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培养和炎症指标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效果研究

郑娜;蒋蓉;张文婷;杨秀蓉;姚丽沙

关键词:血培养, 炎症指标, 血液透析, 血流感染
摘要:目的 探索血培养和炎症指标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分为两组.32例确诊为双腔导管血流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31例非双腔导管血流感染的患者为非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资料并进行分析,观察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检测血培养和炎症指标.结果 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4.13±1.56)μg/L、肿瘤坏死因子-α(1.96±0.41)ng/mL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共检测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革兰阴性菌8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高;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三项指标共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92.1%、阳性预测值为93.43%、阴性预测值为91.12%以及诊断准确率为91.23%均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培养和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血流感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检测率、阴性检测率以及检测的准确性,可为临床上判断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的血流感染情况提供参考.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合并AIDS/HIV感染85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合并AIDS/HI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2017年本院各科住院患者中合并AIDS/HIV感染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分析其特点.结果 共发现合并AIDS/HIV感染患者85例,男78例,女7例,平均年龄41.26±14.00岁;分布于全院17个科室.其中皮肤科21例(24.70%);内科包括急诊内科、中医科在内总计50例,以呼吸内科多19例(22.35%);外科14例.伴有发热44例(51.76%),体质量下降27例(31.76%).化验检查血白细胞总数下降17例,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28例(32.94%),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2例(37.65%),血红蛋白下降21例,血小板减少11例;有41例患者(48.24%)伴有高密度脂蛋白下降.胸部CT间质性改变、炎症7例,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10例,感染1例,占位性病变1例,结核1例.内科患者尤其呼吸内科部分患者病情危重,临床表现及化验检查有一定特征;皮肤科及外科多数患者临床表现缺乏明显特征性.结论 AIDS/HIV感染患者生存期间可就诊于综合医院各科室,并可能因临床表现的隐蔽性及临床医师的认识不足而以普通患者收入;除呼吸内科、皮肤科等重点科室应提高防范意识外,各科室医护人员均需提高警惕,避免漏诊误诊及延误治疗,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作者:刘雯;张萍;邵丽芳;庞晓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化疗的感染状况研究

