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患者肝硬化腹水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李小清;汤成;苗建青;张玮;马俊

关键词:血清, 细胞因子, 肝硬化, 腹水, 感染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肝硬化腹水感染的相关性,为肝硬化腹水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内科病房收治的11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存在感染症状分为感染组60例与未感染组5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15)、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肝硬化腹水感染的联系.结果 感染组患者IL-6、IL-8、IL-10、IL-15、IFN-γ 、TNF-α 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水平(652.26±50.26)ng/mL、(122.49±24.98)ng/mL、(38.25±9.56)ng/mL、(6.78±0.89)ng/mL、(23.92±6.88)ng/mL、(3.87±0.84)ng/mL均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轻 、中 、重度腹水患者IL-6、IL-8、IL-10、IL-15、IFN-γ 、TNF-α 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肝硬化腹水感染有密切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介素 、IFN-γ 、TNF-α 等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与肝硬化腹水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将IL-6、IL-8、IL-10、IL-15、IFN-γ 、TNF-α 等指标作为预测肝硬化腹水感染发生的可靠指标,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与治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SEIR模型在诺如病毒医院感染的应用研究

    目的 构建诺如病毒医院内传播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为防控诺如病毒医院感染暴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传染病动力学的方法,构建自然传播与不同隔离防控措施条件下的诺如病毒SEIR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诺如病毒在医院内自然传播时,在传播第2.2天,即可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暴发后采取隔离防控措施,暴发仍持续6天,但感染人数减少,在传播第1天采取隔离防控措施,可有效防止诺如病毒医院感染暴发.结论 诺如病毒医院感染暴发易发生,及时隔离诺如病毒患者能有效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作者:黄璜;兰玲;单旭征;龙云淑;刘燕;许春琼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不同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为ABPA且接受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的32例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 、影像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32例ABPA患者均为支气管扩张型-ABPA患者;17例接受口服中剂量泼尼松(0.5mg/kg.d)初始治疗,15例接受小剂量口服泼尼松(0.25mg/kg.d);两组患者于血清总IgE降幅,症状改善及肺功能改善无差异;但是中剂量组接受了更多糖皮质激素治疗且激素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结论 ABPA活动期给予更小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同样有效且糖皮质激素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王玲;王晶;张黎明;马迎民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 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感染后心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炎性因子在合并肺部感染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并发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74例)及非感染组(78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84例),进行病原菌鉴定分型,分析患者感染后心肺功能的变化,并比较各组外周血炎症指标.结果 74例感染组患者共分离致病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株(72.32%),革兰阳性菌29株(25.89%),真菌2株(1.79%);感染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DLCO及MMEF的肺功能指标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LVEF、LVEDD及LVESD的心功能指标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外周血BNP、CRP、IL-6及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且感染后患者心肺功能受到明显影响;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后,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也升高,对判断感染程度具有一定辅助价值.

    作者:邢晓莉;曾妮;张节平;王硕莹;黄少祥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替考拉宁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老年性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并评价替考拉宁治疗老年性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住院的老年性肺炎患者133例,其中替考拉宁联合美罗培南为研究组61例,单用美罗培南为对照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治疗第7天及14天的炎症 、肾功能 、肝功能指标及相关药物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用药第7天和第14天各项炎症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 与对照组的9.7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考拉宁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老年性肺炎安全有效,肝肾功能损害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艳;童瑾;陈玉梅;秦娅蓝;黄艾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干预方案研究

    目的 探究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及干预方案的效果,旨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接受骨科手术的16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法不同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974例常规干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7月-2016年12月708例常规干预联合抗感染综合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 、年龄 、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以及手术切口类型,对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与鉴定,并统计患者的感染部位构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年龄 、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 Ⅰ 类手术切口感染 、Ⅱ 类手术切口感染 、Ⅲ 类手术切口感染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1682例患者中共有49例患者发生感染,49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3株,革兰阳性菌26株,真菌4株,其他1株,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 、下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为主.结论 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 、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抗感染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作者:刘米赛;纪影;冯蓥;刘佳;韩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ICU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褪色沙雷菌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褪色沙雷菌肺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12年7月-2017年6月重症监护室内耐碳青霉烯类褪色沙雷菌肺炎患者47例,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入住ICU时间 、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应用双联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应用 ≥3联 、抗菌药物应用时间 ≥14d、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 、有创操作 ≥3项与耐碳青霉烯褪色沙雷菌肺炎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 、抗菌药物应用 ≥3联为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耐碳青霉烯褪色沙雷菌肺炎与多项相关因素相关;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科学管理侵袭性操作将有利于减少耐碳青霉烯褪色沙雷菌肺炎的发生.

