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萍;刘素珍;张甜;欧阳琳;李文
目的 探究艾滋病患者行高效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及预后关系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测定基线CD4+T淋巴细胞、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等,动态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含量,评价免疫重建情况;分析预后相关因素;评价CRP基线水平对预后的预测效果.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年龄较大,临床分期为3期和4期,CD4+T淋巴细胞<100个/μL、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100 g/L、白细胞<4.0×109/L及CRP≥5 mg/L的患者显著增加(P<0.05);较大年龄、临床分期、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低血红蛋白、低白细胞及高CRP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P<0.05);CRP佳截断为5 mg/L,对不良预后预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高于70.00%.结论 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基线水平与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CRP基线水平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陈国春;卫峥;马波;黄和冲;崔曼曼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围生期感染对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313例早产儿(胎龄≤32周),收集其围生期病历和眼底检查结果,发现患有视网膜病的早产儿10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早产儿眼底病变程度分为轻度ROP组(62例)、重度ROP组(24例)、手术治疗的ROP组(17例),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在围生期产妇单因素分析中,轻度ROP组的妊娠期贫血比例高、手术治疗ROP组的产妇围生期有感染性疾病比例高、重度ROP组的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比例高(P<0.05);在围生期早产儿单因素分析中,手术治疗ROP组的平均孕周短、轻度ROP组的出生时体质量和吸氧天数少;轻度ROP组及重度ROP组与产妇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早产儿的孕周、出生时体质量、吸氧时间有相关性(P<0.05);手术治疗ROP与产妇围生期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的孕周、出生时体质量有相关性(P<0.05).结论 产妇围生期感染、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早产儿孕周小、出生时体质量低、吸氧时间长与ROP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是ROP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庄太平;羊玲;谢蔓芳;冯乃超;郑琼;李雪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急诊留观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择医院急诊留观室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急诊留观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结果435例急诊留观患者中有5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分别为35.29%、27.45%、15.69%、13.73%.51例急诊留观伴发医院感染患者血培养共发现病原菌85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为主,分别占25.88%、23.5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而对阿莫西林耐药性较强.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头孢克洛、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患者年龄超过65岁、辅助有创呼吸、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留观时间超过3天、应用激素类药物是导致急诊留观患者伴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引起急诊留观患者伴发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及时评估患者感染风险,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唐荣;王蒲春;梁建军;范新;徐飞;徐建松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同时对比不同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经济成本.方法 选取医院从2014年10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12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集所有对象的痰液、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遵照随机分配原则从1至120进行排序,随机分为4个小组,即1、2、3、4组,分别给予4种不同抗菌药物治疗,观察记录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费用,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此次纳入120例患者中,培养分离134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中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较高,而革兰阳性菌中万古霉素敏感性极高;应用4种不同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其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且均未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1、2组患者治疗平均费用明显低于3、4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但1、2组患者治疗费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应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取得效果较为一致,但从经济角度考虑,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能够降低经济负担.
作者:熊雪芳;黎媛;赵嘉璐;孙蕾;蓝秀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索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化疗的感染类型及病原菌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9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的不同感染部位,收集临床资料及相关手术因素并分析其与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性,采集乳腺癌术后感染患者血液进行病原菌培养,统计病原菌种类.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现58例术后感染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9.73%,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共发生30例占51.72%.有骨髓抑制、引流天数>10天、输血情况(未过滤白细胞)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引流天数是造成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8例乳腺癌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共27株占58.70%,革兰阳性菌共16株占34.78%.15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为86.67%;9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率为88.89%;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为100.00%.结论 乳腺癌妇女手术后化疗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占比较大,临床治疗时应该对骨髓抑制、引流天数、输血情况等进行密切关注以降低术后感染率,乳腺癌妇女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作者:周韬;庄亚强;曾健;曹一鸣;黄佳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多学科团队(MDT)联合干预的效果和优势,建立感染防控对策.方法 对12例聚集性发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标本检测进行分析.结果 12例聚集性发热新生儿,9例血培养结果示阴沟肠杆菌生长.此次医院感染暴发发生在春节前后,均有基础疾病,其中早产儿8例,低体重儿5例.结论 与新生儿及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抗菌药物使用、环境、隔离与消毒、手卫生、病区医院感染监控以及阴沟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等综合因素有关;及时启动应急预案,MDT协作联合干预真正起到了1+1>2的合力作用.改建新生儿科不合理布局、流程;构建便于有效清洁消毒的地面、墙面和设施;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强对新生儿科感控制度、流程等的全方位监管力度;加强培训,做好标准预防,确保手卫生、空气物表清洁消毒等各项感控措施落实到位是防控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环节;MDT协作联合干预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效果明显.
