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赵辉
鱼精蛋白在130多年以来,被多种领域应用.如心外科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及心导管检查、介入治疗中中和肝素,NPH-胰岛素延缓胰岛素的吸收等.但在美国,自1984年至1991年,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从0.06%上升到10.70%[1].尽管如此,鱼精蛋白仍是现在临床上中和肝素的主要试剂.近年来医学工作者对鱼精蛋白毒性反应及其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邱立成;朱金如;李树军;陈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成年哺乳动物心肌细胞本身缺乏增殖分化能力,心肌细胞损伤坏死后必然由纤维结缔组织替代,导致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大面积心肌梗死(心梗)后伴随心梗区的延展与重构,心脏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虽可重建心肌梗死区血供,改善冬眠心肌细胞功能,但对已形成的瘢痕组织则无能为力.细胞移植为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径.
作者:王立新;高长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抗胃食管反流手术对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为贲门肌层切开组,B组为贲门肌层切开后行Nissen手术,C组为贲门肌层切开后行Nissen手术并加行幽门肌层切开,D组为贲门肌层切开加贲门斜行套叠术,E组为对照组.于第4周行放射性核素胃排空功能检查,观察手术对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 (1)半胃排空时间C组较B、D组快(P<0.05),B、C、 D组较E组快(P<0.05),A组与E组无差别(P>0.05).(2)2h胃内放射性元素潴留率测定表明,A组与E组无差别(P>0.05),B、C、D组较E组少(P<0.05),B、C、D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 (1)抗反流手术(Nissen手术、贲门斜行套叠术)可以使半胃排空时间增快,2h胃内放射性元素潴留率减少.(2)Nissen手术加做幽门肌层切开可使半胃排空时间增快,但2h胃内放射性元素潴留率较单纯Nissen术无变化,综合考虑,行抗反流手术不必同时加行幽门肌层切开术.
作者:张会军;李保庆;王其彰;赵新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于晋建;柏焰;李成建;刘宁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87年1月至2001年9月,我们对10例右心房肿瘤病人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3例,女7例;年龄31~69岁.原发性肿瘤8例、继发性肿瘤2例.原发性肿瘤中粘液瘤5例、纤维瘤2例、纤维血管肉瘤1例;继发性肿瘤中转移性肝癌和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各1例.
作者:边忠平;杜绍琴;王利会;余永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以食管动力学和胃食管反流评估食管裂孔疝3种抗反流手术疗效.方法 41例食管裂孔疝中滑疝15例、旁疝3例、混合疝23例.年龄2个月~3岁,体重5.5~9.5kg.食管裂孔修补加Dor手术28例,加Toupet手术10例,仅做单纯裂孔修补3例.全组进行了手术前、后食管动力及24h食管pH监测.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优良者37例(90.24%),术后早期胃排空延迟1例(Toupet手术组)GI示食管下段狭窄5例,但有明显吞咽困难仅1例(未做胃底折叠术组),伤口裂开1例(Dor手术组).术后3例仍有呕吐(Dor手术组),3例复发(2例Dor手术组,1例Toupet手术组).全组手术前后LESP改变不明显P>0.05,LESL术后明显增长,Dor手术组(1.93±0.61)cm,Toupet手术组(1.78±0.44)cm,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旁疝混合疝组中用Dor手术修补术后LESL(2.13±0.61)cm,增长较Toupet手术修补更为显著[(1.71±0.49)cm,P<0.05].全组术后24h食管pH监测参数明显改善,并以Toupet手术改善显著.结论三种抗反流手术均能有效减轻胃食管反流,以Toupet手术效果佳.
作者:熊启星;林茹;张泽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超滤法在小儿体外循环中的效果.方法 80例先天性心脏病病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CUF)组,平衡超滤(BUF)组,改良超滤(MUF)组和平衡超滤+改良超滤(B+M)组.在围术期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8(IL-8)和E-selectin的浓度.结果 CUF组各类炎症因子的浓度随转流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BUF和B+M组停转流时炎症因子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MUF组(P<0.05).MUF组进行超滤时,炎症因子浓度上升,红细胞压积不断升高,B+M组在停体外循环时炎症介质浓度较低,但在改良超滤时上升,上升幅度较MUF组低.结论平衡超滤法能降低体内炎症介质,改良超滤法可以在术后迅速浓缩血液,但不能降低炎症介质的浓度.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结合起来应用,可兼有二者的作用,但仍不能在转流后将炎症介质的浓度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作者:朱德明;王伟;丁文祥;陈虹;张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0年1~10月我们为5例病人实施了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4例生存、死亡1例.现将体外循环方法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5例心脏移植受者心功能均为IV级,并伴有严重心律不齐,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轻度肺动脉高压3例,其余临床资料等见表1.
作者:段大为;陈德凤;万明明;张铁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病人女,52岁.胸闷、进食有滞留感1个月.查体:一般情况好.X线胸片示左侧纵隔内有占位病变.CT示中纵隔内左心房左侧至膈顶一8.5cm×7.5cm×7.2cm肿物,边缘光滑,与左心房和左心室关系密切,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B超示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后方一9.3cm×7.6cm×6.7cm非均质实性团块,边界清,有包膜,内有液性暗区,二尖瓣环受压,左室侧后壁受压.
