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中老年房缺的外科治疗

刘中民;梁而慷;朱洪生;卢蓉;周嘉;叶清

关键词:重度肺动脉高压, 中老年, 房间隔缺损, 手术治疗, 老年病人, 经验体会
摘要:我科自1993年10月至1996年10月收治15例房间隔缺损(房缺)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中老年病人,现将手术治疗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胸膜外入路治疗新生儿Ⅲ型食管闭锁

    经胸膜外切口入路治疗新生儿Ⅲ型食管闭锁7例.按Waterston分组:A组2例,B1组3例,B2组1例,C2组1例.均在胸膜外剥离胸膜,游离食管,直视下结扎远端食管支气管瘘,行食管端端减张吻合.结果:6例胸膜完整剥离,1例发生小破口经修补后完成分离.术后并发食管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愈;食管狭窄1例,经扩张后好转.术后6例存活,1例死于肺炎、心衰.结论:新生儿胸膜虽薄却较易分离,经胸膜外入路行食管吻合,术后并发症少,生存率高.

    作者:张宏伟;刘丰丽;李林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胸部创伤703例

    胸部创伤无论平时或战时,都是常见的急症,其中一部分为复合伤,伤情多较严重而复杂,死亡率高.我院从1975年1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胸部创伤70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长华;徐全建;杨宝民;冯庆;蔡建荣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期间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观察心内直视手术病人体外循环(CPB)前后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了解其临床意义,应用国产单克隆抗体、ELISA法对45例CPB病人分别在全身肝素化后、转流8分钟和转流结束10分钟时检测D-D、HCT、ACT.结果:CPB中和CPB后D-D明显升高,显示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并与转流时间成正比(P<0.01),故应尽可能缩短CPB时间.D-D检测可做为CPB导致的DIC与术后外科性出血的鉴别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王庆善;张荣振;徐大庆;陈世洁;王文生;王琰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硝普钠对心脏换瓣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观察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病人静脉点滴硝普钠(SNP)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SNP组每分钟静脉点滴1~2μg/kg 15例及对照组16例(用药除SNP外与SNP组均相同),采用比浊法测定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显示SNP组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EPN)及胶原(C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病人应用SNP可能有助于预防术后心脏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手术近期大剂量应用SNP或同时应用抗凝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者,应注意术后出血可能性增加.

    作者:周瑞海;张彦恩;苏润毅;朱媛媛;高海青;刘向群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电刀切胸膜时胸腔燃爆1例

    病人男,43岁.胃肠炎强烈呕吐引发食管自发性破裂1天余,于1995年9月行开胸探查术.当用电刀切开胸膜时,突然发生类似小鞭炮响声,遂发现胸膜口撕裂,由内向外冒热烟.探查胸腔发现胸壁发黑,肺回缩50%,无漏气,胸腔内有约600ml从胃中反流的酸臭腐烂物,胸腔污染严重;食管下段有3cm的裂孔.冲洗清理胸腔后行食管修补,手术顺利.术终时病人即清醒,拔气管导管后一般情况尚可.病人术后第5天死于感染.

    作者:张玉庆;王慎余;李翠萍;陈波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原发性中叶肺癌的诊断与治疗

    中叶病变多因肺部感染所致,中叶肺癌发生率低而易误诊.为探讨中叶肺癌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效果,总结11年间手术治疗39例中叶肺癌(占同期肺癌手术总例数的5.1%).手术切除34例(87.18%),开胸探查5例.手术方式以中叶切除和双肺叶切除为多.23例术后辅以化疗或加免疫治疗.随访率为92.3%.23例术后化疗和免疫治疗者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5%、43.48%、30.43%.术后未作辅助治疗的13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3%、30.77%、15.38%.二组生存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中晚期肺癌占多数,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为病理分期、组织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作者:赵一昕;许栋生;朱亚玲;张家麒;张伯生;邹卫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后乙状结肠系膜蔓状血管瘤破裂出血1例

    病人男,19岁.诊为肺动脉漏斗部狭窄.胸骨左缘第3肋间闻及4/Ⅵ级收缩期杂音,扪及收缩期震颤,心界稍向左扩大,P2消失.腹部无异常发现.X线胸片示双肺肺血少,右室增大.心电图示右室肥厚、电轴右偏.超声心动图示右室大,右室流出道增厚.