作者:花静;王文阳;王进;汤红芳;朱慧玲;李家斌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在改善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与控制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的作用效果,为手术室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手术治疗的3200例患者,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感染控制路径.对两组的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手术室空气洁净率、环境卫生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对比手术室工作人员在采用感染控制路程控制前后的自我防护情况,包括机械性伤害、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感染发生率为0.94%、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97±0.18)d低于对照组的2.94%、(5.14±0.72)d(P<0.05);手术室空气洁净率为99.00%、卫生环境卫生合格率98.88%、患者满意度为98.94%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室共21名工作人员,采用感染控制路径后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机械性伤害、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13%、4.81%、1.00%、2.75%明显低于未采用之前(P<0.05).结论 手术室的感染控制情况不理想,感染控制路径能够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减少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贞彩;段道鹏;贾巧丽;王冬丽;尹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为了解我国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建设、使用、维护和性能检测现状.方法 采用电子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和手术室专业相关网络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或手术室护士长自愿填写并提交问卷.结果 2359家医疗机构的问卷调研结果表明,88.30% 医疗机构配置了洁净手术室,其中97.28%三级医院配置了洁净手术室,70.36%三级医院的手术室全部都是洁净手术室.2083家配置洁净手术室的医疗机构中有81.33%配置了5级洁净手术室,三级医院中有91.84%配置5级洁净手术室;37.54%洁净手术室的使用年限小于5年,39.70%的使用年限为5~10年,22.76%的使用年限超过10年,但仅54.5%医疗机构设专人维护洁净手术室,28.18%医疗机构只对洁净手术室偶尔检测或从不检测,使用中洁净手术室的性能检测合格率为76.5%;调查还发现,49.64%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对使用中洁净手术室的舒适性有抱怨.结论 我国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配置比例过高,同时存在使用中洁净手术室性能检测不合格、维护管理不到位、人员使用不舒适等问题;医院应根据需求合理配置洁净手术室,不应把手术室都建成洁净手术室.
作者:胡国庆;李晔;高晓东;黄小强;陆烨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分析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观察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与产后医院感染关系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的产房医师、护士、进修实习人员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基线调查,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不同工作时刻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评估,研究组施以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医务人员干预前后的主动洗手率、手卫生合格率以及干预前后院内的感染情况.结果 干预前,医务人员在不同工作时刻主动洗手率与手卫生合格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主动洗手率及手卫生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院内发生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院内发生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观察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时进行现场的监测反馈,能显著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与合格率,降低产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艳萍;刘素珍;张甜;欧阳琳;李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上海奉贤东部地区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017年因呼吸道感染疾病于医院进行治疗的2468例患儿,其中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共336例,对比两组患儿感染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 2468例患儿中,检出存在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共336例,占13.61%;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共178例,占7.21%;支原体感染患儿共184例,占7.46%;26例患儿存在双重感染,占1.05%.统计发现,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在各个年份上半年与下半年发病存在显著差异(P<0.05);336例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患儿以支气管肺炎感染高,分别为55.06%(98/178)与62.50%(115/184);急性支气管感染分别为30.90%(55/178)与23.37%(43/184);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治疗有效率90.45%,支原体感染患儿治疗有效率86.41%,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 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主要引起患儿出现支气管肺炎与急性支气管炎,临床中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邬巍;李恒涛;王根在;查建忠;林束珠;朱洪庆;张瑞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杀白细胞素(PVL)、MecA和五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型(SEs)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7年2月间医院临床分离的206株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检测出17株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PCR法检测17株PVL阳性的金葡菌与随机抽取的32株PVL阴性金葡菌中的五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结果 17株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SEA、SEB、SEC、SED、SEE的阳性菌株分别为10、7、7、0、10.32株PVL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SEA、SEB、SEC、SED、SEE的阳性菌株分别为17、2、5、1、11.两组比较,SEB和SEC基因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A、SED和SEE基因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VL(+)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PVL(+)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超抗原肠毒素基因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L阳性的金葡菌其携带超抗原肠毒素基因的概率高于PVL阴性的金葡菌,尤其是SEB和SEC基因在PV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更多见.
作者:奚经巧;林腾涛;曾云祥;孔万仲;梁世周;金晓立;毛瑞奔;许建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手外科术后患者细菌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10月实施开放性手部外科手术的15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收集患者年龄、伤后就诊时间、手术时间、伴随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生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ELISA法检测术后伤口感染患者围术期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568例实施手部开放性手术的患者中,55例患者发生术后伤口感染,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51%;55例术后感染患者伤口感染标本共检出病原菌株7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4株占62.86%,革兰阴性菌26株占3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伤后就诊时间≥6 h、手术时间≥2 h、伴随基础疾病、重度创面污染是发生外科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感染患者术后血清TNF-α水平逐渐下降,IL-6、IL-10水平在术后3、5天时明显升高,之后逐渐下降(P<0.05).结论 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年龄≥50岁、伤后就诊≥6h、手术时间≥2 h、伴随基础疾病、创面污染是外科术后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为保护性因素.对围术期手外伤患者进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检测,有助于病情评估.
