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菲;房贺;贲道锋;罗鹏飞;郑勇军;张梅;夏照帆;路卫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治疗SD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的变化,揭示BMSCs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 提取同种异体SD大鼠BMSCs,传至第3、4代备用.将SD大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BMSCs治疗组(C组),每组20只.A组普通饲料喂养,B组、C组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在SD大鼠背部取直径为2 cm创面,3 d后,溃疡模型成模.B组取密度为1×109/L的BMSCs 1 mL的DMEM-F12培养基悬浊液注射于创面,A组、C组取1 mL 0.9%氯化钠溶液注射于创面,分别于即刻、3 d、7 d、14 d、21 d取创面组织制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并提取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观察其增殖活力以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高糖高脂饮食+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1周后测血糖,A组大鼠血糖为(3.91±0.44)mmol/L,B组血糖为(21.29±0.45) mmol/L,C组血糖为(21.46±0.51) mmol/L,B组、C组血糖明显高于A组(P<0.05).BMSCs治疗7 d,计算创面愈合率,A组(26.91±2.12)%,B组(7.55±2.11)%,C组(20.64±2.54)%,与A组和C组相比,B组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组织病理可见,与B组相比,C组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核饱满,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较强;C组创面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率较A组低,但高于B组.结论 在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过程中,局部注射同种异体BMSCs可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局部成纤维细胞生长,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郑淑娟;贾赤宇;邱亚斌;张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比较单纯弹力压迫与弹力压迫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不同方法 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烧伤后合并瘢痕增生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瘢痕增生部位选自四肢及躯干非功能部位.对照组20例应用单纯弹力压迫,治疗组20例应用弹力压迫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19例瘢痕软化或变平,疼痛、瘙痒症状消失或减轻,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9例瘢痕软化,疼痛、瘙痒症状有减轻,总有效率45%,两组比较,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力压迫联合多磺酸黏多糖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弹力压迫治疗,效果肯定确切.
作者:柯家祥;赵静;王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小儿大面积深Ⅱ度烧伤休克期磨痂及削痂两种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以期寻找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小儿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方法 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选取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烧伤整形科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住院治疗的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小儿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4岁,平均(3.5±0.5)岁,烧伤总面积15%~31%TBSA,平均(20.2±1.9)%TBSA.依据治疗方法 不同将入选患儿分为削痂组及磨痂组,每组30例,且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P>0.05).入院后患儿均经充分补液复苏,于伤后24 h内在全身麻醉下实施削痂或磨痂手术.观察两组患儿休克期补液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残余创面发生率及后期再植皮手术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质量等指标.结果 磨痂组第一个24 h内补液量(1865.2±220.2)mL少于削痂组(2150.9±234.5)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痂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0.00%)、消化功能紊乱发生率(13.33%)均低于削痂组(93.33%,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痂组残余创面发生率(13.33%)、再植皮手术发生率(6.67%)均低于削痂组(36.67%,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痂组创面愈合时间(16.97±2.45)d短于削痂组(24.22±1.12)d,磨痂组创面愈合质量(温哥华评分为5.56±1.32)低于削痂组(9.61±1.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大面积深Ⅱ度烧伤休克期磨痂具有对患儿生命体征影响小,操作简便、副损伤轻、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瘢痕轻等优点,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早期处理小儿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好方法
作者:姚兴伟;孙伟晶;韩德志;刘艳红;薛晓蕾;葛亮;陈向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用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治疗电离子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2012年8月至2012年1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2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暴露疗法.观察组外用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1次/d;对照组外用红霉素软膏,1次/d;每周复诊1次,共3周.记录皮损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用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能有效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病程.