    作者:麦玉怀;朱宏;李宁;董力;何树松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中老年房缺的外科治疗

    我科自1993年10月至1996年10月收治15例房间隔缺损(房缺)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中老年病人,现将手术治疗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中民;梁而慷;朱洪生;卢蓉;周嘉;叶清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膈疝1例

    病人女,29岁.妊娠38周,频繁呕吐咖啡样物7天.查体:左胸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偶闻气过水声.宫底高30cm,胎心140次/分.X线胸片示左第2肋水平以下呈高低不一致密影,其内可见液平面,左膈肌影不清.入院当日自然分娩一正常男婴后产妇出现心慌,呼吸困难,血压下降.1990年5月急诊在插管全麻下行左胸腹联合切口探查术.术中见膈肌中心腱处有6cm裂孔,胃大部及部分横结肠、大网膜由裂孔疝入胸腔,肺压缩80%.还纳疝入胸腔脏器,重叠缝合膈肌裂孔,部分胃底折叠缝合并固定于膈肌上.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作者:卞永生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95例先心病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我科自1983年至1995年对95例先心病并肺动脉高压病人进行外科治疗,现就有关问题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5例中男50例,女45例.年龄0.8~40岁,平均12.6岁.体重5.5~58kg,平均25.7kg.包括室缺47例、室缺并动脉导管未闭11例、房缺23例、房缺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室缺并房缺2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室缺并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右心室双出口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单心房1例、移行型心内膜垫缺损2例.

    作者:罗红鹤;孙培吾;童萃文;钟佛添;伍联近;王泰来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大咯血期间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手术定位的价值

    各种原因引起的反复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常需紧急手术.此时确定出血部位至关重要,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是术前有效的定位方法.我们对2例大咯血病人在咯血期间行纤支镜检查,确定了出血部位,紧急行肺叶切除取得成功,报道如下:

    作者:刘朝良;黄建果;阳永珍;张永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肺癌合并脑转移12例手术治疗

    肺癌合并脑转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现,已往属手术禁忌.1990~1995年,我们对肺癌合并单纯性脑转移病例施行肺癌及脑转移癌手术12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武;伍联近;游荣志;潘泽群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21例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诊治

    1985年9月至1995年12月,我们共诊治上消化道双原发癌21例,占同期食管癌、贲门癌病例的1.73%(21/1216).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圣兵;郭昭扬;陈景瑛;许运龙;俞力超;徐新华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30℃氧合温血心肌保护的临床观察

    为比较温血心肌保护与传统冷停搏液对心肌氧供和代谢影响的差异及选择温血持续灌注的适宜流量,我们对用温血和冷停搏液心脏停搏的两组病例,检测冠脉循环动、静脉的血气分析和乳酸含量,观察心脏复苏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吕可洁;王天佑;王志成;佟玉筠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心脏室间隔异物2例

    1993年5月我们收治室间隔异物2例.现报告讨论如下:例1 男,24岁.机床操作时金属碎片击中左胸壁,当地医院急诊褥式缝合右室表面约1.0cm破裂口,未发现金属异物.术后半月X线胸片、CT片及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室间隔下部金属异物.

    作者:胡坚;叶丁生;施丽萍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胸部疑难疾病的纵隔镜检查

    为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疑难疾病诊断上的作用,1992年10月至1995年9月对35例胸部疑难病例施行全麻下的纵隔镜检查术.经气管间隙人工隧道观察气管周围肿物和淋巴结并进行活检.结果显示,总确诊率为85.71%.左肺癌判断右侧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敏感性为100%.仅临床诊断的病例检查后的病理确诊率为80%,其中良性病变比率占48%.位于气管前、气管旁、气管支气管拐角区、隆凸下的病变,纵隔镜检查的确诊率大于85%,位于气管后、前纵隔及距气管较远的纵隔其他部位为纵隔检查的盲区.病变直径<3cm者病理确诊率92.31%,>3cm的确诊率66.67%.1例并发颈部切口感染,发生率2.86%.总之,纵隔镜检查阳性率与病变部位有关(P=0.0129),而与病变大小无关(P=0.1661).胸部疑难病例常见的误诊病种是结核病和结节病,故试验性放、化疗的习惯作法需慎重.

    作者:吴一龙;黄植蕃;戎铁华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的手术治疗

    1988年11月至1995年5月我们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RVOTS)24例,占同期先心病手术总数的2.3%.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占明;赵希武;郑有仁;高峰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17例

    我院胸外科1991年12月~1995年10月对17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费立夫;韩凤英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1046例西京鼓泡式氧合器的观察和探讨

    1989年5月至1993年12月间,我们应用西京鼓泡式氧合器行体外循环手术1046例,现将临床使用方法和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吴金宝;徐新根;殷凤珍;刁文瑜;顾金茂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心脏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使用离体心灌注模型,比较St.Thomas Ⅱ号停搏液在15℃、30℃时对兔成熟(3~4月)和未成熟(3~4周)心肌的保护效果.15℃时,两组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30℃时,未成熟心肌的冠脉流量恢复率较15℃时明显下降,心肌CK及LDH漏出率、细胞内Na+、Ca++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成熟心肌与15℃相比无明显差异.未成熟心肌超微结构15℃时的病理改变亦较成熟心肌明显.结果显示,St.Thomas Ⅱ号停搏液对兔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不如成熟心肌.

    作者:黄杰;高尚志;程邦昌;涂仲凡;秦斌 刊期: 1998年第01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