作者:杜贾军;陈景寒;刘宝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右心房容积对心房肺动脉连结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脉动流右心房肺动脉连续装置,测定不同的右心房容积(40~80ml)在不同的流量(2~6L/min)下的能量损耗.结果随右涯房容积的扩大及流量的增加,能量损耗增大(P<0.01).结论心房肺动脉连结术后随右心房容积的扩大能量损耗增加.
作者:李令珂;刘迎龙;于存涛;谢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例1 女,56岁.食管中段憩室局部切除缝合术后吻合口胸膜腔瘘2个月,食管腔内置入带膜记忆合金支架,进食通畅.置管后8个月出现下咽困难,X线钡餐检查见支架上口狭窄,内径0.5cm.经食管镜取架失败.全麻下经胸腹联合切口,探及支架上、下端喇叭口深深插入食管壁,呈环状狭窄,将支架顺利取出缝合切口.例2 男,50岁.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行带膜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术后进食正常.支架置入10个月后再次出现吞咽不畅,并渐加重,食管造影显示支架上端局部管腔不规则,钡剂通过受阻.再次行支架置入术后症状消失.
作者:张哲;高松;张秉钵;郑勇;纪波;张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5年1月至2000年5月,我们在三尖瓣腱索缺如、二尖瓣退行性变性所致的瓣膜脱垂、腱索断裂引起的严重关闭不全,而无法保留自体腱索的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了人工腱索技术,连续3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并作简要讨论.
作者:崔识远;买长江;赵文学;谢周良;王佳祥;陈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重症肌无力(MG)手术治疗时,围术期并发症多,甚至还可出现危象.我们在围术期处理等方面作了改进,1992年3月至1999年3月外科治疗MG 37例,疗效好,无并发症,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林金廷;黄瑞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原发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回顾1984年7月至2000年12月147例原发心脏肿瘤病人,按病理分为3组:粘液瘤139例,男58例,女81例,年龄5~72岁;非粘液瘤良性肿瘤4例,男、女各2例,年龄15~42岁;恶性肿瘤4例,男1例,女3例,年龄23~62岁.手术后共随访132例,随访率92.3%.结果粘液瘤组125例随访3个月~17年,手术死亡率2.2% (3/139),远期死亡率4.0%(5/125),复发5例,其中4例为起源于左房房间隔以外的粘液瘤.非粘液瘤良性肿瘤病人均随访,7个月~8年,无手术和远期死亡.恶性肿瘤病人手术死亡1例,余3例分别于术后4、5、30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原发心脏肿瘤手术治疗的近远期效果取决于心脏肿瘤的病理类型,术后应重视复查.
作者:侯晓彤;孙衍庆;陈宝田;周其文;陈英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回顾心脏肿瘤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为不典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1年4月实施心脏肿瘤手术117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下完成111例,3例心包囊肿,3例因肿瘤弥漫性浸润无法切除行姑息性手术.体外循环以浅低温高流量体外循环为主,配合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温停循环.结果 22例发生肝素耐药现象,首次全量肝素化后ACT为(326±35)s,首次追加肝素量为200U/kg,术中肝素总量平均763U/kg;除姑息手术外,均未出现围术期并发症,痊愈出院.良性肿瘤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心脏肿瘤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需根据准确的术前定位,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方法,做好体外循环准备;术中ACT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体外循环综合管理的关键.
作者:赵举;孟颖;龙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的开展,由于病例选择不当和治疗经验的不足,会发生封堵器封堵失败的问题,现报道2例PDA封堵失败引起残余分流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处理经验.
作者:韩林;张宝仁;梅举;邹良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病人女,35岁,6个月前医治甲亢伴弥漫性对称性甲状腺II度肿大时发现房间隔缺损(ASD).服用丙基硫氧口密啶、甲状腺素片治疗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恢复正常4月余,但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仍高于正常值.
作者:丁敏君;徐世伟;陈芳;陈如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呼吸阻抗在预测肺癌病人术后呼吸衰竭(呼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脉冲震荡法测定176例行肺切除术、且能明确诊断是否合并术后呼衰的原发性肺癌病人的呼吸阻抗等指标.结果 (1)全肺切除术后呼衰组呼吸阻抗明显增高,与非呼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除5Hz时的弹性阻力实测值与预计值之差(X5)和周围阻力(Rp)外,肺叶切除术后呼衰组其余指标的测定结果与非呼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振频率(Fres)>15Hz、20Hz时粘性阻力(R20)>150%与全肺切除术后呼衰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或0.05).R20>140%与肺叶切除术后呼衰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3)Fres>15Hz和R20>150%预测全肺切除术后是否发生呼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接近或略高于FEV1.0<60%.R20>140%预测肺叶切除术后是否发生呼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与大自主通气量(MVV%)<50%相接近.结论呼吸阻抗可以作为预测术后呼吸衰竭、评估手术适应证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琦;操敏;孙桂新;阮红云;王志茹;张国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