作者:刘晶晶;林立航;叶小茵;田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烧伤仍是困扰人类的一大顽疾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烧伤治疗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己酮可可碱对烧伤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烧伤后瘢痕、菌群移位、各主要脏器功能障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与回顾,以期为临床治疗烧伤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赵景春;咸春静;于家傲;吴巍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和预防患儿颈胸部烧伤后瘢痕增生及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颈胸部烧伤患儿58例,其中深Ⅱ度40例,Ⅲ度18例.年龄3个月至5岁,烧伤总面积为3%~27%TBSA.在创面治疗过程中协助医师清创换药,向患儿家长讲述疾病愈合和治疗过程,争取患儿家长配合;创面愈合后施行浸浴疗法、外用抗瘢痕药物、压力疗法、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等全面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3~12个月治疗,瘢痕未高起或略高起皮面,颜色变浅,质地变软,基本避免了后期整复手术.本组患儿随访6~18个月,仅3例因出院后不配合治疗造成瘢痕增生,1例造成颈部瘢痕挛缩影响功能需再次手术治疗,2例患儿失访,其余患儿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患儿颈胸部烧伤后瘢痕增生及挛缩,有效避免了后期整复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李志红;石文;鹿清;贾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第1年入科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岗前和岗位培训,帮助她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迅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分配到科室的21名新护士进行烧伤专科规范化系统培训半年,包括脱产1周的专业岗前培训,举办为期2个月的烧伤护理学习班,制定烧伤专科新护士轮转培训手册,双导师带教.入科第1~3个月实行住院护士制,前半年实行科内轮转制,半年后实行中夜班考核准入制,对烧伤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操作进行非脱产强化训练等.结果 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新护士烧伤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培训后21名新护士专科护理、病情观察、抢救配合、设备应用、病房管理及职责等各项考核成绩以及自我评价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加培训的21名新护士中20名护士考核合格,1名护士考核不合格被淘汰.结论 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岗前和岗位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环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实现从普通护士到烧伤专科护士的角色转变.
作者:刘新;丁汉梅;张卫东;吴红;周静;田国娟;陈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创伤后成长是指个体在生活中遭遇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或情境,并从中得到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成长是在与事件顽强抗争中获得的,而非事件本身带来的.许多因素都对创伤后成长有影响,但并未得到确凿的证据,而且观点也存在争议.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测量工具的编制模式,需要一套适合本土化的测量工具,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处于试验证实阶段,结论 确立还需大量研究证实.
作者:祝红娟;王淑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前言皮肤由两个基本层组成,覆盖在基膜上的角质层即表皮层,它有着非常重要的屏障作用,真皮层使得皮肤有着柔软、耐用的特点,这些特点对皮肤的正常功能及外观至关重要.若有可能,治疗急性烧伤首选的替代材料还应该是患者自身的皮肤.对于小面积烧伤而言,可以通过断层自体皮移植进行治疗,但是对于大面积烧伤的患者,需要进行网状自体皮肤或皮肤替代物移植.
作者:李彦青;崔小雪;贾赤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步探讨生物可吸收性形状记忆聚合物(biodegradable shape-memory polymer,BSMP)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体外试验:将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与BSMP共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并通过MTT检测评价BSMP的体外生物相容性.体内实验:将BSMP植入新西兰兔皮下与肌肉内,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局部与宏观表现后取材送组织学检查,并检测材料埋入肌肉后的重量丢失百分比,综合评价BSMP的体内生物相容性.结果 与BSMP共培养的BSMP组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与未与BSMP共培养的对照组相比,生长状态良好,MTT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皮内植入BSMP 24、48、72 h后BSMP组及对照组手术部位均未发现红斑或水肿,皮内刺激检测的评分是0,且BSMP植入皮内后的第2周及第4周BSMP组及对照组的组织学观察没有发现明显的栓塞、水肿、坏死及炎性介质反应;BSMP植入肌肉后24周的降解总量达8.4%.结论 BSMP生物相容性良好,体内降解速率稳定,是一种良好的聚合材料.
作者:程晓松;卢慧敏;周潘宇;夏琰;黄蓉蓉;许硕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自体焦痂与同种异体皮作覆盖物的微粒皮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16例,于伤后3~7 d内行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手术方式采取自体焦痂回植覆盖自体微粒皮(焦痂回植组)与同种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异体皮组)行自身对照,术后比较两组覆盖物外观变化和自体微粒皮存活情况、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6周创面愈合率.结果 自体焦痂比异体皮贴附创面的时间长,异体皮较早排异分离.焦痂回植组平均愈合时间(54.63±6.20)d短于异体皮组(57.50±5.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P<0.05).焦痂回植组术后6周的创面愈合率为(85.30±3.32)%,而异体皮组术后6周的创面愈合率为(83.96±3.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结论 自体焦痂回植作烧伤创面覆盖切实可行,与创面的贴附时间长,在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异体皮.