    目的 探索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化疗的感染类型及病原菌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9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的不同感染部位,收集临床资料及相关手术因素并分析其与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性,采集乳腺癌术后感染患者血液进行病原菌培养,统计病原菌种类.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现58例术后感染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9.73%,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共发生30例占51.72%.有骨髓抑制、引流天数>10天、输血情况(未过滤白细胞)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引流天数是造成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8例乳腺癌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共27株占58.70%,革兰阳性菌共16株占34.78%.15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为86.67%;9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率为88.89%;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为100.00%.结论 乳腺癌妇女手术后化疗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占比较大,临床治疗时应该对骨髓抑制、引流天数、输血情况等进行密切关注以降低术后感染率,乳腺癌妇女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作者:周韬;庄亚强;曾健;曹一鸣;黄佳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早期康复管理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及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康复管理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效果,为提高该类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减少切口感染提供循证依据及实践指导.方法 将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520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60)、观察组(n=26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展开早期康复管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并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疼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的排便、肛门排气、卧床、恢复肠鸣音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切口感染、切口出血发生率(1.92%、3.08%)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CD3+、CD4+/CD8+较对照组高,CD8+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管理可有效预防腹腔镜阑尾切除围手术期切口感染发生,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韩倩;王芬珍;杨华芳;钱红霞;孙伟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围生期感染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围生期感染对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313例早产儿(胎龄≤32周),收集其围生期病历和眼底检查结果,发现患有视网膜病的早产儿10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早产儿眼底病变程度分为轻度ROP组(62例)、重度ROP组(24例)、手术治疗的ROP组(17例),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在围生期产妇单因素分析中,轻度ROP组的妊娠期贫血比例高、手术治疗ROP组的产妇围生期有感染性疾病比例高、重度ROP组的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比例高(P<0.05);在围生期早产儿单因素分析中,手术治疗ROP组的平均孕周短、轻度ROP组的出生时体质量和吸氧天数少;轻度ROP组及重度ROP组与产妇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早产儿的孕周、出生时体质量、吸氧时间有相关性(P<0.05);手术治疗ROP与产妇围生期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的孕周、出生时体质量有相关性(P<0.05).结论 产妇围生期感染、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早产儿孕周小、出生时体质量低、吸氧时间长与ROP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是ROP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庄太平;羊玲;谢蔓芳;冯乃超;郑琼;李雪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2016年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阳性率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对2016年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分布及其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规范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制定CRE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6年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中2222例肠杆菌科细菌观察分析,对CRE的检出率、科室分布、ESBLs阳性率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CRE共检出433株,阳性率为19.49%(433/2222),其中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占全部CRE的90.99%.ICU病区中CRKp、大肠埃希菌以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阳性率均高于外科系统和内科系统.ICU病区中CRKp阳性率为22.20%;神经ICU(18.05%)及综合ICU(4.07%)的CRKp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神经外科CRKp及耐碳青霉烯的大肠埃希菌明显高于创伤科、泌尿外科和胃肠外科.无菌部位的样本中的CRKp阳性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CRE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00%)、头孢菌素类抗菌药耐药率高,仅对替加环素较敏感(敏感率>75%).结论 医院CRE(特别是CRKp)定植及流行趋势严峻.CRE对碳青霉烯类、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明显,仅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对CRE的监测和感染控制,建议临床医生增加无菌部位标本的送检,并根据区域流行趋势及药敏试验结果,审慎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刘亚男;李锐;任晋宏;王晨宇;郝素云;石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目的 探究泌尿系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2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情况,收集感染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单因素分析患者的性别、病史、导尿管置入、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有统计学意义的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对策.结果 42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共有14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感染率为3.30%,感染主要以急性肾盂肾炎感染为主,共8例;14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革兰阳性菌6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积水、导尿管置入、结石体积较大是肾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泌尿系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容易受到多种病原菌感染,应早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并根据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率.

    作者:许思怡;邓琴;蒙小琴;蔡文妍;商颖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某骨科医院2016-2017年临床分离病原菌流行病学与耐药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近两年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自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使用传统方法和API鉴定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结果按2017年版CLSI M 100 S27标准判读.结果 共分离细菌2909株;来源主要为:伤口分泌物、呼吸道标本、尿液、血液,分别占49.57%、32.31%、10.48%和1.72%.细菌种类包括革兰阴性菌2168株(74.53%),革兰阳性菌株741株(25.47%).主要菌种为:肺炎克雷伯菌(13.78%)、大肠埃希菌(12.48%)、金黄色葡萄球菌(9.6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52%)、铜绿假单胞菌(8.87%)、阴沟肠杆菌(8.70%)和鲍氏不动杆菌(6.4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5%和4.81%,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在0.8%~2.2%之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71%和12.51%,鲍氏不动杆菌则分别为21.44%和20.3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62%和92.16%.结论 专科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数据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的统计数据有一定的差异,完全依赖后者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能存在较大问题.专科医院应根据医院的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令博;袁英泽;何素瑞;王俊召;宋倩;陈迎宾;杨继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艾滋病患者高效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究艾滋病患者行高效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及预后关系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测定基线CD4+T淋巴细胞、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等,动态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含量,评价免疫重建情况;分析预后相关因素;评价CRP基线水平对预后的预测效果.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年龄较大,临床分期为3期和4期,CD4+T淋巴细胞<100个/μL、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100 g/L、白细胞<4.0×109/L及CRP≥5 mg/L的患者显著增加(P<0.05);较大年龄、临床分期、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低血红蛋白、低白细胞及高CRP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P<0.05);CRP佳截断为5 mg/L,对不良预后预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高于70.00%.结论 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基线水平与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CRP基线水平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陈国春;卫峥;马波;黄和冲;崔曼曼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肺癌围手术期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肺癌外科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需要手术的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围术期应用FTS理念,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留置胸管时间、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3、5天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研究组术后感染类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第1、3、5天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胸管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癌外科围术期应用FTS理念能够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李丽凡;赵锐瑾;王宏伟;郑相帅;赵润蕾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携带杀白细胞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杀白细胞素(PVL)、MecA和五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型(SEs)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7年2月间医院临床分离的206株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检测出17株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PCR法检测17株PVL阳性的金葡菌与随机抽取的32株PVL阴性金葡菌中的五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结果 17株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SEA、SEB、SEC、SED、SEE的阳性菌株分别为10、7、7、0、10.32株PVL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SEA、SEB、SEC、SED、SEE的阳性菌株分别为17、2、5、1、11.两组比较,SEB和SEC基因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A、SED和SEE基因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VL(+)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PVL(+)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超抗原肠毒素基因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L阳性的金葡菌其携带超抗原肠毒素基因的概率高于PVL阴性的金葡菌,尤其是SEB和SEC基因在PV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更多见.