    作者:杨爱祥;吴健;陶唯益;赵华;王耀东;周洁;钱进先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多功能U型架在轴节器械清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为解决轴节器械清洗质量,研究多功能U型架在轴节器械清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轴节类器械600把,分为2组,每组300件;实验组将器械串入多功能U型架放入清洗篮筐中,对照组打开轴关节放入清洗篮筐中.两组器械均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全自动清洗消毒器,运行一个手术器械清洗程序后,随机抽取器械进行清洗效果检测,检测方法为目测法检测;ATP荧光检测法及蛋白残留检测法对器械的清洗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5,P=0.002);通过目测法检测,实验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4,P=0.001);经过ATP荧光检测法检测,实验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5,P=0.002),经过蛋白残留检测法检测,实验组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6,P<0.001).结论 多功能U型架的使用,规范了器械的清洗流程,有效提高轴节器械的清洗质量,可减少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的风险,降低器械损坏的风险,提高了手术器械集中管理各环节的质量,从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杰英;张以梅;高玉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糖尿病合并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颌面间隙感染患者88例作为糖尿病组,另选取87例同期单纯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作为非糖尿病组,患者均行全身CT及血液 、肝肾功能 、细菌培养 、生化功能 、血常规 、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感染部位及来源 、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白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 、空腹血糖高于非糖尿病组,血浆清蛋白低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脓液培养呈阳性的患者72例,共检出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革兰阳性菌44株;糖尿病组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多间隙感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感染来源均为牙源性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改良切口手术患者及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切口平均愈合时间 、皮肤瘢痕长度及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合并颌面间隙感染患者感染状况严重,故临床应对其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术及改良手术切口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创口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峻;林勇;陈骏;闵莉芳;金晶;董陈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对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616例医院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情况,对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给予替硝唑胶囊联合甲硝唑栓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16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62例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占10.06%;616例患者阴道分泌物中解脲脲支原体检出多,占32.1%;混合型感染患者62例,类型为细菌+酵母菌,占32.3%;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合并其他妇科疾病以盆腔炎为主,占48.4%;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经替硝唑胶囊联合甲硝唑栓药物治疗后,痊愈54例,占87.1%,好转8例,占12.9%.结论 临床上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混合感染的患者给予替硝唑胶囊联合甲硝唑栓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芳娟;王仙玉;蔡建芬;汪雁;阙秀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选择性剖宫产手术产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分析

    目的 探讨选择性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现状分析及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为选择性剖宫产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及术后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内行选择性剖宫产手术的680例产妇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用药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680例产妇中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者312例,占45.88%,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者368例,占54.12%;87例单一用药,占23.64%,281例二联用药,占76.36%,单一用药中应用一代头孢类22例,占5.98%,二代头孢类40例,占10.87%,三代头孢类8例,占2.17%,硝基咪唑类12例,占3.26%,其他类5例,占1.36%,二联用药中应用头孢类+硝基咪唑类259例,占70.38%,硝基咪唑类+其他类22例,占5.98%;用药时机11例>术前2h用药,占2.99%,3例术前30~60min用药,占0.82%,176例术中结扎脐带后用药,占47.83%,35例术前与术后均用药,占9.51%,143例术前及术中未用药术后用药,占38.86%;用药疗程65例<24h,占17.66%,117例24~48h,占31.79%,186例>48h,占50.54%;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产妇术后3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0.96%,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产妇其中5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产妇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与否对术后感染无影响,且存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档次高 、联合用药及用药疗程长.

