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生;陈昊;洪涛;赵强;丁文军;陈志强
1994年4月至1999年12月,我们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缝线置换儿童心瓣膜腱索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光甫;胡建国;刘锋;尹邦良;周新民;罗会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们观察32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的病人应用腺苷预处理后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变化,探讨腺苷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
作者:李立志;张良清;邵义明;彭雪;刘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源磷酸肌酸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1999年6月至2000年3月,40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男、女各20例)病儿随机分为两组:冷高钾停搏液组及10mmol/L外源磷酸肌酸强化的冷高钾停搏液组.术前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畸形种类、心胸比率及射血分数(EF)无明显区别.分别于主动脉插管前、开放循环后30min、6、12、24、48、72、96、120、144h采病儿静脉血,检测血中CK-MB、LDH、cTnI,并同时记录心率(律)、血压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磷酸肌酸强化组术后无明显心律失常,再灌注后24h CK-MB及cTnI明显低于单纯高钾停搏液组(P<0.05),72h后逐渐恢复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磷酸肌酸作为有效的停搏液成分,可增强St.Thomas停搏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张宏家;刘迎龙;龙村;朱晓东;孙桂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病儿男,3岁.体重17kg.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2000年3月在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经口插入带气囊气管插管,插入鼻温探头(Sarns小儿型).术中体内给肝素2.5mg/kg,10min后查激活凝血时间(ACT)850s.
作者:段大为;邵继风;张静;高照波;辛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们采用双腔静脉法完成2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1例已生存3年,心功能良好;1例术后40h死于急性右心功能衰竭.现将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
作者:毕研文;宋惠民;鲍继森;孙文宇;李跃华;宋光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伴主动脉瓣功能障碍的病例罕见,现对我们外科治疗的4例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伴主动脉瓣狭窄或(和)关闭不全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梅举;张宝仁;丁芳宝;王连才;章斌;王尔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输血对癌症病人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识与关注.我们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食管癌和贲门癌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逊;赵福元;张连祥;赵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上下心室(superoinferior ventricles)又称十字交叉心(criss-cross heart),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心脏畸形,多伴发其他心脏畸形。2000年7月至12月,我们为3例上下心室的病儿施行外科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宏斌;苏肇伉;丁文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动态观察二尖瓣置换术后巨大左室的几何形态学变化,探讨其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27例巨大左室病人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后的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结果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引起的巨大左室主要以离心性扩大为主,换瓣术后左心室显著呈进行性缩小,至术后2年心肌肥厚基本逆转,但左心室形态多半仍未能缩小至正常范围.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内径缩短率的变化主要与术中保留瓣下结构和术前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与左室收缩末直径(LVDs)或容积(ESV)呈负相关(P<0.01).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室者,争取尽早手术(LVDs≤6.0cm或ESV≤150ml前)以及术中保留瓣下结构,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形态的逆转和左心收缩功能的恢复.
作者:于伟勇;张宝仁;侯明君;王尔松;王连才;金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管良性狭窄外科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 1982年2月至2001年2月,治疗食管良性狭窄45例。手术治疗42例中局限性狭窄段食管纵切横缝1例,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5例,结肠代食管术36例。单纯扩张治疗1例,保守治疗2例。全组中胃或空肠造瘘21例,经食管镜或胃造瘘顺行或逆行扩张11例次。结果 43例痊愈,2例保守治疗者均死亡。结论 食管良性狭窄可运用机械扩张缓解。食管腐蚀性狭窄持续扩张1年以上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在食管重建术中以结肠代食管术为好。
作者:曾多;蒋俭;于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冠心病已成为当代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1世纪,冠心病将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薛磊;陈亦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85~2000年,我们手术治疗纵隔肿瘤1208例,其中24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纵隔恶性淋巴瘤,现对此24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异;陈文虎;吉春宇;赵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使用改良的非再循环式Langendorff 离体心灌注装置,比较未使用盐酸尼卡地平和分别在缺血前、低温缺血停跳时、复灌初期3个不同时间给与盐酸尼卡地平者的心功能和心肌酶变化,测定缺血后心肌ATP、总钙含量、心肌含水量,观察心肌和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及对心肌及血管内皮结构保护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可以对未成熟心肌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晓彤;左景珍;于昂;张志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随访巨大左心室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5例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大于70mm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病人采用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长期随访.终止日期为1998年12月,随访时间为1~14年,平均(6.6±3.4)年.随访到123例,完整随访率为98.4%.结果远期死亡15例,5年生存率为90.1%,10年生存率为81.2%.瓣周漏5例,生物瓣坏损再次置换5例.3年及5年免除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7.3%和79.4%.随访结果与术前及术后早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等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死亡组术前的LVDD和LVEF与生存组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VEF小于0.40、LVDD大于85mm为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巨大左心室单纯主动脉瓣病变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远期疗效良好.左心室扩大的可复性,应从术前LVEF、LVDD、病变性质、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作者:吴洪斌;胡盛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80年1月至2001年1月,我们共收治肺隔离症病人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石云;李献武;罗国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7年10月至2002年3月,我们应用电视胸腔镜(VATS)对121例胸部疾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鹏飞;刘同发;韩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胶原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行兔皮下包埋实验,分别于4、6、8、12周观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率.将犬主动脉壁间质细胞和主动脉内皮细胞种植于胶原膜上,进而将此瓣叶植入犬腹主动脉内3个月,观察材料吸收和瓣叶结构的变化.结果胶原膜呈网孔状结构,孔径107μm.皮下包埋实验显示,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完全降解时间为12周.体内实验显示,材料于12周末被间质细胞合成的细胞外基质所取代,瓣叶表面有内皮细胞覆盖.结论以胶原膜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可行的,但材料在强度和组织相容性方面尚需改进.
作者:赵东锷;汪钢;俞世强;周更须;金振晓;刘维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采用钙通道阻滞剂、微创解剖桡动脉、并保留周围血管鞘组织,可使桡动脉桥长期通畅率得到改善.2001年3月至12月底,我们采用此方法采集桡动脉,连续为152例病人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杨俊峰;顾承雄;韦华;王盛宇;陈长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升主动脉瘤是常见的大动脉瘤,单纯升主动脉瘤的手术危险性较低,但累及主动脉弓或并发夹层动脉瘤时,手术危险性显著增加.1992年12月至2001年5月,我们收治52例升主动脉瘤或伴弓部瘤病人,现将外科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徐志云;张宝仁;邹良建;梅举;郎希龙;韩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位心脏移植的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2000年5月至2001年10月连续为15例病人施行了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4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1例.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10例,双腔静脉吻合法5例.5例术前存在中度肺动脉高压,予NO吸入等措施降肺动脉压力.抗排异治疗采用环孢素A(或FK506)+皮质激素(Pred)+骁悉(MMF)三联方案.结果 15例病人全部生存,围术期无感染、严重排异反应或右心衰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心功能恢复至I~II级(NYHA).随访期间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轻度排斥反应各1例.结论心脏移植的成功是多环节的,手术操作是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无论采用标准法或双腔静脉法,只要设计合理,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春生;陈昊;洪涛;赵强;丁文军;陈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