    作者:奚经巧;林腾涛;曾云祥;孔万仲;梁世周;金晓立;毛瑞奔;许建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分级管理制度的效果

    目的 探究分级管理制度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感染情况,医院2016年度开始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分级管理制度,比较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得分分别为(9.22±1.24)、(9.41±1.62)、(9.62±1.03)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抽查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清洗返洗率、消毒合格率和包装合格率分别为96.88%,96.13%,97.38%(779/800),97.75%(782/800)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为94.44%(34/36)高于实施前86.11%(31/36)(P=0.017);实施后手术相关性医院感染率为16.71‰(755/45191)低于实施前19.34‰(735/37998)(P=0.004).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不仅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且降低医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泳红;刘艳平;谭盛宴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炎症指标表达水平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及血中炎症指标水平.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7年1月本院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SI分为SSI组、对照组,每组50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心功能、其他病史、围术期等临床情况.检测血中降钙素原(PCT)水平,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临床数据数量化赋值后,进行SSI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的PCT、WBC、CRP水平.结果 SSI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血液制品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12 h血糖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心功能NYHA≥Ⅲ级、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外循环时间≥90 min、手术时间≥240 min、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二次开胸止血、血液制品用量>2.5 L、术后高血糖(空腹血糖≥140 mg/dL)、ICU时间≥72 h与SSI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40 min、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术后高血糖为SSI发生的危险因素.SSI组术后1天、3天时炎性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时间≥240 min?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术后高血糖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SSI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SSI 的患者血中PCT?WBC?CRP 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SSI 的诊断参考.

    作者:谭今;刘胜中;于涛;向波;蒋露;黄克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观察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与产后医院感染关系的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观察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与产后医院感染关系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的产房医师、护士、进修实习人员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基线调查,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不同工作时刻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评估,研究组施以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医务人员干预前后的主动洗手率、手卫生合格率以及干预前后院内的感染情况.结果 干预前,医务人员在不同工作时刻主动洗手率与手卫生合格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主动洗手率及手卫生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院内发生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院内发生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观察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时进行现场的监测反馈,能显著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与合格率,降低产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艳萍;刘素珍;张甜;欧阳琳;李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预防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及改善免疫功能的研究

    目的 研究预防性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感染率及改善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1月医院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预防性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状况和术前、术后1 d、3 d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炎症因子、免疫指标水平等.结果 试验组患者根治术后感染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50%(P=0.031);术后1 d,试验组患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 d,试验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 d与术后1 d,试验组患者CD3+、CD4+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CD8+上升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预防性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能减缓蛋白消耗、改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利于预防术后感染,为胃癌根治术后感染预防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提高抗感染效果.

