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婵;李芳;朱炜春;何嘉健;李凌华;蔡卫平
目的 比较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 、NRS评分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胸腔引流时间 、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 d研究组患者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t=-3.365,P=0.025);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肺不张1例,心律不齐1例,肩部活动障碍1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研究组患者只发生肩部活动障碍1例.结论 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梁皓;程远方;王江波;岳晓娟;王相臣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禽类养殖创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提高临床对特定人群手术治疗水平,降低医院感染率,提示畜牧 、医疗等相关部门对禽源性耐药菌的重视.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外科收治的17073例各类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筛选出从事禽类养殖行业创伤患者共54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对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41例禽类养殖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8.13%(44/541),高于综合职业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2.99%(494/16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P<0.001);44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83株,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 、庆大霉素耐药率达100.00%,对呋喃妥因 、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达100.00%,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均对亚胺培南 、呋喃妥因 、美罗培南敏感.结论 禽类养殖行业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手术部位感染率,患者长期暴露于防治禽病抗菌药物使用及禽便排泄污染的环境中,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作者:周亚童;张春燕;韩乐乐;李学芹;周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胃部灌洗降低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感染风险的机制.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7年5月进行胃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1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前对胃部进行灌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T1),手术后1天(T2),手术后3天(T3),手术后5天(T4)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体温 、C-反应蛋白水平,手术前后胃液细菌计数结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T1,T2,T3,T4四个时间点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体温 、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手术前两组患者胃液细菌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患者胃液细菌计数均低于手术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低血钾1例,未出现胃扩张 、寒战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出现胃扩张,寒战和低血钾的例数分别为3例 、2例和4例.结论 利用胃部灌洗联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出现感染的风险,并且安全性较高,医疗费用较低,不依赖于抗菌药物,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作者:陈武;张曙光;刘建通;臧亚莉;冯素芬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氯已定和聚维酮碘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施行肛周 、腹部开放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患者以质量分数2% 氯已定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患者以质量分数5% 聚维酮碘消毒,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术后高热10例,低热30例,总发热率为40.00%(40/100);对照组术后高热15例,低热40例,总发热率为55.00%(55/100),两组术后总发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试验组术后伤口感染率为6.00%(6/100)低于对照组15.00%(15/100)(P=0.044);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10×109/L、≤10~15×109/L,>15×109/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试验组住院时间为(23.10±3.20)d短于对照组(23.50±3.40)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结论 氯已定在预防外科手术后的总感染率及浅表部位感染率较聚维酮碘更有优势.
作者:寿晓霞;叶建红;俞冬丽;郑萌霞;王菁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其防控提供经济学依据.方法 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调查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北京市43所医疗机构ICU的中央导管侵入性操作目标监测病例32081例,按照5个条件分组配对,通过卡方和秩和检验比较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与中央导管侵入性操作非感染患者的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总费用分别为138669、107956元(P<0.01),平均每例患者由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0713元.结论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明显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取有效管理方法控制感染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武迎宏;曹煜隆;周春莲;刘聚源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血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肺部感染患者行机械通气疗法的指导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ICU行机械通气疗法的192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院时即进行机械通气的135例患者作为甲组,入院时未进行机械通气的57例患者作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血NT-proBNP浓度及心力衰竭分级情况 、乙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时 、所有患者机械通气时与成功撤机后血NT-proB-NP浓度及心力衰竭分级情况.结果 入院时甲组患者血NT-proBNP浓度(3258.4±402.7)ng/L高于乙组患者(495.0±201.6)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74,P<0.001),甲组心衰分级高于乙组(χ2=123.089,P<0.001);乙组患者机械通气前血NT-proBNP浓度及心衰分级均低于机械通气时(P<0.05);患者机械通气时血NT-proBNP浓度高于成功撤机后(t=27.943,P<0.001),机械通气时心衰分级高于成功撤机后(χ2=137.337,P<0.001).