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必净注射液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肺部感染的疗效研究

周立军;鲍迎春;方裕;赵乾磊;曹勇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肺部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AMI接受急诊PCI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急诊PCI.对照组术后第3 d予常规抗菌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3 d予血必净注射液,2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白细胞(WBC)计数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采取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BD FACSAriaTM II)测定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变化.检测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WBC计数和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CD3+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抗菌药物基础上,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肺部感染,增强患者免疫力及降低炎性反应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常用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人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慢性胃炎患者110例作为慢性胃炎组,健康体检人群1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检测血清PCT、CRP、13 C尿素呼气试验,收集全部病例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胃炎组患者CRP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中Hp阳性患者PCT水平较健康人群(Hp阳性、Hp阴性)无明显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胃炎组、健康人群组中,不同年龄组间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血清PCT水平无升高.

    作者:那奕文;李彦琦;尚超辉;崔幸琨;何敬堂;李国强;田艳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邻苯二甲醛消毒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发生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邻苯二甲醛消毒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胰胆管疾病并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的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对照组采取戊二醛消毒法,观察组采用邻苯二甲醛消毒法;在消毒结束45 min后,每组随机抽取50例内镜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并对两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时间、内镜预约时间及消毒总量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种类、发生率及病原菌种类进行统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内镜消毒后致病菌落数和总菌落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内镜消毒合格率高达100.00%;观察组内镜消毒时间及预约时间显著下降,且每天的消毒量显著增加,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3.00%(15/500),少于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5.60%,28/500),但两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患者的外周血、尿液、胆汁等部位提取出病原菌样本144例,对其进行分析,其中革兰阳性菌59株,占40.97%;革兰阴性菌85株,占59.03%.结论 邻苯二甲醛对内镜进行消毒,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且能够减少ERCP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安芬;夏洪芬;罗霞;张世萍;付祥胜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某骨科医院2016-2017年临床分离病原菌流行病学与耐药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近两年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自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使用传统方法和API鉴定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结果按2017年版CLSI M 100 S27标准判读.结果 共分离细菌2909株;来源主要为:伤口分泌物、呼吸道标本、尿液、血液,分别占49.57%、32.31%、10.48%和1.72%.细菌种类包括革兰阴性菌2168株(74.53%),革兰阳性菌株741株(25.47%).主要菌种为:肺炎克雷伯菌(13.78%)、大肠埃希菌(12.48%)、金黄色葡萄球菌(9.6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52%)、铜绿假单胞菌(8.87%)、阴沟肠杆菌(8.70%)和鲍氏不动杆菌(6.4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5%和4.81%,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在0.8%~2.2%之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71%和12.51%,鲍氏不动杆菌则分别为21.44%和20.3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62%和92.16%.结论 专科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数据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的统计数据有一定的差异,完全依赖后者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能存在较大问题.专科医院应根据医院的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令博;袁英泽;何素瑞;王俊召;宋倩;陈迎宾;杨继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乳腺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进行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患者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未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物,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成本-效果比,切口感染情况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费用消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开始手术前,手术后6小时,手术后24小时,手术后48小时,手术后72小时五个时间点的白细胞计数与体温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乳腺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手术后切口感染并没有直接关联,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符合用药原则,对于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吴晓明;韩华;黄光越;张亚珍;吴煌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研究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医院行膀胱肿瘤电切除术患者162例,回顾性观察膀胱肿瘤电切除术、目标性监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医院感染17例、感染率10.49%,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47.06%(8/17)高于泌尿系统35.29%(6/17)、手术切口11.76%(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膀胱肿瘤位点(多发)、电切除术时间(≥90 min)、抗菌药物术前预防使用、膀胱灌注次数(≥5次)、导尿管留置(≥1周)、住院时间(≥28 d)、操作人员手卫生(差)、病房环境(差)分别与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膀胱肿瘤位点、电切除术时间、抗菌药物术前预防使用、膀胱灌注次数、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操作人员手卫生、病房环境、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是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多样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有助于深度发掘感染原因及本质,早期采取防控措施降低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率.