    作者:陈勇;刘华江;赵妍妍;孟庆雯;刘丽杰;周江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siRNA干扰EV71病毒VP1基因抑制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VP1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肠道病毒71型(EV71)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靶向EV71病毒VP1基因的siRNA,验证干扰效果;易感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干扰后接种EV71病毒,通过细胞存活率测定、病毒滴度检测验证沉默VP1基因对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Vero细胞干扰后接种EV71病毒,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及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验证细胞凋亡的改变;通过蛋白印迹检测凋亡蛋白,探讨引起凋亡改变的相关通路.结果 合成的siRNA干扰效率为73.3%,干扰并接种EV71病毒后,细胞存活率从38.6%增高至76.1%、上清病毒滴度从6.1降低至3.2;VP1干扰组细胞Sub-G1期阻滞从(31.8±4.0)%减轻为(16.9±2.2)%,早期凋亡细胞数从43.01%降低为16.00%,AKT、p38蛋白上调减弱.结论 运用siRNA干扰EV71病毒VP1基因表达可通过AKT及p38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病毒感染.

    作者:胡小云;李敏燕;何桂蓉;方红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上海奉贤东部地区患儿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上海奉贤东部地区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017年因呼吸道感染疾病于医院进行治疗的2468例患儿,其中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共336例,对比两组患儿感染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 2468例患儿中,检出存在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共336例,占13.61%;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共178例,占7.21%;支原体感染患儿共184例,占7.46%;26例患儿存在双重感染,占1.05%.统计发现,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在各个年份上半年与下半年发病存在显著差异(P<0.05);336例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患儿以支气管肺炎感染高,分别为55.06%(98/178)与62.50%(115/184);急性支气管感染分别为30.90%(55/178)与23.37%(43/184);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治疗有效率90.45%,支原体感染患儿治疗有效率86.41%,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 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主要引起患儿出现支气管肺炎与急性支气管炎,临床中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邬巍;李恒涛;王根在;查建忠;林束珠;朱洪庆;张瑞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血必净注射液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肺部感染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AMI接受急诊PCI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急诊PCI.对照组术后第3 d予常规抗菌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3 d予血必净注射液,2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白细胞(WBC)计数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采取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BD FACSAriaTM II)测定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变化.检测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WBC计数和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CD3+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抗菌药物基础上,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肺部感染,增强患者免疫力及降低炎性反应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作者:周立军;鲍迎春;方裕;赵乾磊;曹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 探讨动脉瘤颅内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9月于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6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收集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留置胃管、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糖水平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68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122例,感染率为17.94%.在感染部位分布方面,以肺部感染为主,62例占50.82%,其次为尿道感染25例占20.49%;122例感染患者,经细菌学检查分离病原菌共1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7株占70.29%、革兰阳性菌26株占18.84%、真菌15株占10.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留置胃管、有吸烟史、白细胞计数升高、白蛋白低及GCS评分过低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于动脉瘤颅内介入治疗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秦喜竹;孙鸿江;王小二;陈川荆;周德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常用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人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慢性胃炎患者110例作为慢性胃炎组,健康体检人群1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检测血清PCT、CRP、13 C尿素呼气试验,收集全部病例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胃炎组患者CRP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中Hp阳性患者PCT水平较健康人群(Hp阳性、Hp阴性)无明显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胃炎组、健康人群组中,不同年龄组间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血清PCT水平无升高.

    作者:那奕文;李彦琦;尚超辉;崔幸琨;何敬堂;李国强;田艳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66例为研究对象.对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疾病特征、治疗措施、感染部位等)进行统计.统计入组患者医院感染的种类及构成比,对受试者的临床资料与医院感染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1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94%,感染类型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PS阳性及SANS阴性症状评分、药物副反应评分、保护性约束时间、改良电休克治疗、使用抗精神病药物>2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临床症状严重、实施保护性约束或电休克治疗、使用抗精神病药物>2种及药物副反应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建立筛选机制,实施综合目标监测,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作者:陈莹;严伟良;吴景竹;田利萍;金晓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