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祥;吴健;陶唯益;赵华;王耀东;周洁;钱进先
目的 分析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医院住院成人科室送检痰培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1838株,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83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216株,占66%,革兰阳性菌192株,占10%,真菌430株,占23%;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及妥布霉素的敏感率为92% 、80%;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9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 、替加环素敏感性均达100%.结论 医院内下呼吸道病原菌阳性以老年患者为主,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检出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作者:顾国忠;侯衍修;才立萍;白艳玲;马权;王春媛;李颖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血清游离皮质醇对老年危重症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74例医院全麻术后或急性脑血管意外的老年患者,将其设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入院的38例非感染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8:00、16:00血清游离皮质醇 、8:00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re,ACT H)及血钾水平,分析血清游离皮质醇在老年危重症感染中的检测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血钾水平 、8:00血ACT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8:00、16:00血清游离皮质醇以及尿游离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同血清游离皮质醇水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皮质醇敏感性随着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提高出现下降趋势,而特异性随着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结论 血清游离皮质醇在老年危重症感染者中表达较高,具备较好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ACT H、血钾等指标能帮助患者确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施丽妮;梁群;吕伟;陈金英;梁凌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及干预方案的效果,旨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接受骨科手术的16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法不同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974例常规干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7月-2016年12月708例常规干预联合抗感染综合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 、年龄 、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以及手术切口类型,对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与鉴定,并统计患者的感染部位构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年龄 、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 Ⅰ 类手术切口感染 、Ⅱ 类手术切口感染 、Ⅲ 类手术切口感染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1682例患者中共有49例患者发生感染,49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3株,革兰阳性菌26株,真菌4株,其他1株,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 、下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为主.结论 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 、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抗感染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作者:刘米赛;纪影;冯蓥;刘佳;韩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带状疱疹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为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2068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率及与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检测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068例患者中感染192例,感染率为9.28%,共分离病原菌1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1株占76.26%,革兰阳性菌41株占20.71%,真菌6株占3.03%,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 、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 、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 、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单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 、皮损面积 ≥500 cm2、未接受规范治疗及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接触史的带状疱疹患者的感染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带状疱疹患者感染的发生与年龄 、皮损面积 、接受治疗情况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接触史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相关影响因素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合理的干预,从而达到降低感染率 、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
作者:陈伟;邢卫斌;许文娟;平小芳;解奎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状态与发病 、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5月-8月间医院收治的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共111例,将其作为病例组,并根据病情分为普通型组(37例)、重症组(58例)以及危重症组(16例);选择同期医院门诊51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h细胞(CD3+CD4+)、Tc细胞(CD3+CD8+)、NK细胞(CD16+56+)和B淋巴细胞(CD19+)数量及其所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以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lgG、IgM、IgA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 病例组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表达低于对照组,CD19+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3+、CD3+CD8+的百分比在普通型组 、重症组和危重症组中逐渐降低;而CD19+、CD16+56+则呈相反趋势;在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方面,病例组患儿IgA、Ig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C3、C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gA、IgG水平在普通型组 、重症组和危重症组中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手足口病患儿EV71-IgM抗体分泌水平与CD4+/CD8+比值 、补体C4呈负相关(r=-0.213,P<0.05,r=-0.210,P<0.05),和CD19+频数 、免疫球蛋白IgM呈正相关(r=0.205,P<0.05;r=0.231,P<0.05).结论 肠道病毒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免疫水平与病情轻重相关,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手足口病特异性IgM抗体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洁;陈东;赵昕峰;周俊;吴丽莉;吴亦栋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不同疗程抗菌药物对肝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8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术前1 h和术后6 h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术前1 h和术后2次/d,连续治疗3 d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肝切除术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术后身体状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12.43±27.86)ml,肝门阻断时间(23.89±3.27)min,手术时间(97.27±10.15)min,腹腔双套管时间(65.68±7.29)h,胃管留置时间(21.35±3.46)h,尿管留置时间(71.96±8.82)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73.12±8.57)h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4.61%(3/65),拆线天数(10.28±1.47)d,体温(37.16±4.35)℃,总胆红素(15.09±2.63)μmol/L,白细胞(8.45±1.36)×109/L,中性粒细胞(72.10±8.03)% 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肝切除术后采用短疗程抗菌药物治疗能够获得与长疗程抗菌药物治疗相当的感染预防效果,且未对手术及术后身体状况造成影响.
作者:董晓蕾;毛燕科;林蕾;应立平;吴宗杨;张慧丽;黄芫 刊期: 2018年第14期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繁殖.病原菌在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它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称为脓毒败血症,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尽早发现感染的病原体并采取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对预防血流感染发展至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休克,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目前,血培养仍然为血流感染诊断的参考方法,但其灵敏度低且耗时长.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可快速鉴定感染病原体同时筛查耐药基因.感染是病原体 、宿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多种组学技术可望为血流感染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整合诊断.
