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勉;张双林;周勇
病人男,38岁.骑摩托车摔伤颈部6天,当时神志清,无恶心、呕吐.伤后第2、3天左颈部进食时出现肿胀,食后可消退,局部逐渐出现红、肿、痛,再未进食.查体:颈前左侧有5cm×5cm局部隆起,红肿,触痛,有波动感.食管碘水造影显示食管平第7颈椎处有造影剂外溢,形成不规则团块影.
作者:王玉亭;王军;姜曰读 刊期: 1998年第05期
经检测采用抗生素灭菌、超低温(-196℃)方法保存同种异体血管效果可靠,可有效的保存动脉壁的组织结构和细胞活性.这种有活性同种异体血管可作为血管移植的代血管材料,与人工血管相比,有较多的优越性.1993年1月至1996年1月,我们为14例尿毒症病人应用有活性同种异体血管作透析移植血管搭桥术,近期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陈广明;王笑云;陈华群;邵永丰;吴延虎;骆金华 刊期: 1998年第05期
生物瓣替换术后的衰败使病人面临再次换瓣手术,与第1次手术相比,再次换瓣操作困难,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多.现报告我们为62例生物瓣失功病人再次换瓣的临床体会.
作者:刘中民;朱洪生;卢蓉 刊期: 1998年第05期
1988~1995年的7年间,我们手术矫治右室双出口(DORV)13例,室间隔缺损均位于主动脉瓣下.
作者:魏振宇;梁亚凤;刘晓程;靖文彬;刘立新;李宗 刊期: 1998年第05期
病人女,65岁.上腹部疼痛不适半月.查体未见异常.纤维胃镜检查见食管下段偏前壁有一2cm×2.5cm×1cm肿物,表面光滑,基底较宽,粘膜无破坏,胃粘膜充血.肿物活检病理:食管下段平滑肌母细胞瘤.
作者:邱增华 刊期: 1998年第05期
病人,女,20岁.乏力、盗汗、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4个月.3个月前诊为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抗痨治疗24天,症状减轻;半个月前上述症状又加重.查体:颈静脉充盈.
作者:王树华;汤继泉;邵长春;王恩田;齐玉华 刊期: 1998年第05期
游离阻断14例中、晚期肺癌病人的单侧肺(或肺叶)主要血管,经肺动脉、肺静脉插管与心泵连接,建立与体循环隔离的体外肺循环.在肝素化预充液中加入超量表阿霉素和环磷酰胺,进行高温(41~43℃)灌注50~60分钟,停机关胸.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2年分别死亡2、5例,生存率分别为85.7%和50%,余7例均健在.术后10~12个月对肺部残存肿块在CT定向下穿刺活检均为纤维组织.证明此疗法杀灭肿瘤组织效果确切,对正常肺组织的损伤是轻微且可逆的.
作者:蒲斌;刘洪林;耿益文;李书用;叶广华;周忠岭 刊期: 1998年第05期
1990年4月至1996年11月收治7例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病人,其中4例为Williams综合征.术前超声心动图测定跨狭窄段压力阶差为8.0~19.2kPa(1kPa=7.5mmHg),平均11.09±4.33kPa.所有病人均行主动脉扩大补片成形术.结果:无围术期死亡,随访2~80个月,平均25.7个月,解除狭窄满意,仅1例出现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运用菱形补片直接进行主动脉扩大成形术仍然是矫治沙漏型SVAS的首选方法.Williams综合征病人应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畸形.超声心动图对于SVAS的诊断具有独特作用.
作者:来永强;周其文;陈宝田;顾承雄;韦华;毛斌 刊期: 1998年第05期
我们自1965年1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9例食管囊肿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9例中男7例,女2例.
作者:王福顺;王晓玲;田子强;王其彰;吴国祥 刊期: 1998年第05期
长期以来外科切除食管癌后,习惯用胃重建消化道;对曾因胃及十二指肠疾患而行胃大部切除的食管癌病人,常采用结肠或空肠代胃术重建消化道或改行放疗.
作者:徐勉;张双林;周勇 刊期: 1998年第05期
肺动静脉瘘或称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yvenous mafformation,PAVM)是临床上少见的肺内血管畸形.由于肺动静脉瘘造成肺动脉血液未经毛细血管氧合致血氧饱和度降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作者:徐敬;赵文增;白振祥 刊期: 1998年第05期
我们自1978年1月至1993年5月,共收治25例心脏、肺血管及胸内段锁骨下动脉创伤病人.
作者:董光同 刊期: 1998年第05期
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可引起体内各重要脏器的生化及病理生理改变.1995年2月至1995年5月我们对20例CPB手术病人术前、术后血中糖、淀粉酶、胰岛素及C肽进行了测定,试图探讨CPB对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20例病人中男9例,女11例.年龄6~45岁.
作者:陈琳;徐建军;陈朋;余茜;胡大仁 刊期: 1998年第05期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替换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动态检测30例心脏瓣膜替换病人术前和术后1、3、7、14天多项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显示:术后早期T、B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亚群分布异常,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转化后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表达细胞数低下;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中免疫球蛋白浓度及其诱生能力低下,血中补体水平低下和C反应蛋白增高.结论:体外循环换瓣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是术后易发感染的主要原因,应强调围术期采用综合性预防感染措施的重要性.
作者:黄毅;蓝鸿钧;蔡俊坚;孙宗全 刊期: 1998年第05期
例1女,6岁.室间隔缺损(VSD)并肺动脉高压.1994年11月在体外循环下手术.VSD为膜周型,直径1.5cm,补片修补.术中阻断循环40分钟,开放循环后心跳有力,平均动脉压10kPa(1kPa=7.5mmHg),经锁骨下静脉给予鱼精蛋白(批号:930404,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时,血压突然下降至5kPa,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明显发胀,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点滴多巴胺、副肾素及氟美松,血压不升.重新建立CPB并行循环120分钟,肺动脉压力不降,血压不升,心缩无力,终死亡.
作者:宋兵;高百顺;姚忠喜;张志芳 刊期: 1998年第05期
例1男,53岁.心悸气促6个月.病前1个月骑摩托车与汽车相撞,左足挫伤.查体:心尖部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SM),向左腋下传导.
作者:林链凤;邱明义;吴健;林江泉 刊期: 1998年第05期
近10年来我们共收治4例先天性肺发育不全病人,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8~38岁,平均19岁;病史0.5~6年.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寒冷季节发作频.
作者:赵惠民;郝玉增;高茹;靳传义 刊期: 1998年第05期
回顾性查阅我们1986~1996年所做761例冠状动脉造影电影,共检出孤立的、未伴有固定性狭窄的肌桥12例,占1.5%,但此12例均引起了严重的临床后果.
作者:高长青;杜洛山;朱朗标;余翼飞;李伯君;杨庭树 刊期: 1998年第05期
心脏外科的迅速发展,对体外循环中心肌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如下:心脏灌注方式冠状动脉顺行灌注(ACP)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经典的心肌灌注方法[1].
作者:石开虎;张镜芳 刊期: 1998年第05期
例1女,15岁.阵发性咳嗽,咳白色粘痰伴右肩部刺痛半月.X线胸片诊断为右上肺空洞型肺结核.抗痨治疗4周后复查,X线胸片提示右上肺仍可见一约4cm×4cm的圆形空洞.1991年8月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中行右肺上叶后段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右肺上叶后段曲菌病.随访5年,恢复良好,无复发.
作者:哈米提;王争信;彭冬梅 刊期: 199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