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严伟良;吴景竹;田利萍;金晓莉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杀白细胞素(PVL)、MecA和五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型(SEs)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7年2月间医院临床分离的206株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检测出17株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PCR法检测17株PVL阳性的金葡菌与随机抽取的32株PVL阴性金葡菌中的五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结果 17株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SEA、SEB、SEC、SED、SEE的阳性菌株分别为10、7、7、0、10.32株PVL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SEA、SEB、SEC、SED、SEE的阳性菌株分别为17、2、5、1、11.两组比较,SEB和SEC基因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A、SED和SEE基因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VL(+)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PVL(+)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超抗原肠毒素基因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L阳性的金葡菌其携带超抗原肠毒素基因的概率高于PVL阴性的金葡菌,尤其是SEB和SEC基因在PV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更多见.
作者:奚经巧;林腾涛;曾云祥;孔万仲;梁世周;金晓立;毛瑞奔;许建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动脉瘤颅内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9月于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6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收集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留置胃管、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糖水平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68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122例,感染率为17.94%.在感染部位分布方面,以肺部感染为主,62例占50.82%,其次为尿道感染25例占20.49%;122例感染患者,经细菌学检查分离病原菌共1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7株占70.29%、革兰阳性菌26株占18.84%、真菌15株占10.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留置胃管、有吸烟史、白细胞计数升高、白蛋白低及GCS评分过低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于动脉瘤颅内介入治疗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秦喜竹;孙鸿江;王小二;陈川荆;周德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围生期感染对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313例早产儿(胎龄≤32周),收集其围生期病历和眼底检查结果,发现患有视网膜病的早产儿10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早产儿眼底病变程度分为轻度ROP组(62例)、重度ROP组(24例)、手术治疗的ROP组(17例),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在围生期产妇单因素分析中,轻度ROP组的妊娠期贫血比例高、手术治疗ROP组的产妇围生期有感染性疾病比例高、重度ROP组的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比例高(P<0.05);在围生期早产儿单因素分析中,手术治疗ROP组的平均孕周短、轻度ROP组的出生时体质量和吸氧天数少;轻度ROP组及重度ROP组与产妇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早产儿的孕周、出生时体质量、吸氧时间有相关性(P<0.05);手术治疗ROP与产妇围生期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的孕周、出生时体质量有相关性(P<0.05).结论 产妇围生期感染、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早产儿孕周小、出生时体质量低、吸氧时间长与ROP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是ROP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庄太平;羊玲;谢蔓芳;冯乃超;郑琼;李雪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创伤患者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308例多发性创伤行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08例多发性创伤患者共有106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4.42%,病原体分析共培养出致病菌147株,其中多的是革兰阴性菌88株占59.8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46株占31.29%、真菌13株占8.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合并糖尿病、年龄、住院时间、出血量、创伤指数、白细胞、C-反应蛋白、白蛋白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龄、糖尿病、创伤指数增加、白蛋白降低是多发性创伤患者发生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多发性创伤患者腹部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积极评估患者病情,早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注意加用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药物,防止感染的扩散或进展.
作者:贺强贵;程水兵;徐洪波;谢先海;吴广宇;徐建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分级管理制度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感染情况,医院2016年度开始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分级管理制度,比较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得分分别为(9.22±1.24)、(9.41±1.62)、(9.62±1.03)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抽查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清洗返洗率、消毒合格率和包装合格率分别为96.88%,96.13%,97.38%(779/800),97.75%(782/800)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为94.44%(34/36)高于实施前86.11%(31/36)(P=0.017);实施后手术相关性医院感染率为16.71‰(755/45191)低于实施前19.34‰(735/37998)(P=0.004).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不仅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且降低医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泳红;刘艳平;谭盛宴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AMI接受急诊PCI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急诊PCI.对照组术后第3 d予常规抗菌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3 d予血必净注射液,2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白细胞(WBC)计数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采取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BD FACSAriaTM II)测定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变化.检测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WBC计数和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CD3+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抗菌药物基础上,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肺部感染,增强患者免疫力及降低炎性反应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作者:周立军;鲍迎春;方裕;赵乾磊;曹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联合胸水gene-Xpert检查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呼吸二科收治的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6例,入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而不能确诊,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胸水gene-Xpert检查,计算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胸水gene-Xpert检查及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联合胸水gene-Xpert检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度、敏感度.结果 86例患者经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有66例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胸水gene-Xpert检查40例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联合胸水gene-Xpert均提示结核者28例,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提示慢性炎症改变而胸水gene-Xpert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者12例.胸腔镜下活检联合胸水gene-Xper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为81.94%、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为80.23%.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胸腔镜下活检和胸水gene-Xpert单独诊断.7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予抗结核规范治疗,随访未再复发.结论 对临床常规诊断方法难以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疑似患者行胸腔镜下活检联合胸水gene-Xpert检查,可快速、准确得到确诊,可有效指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及早开展抗结核化疗,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作者:唐书福;刘权贤;张建勇;陈玲;刘梅;李正付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索血培养和炎症指标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分为两组.32例确诊为双腔导管血流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31例非双腔导管血流感染的患者为非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资料并进行分析,观察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检测血培养和炎症指标.结果 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4.13±1.56)μg/L、肿瘤坏死因子-α(1.96±0.41)ng/mL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共检测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革兰阴性菌8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高;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三项指标共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92.1%、阳性预测值为93.43%、阴性预测值为91.12%以及诊断准确率为91.23%均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培养和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血流感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检测率、阴性检测率以及检测的准确性,可为临床上判断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的血流感染情况提供参考.