作者:凌利芬;陆学东;汤一苇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对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616例医院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情况,对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给予替硝唑胶囊联合甲硝唑栓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16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62例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占10.06%;616例患者阴道分泌物中解脲脲支原体检出多,占32.1%;混合型感染患者62例,类型为细菌+酵母菌,占32.3%;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合并其他妇科疾病以盆腔炎为主,占48.4%;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经替硝唑胶囊联合甲硝唑栓药物治疗后,痊愈54例,占87.1%,好转8例,占12.9%.结论 临床上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混合感染的患者给予替硝唑胶囊联合甲硝唑栓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芳娟;王仙玉;蔡建芬;汪雁;阙秀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旨在通过较为详尽地总结国际上关于医务人员相关锐器伤和其血源性暴露安全立法的情况及相关进展,对比我国的现状,为当前的相关工作提供依据和启示.通过对文献及公开法律法规和指南的梳理,了解到国际上通常用立法及配套的法规防护锐器伤,而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通常都需要一系列的措施,涉及教育 、流程管理 、风险评估 、上报和监控 、补偿及奖惩机制 、以及安全器具的使用等.循证立法非常值得借鉴.立法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以及所影响教育的人群都非常重要.法律法规及其配套措施的完善能够切实有效防护医务人员锐器伤及其血源性暴露和感染.
作者:刘诗勤;任晓晓;周挺;杨琼;高晓东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肝硬化腹水感染的相关性,为肝硬化腹水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内科病房收治的11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存在感染症状分为感染组60例与未感染组5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15)、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肝硬化腹水感染的联系.结果 感染组患者IL-6、IL-8、IL-10、IL-15、IFN-γ 、TNF-α 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水平(652.26±50.26)ng/mL、(122.49±24.98)ng/mL、(38.25±9.56)ng/mL、(6.78±0.89)ng/mL、(23.92±6.88)ng/mL、(3.87±0.84)ng/mL均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轻 、中 、重度腹水患者IL-6、IL-8、IL-10、IL-15、IFN-γ 、TNF-α 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肝硬化腹水感染有密切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介素 、IFN-γ 、TNF-α 等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与肝硬化腹水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将IL-6、IL-8、IL-10、IL-15、IFN-γ 、TNF-α 等指标作为预测肝硬化腹水感染发生的可靠指标,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与治疗.
作者:李小清;汤成;苗建青;张玮;马俊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70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T组)和全身麻醉组(C组),各35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开腹即刻(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手术开始后60min(T3)、关腹即刻(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测定患者术后1d、3d、7d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RV)、肺总量(TLC)、大自主通气量(MVV)、分钟通气量(VC),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 、苏醒即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肺部感染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者T1、T2、T3的SBP、DBP、HR低于T组(P<0.05);而在T4时点,C组患者SBP、DBP、HR高于T组(P<0.05);在术后1d、术后3d,T组患者FEV1、(MVV-VC)/MVV均高于C组(P<0.05);T组患者术后1d、3d RV/TLC低于C组(P<0.05);T组中仅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而C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例(P<0.05);两组患者SIRS、ALI/ARDS、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有效缩短拔管时间 、缓解苏醒后疼痛,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较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赵敏杰;程浩;周兴凤;陈彩艳;胡君凤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感染后心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炎性因子在合并肺部感染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并发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74例)及非感染组(78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84例),进行病原菌鉴定分型,分析患者感染后心肺功能的变化,并比较各组外周血炎症指标.结果 74例感染组患者共分离致病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株(72.32%),革兰阳性菌29株(25.89%),真菌2株(1.79%);感染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DLCO及MMEF的肺功能指标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LVEF、LVEDD及LVESD的心功能指标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外周血BNP、CRP、IL-6及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且感染后患者心肺功能受到明显影响;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后,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也升高,对判断感染程度具有一定辅助价值.
作者:邢晓莉;曾妮;张节平;王硕莹;黄少祥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为ABPA且接受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的32例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 、影像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32例ABPA患者均为支气管扩张型-ABPA患者;17例接受口服中剂量泼尼松(0.5mg/kg.d)初始治疗,15例接受小剂量口服泼尼松(0.25mg/kg.d);两组患者于血清总IgE降幅,症状改善及肺功能改善无差异;但是中剂量组接受了更多糖皮质激素治疗且激素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结论 ABPA活动期给予更小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同样有效且糖皮质激素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王玲;王晶;张黎明;马迎民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以ROC曲线评价血清PCT、CRP诊断菌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诊断为菌血症患者48例,设为菌血症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3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CT、CRP水平,制定ROC曲线.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 、性别均衡可比,菌血症组患者血清PCT、CRP高于健康体检人群(Z=-5.442、-3.329,P<0.05).血清PCT检测菌血症ROC曲线面积为0.813,血清CRP检测菌血症ROC曲线面积为0.692,血清PCT、CRP联合试验检测菌血症ROC曲线面积为0.825.血清PCT检测ROC曲线面积大于血清CRP检测结果(P=0.030),联合试验ROC曲线面积大于血清CRP检测结果(P=0.002),而与血清P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试验灵敏度为77.08%,特异度为81.13%,血清PCT诊断佳临界值为0.17 ng/ml,灵敏度为70.83%,特异度为81.13%,血清CRP诊断佳临界值为40.3mg/L,灵敏度为56.25%,特异度为75.47%.结论 血清PCT在菌血症中的诊断价值优于血清CRP,且与联合试验诊断效能差别不大.
