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曼琳;周爱梅;符爱贞;程虹;邢娴静;高梅
目的 探索早期肠内营养对肺癌患者肺部感染血清炎症因子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分为营养组132例和对照组1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肠内营养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包括:前白蛋白(PA)、血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SCR)等]和HMGB1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A、ALB、AST、BUN、SC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HMGB1、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营养组患者PA、ALB、AST和SCR分别为(228.43±21.55)g/L、(32.34±4.94)g/L、(41.38±7.04)IU/L和(83.44±12.18)μmol/L均高于对照组,BUN为(4.19±1.58)mmol/L低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后营养组患者CRP、TNF-α、PCT、IL-6、分别为(33.72±12.55)g/L、(93.57±14.66)ng/ml、(6.13±4.68)ng/ml、(22.03±15.33)pg/ml低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后营养组患者HMGB1、CEA分别为(8.03±2.06)ng/ml和(17.29±6.98)ng/ml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而血清HMGB1水平在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中升高,可能在肺癌及肺部感染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艳;叶淑芳;曹卓;庄永卫;徐芳;考验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耐药性与转归,为MDRO肺部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转归.结果 178例患者痰液培养出病原菌,阳性率为89.00%,其中132例非MDRO感染、46例MDRO感染;46例MDRO患者中42例为单一病原菌感染,4例为多重病原菌感染.46例MDRO感染患者检出MDRO 5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82.00%,以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9株占18.00%,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DRO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唑林、苯唑青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红霉素完全耐药,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均>70%,对万古霉素敏感;MDRO革兰阴性菌对一代头孢和青霉素类药物多数完全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相对低;MDRO感染患者恶化率为15.22%(7/46)高于非MDRO感染患者(P=0.013).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MDRO感染率较高,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抗菌药物广泛耐药,MDRO感染患者不良转归率明显增高.
作者:赵建兰;许东风;徐慧;崔凌;赵登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我国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为规范洗消流程及提升消毒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收集2004年4月-2017年12月关于我国各地区医院消化内镜洗消管理现状的文献.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0篇文献,共431家医院.Meta分析:进行医院级别亚组分析,单独内镜洗消间配置率2级医院0.858 (95%CI:0.751~0.965)高于3级医院0.783 (95%CI:0.619~0.948) (P<0.001);内镜洗消间通风良好3级医院0.917 (95%CI:0.862~0.972)高于2级医院0.875 (95%CI:0.806~0.944) (P<0.001);全自动内镜洗消机配置率3级医院0.364 (95%CI:0.179~0.549)高于2级医院0.054 (95%CI:0.011~0.097) (P<0.001,P=0.014).多酶洗液一镜一换3级医院0.729 (95%CI:0.528~0.930)高于2级医院0.551 (95%CI:0.339~0.763) (P<0.001);内镜储藏柜配置率3级医院0.968 (95%CI:0.923~1.012)高于2级医院0.950 (95%CI:0.900~0.999) (P<0.001);消毒剂浓度监测率3级医院0.733 (95%CI:0.396~1.071)高于2级医院0.604(95%CI:0.023~1.185) (P<0.001,P=0.041).结论 我国调查医院消化内镜的洗消过程基本符合规范,但仍存在全自动设备紧缺及感染控制不到位的问题,需建立内镜洗消效果的质量保证和监管体系.
作者:郭玉婷;费春楠;刘军;纪学悦;刘贺;宋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红细胞免疫状态变化与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月医院产褥期感染产妇96例为试验组,产褥期未感染产妇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感染时、治疗24 h、72h、治疗结束时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红细胞免疫状态.采用Pearson分析产褥感染与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及红细胞免疫状态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产妇产褥感染时血清WBC计数、PCT、TNF-α、IL-6分别为(21.00±4.30)×109/L、(10.60±1.80) ng/ml、(218.00±53.00)pg/ml、(13.20±1.44) pg/ml,治疗24 h(22.50±3.80)×109/L、(12.00±4.50) ng/ml、(276.00±82.00)pg/ml、(14.00±1.68) pg/ml,72 h(15.50±2.40)×109/L、(7.10±3.30) ng/ml、(148.00±33.00) pg/ml、(11.20±1.34)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产妇血清WBC计数、PCT、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褥感染、治疗24 h,试验组红细胞FEER为(23.50±3.10)%、(22.00±3.43)%低于对照组,FEIR、RBC-ICR为(35.20±3.20)%、(36.00±3.45)%和(11.40±1.52)%、(11.68±1.39)%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6水平、血清WBC计数、PCT水平互相呈正相关(P<0.05).FEER与FEIR、RBC-ICR水平、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呈负相关性,FEIR、RBC-ICR与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产褥期感染产妇红细胞免疫状态较差且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升高,加强产褥期产妇红细胞免疫状态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监测,利于产褥感染早期识别、把握感染危险层级、指导临床,阻断病情演变、改善预后.