    作者:谷优玲;肖娅红;林宣达;黄爱飞;张翔珍;金旭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血清游离皮质醇检测对老年危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游离皮质醇对老年危重症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74例医院全麻术后或急性脑血管意外的老年患者,将其设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入院的38例非感染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8:00、16:00血清游离皮质醇 、8:00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re,ACT H)及血钾水平,分析血清游离皮质醇在老年危重症感染中的检测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血钾水平 、8:00血ACT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8:00、16:00血清游离皮质醇以及尿游离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同血清游离皮质醇水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皮质醇敏感性随着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提高出现下降趋势,而特异性随着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结论 血清游离皮质醇在老年危重症感染者中表达较高,具备较好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ACT H、血钾等指标能帮助患者确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施丽妮;梁群;吕伟;陈金英;梁凌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无症状菌尿与有症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 比较无症状菌尿患者与有症状泌尿道感染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170例尿微生物培养阳性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无症状菌尿组和有症状泌尿道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科室分布和病原菌种类,感染性指标差异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尿路感染在老年人群中高发,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粪肠球菌与奇异变形杆菌在无症状菌尿者中较常见.无症状菌尿者和有症状泌尿道感染者尿白细胞数量(142.00 vs.719.25)和脓尿比例(75.6%vs.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确定区分无症状菌尿者和有症状泌尿道感染者的尿白细胞cut-off值为357.05.有症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天数均高于无症状菌尿者(P<0.001).结论 对于尿微生物培养阳性的患者,无法通过科室 、人群分布甚至病原体种类区分无症状菌尿和有症状泌尿道感染.尿白细胞数对于临床上无症状菌尿和有症状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尿微生物培养阳性的无症状菌尿患者,应强化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杨悦;张永祥;刘娟;李琳;李占结;张卫红;刘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使用不同疗程抗菌药物对肝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疗程抗菌药物对肝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8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术前1 h和术后6 h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术前1 h和术后2次/d,连续治疗3 d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肝切除术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术后身体状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12.43±27.86)ml,肝门阻断时间(23.89±3.27)min,手术时间(97.27±10.15)min,腹腔双套管时间(65.68±7.29)h,胃管留置时间(21.35±3.46)h,尿管留置时间(71.96±8.82)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73.12±8.57)h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4.61%(3/65),拆线天数(10.28±1.47)d,体温(37.16±4.35)℃,总胆红素(15.09±2.63)μmol/L,白细胞(8.45±1.36)×109/L,中性粒细胞(72.10±8.03)% 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肝切除术后采用短疗程抗菌药物治疗能够获得与长疗程抗菌药物治疗相当的感染预防效果,且未对手术及术后身体状况造成影响.

    作者:董晓蕾;毛燕科;林蕾;应立平;吴宗杨;张慧丽;黄芫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 、双盲双模拟 、阳性平行对照 、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就诊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157例)和对照组(143例),对照组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试验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每日3次,疗程均为3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完全退热率 、退热起效率及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全分析集(FAS)分析人群: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3.44% 高于对照组的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用药72h完全退热率为67.52% 高于对照组的4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3d中医症候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数据集(SS)分析人群:实验过程中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试验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缩短病程,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亚军;吴力群;徐勇胜;蔡栩栩;韩波;安淑华;曹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检测感染相关指标对脊柱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早期预判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感染相关指标检测对脊柱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早期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07年1月-2017年12月行脊柱手术后发生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及术后无感染患者各60例,分别计为试验组与对照组,通过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对病原菌测定;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感染相关指标[体温 、白细胞(WBC)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并统计上述相关指标异常率.结果 深部切口感染相关分泌物分离出病原菌1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0株(68.97%),革兰阳性菌41株(28.27%),真菌4株(2.76%);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d体温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P<0.05);术后7d试验组体温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比术前均增高(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7d试验组CRP、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体温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 、CRP、ESR可作为深部切口感染判断指标.

    作者:孙英飞;蒋欣;移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11月 ~2017年6月8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查阅患者诊治病历,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急性肾损伤分为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组与脓毒症非急性肾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各项临床指标;并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SOFA与APACHEII评分对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结果 80例脓毒症患者中,并发急性肾损伤者为39例(48.75%),死亡27例33.75%(27/80),其中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组中,死亡者18例46.15%(18/39),高于脓毒症非急性肾损伤组21.95%(9/41)(χ2=5.231,P=0.024).年龄 、SOFA评分及动脉血PH值为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年龄 、高SOFA评分及低动脉血PH值为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APACHEII评分系统的AUC高于SOFA.结论 脓毒症患者易发生急性肾损伤,且预后较差,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需加强干预.