作者:陈密密;钟娜儿;许海尔;郁舒容;李明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在肺隐球菌病(P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PC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7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确诊的52例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P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结果,分为抗原阳性组和抗原阴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胸闷气促?胸痛?痰中带血?发热;影像学表现有: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浸润实变影,混合病变;本研究中血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患者占63.46%(33/52),其中有咳嗽咳痰者(24/32,75.00%,P =0.0288)?影像表现为浸润实变者(19/24,79.17%,P =0.0295)抗原阳性率较高,结节或肿块型患者(13/27,48.15%,P =0.0171)抗原阳性率较低.结论 PC 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不易,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快速简便?无创?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特点,在PC 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傅顺金;许攀峰;周华;周建英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创伤患者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308例多发性创伤行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08例多发性创伤患者共有106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4.42%,病原体分析共培养出致病菌147株,其中多的是革兰阴性菌88株占59.8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46株占31.29%、真菌13株占8.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合并糖尿病、年龄、住院时间、出血量、创伤指数、白细胞、C-反应蛋白、白蛋白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龄、糖尿病、创伤指数增加、白蛋白降低是多发性创伤患者发生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多发性创伤患者腹部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积极评估患者病情,早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注意加用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药物,防止感染的扩散或进展.
作者:贺强贵;程水兵;徐洪波;谢先海;吴广宇;徐建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常用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人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慢性胃炎患者110例作为慢性胃炎组,健康体检人群1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检测血清PCT、CRP、13 C尿素呼气试验,收集全部病例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胃炎组患者CRP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中Hp阳性患者PCT水平较健康人群(Hp阳性、Hp阴性)无明显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胃炎组、健康人群组中,不同年龄组间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血清PCT水平无升高.
作者:那奕文;李彦琦;尚超辉;崔幸琨;何敬堂;李国强;田艳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泌尿系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2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情况,收集感染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单因素分析患者的性别、病史、导尿管置入、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有统计学意义的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对策.结果 42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共有14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感染率为3.30%,感染主要以急性肾盂肾炎感染为主,共8例;14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革兰阳性菌6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积水、导尿管置入、结石体积较大是肾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泌尿系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容易受到多种病原菌感染,应早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并根据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率.
作者:许思怡;邓琴;蒙小琴;蔡文妍;商颖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索血培养和炎症指标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分为两组.32例确诊为双腔导管血流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31例非双腔导管血流感染的患者为非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资料并进行分析,观察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检测血培养和炎症指标.结果 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4.13±1.56)μg/L、肿瘤坏死因子-α(1.96±0.41)ng/mL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共检测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革兰阴性菌8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高;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三项指标共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92.1%、阳性预测值为93.43%、阴性预测值为91.12%以及诊断准确率为91.23%均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培养和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血流感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检测率、阴性检测率以及检测的准确性,可为临床上判断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的血流感染情况提供参考.
作者:郑娜;蒋蓉;张文婷;杨秀蓉;姚丽沙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VP1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肠道病毒71型(EV71)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靶向EV71病毒VP1基因的siRNA,验证干扰效果;易感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干扰后接种EV71病毒,通过细胞存活率测定、病毒滴度检测验证沉默VP1基因对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Vero细胞干扰后接种EV71病毒,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及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验证细胞凋亡的改变;通过蛋白印迹检测凋亡蛋白,探讨引起凋亡改变的相关通路.结果 合成的siRNA干扰效率为73.3%,干扰并接种EV71病毒后,细胞存活率从38.6%增高至76.1%、上清病毒滴度从6.1降低至3.2;VP1干扰组细胞Sub-G1期阻滞从(31.8±4.0)%减轻为(16.9±2.2)%,早期凋亡细胞数从43.01%降低为16.00%,AKT、p38蛋白上调减弱.结论 运用siRNA干扰EV71病毒VP1基因表达可通过AKT及p38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病毒感染.
作者:胡小云;李敏燕;何桂蓉;方红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预防性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感染率及改善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1月医院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预防性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状况和术前、术后1 d、3 d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炎症因子、免疫指标水平等.结果 试验组患者根治术后感染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50%(P=0.031);术后1 d,试验组患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 d,试验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 d与术后1 d,试验组患者CD3+、CD4+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CD8+上升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预防性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能减缓蛋白消耗、改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利于预防术后感染,为胃癌根治术后感染预防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提高抗感染效果.
作者:陈勇;刘华江;赵妍妍;孟庆雯;刘丽杰;周江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AMI接受急诊PCI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急诊PCI.对照组术后第3 d予常规抗菌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3 d予血必净注射液,2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白细胞(WBC)计数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采取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BD FACSAriaTM II)测定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变化.检测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WBC计数和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CD3+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抗菌药物基础上,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肺部感染,增强患者免疫力及降低炎性反应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作者:周立军;鲍迎春;方裕;赵乾磊;曹勇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