    作者:简毓;吴曦;张鹏;陈安健;黄翔;罗旭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替考拉宁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替考拉宁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2017年于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例,确诊及高度怀疑革兰阳性球菌肺炎并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72例,根据痰培养结果分为痰检阳性组和痰检阴性组,观察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72例患者替考拉宁的使用疗程为8~14d,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89%,痰检阳性组与痰检阴性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痰检阳性组的细菌转阴率为87.75%,72例患者中,患者血糖及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72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率6.94%.结论替考拉宁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社区获得性肺炎,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张佳;谢明红;齐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早期康复管理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及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康复管理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效果,为提高该类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减少切口感染提供循证依据及实践指导.方法 将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520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60)、观察组(n=26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展开早期康复管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并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疼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的排便、肛门排气、卧床、恢复肠鸣音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切口感染、切口出血发生率(1.92%、3.08%)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CD3+、CD4+/CD8+较对照组高,CD8+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管理可有效预防腹腔镜阑尾切除围手术期切口感染发生,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韩倩;王芬珍;杨华芳;钱红霞;孙伟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预防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及改善免疫功能的研究

    目的 研究预防性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感染率及改善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1月医院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预防性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状况和术前、术后1 d、3 d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炎症因子、免疫指标水平等.结果 试验组患者根治术后感染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50%(P=0.031);术后1 d,试验组患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 d,试验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 d与术后1 d,试验组患者CD3+、CD4+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CD8+上升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预防性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能减缓蛋白消耗、改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利于预防术后感染,为胃癌根治术后感染预防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提高抗感染效果.

    作者:陈勇;刘华江;赵妍妍;孟庆雯;刘丽杰;周江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胸腔镜联合胸水gene-Xpert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评价

    目的 探讨胸腔镜联合胸水gene-Xpert检查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呼吸二科收治的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6例,入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而不能确诊,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胸水gene-Xpert检查,计算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胸水gene-Xpert检查及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联合胸水gene-Xpert检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度、敏感度.结果 86例患者经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有66例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胸水gene-Xpert检查40例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联合胸水gene-Xpert均提示结核者28例,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提示慢性炎症改变而胸水gene-Xpert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者12例.胸腔镜下活检联合胸水gene-Xper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为81.94%、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为80.23%.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胸腔镜下活检和胸水gene-Xpert单独诊断.7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予抗结核规范治疗,随访未再复发.结论 对临床常规诊断方法难以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疑似患者行胸腔镜下活检联合胸水gene-Xpert检查,可快速、准确得到确诊,可有效指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及早开展抗结核化疗,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作者:唐书福;刘权贤;张建勇;陈玲;刘梅;李正付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国产孟鲁司特钠早期应用对患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既往有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病史的患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后早期应用国产孟鲁司特钠,对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有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病史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5例,对照组141例.发热时间均在24小时之内就诊.两组性别、年龄、就诊发热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加用国产孟鲁司特钠5 mg,每天一次21天,其他治疗方案不变.两组经过治疗后观察患儿咳嗽发生的时间、程度、持续时间(从发病第1、3、5、7天)、>4周(28天后)给予评分.咳嗽程度按评分多少比较;并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评分在第1天咳嗽无差异,第3、5、7天、>4周咳嗽有差异(P<0.01).治疗组在第3、5、7天、>4周发生咳嗽分别为51例、70例、88例、11例.对照组在第3、5、7天、>4周发生咳嗽分别为99例、110例、128例、28例.两组对比均有差异(P<0.01).在治疗组观察与孟鲁司特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5例,表现为头痛,兴奋、睡眠不安,一周后消失.结论 既往有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病史的患儿,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早期应用国产孟鲁司特钠,能够有效减轻或减少呼吸道感染咳嗽的发生,特别是慢性咳嗽发生.

    作者:叶蓉;尹同进;叶巍岭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血培养和炎症指标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效果研究

    目的 探索血培养和炎症指标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分为两组.32例确诊为双腔导管血流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31例非双腔导管血流感染的患者为非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资料并进行分析,观察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检测血培养和炎症指标.结果 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4.13±1.56)μg/L、肿瘤坏死因子-α(1.96±0.41)ng/mL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共检测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革兰阴性菌8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高;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三项指标共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92.1%、阳性预测值为93.43%、阴性预测值为91.12%以及诊断准确率为91.23%均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培养和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血流感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检测率、阴性检测率以及检测的准确性,可为临床上判断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的血流感染情况提供参考.