    作者:张玲;张越新;黄春华;何月利;陈燕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前白蛋白对中国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及严重度评估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前白蛋白(PA)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诊断及严重度评估的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儿科入院CAP患儿174例设为试验组,记录入院生命体征 、炎症指标 、PA及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 ,选择同期3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比较试验组轻度和重度患儿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174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率为27.4%,不同季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PCT及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计数 、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PA降低(P<0.05);PA诊断CAP的敏感度达0.847,高于其他炎症指标;多因素分析提示PA是儿童CAP独立的保护因素(OR:0.974;95%CI:0.956~0.993;P<0.01);重度患儿PA低于轻度(P<0.01);在界值125mg/l时,PA鉴别CAP严重程度的敏感度为0.714,特异度为0.703.结论 PA与其他炎症指标联合,可提升儿童CAP的诊断效能,且还可鉴别肺炎严重程度,有助于CAP的治疗.

    作者:沈耀红;周钧;邵小南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PCT、CR P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以ROC曲线评价血清PCT、CRP诊断菌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诊断为菌血症患者48例,设为菌血症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3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CT、CRP水平,制定ROC曲线.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 、性别均衡可比,菌血症组患者血清PCT、CRP高于健康体检人群(Z=-5.442、-3.329,P<0.05).血清PCT检测菌血症ROC曲线面积为0.813,血清CRP检测菌血症ROC曲线面积为0.692,血清PCT、CRP联合试验检测菌血症ROC曲线面积为0.825.血清PCT检测ROC曲线面积大于血清CRP检测结果(P=0.030),联合试验ROC曲线面积大于血清CRP检测结果(P=0.002),而与血清P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试验灵敏度为77.08%,特异度为81.13%,血清PCT诊断佳临界值为0.17 ng/ml,灵敏度为70.83%,特异度为81.13%,血清CRP诊断佳临界值为40.3mg/L,灵敏度为56.25%,特异度为75.47%.结论 血清PCT在菌血症中的诊断价值优于血清CRP,且与联合试验诊断效能差别不大.

    作者:张亚峰;吴洪敏;伍彬;孙艳;姚静;马旻轩;邢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传染病患者进行专机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分析

    传染病患者是否必须进行专机透析,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支持者认为传染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为防止传染给普通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相关要求执行分区专机透析;而反对者认为国外相关指南要求不必执行专机透析,同时传染病具有窗口期特性和多种传染病同时存在的情况,不容易实现分区专机透析,因此只要做好仪器消毒 、无菌技术操作及手卫生等,可不必执行专机透析.通过对比分析传染病患者进行专机血液透析的优劣,可以探索更好的传染病患者血液透析管理模式.

    作者:彭志亮;张菊;何继菲;李刚;徐忠碧;卢珊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患者肝硬化腹水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肝硬化腹水感染的相关性,为肝硬化腹水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内科病房收治的11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存在感染症状分为感染组60例与未感染组5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15)、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肝硬化腹水感染的联系.结果 感染组患者IL-6、IL-8、IL-10、IL-15、IFN-γ 、TNF-α 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水平(652.26±50.26)ng/mL、(122.49±24.98)ng/mL、(38.25±9.56)ng/mL、(6.78±0.89)ng/mL、(23.92±6.88)ng/mL、(3.87±0.84)ng/mL均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轻 、中 、重度腹水患者IL-6、IL-8、IL-10、IL-15、IFN-γ 、TNF-α 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肝硬化腹水感染有密切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介素 、IFN-γ 、TNF-α 等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与肝硬化腹水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将IL-6、IL-8、IL-10、IL-15、IFN-γ 、TNF-α 等指标作为预测肝硬化腹水感染发生的可靠指标,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与治疗.

    作者:李小清;汤成;苗建青;张玮;马俊 刊期: 2018年第1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