作者:韩曼琳;周爱梅;符爱贞;程虹;邢娴静;高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于持续质量改进医疗管理模式对医院门诊感染的影响.方法 医院于2015年7月开始实施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疗管理模式,选取2015年3-10月于医院就职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护士进行管理质量考核,另选取实施前(2015年3-6月)、实施后(2015年7-10月)患者各120例作为调查对象,观察实施前、实施后的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感染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同时统计卫生指标合格情况.结果 实施后护士应急能力、沟通能力、感染知识、操作技能、书写规范性、抗菌药物管理、责任意识评分分别为(3.28±1.01)、(3.64±1.15)、(3.75±1.20)、(3.58±1.13)、(3.49±1.11)、(3.59±1.12)、(3.67±1.15)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就诊环境、沟通技巧、服务态度、健康宣传、隔离消毒评分分别为(7.35±2.14)、(7.98±1.35)、(7.65±2.01)、(7.86±2.13)、(7.76±2.17)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源性感染与医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5.83%和1.67%低于实施前15.00%、8.33% (P<0.05);实施后手卫生、消毒液标准、使用器械、空气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7.50%、96.83%、92.55%、93.98%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基于持续质量改进医疗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医院门诊感染发生率,提高管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纪象芹;陈步凤;苏婷婷;马天花;王志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对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4年5月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08株,经23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分离出多药耐药菌株63株,其中耐三类药物组10株、耐四类药物组26株、五类及以上耐药组27株.对各组菌株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银染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方法进行细菌生物被膜检测.SEM、银染法检测BBF面积,CLSM检测BBF厚度.对SEM和银染法结果进行组织化学评分(H-score).结果 SEM法与银染法耐三类药组、耐四类药组和耐五类及以上组BBF积分为(3.75±2.65)、(7.85±3.14)和(8.37±2.72)分与(4.13±3.60)、(7.61±2.94)和(8.13±3.07)分,三组两种方法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方法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CLSM法BBF厚度分别为(35.67±6.01)、(46.73±9.55)、(52.38±13.81)μm,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BF形成面积和厚度影响了细菌的多药耐药;随耐药种类的增多,耐药机制更为复杂,BBF影响力相对降低.
作者:唐伟;程锦楠;余玥;刘鑫;黄璨;黄永茂;陈枫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影响因素,探究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于医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34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情况,比较患者感染前后血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收集患者性别、既往史、住院情况等临床资料,归纳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为9.41%(32/340);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株占55.56%,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3株占36.11%,真菌3株占8.33%.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围手术期输血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后患者的WBC、NEUT%、CRP分别为(11.04±2.83)×109/L、(79.02±9.37)%、(50.01±54.28)mg/L高于感染前(P<0.05).结论 腹腔镜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菌,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输血与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率.
作者:赵金辉;谷顺通;田丽;张娅婷;张秀强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结核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在全球内影响重大.结核病在早期诊断后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微小RNA(microRNA,miRNA)参与结核病发病机制,与其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因此,本文就miRNA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结核病的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等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尚晓倩;赵慧;马秀敏;王亮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医院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拟行病灶清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tomidategroup,E组)和丙泊酚组(propofol group,P组),各4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即刻(T1)、术后1天(T2)、3天(T3)、7天(T4)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患者上述时间点CD3+、CD4+、CD8+及CD4+/CD8+.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CD3+、CD4+、CD8+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T1、T2、T3、T4时点,E组患者CD3+、CD4+、CD8+高于P组患者(P<0.05);E组患者T1、T2、T3 CD4+/CD8+分别为(1.66±0.41)、(1.74±0.72)、(1.72±0.40)高于P组(P<0.05),而在T4时点,两组患者CD4 +/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4).E组术中出现低血压2例少于P组8例(P =0.043).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结论 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对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更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劲松;康瑜;周龙媛;吕培军;李晓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血清炎症因子和25-羟维生素D3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51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与耐药情况;测定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25-羟维生素D3含量.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40%(43/512),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占56.14%,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1株占36.8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和环丙沙星等较敏感,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CRP、PCT、IL-6和TNF-α分别为(16.58±2.46) mg/L、(1.48±0.23)ng/L、(25.41±3.26)ng/L、(48.97±5.67)ng/L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01),而血清25-羟维生素D3为(16.52±2.14)ng/ml低于未感染患者(P<0.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感染患者炎症因子CRP、PCT、IL-6和TNF-α升高,而25-羟维生素D3降低;临床上需严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感染率及延缓细菌耐药.
