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太平;羊玲;谢蔓芳;冯乃超;郑琼;李雪娇
目的 研究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医院行膀胱肿瘤电切除术患者162例,回顾性观察膀胱肿瘤电切除术、目标性监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医院感染17例、感染率10.49%,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47.06%(8/17)高于泌尿系统35.29%(6/17)、手术切口11.76%(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膀胱肿瘤位点(多发)、电切除术时间(≥90 min)、抗菌药物术前预防使用、膀胱灌注次数(≥5次)、导尿管留置(≥1周)、住院时间(≥28 d)、操作人员手卫生(差)、病房环境(差)分别与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膀胱肿瘤位点、电切除术时间、抗菌药物术前预防使用、膀胱灌注次数、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操作人员手卫生、病房环境、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是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多样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有助于深度发掘感染原因及本质,早期采取防控措施降低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率.
作者:简毓;吴曦;张鹏;陈安健;黄翔;罗旭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66例为研究对象.对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疾病特征、治疗措施、感染部位等)进行统计.统计入组患者医院感染的种类及构成比,对受试者的临床资料与医院感染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1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94%,感染类型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PS阳性及SANS阴性症状评分、药物副反应评分、保护性约束时间、改良电休克治疗、使用抗精神病药物>2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临床症状严重、实施保护性约束或电休克治疗、使用抗精神病药物>2种及药物副反应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建立筛选机制,实施综合目标监测,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作者:陈莹;严伟良;吴景竹;田利萍;金晓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分析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观察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与产后医院感染关系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的产房医师、护士、进修实习人员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基线调查,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不同工作时刻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评估,研究组施以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医务人员干预前后的主动洗手率、手卫生合格率以及干预前后院内的感染情况.结果 干预前,医务人员在不同工作时刻主动洗手率与手卫生合格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主动洗手率及手卫生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院内发生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院内发生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观察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时进行现场的监测反馈,能显著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与合格率,降低产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艳萍;刘素珍;张甜;欧阳琳;李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预防性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感染率及改善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1月医院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预防性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状况和术前、术后1 d、3 d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炎症因子、免疫指标水平等.结果 试验组患者根治术后感染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50%(P=0.031);术后1 d,试验组患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 d,试验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 d与术后1 d,试验组患者CD3+、CD4+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CD8+上升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预防性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能减缓蛋白消耗、改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利于预防术后感染,为胃癌根治术后感染预防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提高抗感染效果.
作者:陈勇;刘华江;赵妍妍;孟庆雯;刘丽杰;周江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替考拉宁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2017年于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例,确诊及高度怀疑革兰阳性球菌肺炎并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72例,根据痰培养结果分为痰检阳性组和痰检阴性组,观察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72例患者替考拉宁的使用疗程为8~14d,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89%,痰检阳性组与痰检阴性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痰检阳性组的细菌转阴率为87.75%,72例患者中,患者血糖及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72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率6.94%.结论替考拉宁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社区获得性肺炎,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张佳;谢明红;齐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索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化疗的感染类型及病原菌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9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的不同感染部位,收集临床资料及相关手术因素并分析其与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性,采集乳腺癌术后感染患者血液进行病原菌培养,统计病原菌种类.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现58例术后感染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9.73%,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共发生30例占51.72%.有骨髓抑制、引流天数>10天、输血情况(未过滤白细胞)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引流天数是造成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8例乳腺癌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共27株占58.70%,革兰阳性菌共16株占34.78%.15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为86.67%;9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率为88.89%;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为100.00%.结论 乳腺癌妇女手术后化疗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占比较大,临床治疗时应该对骨髓抑制、引流天数、输血情况等进行密切关注以降低术后感染率,乳腺癌妇女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作者:周韬;庄亚强;曾健;曹一鸣;黄佳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乳腺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进行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患者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未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物,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成本-效果比,切口感染情况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费用消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开始手术前,手术后6小时,手术后24小时,手术后48小时,手术后72小时五个时间点的白细胞计数与体温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乳腺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手术后切口感染并没有直接关联,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符合用药原则,对于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吴晓明;韩华;黄光越;张亚珍;吴煌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急诊留观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择医院急诊留观室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急诊留观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结果435例急诊留观患者中有5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分别为35.29%、27.45%、15.69%、13.73%.51例急诊留观伴发医院感染患者血培养共发现病原菌85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为主,分别占25.88%、23.5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而对阿莫西林耐药性较强.