作者:黄静;陈晓武;牛占国;万里;尹敬光;周雪;温淑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局部蜕膜组织CD14+巨噬细胞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关系.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2 年6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0例为实验组,年龄(28.94±3.98)岁,怀孕 (36.56±2.94)周.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妊娠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7.50±3.61)岁,孕(38.97±3.03)周.均排除内科合并症和其他产科并发症.采用免疫酶化学技术分析两组蜕膜组织CD14+巨噬细胞水平变化,同时对蜕膜CD14+巨噬细胞水平与产妇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新生儿体质量的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验组患者CD14+巨噬细胞水平表达阳性率为8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5,P=0.001);CD14+巨噬细胞水平与产妇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582、0.453,P<0.05),与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r=-0.108,P<0.05).结论 胎盘组织中蜕膜CD14+巨噬细胞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张巍;王玉珏;房芳;杨玲;邢思思;魏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2013年5月的某一天翻阅书架时我看到了1985年5月12日我国现代烧伤医学学科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史济湘教授为新建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亲笔填写的申请表
作者:孙永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无菌生物膜在小儿浅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外科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四肢及躯干浅Ⅱ度烧伤患儿50例,年龄2~9岁,烧伤面积2%~6% TBSA.按治疗方法 同分为两组,治疗组以无菌生物膜覆盖创面后包扎,对照组用磺胺嘧啶银霜换药治疗.分别统计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平均换药次数、更换内层药用纱布/生物膜的平均次数,并取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定期监测两组患儿在用药期间有无实验室检测指标异常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9.84±1.42)d vs (11.89±1.7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1 天创面愈合率均增高[(59.38±8.21)% vs (52.11±11.10)%,P<0.05;(98.88±3.06)% vs (89.94±6.20)%,P<0.05)],平均换药次数及更换内层药用纱布平均次数均明显降低(3.88±0.98 vs 7.83±1.10,P<0.05;0.38±0.49 vs 6.83±1.10,P<0.05).两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所有受试患儿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无异常波动,绝大多数患儿无不适主诉.结论 小儿浅Ⅱ度创面治疗中应用无菌生物膜,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显著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常菲;房贺;贲道锋;罗鹏飞;郑勇军;张梅;夏照帆;路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按手术时机分为两组,受伤到手术的时间≥24 h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5例),受伤到手术的时间≤24 h的患者作为实验组(41例).两组患者均行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半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6.74%)明显高于对照组(3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Harris评分(84.12±7.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72±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总发生率(69.77%)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2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在24 h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总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明显.
作者:郭宏斌;秦秀龙;李靖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Osteoset人工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 方法 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骨外科自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骨治疗15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部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时间为3~6个月.无术后感染、肱骨头坏死、神经损伤,接骨板松动等并发症.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本组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 Osteoset人工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定.
作者:于永杰;王国伟;来庆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修复小腿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小腿难愈性创面,其中胫前骨外露7例,骨折术后钢板外露7例,肌腱外露2例.患者经支持治疗后,彻底清创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半年至1年外形及功能均较为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在体表走行相对恒定,形成皮瓣较容易,操作简单,修复小腿难愈性创面效果好,对患者损伤小,是一种较佳修复方法
作者:努尔兰·吐尔逊;刘小龙;买斯吾提·买买提;查天建;迪里夏提·库尔班;张兆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实施责任制床边护理前后工作方式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0年10月至12月未实施责任制床边护理和2011年10月至12月实施责任制护理前后的延庆县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随机抽取180份,对比分析责任制床边护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责任制床边护理工作前后,患者对护士仪表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责任制床边护理工作后护士接待态度、介绍病房环境、护理技术操作评分、讲解饮食方面知识、药品知识宣教、疾病知识指导、护士主动巡视患者、协助基础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满意度评分有显著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责任制床边护理工作方式,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秀丽;高丽娟;张新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患者男,47岁.2011年1月从高空坠落致腰椎骨折及截瘫,2012年1月右侧臀部出现褥疮并逐渐扩大,经久不愈,在外院曾行清创缝合术,术后切口裂开,褥疮未见好转.2012年7月就诊于本院,入院查体:右侧臀部可见一3cm×3cm大小的创口,深约4cm,可探及坐骨结节,窦道直径约3cm,向内侧延伸约3cm,向后上方延伸约5cm(图1),可见坏死组织附着,有脓性分泌物,有臭味.
作者:吴杭庆;王良喜;孙勇;毛学飞;邓向东;潘晓峰;刘坤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