作者:王姗姗;陈英刚;陈光明;徐晓东;朱以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炎症因子,并分析临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7月于医院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1 4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筛选220例患者,根据术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145例与未感染组7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感染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145例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 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0株占72.73%,革兰阳性菌40株占24.24%,真菌5株占3.03%;年龄、导管留置时间、侵入性操作、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及白细胞计数是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分别为(83.06±9.28)%、(94.23±4.91)mm/h、(55.30±4.30)mg/L、(15.34±3.88)×109/L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规范手术操作,对患者实行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预防和降低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风险.
作者:陈莉华;宋雯;周进;陈芬;刘雪萍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情况及碳青霉烯类失活法(CIM)、改良Hodge试验(MHT)对产碳青霉烯酶的筛选能力.方法 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菌株携带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结果为标准,评估CIM和MHT对医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30株CRKP及40株敏感菌株的碳青霉烯酶(CSKP)表型筛选能力.结果 30株CRKP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分别为0、13.33%、16.6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86.67%、93.33%、93.33%,对其他9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00.00%;除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及替加环素外,CRKP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CSK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结果表明30株CRKP均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CIM和MHT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100.00%、100.00%和100.00%;96.67%、100.00%、100.00%和97.56%.结论 CRKP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耐药性,碳青霉烯酶的产生是主要耐药机制,提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与PCR相比,MHT和CIM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预测值,可在常规实验室开展,CIM具有结果更准确、更易于观察、结果读取时间短等优势.
作者:朱明辉;马红映;王卫华;张艺之;陈逸尘;郑琳;周铁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与药敏及炎性因子分析.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骨外科手术患者941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采集患者切口感染部位标本,分离培养病原菌及进行药敏试验.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采用Westergren试管测定法定量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含量,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PCT)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骨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7.33%(69/941);关节骨科感染20例、脊柱骨科感染14例、创伤骨科感染35例.共培养分离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1株占39.7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2株占53.85%,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5株占6.41%.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等的耐药性较强,对美罗培南和氨曲南较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性较强,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切口感染患者血清hs-CRP、ESR、PCT和TNF-α分别为(37.89±6.71)mg/L、(43.21±4.13) mm/h、(0.72±0.14) ng/mL和(19.48±4.31)ng/L高于未感染患者(P<0.001).结论 骨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严格按照耐药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感染患者炎性因子高于未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小荷;潘振宇;陈海霞;张可可;林佳怡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与炎症指标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ICU神经重症医院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类型、感染程度,参考早期抗菌药物使用经验,按照抗菌药物是否覆盖病原菌的原则,分为72例早期抗菌药物覆盖血培养结果中病原菌的患者为覆盖组,28例早期抗菌药物未完全覆盖血培养结果中病原菌的患者为未完全覆盖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前、使用第三天、第五天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值(N)水平,计算下降率.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前,两组患者PCT、WBC、CR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第三天、第五天,覆盖组PCT分别为(5.33±2.30)ng/ml、(1.42±1.07)ng/ml低于未完全覆盖组(P<0.05),而两组WBC、CR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第三天、第五天,两组PCT、WBC、CRP、N均低于同组抗菌药物使用前(P<0.05).抗菌药物使用第三天、第五天,覆盖组PCT下降率为(78.24±8.00)%、(73.36±8.02)%高于未完全覆盖组(P<0.05),两组WBC、CRP、N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使用抗菌药物第三天、第五天,PCT下降率曲线下面积0.965、0.946,高于WBC、CRP、N下降率曲线下面积(P<0.05).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为100.00%.覆盖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5.60±1.20)d、抗感染总有效率为98.61%(71/72)、病死率为1.39%(1/72)与未完全覆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ICU神经重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感染风险和感染程度、评定早期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为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提供参考依据,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荀凯;陈童恩;史笑笑;乐元吉;何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和支持.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引流手术后发生胰腺感染的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患者腹腔引流物病原菌情况,并对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 9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胰腺感染腹腔引流物,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3株占61.94%,以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9株占36.57%,以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株占1.49%;药敏结果显示,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革兰阳性菌中的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较敏感.