作者:张亚峰;吴洪敏;伍彬;孙艳;姚静;马旻轩;邢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现状分析及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为选择性剖宫产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及术后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内行选择性剖宫产手术的680例产妇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用药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680例产妇中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者312例,占45.88%,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者368例,占54.12%;87例单一用药,占23.64%,281例二联用药,占76.36%,单一用药中应用一代头孢类22例,占5.98%,二代头孢类40例,占10.87%,三代头孢类8例,占2.17%,硝基咪唑类12例,占3.26%,其他类5例,占1.36%,二联用药中应用头孢类+硝基咪唑类259例,占70.38%,硝基咪唑类+其他类22例,占5.98%;用药时机11例>术前2h用药,占2.99%,3例术前30~60min用药,占0.82%,176例术中结扎脐带后用药,占47.83%,35例术前与术后均用药,占9.51%,143例术前及术中未用药术后用药,占38.86%;用药疗程65例<24h,占17.66%,117例24~48h,占31.79%,186例>48h,占50.54%;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产妇术后3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0.96%,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产妇其中5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产妇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与否对术后感染无影响,且存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档次高 、联合用药及用药疗程长.
作者:谷优玲;肖娅红;林宣达;黄爱飞;张翔珍;金旭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11月 ~2017年6月8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查阅患者诊治病历,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急性肾损伤分为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组与脓毒症非急性肾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各项临床指标;并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SOFA与APACHEII评分对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结果 80例脓毒症患者中,并发急性肾损伤者为39例(48.75%),死亡27例33.75%(27/80),其中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组中,死亡者18例46.15%(18/39),高于脓毒症非急性肾损伤组21.95%(9/41)(χ2=5.231,P=0.024).年龄 、SOFA评分及动脉血PH值为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年龄 、高SOFA评分及低动脉血PH值为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APACHEII评分系统的AUC高于SOFA.结论 脓毒症患者易发生急性肾损伤,且预后较差,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需加强干预.
作者:张玲;张越新;黄春华;何月利;陈燕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148例ICU获得性衰弱患者,统计患者感染率 、感染部位 、感染类型 、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检查结果 .结果148例ICU-AW患者中共84例患者确诊为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6.76%.84例感染患者中98例次发生不同部位感染,感染部位以血液系统感染为主占73.47%,其次为呼吸系统占14.29%,12例患者感染部位为两处及以上.84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9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 、革兰阳性菌31株 、真菌10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苯唑西林 、红霉素耐药率均>5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吩 、氨苄西林 、头孢曲松 、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ICU-AW患者感染率较高,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症的同时,加强感染的治疗,对控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孟晓静;李黎明;夏明;朱世超;王文杰;陶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传染病患者是否必须进行专机透析,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支持者认为传染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为防止传染给普通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相关要求执行分区专机透析;而反对者认为国外相关指南要求不必执行专机透析,同时传染病具有窗口期特性和多种传染病同时存在的情况,不容易实现分区专机透析,因此只要做好仪器消毒 、无菌技术操作及手卫生等,可不必执行专机透析.通过对比分析传染病患者进行专机血液透析的优劣,可以探索更好的传染病患者血液透析管理模式.
作者:彭志亮;张菊;何继菲;李刚;徐忠碧;卢珊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前白蛋白(PA)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诊断及严重度评估的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儿科入院CAP患儿174例设为试验组,记录入院生命体征 、炎症指标 、PA及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 ,选择同期3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比较试验组轻度和重度患儿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174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率为27.4%,不同季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PCT及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计数 、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PA降低(P<0.05);PA诊断CAP的敏感度达0.847,高于其他炎症指标;多因素分析提示PA是儿童CAP独立的保护因素(OR:0.974;95%CI:0.956~0.993;P<0.01);重度患儿PA低于轻度(P<0.01);在界值125mg/l时,PA鉴别CAP严重程度的敏感度为0.714,特异度为0.703.结论 PA与其他炎症指标联合,可提升儿童CAP的诊断效能,且还可鉴别肺炎严重程度,有助于CAP的治疗.
作者:沈耀红;周钧;邵小南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感染相关指标检测对脊柱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早期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07年1月-2017年12月行脊柱手术后发生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及术后无感染患者各60例,分别计为试验组与对照组,通过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对病原菌测定;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感染相关指标[体温 、白细胞(WBC)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并统计上述相关指标异常率.结果 深部切口感染相关分泌物分离出病原菌1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0株(68.97%),革兰阳性菌41株(28.27%),真菌4株(2.76%);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d体温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P<0.05);术后7d试验组体温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比术前均增高(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7d试验组CRP、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体温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 、CRP、ESR可作为深部切口感染判断指标.
作者:孙英飞;蒋欣;移平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