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惠;杨茜;李雨昕;朱翠容;丁玉辉
目的 分析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其防控提供经济学依据.方法 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调查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北京市43所医疗机构ICU的中央导管侵入性操作目标监测病例32081例,按照5个条件分组配对,通过卡方和秩和检验比较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与中央导管侵入性操作非感染患者的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总费用分别为138669、107956元(P<0.01),平均每例患者由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0713元.结论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明显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取有效管理方法控制感染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武迎宏;曹煜隆;周春莲;刘聚源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 、NRS评分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胸腔引流时间 、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 d研究组患者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t=-3.365,P=0.025);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肺不张1例,心律不齐1例,肩部活动障碍1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研究组患者只发生肩部活动障碍1例.结论 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梁皓;程远方;王江波;岳晓娟;王相臣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胃部灌洗降低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感染风险的机制.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7年5月进行胃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1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前对胃部进行灌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T1),手术后1天(T2),手术后3天(T3),手术后5天(T4)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体温 、C-反应蛋白水平,手术前后胃液细菌计数结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T1,T2,T3,T4四个时间点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体温 、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手术前两组患者胃液细菌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患者胃液细菌计数均低于手术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低血钾1例,未出现胃扩张 、寒战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出现胃扩张,寒战和低血钾的例数分别为3例 、2例和4例.结论 利用胃部灌洗联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出现感染的风险,并且安全性较高,医疗费用较低,不依赖于抗菌药物,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作者:陈武;张曙光;刘建通;臧亚莉;冯素芬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引起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宫颈癌根治术后防治感染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162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观察和记录患者医院感染率 、感染部位分布 、病原菌分布等结果 ,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62例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发生率为21.60%,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35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占50.0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 ≥60岁 、合并糖尿病 、住院时间 ≥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 ≥7 d、导尿管留置时间 ≥14 d、手术路径为开腹手术 、接受化疗以及合并贫血状态为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医院感染较为常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发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要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术后感染的防治.
作者:何绍民;石新荷;徐晓琴;俞小英;邓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老年痴呆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152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观察纳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导致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建议.结果 152例老年痴呆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患者26例,感染率为17.11%;老年痴呆患者并发感染与长期卧床 、滥用抗菌药物 、合并糖尿病 、病程时间 、进食障碍 、低蛋白血症 、吸烟史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滥用抗菌药物 、合并糖尿病 、病程时间 、低蛋白血症 、吸烟史是老年痴呆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滥用抗菌药物 、合并糖尿病 、病程时间 、低蛋白血症 、吸烟史有关,临床对老年痴呆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结合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
作者:李宝梅;赵明学;金雅君;曹阳光;林明霞;谢飞;毛洪京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34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其中试验组清创后行VSD引流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清创后行常规无菌换药及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 、平均满足植皮(皮瓣)条件时间 、治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10 d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5.234,P=0.028);试验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t=7.349,P=0.025),平均满足植皮(皮瓣)条件时间和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χ2=4.193,P=0.046).结论 术后感染为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对患者进行VSD引流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可有效缩短感染治愈时间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艳丽;俞翔英;夏晶晶;孙惠萍;姚国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下肢皮肤缺损行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的感染特点,及其对创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42例下肢皮肤缺损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术,对术前创面分泌物 、术后3、7、11 d的引流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各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 、细菌种类及构成情况.对术前 、术后3、7、11 d血液炎症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前及术后3、7、11 d创面分泌物 、引流液标本,经细菌培养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2.86%(39/42)、57.14%(24/42)、71.43%(30/42)、90.48%(38/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3,P=0.003),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前及术后3、7、11 d时,血WBC、CRP、SAA、NEUT、TNF-α 、IL-6、IL-8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皮肤缺损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术虽不能完全清除但可以有效抑制创面细菌,避免严重系统炎症反应发生.临床通过对炎症指标的检测能够有效监测炎症反应和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新萍;吕若君;刘新苗;张丽丽;管廷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感染情况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月病例资料齐全的708例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新生儿感染情况,调查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因素;另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122例,随机分为护理A组和B组,各61例,A组针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 、综合护理干预,B组61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708例PRO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感染率为4.38%(31/708);PROM病程>48 h的新生儿感染风险高,随着PROM病程的增长新生儿感染率也将增长,各PROM病程阶段感染风险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28~32孕周PROM产妇发生新生儿感染风险高,各PROM病程阶段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A组PROM产妇破膜临产延长时间为(45.39±14.32)d长于护理B组(P<0.001);护理A组PROM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17.68±31.85)ml和宫内感染率4.92%(3/61)与护理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A组阿氏评分(Apgar)评分 、出生体质量分别为(9.38±0.21)分 、(3.41±0.27)kg高于护理B组(P<0.001);护理A组新生儿窒息 、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64%(1/61)、4.92%(3/61)低于护理B组(P<0.001).结论 胎膜早破病程延长可造成新生儿感染率上升,及时的综合干预护理则能够抑制宫缩,增加胎肺成熟率,减少感染率,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李海莲;黄丽霞;储丽敏;李海香;赵明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7年12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651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出血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651例脑出血患者,174例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6.73%;年龄 、吸烟 、住院时间长 、低蛋白血症 、脑室出血 、使用呼吸机 、鼻饲 、吸痰操作 、颅内持续高压 、使用糖皮质激素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H2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为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相关因素较多,医务工作者需要针对各类相关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控制发生感染的概率.