结论 应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使用敏感性抗菌药物实施治疗,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虞信维;江唯波;陈淼;韩贤达;韩洁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 Ⅰ),Toll样受体4(TLR4)在早产儿早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出生的早产儿218例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对早产儿早期感染情况,发生与未发生早期感染早产儿,早期不同类型感染早产儿,早期不同程度感染早产儿脐动脉血hs CRP、sTNFR Ⅰ和TLR4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218例早产儿早期感染67例,感染率为30.73%;其中细菌感染38例,病毒感染29例;轻度感染32例,重度感染35例.早期感染早产儿hs-CRP,sTNFRⅠ,TLR4分别为(46.83±5.79)mg/L,(52.59±6.36)ng/ml,(37.51±4.86)%高于未感染早产儿(P<0.001).细菌感染早产儿的hs-CRP,sTNFR Ⅰ,TLR4分别为(54.71±6.58) mg/L,(63.88±7.29) ng/ml,(42.93±5.41)%高于病毒感染早产儿(P<0.001).重度感染早产儿hs-CRP,sTNFR Ⅰ,TLR4分别为(52.24±6.35)mg/L,(60.62±7.17)ng/ml,(41.76±5.28)%高于轻度感染早产儿(P<0.001).结论 脐动脉血hs-CRP、sTNFR Ⅰ、TLR4均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早产儿早期感染的实际病情,尤其是在感染诊断,区分感染类型及判定感染程度等方面均表现出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张冬梅;尤小燕;周芹;陈淑梅;相元翠;王晓琼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感染后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6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8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感染后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情况,对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菌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感染后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87例患儿中感染后出现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32例,其中喘息28例,持续咳嗽与运动不耐受均各21例,肺部哮鸣音25例;87例患儿均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中马赛克灌注征26例;15例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原体培养阳性;发病后就诊时间、治疗初期使用激素、有创机械通气维持时间是有创机械通气患儿感染后发生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异常,多种病原体均可导致该种疾病的发生,建议临床针对影响因素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梁振明;辜德明;陈运旺;符玉水;陈石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医院感染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肺结核患者未发生医院感染78例.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归纳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肺结核医院感染患者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78例患者痰液中共培养分离病原菌9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38.14%,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4株占14.43%,以肠球菌属为主;真菌46株占47.42%,以白假丝酵母为主.真菌和细菌感染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结核医院感染患者CT表现:累及单个肺叶占8.97%(7/78),累及两个肺叶占87.18%(68/78),累及三个或以上肺叶占7.69%(6/78),空洞占33.33%(26/78),支气管播散占62.82%(49/78),胸腔积液占42.31%(33/78).住院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是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与革兰阴性菌为主,经CT影像学诊断呈双肺弥漫性病变.
作者:黄文荣;王慧;羊文芳;陈壮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2015-2017年精神专科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分析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变化趋势,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床旁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精神专科医院内各科室住院的精神病患者1 356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患者41例,现患率为3.02%.男性与女性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84%(18/634)、3.19%(23/722);≥65岁,18~64岁,<18岁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12%(15/245)、2.54%(17/668)、2.03%(9/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老年病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25%(11/176)高于急病区和身心病区1.89%(8/424)、1.63% (4/246) (P=0.005、0.011);2015-2017年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97%(/12/404)、2.90%(13/448)、3.17%(16/504).医院感染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25例,下呼吸道感染8例,皮肤感染5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37%(127/1 356),各年龄段及病区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5年、2016年、2017年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0.64%、9.38%、8.33%.使用抗菌药物目的其中治疗88例,预防19例,治疗+预防20例;单一用药112例,联合用药15例.结论 2015-2017年精神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较低,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使用主要集中在老年及慢性病区,连续3年医院感染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目的及种类无明显变化.
作者:杨蕉;李天萍;赖成美;刘光美;杨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带菌检测情况及B族链球菌带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3月于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待产的500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取孕妇肛周分泌物及阴道下三分之一分泌物实施B族链球菌检测,分析孕妇B族链球菌带菌情况与B族链球菌带菌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500例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阳性率为9.40%(47/500);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妊娠结局中宫内窘迫、宫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4.68%(21/47)、17.02%(8/47)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孕妇(P<0.05).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中新生儿B族链球菌阳性与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3.40%(11/47)与19.15%(9/47)及21.28%(10/47)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孕妇新生儿(P<0.001).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会导致胎儿窘迫、宫内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的增加,影响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健康,因而在孕期需要对孕妇进行B族链球菌筛查,进而改善预后.
作者:冯莹;许成芳;饶燕珍;邓小兰;孙珂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