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程沛;侯嘉;李磊;刘虎;罗毅
目的 总结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或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的经验.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24例.包括主动脉缩窄9例,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2例,主动脉弓中断3例.4例合并右室双出口(Traussig-Bing型).22例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2例不合并室间隔缺损病儿1例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另l例合并肺静脉狭窄.主动脉弓降部成形均在深低温低流量持续性选择性脑灌注下进行.3例主动脉弓中断及9例主动脉缩窄病儿采用端端吻合术.1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病儿中采用扩大端端吻合术8例,端侧吻合术2例,补片成形术2例.结果 死亡2例.全组病儿围术期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肾功能损害.术后反复呼吸道感染2例.除l例残存压差大于20mm Hg外,长随访18个月,尚未发现再缩窄发生.结论 主动脉缩窄或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一经诊断即需尽早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是安全、有效的.充分切除动脉导管组织,广泛彻底游离松解胸部各血管进行无张力吻合以及选择恰当的组织一组织吻合术式是主动脉弓降部成形手术成功及减少再缩窄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辉;程沛;侯嘉;李磊;刘虎;罗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cystl'c lymphangioma 0f the Illt蛐asti-nLEll,CⅢ),又名纵隔淋巴囊肿或囊状水瘤,在纵隔肿瘤中少见.1981年3月至2008年4月,我们共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岳杰;郭根军;张广超;乔宇锋;于振涛;张熙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越来越多高龄冠心病病人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我们回顾总结了1998年6月至2007年12月286例70岁以上病人行CABG术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喻磊;谷天祥;师恩袢;房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进行脑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2l例主动脉弓置换者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技术进行脑保护,男19例,女2例;年龄29-72岁,平均(46.5±11.4)岁.A型(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19例,其中7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真性动脉瘤伴降主动脉受累2例.所有病例均在深低温、使用单纯无名动脉选择性脑灌注下进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同时行Benlall手术6例,David手术1例.结果 升主动脉阻断(109.6.4-29.6)min;体外循环(186.7±56.2)min;低鼻咽温(19.O±3.3)℃;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8.3.4-11.5)Ⅲ.m,流量每分钟(6.8±2.6)ml,l‘g.术后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呼吸机辅助(38.6±29.O)h.1例因低心排输出量综合征于术后第5 d死亡.术后随访2-45个月,平均(24.0±12.5)个月,无死亡及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 深低温、单纯无名动脉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弓置换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黄方炯;吴强;许尚栋;任长伟;孙东;杨禁非;于建波;刘岳;赖以恒;瑞起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食管化学性灼伤常易形成食管瘢痕狭窄,结肠代食管术为一种常被采用的手术方法[1].但食管化学灼伤又常常涉及咽喉部损伤导致气管瘢痕狭窄,对这种高位损伤临床常难以进行手术治疗.我们对2例食管化学灼伤后,合并有咽部闭锁和喉部瘢痕狭窄的病人进行了喉后移术,将其与结肠代食管术的结肠上端吻合,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杰;林慧庆;詹汉章;程邦昌;胡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晚期自发食管破裂是胸外科一个棘手的难题[1].我们近年来采用裂口直接缝合并T形管引流的方法治疗了6例晚期食管破裂病人,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光煜;侯广杰;王明;何苡;胡为才;张晓林;李含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二氮嗪(Diazoxide,DE)强化Celsior液对移植鼠供心长时程(10 h)低温保存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Heron法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SD近亲大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单纯Celsior液保存鼠心;(2)实验组:30umol/L DE+Celsior液保存鼠心;(3)拮抗组:100~enol/L 5-lid+30tnnol/LDE+C~ior液保存鼠心5h;前两组根据保存时间不同分为5、10h组.观察移植心脏复跳情况,并分别于复跳后5 trfin、l周、3个月时留取标本,检测心肌MDA含量、SOD活性、心肌pfl'p酶、TNF-a、F~/FasL、Caspase-3、AI等指标以及超微结构检查.结果 (1)相同保存时间,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5 rrfin和l周各指标均有明显优越性;术后3个月时各指标亦较佳,心肌MDA含量低下、SOD和N且'.K+ATP 酶活性高及FasL、TNF-a基因表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孓HD消除了实验组中添加DE的优势作用;(3)实验10 h组与对照5 h组比较,各指标均稍有优越性;(4)DE各组和Cetsior 5h组心肌超微结构保护相对较佳:肌纤维排列整齐,肌节清,线粒体肿胀不明显,嵴结构较为清楚;celsior 10h组心肌肌纤维疏松,部分区域肌丝肌节溶解,线粒体肿胀较明显,嵴模糊.结论 DE强化Celsior液长时程冷保存鼠供心可较国际公认4-6h延长至1Oh,仍安全有效.其主要原因可能与DE介导mito-KATrC开放,早期阶段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降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等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严志焜;胡志斌;孟群;贾敬年;赵仲生;周永列;潘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65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纵隔感染病人进行切口分泌物和动脉血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经静脉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6例感染出现较晚、感染局限者,仅行局部开放引流、冲洗;余59例均行纵隔清创、胸骨固定后行纵隔冲洗,其中5例行转移胸大肌瓣或腹直肌瓣修复.结果 63例于术后2周内发生纵隔感染,另2例分别发生于术后第18 d和22d,短者发生于术后第3 d,平均(7.4±4.3)d.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3.1%.死亡12例(18.5%).随访1-12年,无远期死亡,感染复发3例.结论 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早期清创、冲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丁芳宝;梅举;张宝仁;徐志云;邹良建;于伟勇;王志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无需运用近端吻合装置和侧壁钳,便可行近端吻合的方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容易掌握、易于推广,可常规用于各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的近端吻合,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陈鑫;石开虎;徐明;陈绪军;汪黎明;蒋英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食管支架的发展,介入性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病例逐年增多,但再狭窄和并发症也不断出现.2000年1月至今我们收治了15例食管腐蚀性狭窄放置支架术后再狭窄病人,分别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捍东;洪林;张志泰;区颂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病人女,45岁.无诱因出现腹痛、腹胀、恶心、乏力1 h.既往体健,月经正常.查体:血压:80/50mm Hg(0.7/6.7 la'a),脚备膨隆,中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红细胞压积0.29.B超示左中下腹部不均质低回声,范围14.5 cm×5.4cm×6.7cm.cr示左肾下方腹腔内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大层面径线7.5锄×9.8cm,Cr值28.0-59.4 Hn,密度不均匀.2 h后血压降至0,腹高度膨隆,穿出不凝血.2007年1月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淡血性渗液400Ⅱll,后腹膜高度隆起,切开.有加00nd血液及凝血块涌出,左髂外静脉前壁有长约4 cfn纵行裂口,缝合后见创面广泛渗血,考虑为重度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致,共出血6900ml ,术中输全血加00ml、浓缩红细胞6单位、血浆200Dml、血小板200硇nl、冷沉淀4单位.术后18d出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溶栓治疗半月后痊愈,出院.