作者:安学芳;林白浪;庄丛;杨国帅;林海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新型隐球菌为担子菌酵母类真菌,是隐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体,其毒力因子有多糖荚膜 、黑色素 、脲酶等.菌体通过呼吸道进行人体传播感染,易侵犯中枢系统引起隐球菌脑膜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死亡率极高,也是AIDS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治疗隐球菌病的药物仅限于两性霉素B、唑类和5-氟胞嘧啶.近年来新生隐球菌感染率不断增高,而长期使用抗真菌药引起新生隐球菌耐药从而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因此迫切需要对其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其对临床探索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璐;丁烨;俞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禽类养殖创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提高临床对特定人群手术治疗水平,降低医院感染率,提示畜牧 、医疗等相关部门对禽源性耐药菌的重视.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外科收治的17073例各类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筛选出从事禽类养殖行业创伤患者共54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对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41例禽类养殖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8.13%(44/541),高于综合职业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2.99%(494/16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P<0.001);44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83株,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 、庆大霉素耐药率达100.00%,对呋喃妥因 、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达100.00%,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均对亚胺培南 、呋喃妥因 、美罗培南敏感.结论 禽类养殖行业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手术部位感染率,患者长期暴露于防治禽病抗菌药物使用及禽便排泄污染的环境中,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作者:周亚童;张春燕;韩乐乐;李学芹;周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究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医院预防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74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并发呼吸道感染情况,并对引起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74例肋骨骨折患者骨折原因主要为车祸伤占31.55%;患者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66例,感染率为17.65%,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5例,下呼吸道感染51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天数 、年龄 、吸烟史 、慢支炎病史 、咯痰困难 、糖尿病史及疼痛是外伤性肋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相关因素,加强管控措施,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
作者:孙忠义;王冬滨;朱德清;夏洪刚;朱鹏志;侯永乐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依据的管理模式在防治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在医院行介入诊疗的患者620例为研究组,2015年1-12月行介入诊疗的患者54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基于循证依据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改进管理模式前后介入室环境合格情况.结果 改进管理模式后介入室在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 、紫外线灯 、消毒液及无菌物品抽样合格率均高于改进管理模式前(P<0.05);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81%(5/620)低于对照组的2.78%(15/5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20,P=0.010).结论 基于循证依据的感染控制策略对于导管室介入治疗的感染控制力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江敏;牛锋;张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对脓毒症患儿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2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非脓毒症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感染病原学特点及治疗前后患儿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感染病原菌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479);治疗前,研究组患儿PCT、CRP和WB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10 d,研究组PCT、CRP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23,8.223,6.223;P均<0.001).结论 血清CRP、PCT水平可作为脓毒症感染患儿的早期诊断标准,对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玲;王晓芳;郭利敏;郭珊;曹献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氯已定和聚维酮碘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施行肛周 、腹部开放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患者以质量分数2% 氯已定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患者以质量分数5% 聚维酮碘消毒,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术后高热10例,低热30例,总发热率为40.00%(40/100);对照组术后高热15例,低热40例,总发热率为55.00%(55/100),两组术后总发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试验组术后伤口感染率为6.00%(6/100)低于对照组15.00%(15/100)(P=0.044);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10×109/L、≤10~15×109/L,>15×109/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试验组住院时间为(23.10±3.20)d短于对照组(23.50±3.40)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结论 氯已定在预防外科手术后的总感染率及浅表部位感染率较聚维酮碘更有优势.