结论 血NT-proBNP浓度可以反映肺部感染患者由于肺部感染引发的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间接为是否进行机械通气与撤离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冯旭;郭红杰;丁锋;赵登峰;徐慧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DN)留置尿管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治疗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老年DN留置尿管合并尿路感染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尿液样本中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对病原菌中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共培养分离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株占76.84%,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0株占21.05%,以粪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株占2.11%;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 、环丙沙星等的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较敏感.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32株产ESBLs菌,检出率为47.06%(32/68);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5株MRS,检出率为50.00%(5/10).结论 老年DN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其耐药性较高,多药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临床医生应给予密切的监测,选取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选取新型药物会阴抹洗护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韦月玉;许振培;劳世晖;郭小云;王永和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所致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各科病房送检的血培养结果为葡萄球菌属阳性的患者临床资料和TTP.将所收集病例依据临床体征 、检验结果等特征分为SA组 、CoNS污染组 、CoNS感染组,其中SA组依据耐药特征又分为甲氧西林耐药组(MRSA组)和甲氧西林敏感组(MSSA组),分析TTP对不同组病例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共收集葡萄球菌属阳性患者临床资料921份,其中CoNS污染组(n=596)、CoNS感染组(n=259),MSSA组(n=36)和MRSA组(n=30).TTP在CoNS污染组 、CoNS感染组 、MSSA组与MRSA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表明TTP cut-off值为20.95 h时预测CoNS感染和CoNS污染的灵敏度为0.93,特异性为0.90;15.55 h预测SA感染和CoNS感染的灵敏度为0.70,特异性为0.82;14.70 h预测MRSA和MSSA的灵敏度为0.80,特异性为0.92.结论 TTP对于早期判断葡萄球菌属菌血症的存在与否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崔博沛;叶丽艳;马薇;沈跃云;赵乾;罗燕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索应用改良VSD等综合疗法治疗严重糖尿病足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2月唐山工人医院骨科收治的严重糖尿病足感染患者61例作为研究组,应用手术清创一期闭合创口 、改良VSD系统负压引流 、静脉及局部持续应用敏感抗菌药物 、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性治疗及应用中药制剂辅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4年12月严重糖尿病足感染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手术清创二期闭合创口 、静脉持续应用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患者病原学特点 、血液指标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22例严重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穿刺液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29.51%,革兰阴性菌81株占66.39%,真菌5株占4.10%;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血沉水平治疗后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愈率为80.33%(49/6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52.46%(3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7,P<0.001).结论 应用改良VSD等综合方法治疗严重糖尿病足感染是一种临床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劲松;李艳红;王建军;侯国柱;徐振宇;李丽凤;赵红梅;姜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院感医务人员监督对减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8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8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4月901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5-8月926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试验组以医院感染预防标准开展工作,并由院感医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两组患者的护理和医护人员相同,并采用轮值护理制度,观察两组患者标准落实 、发生感染及多药耐药菌(MDROs)检出率.结果 试验组医务人员落实标准预防规定的人数多于对照组(Z=123.999,P<0.001);住院期间试验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χ2=5.812,P=0.023);试验组患者MDROs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务人员院感监督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减少患者MDROs检出率,降低医院患者的感染率.
作者:张崇荣;于宝华;王海静;杨彩华;杨丰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335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86例与未感染组249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86例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患者分泌物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58.21%,革兰阳性菌46株占34.33%,真菌10株占7.46%;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强,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利奈唑胺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阿莫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患者的年龄 ≥60岁 、手术方式采用开腹术 、手术时间 ≥1.5 h、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合并糖尿病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引起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需综合评估患者术前情况,尽量采用腹腔镜术式,减少手术时间 、控制好血糖水平,以期降低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可能.
作者:刘强;李丽丽;郝丽亚;徐静;秦雨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上医院内感染常见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多种毒力因子,其 Ⅲ 型分泌系统通过分泌4种效应蛋白发挥毒性作用,是PA重要致病机制.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 Ⅲ 型分泌系统毒力因子和抑制剂的研究,对治疗及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的 Ⅲ 型分泌系统及其抑制剂作一概述.
