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肌钙蛋白T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变化及对围术期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

李庶;吉冰洋;龙村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 心血管手术, 围术期, 心肌梗死, 诊断意义, 外周血浆
摘要:我们观察外周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T(cTroponinT,cTnT)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变化,并探讨其对围术期心肌梗死(PMI)的诊断意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的远期疗效

    目的:评价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的远期疗效.方法:1994年3月至1996年7月采用改良迷宫术--按Cox经典迷宫手术原理用冷冻代替部分手术切割,治疗风湿性心脏膜瓣病合并心房纤颤18例.同期行二尖瓣替换术14例,双瓣膜替换术4例,三尖瓣成形术8例,左房血栓清除4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25~52个月,平均36.1个月,随访率100%.远期死亡1例.生存17例,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9例;均持续窦性心律,无房颤复发,而且房室传导顺序正常,左右心房收缩功能良好,无心房内血栓形成.结论:改良迷宫术操作简单易行,远期疗效确实,无远期并发症,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病人应选择瓣膜替换术同时行改良迷宫术.

    作者:何忠良;朱家光;陈如坤;赵百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原发性心脏内胚窦瘤1例

    病儿男,23个月.双下肢水肿、低热,尿检异常3个月,惊厥5次.查体:心尖区闻及2/Ⅳ级舒张期杂音.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为0.58.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心脏超声示右心房间隔有5.32cm2的团状回声附着,舒张期进入右心室,右心房增大.诊断为心脏肿瘤.腹部B超示腹内脏器无明显包块.

    作者:罗春生;张石江;顾卫东;许飚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右心室射血分数评价肺切除术的危险性

    目的:探讨术前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与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肺切除术对RVEF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连续对127例接受肺切除术的病人行术前RVEF测定,并对其中61例于术后3周再测定RVEF.结果:有并发症组的术前RVEF较无并发症组显著降低(P<0.001).按术前RVEF值(≤35%、<40%、<45%、≥45%)分组,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并发症的发生率随RVEF的降低而升高,尤以RVEF>40%明显(P<0.001).61例病人术后RVEF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肺切除术可使右心功能减退,术前RVEF应列为肺切除术危险性的评价指标,术前超声测定RVEF>40%为肺切除术安全范围.

    作者:李韬;王茂生;黄健;刘庆春;吴全忠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34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目的:报告34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正中切口21例,左前外侧切口11例,右前外侧切口和左胸骨旁切口各1例.单支病变17例,双支病变11例,三支病变6例;平均每例搭桥1.4支,其中1例同时激光打孔心肌血运重建.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1小时,平均带气管插管时间10.9小时,22例病人(64.7%)不需输血,平均住院花费3.4万元.术后UFCT或MRI检查示血管桥通畅.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胡盛寿;吴清玉;任杰;王巍;孙晓刚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浮动胸壁合并急性呼吸衰竭23例

    1984年7月至1996年6月,我们收治创伤性浮动胸壁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23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延明;臧玉林;陈志霞;王桂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1965~1986年间,126例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病人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病人分别接受闭式引流、Heller胸改加瘘修补术、胸膜外全肺切除或余肺切除术、带蒂网膜移植术等方法治疗.结果:112例获得临床治愈,占88.9%;好转8例;死亡6例.结论:外科手术是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闭式引流、Heller胸改术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陈肖嘉;辛育龄;左东岭;李世业;林美云;杨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膨体聚四氟乙烯缝线替换心瓣膜腱索

    目的:验证膨体聚四氟乙烯缝线在心脏瓣膜成形术中行腱索替换的效果.方法:1991年6月至1998年3月在心瓣膜成形术中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缝线进行人工腱索替换23例:替换二尖瓣腱索28支,三尖瓣腱索1支.结果:病人全部康复出院.其中17例随访2~78个月,平均18.5个月.彩色B超复查显示瓣膜关闭不全完全矫正者6例,仍残存极轻度关闭不全者3例,轻度关闭不全7例,术后仍有中度反流1例,系人工腱索过短所致.结论:膨体聚四氟乙烯缝线替换腱索方法简便、可靠,但术中须准确选定人工腱索长度及矫治好瓣膜其它病变.