作者:寿晓霞;叶建红;俞冬丽;郑萌霞;王菁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DN)留置尿管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治疗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老年DN留置尿管合并尿路感染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尿液样本中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对病原菌中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共培养分离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株占76.84%,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0株占21.05%,以粪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株占2.11%;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 、环丙沙星等的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较敏感.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32株产ESBLs菌,检出率为47.06%(32/68);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5株MRS,检出率为50.00%(5/10).结论 老年DN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其耐药性较高,多药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临床医生应给予密切的监测,选取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选取新型药物会阴抹洗护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韦月玉;许振培;劳世晖;郭小云;王永和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335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86例与未感染组249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86例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患者分泌物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58.21%,革兰阳性菌46株占34.33%,真菌10株占7.46%;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强,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利奈唑胺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阿莫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患者的年龄 ≥60岁 、手术方式采用开腹术 、手术时间 ≥1.5 h、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合并糖尿病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引起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需综合评估患者术前情况,尽量采用腹腔镜术式,减少手术时间 、控制好血糖水平,以期降低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可能.
作者:刘强;李丽丽;郝丽亚;徐静;秦雨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所致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各科病房送检的血培养结果为葡萄球菌属阳性的患者临床资料和TTP.将所收集病例依据临床体征 、检验结果等特征分为SA组 、CoNS污染组 、CoNS感染组,其中SA组依据耐药特征又分为甲氧西林耐药组(MRSA组)和甲氧西林敏感组(MSSA组),分析TTP对不同组病例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共收集葡萄球菌属阳性患者临床资料921份,其中CoNS污染组(n=596)、CoNS感染组(n=259),MSSA组(n=36)和MRSA组(n=30).TTP在CoNS污染组 、CoNS感染组 、MSSA组与MRSA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表明TTP cut-off值为20.95 h时预测CoNS感染和CoNS污染的灵敏度为0.93,特异性为0.90;15.55 h预测SA感染和CoNS感染的灵敏度为0.70,特异性为0.82;14.70 h预测MRSA和MSSA的灵敏度为0.80,特异性为0.92.结论 TTP对于早期判断葡萄球菌属菌血症的存在与否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崔博沛;叶丽艳;马薇;沈跃云;赵乾;罗燕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免疫预防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1月来疾控中心门诊注射疫苗母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共计101例,在新生儿8~12月龄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随访101例HBsAg阳性母亲所产新生儿,发现HBsAg阳性8例,免疫阻断失败率为7.92%;HBsAb阳性61例,HbsAb阳性率为60.40%;HBeAg阳性孕妇免疫阻断失败率为15.38%,高于HBeAg阴性孕妇(χ2=6.213,P=0.013);HBV DNA阳性孕妇免疫阻断失败率为10.39%,高于HBV DNA阴性孕妇(χ2=4.041,P=0.044);新生儿仅疫苗预防的免疫阻断失败率为23.33%,高于免疫方式为疫苗+HBIG的新生儿(χ2=11.05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HBeAg状态 、新生儿免疫方式是免疫阻断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OR=1.988,1.706;P=0.002,0.004).结论 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较好,其中孕妇HBeAg状态及新生儿免疫方式对免疫阻断效果有一定影响.
作者:黄敏;周海新;郑粼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与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骨科住院患儿220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对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免疫状况.结果 220例骨科住院患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34例 、感染率15.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教育程度 、户外活动次数/周 、蔬菜和水果类摄入次数/周 、病房环境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年 、儿童气质类型(难养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是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独立影响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患儿CD3+、CD4+、CD8+、CD4+/CD8+水平与未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因素多样,加强相关因素防控与干预,利于降低骨科住院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率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肖日春;张天久;邓道维;粟绍洁;田时亚;黄朝会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