作者:郑娜;蒋蓉;张文婷;杨秀蓉;姚丽沙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对2016年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分布及其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规范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制定CRE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6年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中2222例肠杆菌科细菌观察分析,对CRE的检出率、科室分布、ESBLs阳性率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CRE共检出433株,阳性率为19.49%(433/2222),其中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占全部CRE的90.99%.ICU病区中CRKp、大肠埃希菌以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阳性率均高于外科系统和内科系统.ICU病区中CRKp阳性率为22.20%;神经ICU(18.05%)及综合ICU(4.07%)的CRKp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神经外科CRKp及耐碳青霉烯的大肠埃希菌明显高于创伤科、泌尿外科和胃肠外科.无菌部位的样本中的CRKp阳性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CRE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00%)、头孢菌素类抗菌药耐药率高,仅对替加环素较敏感(敏感率>75%).结论 医院CRE(特别是CRKp)定植及流行趋势严峻.CRE对碳青霉烯类、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明显,仅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对CRE的监测和感染控制,建议临床医生增加无菌部位标本的送检,并根据区域流行趋势及药敏试验结果,审慎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刘亚男;李锐;任晋宏;王晨宇;郝素云;石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同时对比不同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经济成本.方法 选取医院从2014年10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12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集所有对象的痰液、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遵照随机分配原则从1至120进行排序,随机分为4个小组,即1、2、3、4组,分别给予4种不同抗菌药物治疗,观察记录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费用,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此次纳入120例患者中,培养分离134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中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较高,而革兰阳性菌中万古霉素敏感性极高;应用4种不同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其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且均未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1、2组患者治疗平均费用明显低于3、4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但1、2组患者治疗费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应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取得效果较为一致,但从经济角度考虑,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能够降低经济负担.
作者:熊雪芳;黎媛;赵嘉璐;孙蕾;蓝秀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肺癌外科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需要手术的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围术期应用FTS理念,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留置胸管时间、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3、5天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研究组术后感染类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第1、3、5天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胸管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癌外科围术期应用FTS理念能够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李丽凡;赵锐瑾;王宏伟;郑相帅;赵润蕾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乳腺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进行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患者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未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物,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成本-效果比,切口感染情况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费用消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开始手术前,手术后6小时,手术后24小时,手术后48小时,手术后72小时五个时间点的白细胞计数与体温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乳腺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手术后切口感染并没有直接关联,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符合用药原则,对于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吴晓明;韩华;黄光越;张亚珍;吴煌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替考拉宁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2017年于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例,确诊及高度怀疑革兰阳性球菌肺炎并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72例,根据痰培养结果分为痰检阳性组和痰检阴性组,观察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72例患者替考拉宁的使用疗程为8~14d,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89%,痰检阳性组与痰检阴性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痰检阳性组的细菌转阴率为87.75%,72例患者中,患者血糖及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72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率6.94%.结论替考拉宁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社区获得性肺炎,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张佳;谢明红;齐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感染相关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表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为COPD组,选择同期来医院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COPD患者根据病程、病情、HRCT检测结果分为各亚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2(IL-32)、降钙素原(PCT)水平;即刻免疫层析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肺功能测试仪对各组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检测,观察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比值.对COPD患者外周血IL-32、Hs-CRP、PCT水平与肺功能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血清IL-32、Hs-CRP、PC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EV1、FVC、FEV1/FVC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COPD患者IL-32、Hs-CRP、P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越急、病情越严重的COPD患者,血清中IL-32、Hs-CRP、PCT水平越高,肺气肿型的IL-32水平高,混合型次之,气管炎型低,混合型患者的Hs-CRP、PCT水平高,气管炎性次之,肺气肿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外周血IL-32、Hs-CRP、PCT水平均与FEV1、FVC、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感染相关因子的表达上调与COPD的病情、分型及肺功能下降有一定关系.