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头孢克洛、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患者年龄超过65岁、辅助有创呼吸、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留观时间超过3天、应用激素类药物是导致急诊留观患者伴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引起急诊留观患者伴发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及时评估患者感染风险,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唐荣;王蒲春;梁建军;范新;徐飞;徐建松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上海奉贤东部地区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017年因呼吸道感染疾病于医院进行治疗的2468例患儿,其中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共336例,对比两组患儿感染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 2468例患儿中,检出存在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共336例,占13.61%;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共178例,占7.21%;支原体感染患儿共184例,占7.46%;26例患儿存在双重感染,占1.05%.统计发现,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在各个年份上半年与下半年发病存在显著差异(P<0.05);336例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患儿以支气管肺炎感染高,分别为55.06%(98/178)与62.50%(115/184);急性支气管感染分别为30.90%(55/178)与23.37%(43/184);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治疗有效率90.45%,支原体感染患儿治疗有效率86.41%,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 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主要引起患儿出现支气管肺炎与急性支气管炎,临床中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邬巍;李恒涛;王根在;查建忠;林束珠;朱洪庆;张瑞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既往有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病史的患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后早期应用国产孟鲁司特钠,对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有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病史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5例,对照组141例.发热时间均在24小时之内就诊.两组性别、年龄、就诊发热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加用国产孟鲁司特钠5 mg,每天一次21天,其他治疗方案不变.两组经过治疗后观察患儿咳嗽发生的时间、程度、持续时间(从发病第1、3、5、7天)、>4周(28天后)给予评分.咳嗽程度按评分多少比较;并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评分在第1天咳嗽无差异,第3、5、7天、>4周咳嗽有差异(P<0.01).治疗组在第3、5、7天、>4周发生咳嗽分别为51例、70例、88例、11例.对照组在第3、5、7天、>4周发生咳嗽分别为99例、110例、128例、28例.两组对比均有差异(P<0.01).在治疗组观察与孟鲁司特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5例,表现为头痛,兴奋、睡眠不安,一周后消失.结论 既往有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病史的患儿,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早期应用国产孟鲁司特钠,能够有效减轻或减少呼吸道感染咳嗽的发生,特别是慢性咳嗽发生.
作者:叶蓉;尹同进;叶巍岭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艾滋病患者行高效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及预后关系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测定基线CD4+T淋巴细胞、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等,动态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含量,评价免疫重建情况;分析预后相关因素;评价CRP基线水平对预后的预测效果.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年龄较大,临床分期为3期和4期,CD4+T淋巴细胞<100个/μL、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100 g/L、白细胞<4.0×109/L及CRP≥5 mg/L的患者显著增加(P<0.05);较大年龄、临床分期、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低血红蛋白、低白细胞及高CRP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P<0.05);CRP佳截断为5 mg/L,对不良预后预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高于70.00%.结论 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基线水平与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CRP基线水平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陈国春;卫峥;马波;黄和冲;崔曼曼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在改善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与控制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的作用效果,为手术室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手术治疗的3200例患者,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感染控制路径.对两组的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手术室空气洁净率、环境卫生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对比手术室工作人员在采用感染控制路程控制前后的自我防护情况,包括机械性伤害、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感染发生率为0.94%、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97±0.18)d低于对照组的2.94%、(5.14±0.72)d(P<0.05);手术室空气洁净率为99.00%、卫生环境卫生合格率98.88%、患者满意度为98.94%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室共21名工作人员,采用感染控制路径后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机械性伤害、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13%、4.81%、1.00%、2.75%明显低于未采用之前(P<0.05).结论 手术室的感染控制情况不理想,感染控制路径能够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减少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贞彩;段道鹏;贾巧丽;王冬丽;尹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为了解我国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建设、使用、维护和性能检测现状.方法 采用电子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和手术室专业相关网络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或手术室护士长自愿填写并提交问卷.结果 2359家医疗机构的问卷调研结果表明,88.30% 医疗机构配置了洁净手术室,其中97.28%三级医院配置了洁净手术室,70.36%三级医院的手术室全部都是洁净手术室.2083家配置洁净手术室的医疗机构中有81.33%配置了5级洁净手术室,三级医院中有91.84%配置5级洁净手术室;37.54%洁净手术室的使用年限小于5年,39.70%的使用年限为5~10年,22.76%的使用年限超过10年,但仅54.5%医疗机构设专人维护洁净手术室,28.18%医疗机构只对洁净手术室偶尔检测或从不检测,使用中洁净手术室的性能检测合格率为76.5%;调查还发现,49.64%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对使用中洁净手术室的舒适性有抱怨.结论 我国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配置比例过高,同时存在使用中洁净手术室性能检测不合格、维护管理不到位、人员使用不舒适等问题;医院应根据需求合理配置洁净手术室,不应把手术室都建成洁净手术室.
