;刘鹏;金向辉;门吉芳;崔红元;朱明炜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