作者:段红伟;高明明;蔺建华;李豪;蔺丁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邻苯二甲醛消毒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胰胆管疾病并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的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对照组采取戊二醛消毒法,观察组采用邻苯二甲醛消毒法;在消毒结束45 min后,每组随机抽取50例内镜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并对两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时间、内镜预约时间及消毒总量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种类、发生率及病原菌种类进行统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内镜消毒后致病菌落数和总菌落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内镜消毒合格率高达100.00%;观察组内镜消毒时间及预约时间显著下降,且每天的消毒量显著增加,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3.00%(15/500),少于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5.60%,28/500),但两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患者的外周血、尿液、胆汁等部位提取出病原菌样本144例,对其进行分析,其中革兰阳性菌59株,占40.97%;革兰阴性菌85株,占59.03%.结论 邻苯二甲醛对内镜进行消毒,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且能够减少ERCP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安芬;夏洪芬;罗霞;张世萍;付祥胜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在肺隐球菌病(P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PC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7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确诊的52例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P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结果,分为抗原阳性组和抗原阴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胸闷气促?胸痛?痰中带血?发热;影像学表现有: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浸润实变影,混合病变;本研究中血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患者占63.46%(33/52),其中有咳嗽咳痰者(24/32,75.00%,P =0.0288)?影像表现为浸润实变者(19/24,79.17%,P =0.0295)抗原阳性率较高,结节或肿块型患者(13/27,48.15%,P =0.0171)抗原阳性率较低.结论 PC 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不易,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快速简便?无创?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特点,在PC 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傅顺金;许攀峰;周华;周建英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多学科团队(MDT)联合干预的效果和优势,建立感染防控对策.方法 对12例聚集性发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标本检测进行分析.结果 12例聚集性发热新生儿,9例血培养结果示阴沟肠杆菌生长.此次医院感染暴发发生在春节前后,均有基础疾病,其中早产儿8例,低体重儿5例.结论 与新生儿及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抗菌药物使用、环境、隔离与消毒、手卫生、病区医院感染监控以及阴沟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等综合因素有关;及时启动应急预案,MDT协作联合干预真正起到了1+1>2的合力作用.改建新生儿科不合理布局、流程;构建便于有效清洁消毒的地面、墙面和设施;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强对新生儿科感控制度、流程等的全方位监管力度;加强培训,做好标准预防,确保手卫生、空气物表清洁消毒等各项感控措施落实到位是防控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环节;MDT协作联合干预新生儿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效果明显.
作者:花静;王文阳;王进;汤红芳;朱慧玲;李家斌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医院近两年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自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使用传统方法和API鉴定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结果按2017年版CLSI M 100 S27标准判读.结果 共分离细菌2909株;来源主要为:伤口分泌物、呼吸道标本、尿液、血液,分别占49.57%、32.31%、10.48%和1.72%.细菌种类包括革兰阴性菌2168株(74.53%),革兰阳性菌株741株(25.47%).主要菌种为:肺炎克雷伯菌(13.78%)、大肠埃希菌(12.48%)、金黄色葡萄球菌(9.6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52%)、铜绿假单胞菌(8.87%)、阴沟肠杆菌(8.70%)和鲍氏不动杆菌(6.4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5%和4.81%,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在0.8%~2.2%之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71%和12.51%,鲍氏不动杆菌则分别为21.44%和20.3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62%和92.16%.结论 专科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数据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的统计数据有一定的差异,完全依赖后者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能存在较大问题.专科医院应根据医院的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令博;袁英泽;何素瑞;王俊召;宋倩;陈迎宾;杨继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在改善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与控制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的作用效果,为手术室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手术治疗的3200例患者,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感染控制路径.对两组的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手术室空气洁净率、环境卫生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对比手术室工作人员在采用感染控制路程控制前后的自我防护情况,包括机械性伤害、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感染发生率为0.94%、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97±0.18)d低于对照组的2.94%、(5.14±0.72)d(P<0.05);手术室空气洁净率为99.00%、卫生环境卫生合格率98.88%、患者满意度为98.94%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室共21名工作人员,采用感染控制路径后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机械性伤害、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13%、4.81%、1.00%、2.75%明显低于未采用之前(P<0.05).结论 手术室的感染控制情况不理想,感染控制路径能够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减少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贞彩;段道鹏;贾巧丽;王冬丽;尹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急诊留观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择医院急诊留观室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急诊留观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结果435例急诊留观患者中有5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分别为35.29%、27.45%、15.69%、13.73%.51例急诊留观伴发医院感染患者血培养共发现病原菌85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为主,分别占25.88%、23.5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而对阿莫西林耐药性较强.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头孢克洛、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患者年龄超过65岁、辅助有创呼吸、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留观时间超过3天、应用激素类药物是导致急诊留观患者伴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引起急诊留观患者伴发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及时评估患者感染风险,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唐荣;王蒲春;梁建军;范新;徐飞;徐建松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