    作者:郑娜;蒋蓉;张文婷;杨秀蓉;姚丽沙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及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成本对比

    目的 研究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同时对比不同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经济成本.方法 选取医院从2014年10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12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集所有对象的痰液、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遵照随机分配原则从1至120进行排序,随机分为4个小组,即1、2、3、4组,分别给予4种不同抗菌药物治疗,观察记录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费用,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此次纳入120例患者中,培养分离134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中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较高,而革兰阳性菌中万古霉素敏感性极高;应用4种不同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其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且均未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1、2组患者治疗平均费用明显低于3、4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但1、2组患者治疗费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应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取得效果较为一致,但从经济角度考虑,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能够降低经济负担.

    作者:熊雪芳;黎媛;赵嘉璐;孙蕾;蓝秀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炎症指标表达水平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及血中炎症指标水平.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7年1月本院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SI分为SSI组、对照组,每组50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心功能、其他病史、围术期等临床情况.检测血中降钙素原(PCT)水平,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临床数据数量化赋值后,进行SSI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的PCT、WBC、CRP水平.结果 SSI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血液制品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12 h血糖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心功能NYHA≥Ⅲ级、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外循环时间≥90 min、手术时间≥240 min、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二次开胸止血、血液制品用量>2.5 L、术后高血糖(空腹血糖≥140 mg/dL)、ICU时间≥72 h与SSI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40 min、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术后高血糖为SSI发生的危险因素.SSI组术后1天、3天时炎性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时间≥240 min?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术后高血糖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SSI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SSI 的患者血中PCT?WBC?CRP 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SSI 的诊断参考.

    作者:谭今;刘胜中;于涛;向波;蒋露;黄克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手外科术后患者细菌感染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手外科术后患者细菌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10月实施开放性手部外科手术的15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收集患者年龄、伤后就诊时间、手术时间、伴随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生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ELISA法检测术后伤口感染患者围术期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568例实施手部开放性手术的患者中,55例患者发生术后伤口感染,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51%;55例术后感染患者伤口感染标本共检出病原菌株7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4株占62.86%,革兰阴性菌26株占3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伤后就诊时间≥6 h、手术时间≥2 h、伴随基础疾病、重度创面污染是发生外科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感染患者术后血清TNF-α水平逐渐下降,IL-6、IL-10水平在术后3、5天时明显升高,之后逐渐下降(P<0.05).结论 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年龄≥50岁、伤后就诊≥6h、手术时间≥2 h、伴随基础疾病、创面污染是外科术后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为保护性因素.对围术期手外伤患者进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检测,有助于病情评估.

    作者:陈密密;钟娜儿;许海尔;郁舒容;李明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2016年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阳性率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对2016年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分布及其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规范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制定CRE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6年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中2222例肠杆菌科细菌观察分析,对CRE的检出率、科室分布、ESBLs阳性率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CRE共检出433株,阳性率为19.49%(433/2222),其中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占全部CRE的90.99%.ICU病区中CRKp、大肠埃希菌以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阳性率均高于外科系统和内科系统.ICU病区中CRKp阳性率为22.20%;神经ICU(18.05%)及综合ICU(4.07%)的CRKp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神经外科CRKp及耐碳青霉烯的大肠埃希菌明显高于创伤科、泌尿外科和胃肠外科.无菌部位的样本中的CRKp阳性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CRE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00%)、头孢菌素类抗菌药耐药率高,仅对替加环素较敏感(敏感率>75%).结论 医院CRE(特别是CRKp)定植及流行趋势严峻.CRE对碳青霉烯类、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明显,仅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对CRE的监测和感染控制,建议临床医生增加无菌部位标本的送检,并根据区域流行趋势及药敏试验结果,审慎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刘亚男;李锐;任晋宏;王晨宇;郝素云;石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携带杀白细胞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杀白细胞素(PVL)、MecA和五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型(SEs)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7年2月间医院临床分离的206株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检测出17株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PCR法检测17株PVL阳性的金葡菌与随机抽取的32株PVL阴性金葡菌中的五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结果 17株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SEA、SEB、SEC、SED、SEE的阳性菌株分别为10、7、7、0、10.32株PVL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SEA、SEB、SEC、SED、SEE的阳性菌株分别为17、2、5、1、11.两组比较,SEB和SEC基因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A、SED和SEE基因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VL(+)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PVL(+)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超抗原肠毒素基因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L阳性的金葡菌其携带超抗原肠毒素基因的概率高于PVL阴性的金葡菌,尤其是SEB和SEC基因在PV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更多见.