作者:孙倩楠;李兴华;马秀敏;王晓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肝癌介入化疗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介入化疗的2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与患者医院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227例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患者中,有80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35.24%,感染部位以肺部 、腹膜 、肠道为主;共分离出8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占56.32%,革兰阳性菌38株占43.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手术时间 、ALB水平 、术中出血 、侵入性操作 、抗菌药物应用时间 、住院时间是肝癌介入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肝癌患者介入化疗后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师要给予严密的监测和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对肝癌TACE围术期的护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韦小妹;张名林;张金;谢艳;王雪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对脓毒症患儿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2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非脓毒症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感染病原学特点及治疗前后患儿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感染病原菌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479);治疗前,研究组患儿PCT、CRP和WB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10 d,研究组PCT、CRP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23,8.223,6.223;P均<0.001).结论 血清CRP、PCT水平可作为脓毒症感染患儿的早期诊断标准,对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玲;王晓芳;郭利敏;郭珊;曹献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29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引起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结果 298例CSOM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31例,感染率为10.40%;31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56.52%,革兰阳性菌17株,占36.96%,真菌3株,占6.52%;高龄 、合并糖尿病 、侵入性操作 、住院时间是CSOM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SOM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肺部感染与年龄 、侵入性操作 、住院时间有关,临床应针对上述高危因素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寻;陈晓红;高炜旻;黄世斌;曹晓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新型隐球菌为担子菌酵母类真菌,是隐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体,其毒力因子有多糖荚膜 、黑色素 、脲酶等.菌体通过呼吸道进行人体传播感染,易侵犯中枢系统引起隐球菌脑膜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死亡率极高,也是AIDS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治疗隐球菌病的药物仅限于两性霉素B、唑类和5-氟胞嘧啶.近年来新生隐球菌感染率不断增高,而长期使用抗真菌药引起新生隐球菌耐药从而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因此迫切需要对其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其对临床探索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璐;丁烨;俞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正畸治疗青少年口腔病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以便能够尽早发现病情并及时进行治疗.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120例青少年口腔病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择100例口腔正畸治疗后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情况以及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正畸治疗后感染患者感染来源主要以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为主,分别占26.00% 、20.00%;感染患者共培养病原菌1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7株,占55.83%,革兰阴性菌53株,占44.17%;研究组血清缝隙连接蛋白(40、44、45及46)、血清Fascin蛋白 、骨桥蛋白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经正畸治疗后,易出现并发病原菌感染,感染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均降低,需及时进行治疗.
作者:吴剑豪;伊燕军;陈燕;王晓怡;徐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与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骨科住院患儿220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对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免疫状况.结果 220例骨科住院患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34例 、感染率15.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教育程度 、户外活动次数/周 、蔬菜和水果类摄入次数/周 、病房环境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年 、儿童气质类型(难养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是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独立影响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患儿CD3+、CD4+、CD8+、CD4+/CD8+水平与未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因素多样,加强相关因素防控与干预,利于降低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率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肖日春;张天久;邓道维;粟绍洁;田时亚;黄朝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探讨碘伏消毒对感染的预防效果,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34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碘伏消毒处理,对照组采用0.5% ~1.0% 聚维酮碘消毒.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率为3.73%(5/134),低于对照组的11.19%(15/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体温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 、住院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碘伏消毒在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荣惠;杨茜;李雨昕;朱翠容;丁玉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某医院入院时患感染性疾病的趋势,为医院感染性疾病收治准备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HIS系统,提取某医院2014-2016年70岁以上患者收治及入院患感染性疾病的全部病例,通过趋势模型法预测2017年入院感染趋势,并对历年入院感染疾病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 收治7612例患者中,感染性病例1782人次,占比23.41%,历年占比未见统计学差异(χ2=3.43,P=0.1803);通过各季度患感染性疾病分析发现,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规律,一季度感染数高,四季度次之,二 、三季度较低.从疾病构成看,肺炎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占所有感染性疾病的61.50%,是第二位上呼吸道感染的10倍以上.结论 尽管入院患感染性疾病总例数呈下降趋势,但肺炎例数没有减少,其占比逐年上升,是日常收治防控重点.
作者:代伟;朱敏;曹秀堂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