作者:张继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汶川地震后胸外伤病人的特点,比较不同伤情评估方法对预测伤员可能发生呼吸衰竭的差别,为灾难发生后的救治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2008年5月12日到27日,共入院治疗地震伤员1823例.其中184例(10.1%)被确诊受了胸部外伤.详细记录这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诊断、治疗过程以及结局.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伤者特征(Roc)曲线比较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和胸部外伤指数对地震伤病人呼吸衰竭的预测效果.结果 地震后胸外伤以复合伤为主,占84.78%;呼吸衰竭发生率高达20.65%(38例),且带机时间长,3.72 d,平均(18.82±15.94) d.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仅连枷胸、肺挫伤和挤压综合征的出现与伤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有关.ROC曲线显示在预测呼吸衰竭的发生上,NISS曲线下面积大于ISs和胸部外伤指数,以得分24为标准预测呼吸衰竭,其敏感度为94.74%,特异性为79.45%.结论 地震后获救胸外伤员伤情复杂,呼吸衰竭发生率高,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NISS评分可有效地预测地震伤后呼吸衰竭的发生,其佳阈值为24.应在震后伤情评估中予以推广.
作者:胡杨;袁勇;谢天鹏;赵雍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病人女.39岁.右胸背部不适,偶有发热、胸闷、乏力1年余.查体右侧呼吸音减弱,余未见异常.
作者:居来提·艾尼瓦尔;伊力亚尔·夏合丁;张力为;李德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全球每年平均发生16次致人死亡的地震,导致受伤和财产损失的则更多[1].地震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主要是砸伤和挤压伤,头颅、胸部、腹部、脊柱及四肢均可受累.其特征之一是多复合伤.另外骤增的伤员量导致当地卫生资源无法承受,致使大部分伤员仅能得到简单的治疗,更系统、深入的治疗往往需转院处理.作为卫生部首批赴震中的胸外科医师,我们于加08年5月13至28日在绵阳市中医院工作期间共收治了23例胸外伤病人,现将其诊治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刘洪生;李单青;徐晓辉;曹治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治疗性高碳酸血症(TH)对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16只肺移植成功后的Wistar大鼠,体重300-400g.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治疗组(n=8).两组基础状态给予50%N2+50%O2通气,对照组再灌注后给予50%O2通气;治疗组再灌注后给予40%№+60%02和一定浓度的CO2混合气体,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80-100mm Hg(1 mm Hg=o.133 kPa),吸入氧浓度为50%.每组再灌注后观察90 min,记录基础和再灌注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氧分压(Pa02).然后取外周血测量CD3、CD4、CD28阳性率;测量组织匀浆中IFN.y、IL-2、IL4和IL-1O的浓度,并取部分组织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再灌注后,MAP和Pa0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的CD3、CD4和CD28的阳性率和ID2、IFN-'/浓度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II,4对照组低于治疗组(P<0.05).IL-IO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切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出血、水肿明显减轻.结论 11-1对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淋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抑制CD28的表达,减少Thl细胞分泌n.2、IFN-y/,促进Th2分泌IL4.
作者:高伟;曾宪章;张莉莉;李文志;崔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病人女,56岁.腹胀乏力伴活动后胸闷、气促7月余.心脏彩色超声发现右心房内占位.既往乙剐肝炎病史1年余.查体:肝肋下4 cm,质稍硬(术后肝脏彩超和AFP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心脏彩超(图1)示右心轻度扩大,右房内可见75mmx 34唧大小的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晰、形态较规整,随心脏活动于右房三尖瓣u与右室之间.辅助检查:HBsAG(+)、HBeAb(+)、HBcAb(+)、ALT10 U/l,、AST 32 U/L、TBIL,55.2 umol/L、DBIL 11.9umol/L、ALT 271IU/L.
作者:白传明;张楠;周山梧;宋书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llon,AD)是主动脉内膜与部分中层发生撕裂并沿纵轴剥离,血液在所形成的撕裂腔中流动,使得主动脉管腔呈现真假两腔的状态,两腔之间由内膜与部分中层分隔,并有一个或数个破口相通,在病理学上属于主动脉瘤的特殊类型,致死率极高,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由于此病凶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可能导致AD发生的基因方面研究很多.通过分析病人基因可评估其他家庭成员的患病风险,为临床干预提供线索.现就与主动脉夹层发生有关的易感性基因作一综述.
作者:范阜东;陈仕林;王东进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