作者:胡国庆;李晔;高晓东;黄小强;陆烨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联合胸水gene-Xpert检查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呼吸二科收治的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6例,入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而不能确诊,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胸水gene-Xpert检查,计算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胸水gene-Xpert检查及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联合胸水gene-Xpert检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度、敏感度.结果 86例患者经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有66例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胸水gene-Xpert检查40例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联合胸水gene-Xpert均提示结核者28例,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提示慢性炎症改变而胸水gene-Xpert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者12例.胸腔镜下活检联合胸水gene-Xper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为81.94%、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为80.23%.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胸腔镜下活检和胸水gene-Xpert单独诊断.7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予抗结核规范治疗,随访未再复发.结论 对临床常规诊断方法难以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疑似患者行胸腔镜下活检联合胸水gene-Xpert检查,可快速、准确得到确诊,可有效指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及早开展抗结核化疗,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作者:唐书福;刘权贤;张建勇;陈玲;刘梅;李正付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AMI接受急诊PCI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急诊PCI.对照组术后第3 d予常规抗菌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3 d予血必净注射液,2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白细胞(WBC)计数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采取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BD FACSAriaTM II)测定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变化.检测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WBC计数和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CD3+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抗菌药物基础上,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肺部感染,增强患者免疫力及降低炎性反应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作者:周立军;鲍迎春;方裕;赵乾磊;曹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杀白细胞素(PVL)、MecA和五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型(SEs)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7年2月间医院临床分离的206株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检测出17株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PCR法检测17株PVL阳性的金葡菌与随机抽取的32株PVL阴性金葡菌中的五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结果 17株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SEA、SEB、SEC、SED、SEE的阳性菌株分别为10、7、7、0、10.32株PVL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SEA、SEB、SEC、SED、SEE的阳性菌株分别为17、2、5、1、11.两组比较,SEB和SEC基因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A、SED和SEE基因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VL(+)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PVL(+)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超抗原肠毒素基因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L阳性的金葡菌其携带超抗原肠毒素基因的概率高于PVL阴性的金葡菌,尤其是SEB和SEC基因在PV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更多见.
作者:奚经巧;林腾涛;曾云祥;孔万仲;梁世周;金晓立;毛瑞奔;许建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VP1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肠道病毒71型(EV71)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靶向EV71病毒VP1基因的siRNA,验证干扰效果;易感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干扰后接种EV71病毒,通过细胞存活率测定、病毒滴度检测验证沉默VP1基因对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Vero细胞干扰后接种EV71病毒,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及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验证细胞凋亡的改变;通过蛋白印迹检测凋亡蛋白,探讨引起凋亡改变的相关通路.结果 合成的siRNA干扰效率为73.3%,干扰并接种EV71病毒后,细胞存活率从38.6%增高至76.1%、上清病毒滴度从6.1降低至3.2;VP1干扰组细胞Sub-G1期阻滞从(31.8±4.0)%减轻为(16.9±2.2)%,早期凋亡细胞数从43.01%降低为16.00%,AKT、p38蛋白上调减弱.结论 运用siRNA干扰EV71病毒VP1基因表达可通过AKT及p38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病毒感染.
作者:胡小云;李敏燕;何桂蓉;方红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动脉瘤颅内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9月于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6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收集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留置胃管、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糖水平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68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122例,感染率为17.94%.在感染部位分布方面,以肺部感染为主,62例占50.82%,其次为尿道感染25例占20.49%;122例感染患者,经细菌学检查分离病原菌共1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7株占70.29%、革兰阳性菌26株占18.84%、真菌15株占10.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留置胃管、有吸烟史、白细胞计数升高、白蛋白低及GCS评分过低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于动脉瘤颅内介入治疗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秦喜竹;孙鸿江;王小二;陈川荆;周德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肺癌外科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需要手术的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围术期应用FTS理念,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留置胸管时间、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3、5天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研究组术后感染类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第1、3、5天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胸管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癌外科围术期应用FTS理念能够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李丽凡;赵锐瑾;王宏伟;郑相帅;赵润蕾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在肺隐球菌病(P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PC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7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确诊的52例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P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结果,分为抗原阳性组和抗原阴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胸闷气促?胸痛?痰中带血?发热;影像学表现有: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浸润实变影,混合病变;本研究中血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患者占63.46%(33/52),其中有咳嗽咳痰者(24/32,75.00%,P =0.0288)?影像表现为浸润实变者(19/24,79.17%,P =0.0295)抗原阳性率较高,结节或肿块型患者(13/27,48.15%,P =0.0171)抗原阳性率较低.结论 PC 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不易,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快速简便?无创?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特点,在PC 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傅顺金;许攀峰;周华;周建英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