    作者:奚经巧;林腾涛;曾云祥;孔万仲;梁世周;金晓立;毛瑞奔;许建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多学科团队联合干预一起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多学科团队(MDT)联合干预的效果和优势,建立感染防控对策.方法 对12例聚集性发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标本检测进行分析.结果 12例聚集性发热新生儿,9例血培养结果示阴沟肠杆菌生长.此次医院感染暴发发生在春节前后,均有基础疾病,其中早产儿8例,低体重儿5例.结论 与新生儿及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抗菌药物使用、环境、隔离与消毒、手卫生、病区医院感染监控以及阴沟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等综合因素有关;及时启动应急预案,MDT协作联合干预真正起到了1+1>2的合力作用.改建新生儿科不合理布局、流程;构建便于有效清洁消毒的地面、墙面和设施;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强对新生儿科感控制度、流程等的全方位监管力度;加强培训,做好标准预防,确保手卫生、空气物表清洁消毒等各项感控措施落实到位是防控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环节;MDT协作联合干预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效果明显.

    作者:花静;王文阳;王进;汤红芳;朱慧玲;李家斌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中国2359所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使用现状调查

    目的 为了解我国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建设、使用、维护和性能检测现状.方法 采用电子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和手术室专业相关网络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或手术室护士长自愿填写并提交问卷.结果 2359家医疗机构的问卷调研结果表明,88.30% 医疗机构配置了洁净手术室,其中97.28%三级医院配置了洁净手术室,70.36%三级医院的手术室全部都是洁净手术室.2083家配置洁净手术室的医疗机构中有81.33%配置了5级洁净手术室,三级医院中有91.84%配置5级洁净手术室;37.54%洁净手术室的使用年限小于5年,39.70%的使用年限为5~10年,22.76%的使用年限超过10年,但仅54.5%医疗机构设专人维护洁净手术室,28.18%医疗机构只对洁净手术室偶尔检测或从不检测,使用中洁净手术室的性能检测合格率为76.5%;调查还发现,49.64%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对使用中洁净手术室的舒适性有抱怨.结论 我国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配置比例过高,同时存在使用中洁净手术室性能检测不合格、维护管理不到位、人员使用不舒适等问题;医院应根据需求合理配置洁净手术室,不应把手术室都建成洁净手术室.

    作者:胡国庆;李晔;高晓东;黄小强;陆烨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个案干预对同性性行为HIV感染患者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究个案干预对同性性行为HIV感染患者行为方式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医院进行初诊的114例HI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患者均为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干预手段,包括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干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的工作方式.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安全套使用情况以及性伴侣固定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个案干预后安全套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个案干预后固定性伴侣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χ2=4.275,P=0.041).研究组患者在个案干预后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χ2=4.689,P=0.037).结论 对同性性行为 HIV 患者实施个案干预,能够有效地提升安全套的使用率,且患者性伴侣的固定率以及服药依从性均升高,对于改善同性性行为 HIV 感染患者的行为方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文燕玉;林丽;杨先旭;符景秋;曾珊珊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围生期感染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围生期感染对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313例早产儿(胎龄≤32周),收集其围生期病历和眼底检查结果,发现患有视网膜病的早产儿10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早产儿眼底病变程度分为轻度ROP组(62例)、重度ROP组(24例)、手术治疗的ROP组(17例),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在围生期产妇单因素分析中,轻度ROP组的妊娠期贫血比例高、手术治疗ROP组的产妇围生期有感染性疾病比例高、重度ROP组的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比例高(P<0.05);在围生期早产儿单因素分析中,手术治疗ROP组的平均孕周短、轻度ROP组的出生时体质量和吸氧天数少;轻度ROP组及重度ROP组与产妇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早产儿的孕周、出生时体质量、吸氧时间有相关性(P<0.05);手术治疗ROP与产妇围生期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的孕周、出生时体质量有相关性(P<0.05).结论 产妇围生期感染、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早产儿孕周小、出生时体质量低、吸氧时间长与ROP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是ROP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庄太平;羊玲;谢蔓芳;冯乃超;郑琼;李雪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