    作者:龚光甫;胡建国;尹邦良;江亚平;周新民;刘锋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胸腺类癌4例

    1958年至1996年,我们共收治胸腺肿瘤232例,其中胸腺类癌4例,占1.7%,均接受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进丰;汪良骏;李鉴;胡兴胜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的外科治疗

    1981年以来我们治疗3例完全性肺静脉直接引流入上腔静脉(TAPVD)的病儿,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宝玉;赁常文;况明江;文自力;姜建青;陈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右肺动脉起源无名动脉1例

    病儿男,14岁.反复咯血4个月.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1~2/Ⅵ级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示右侧肺血少,右下肺动脉细小.右室造影见右室、主肺动脉和左肺动脉顺序显影,右肺动脉未见显影.升主动脉造影见无名动脉显影后右肺动脉继之显影.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右肺动脉起自无名动脉.

    作者:吴清玉;於其宾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反复室颤紧急冠状动脉搭桥2例

    我们对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休克、反复室颤病人施行心肺复苏和紧急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陈鑫;郭子黄;徐明;高岩;鲍红光;穆心伟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球囊扩张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1995年4月至7月,我们对经彩色超声以及造影检查证实为布加综合征的2例病人实施了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球囊扩张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松成;韩丕显;陈贵和;李向群;蒋朝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L-精氨酸对肺移植早期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再灌注损伤是肺移植早期非特异性移植肺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们实验观察肺保存过程中,肺血管内皮源性一氧化氮(NO)改变及NO合成前体L-精氨酸(L-Arg)对肺移植早期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作者:安君;张林;李厚文;殷洪年;赵惠儒;胡永校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肺切除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自1973年至1994年我们完成肺切除手术576例,术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59例,发生率10.2%.现探讨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如下.

    作者:周汝元;薛贞尧;马诒缙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左听诊三角入路经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106例

    1992年4月至1998年11月,我们采用小切口、经左背部听诊三角肌肉间隙经胸膜外结扎未闭动脉导管,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临床效果十分满意.

    作者:李继良;骆铁波;敖定椿;毕健;赵鲁宁;姜传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气管内支架治疗气管良性狭窄11例

    目的:探讨气管内支架治疗气管良性狭窄的疗效.方法:1982年2月至1998年8月间应用气管内支架治疗11例气管良性狭窄,其中Y形硅胶管支架置入术8例次,钛镍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4例,Strecker金属网状支架置入术1例.结果:随访4~180个月.8例临床效果良好,其中4例拔除内支架.并发症包括肉芽组织形成3例,其中2例更换支架;围术期咳痰困难5例.结论:不同病因良性气管狭窄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严格按照治疗原则,对气管壁全层皆已成为瘢痕组织的严重病例,选用金属类扩张支架;估计短期留管能解除狭窄者应选用T或Y形硅胶支架.

    作者:姜格宁;丁嘉安;童稳圃;王律;杨键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抑肽酶的副作用

    抑肽酶是从牛肺中提取的非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内源性凝血系统、纤溶系统,保护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显著地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及输血量.抑肽酶自60年代开始用于心血管外科,给药途径和剂量初多不一致,近来倾向于大剂量--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入2×106KIU,预充液内加入2×106KIU,5×105KIU/h术中持续静脉滴注;小剂量--用药途径同上,量减半;仅在预充液内加入2×106KIU[1].但人们在应用中逐渐发现它有许多副作用,有些还相当严重,现将其副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杨长勇;张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左室壁神经鞘瘤切除及室壁成形术1例

    报告1例左室壁神经鞘瘤,介绍此例室壁肿瘤切除技术及对切除后左室壁缺损部分加固和成形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维永;梁继河;王红兵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双相胃排空

    目的:进一步研究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固体和液体两种实验餐的胃排空.方法:对10例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用99mTc和111In分别标定液体和固体实验餐进行胃排空闪烁照相,并与7名正常人作对比,共检查120分钟.结果:病人组液体和固体食物排空率分别为28.08%和0,较正常人延迟(82.03%和30.5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许多因素影响术后胃排空,以迷走神经切除为主要原因.

    作者:王其彰;张长保;李保庆;刘俊峰;赵新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血浆血管活性多肽的变化

    1996年8月至1998年4月,我们对20例复杂先心病病儿围术期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素(ANP)、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作者:于存涛;刘迎龙;朱晓东;赵秀文;刘冬青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