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沈丽丽;吴长明;唐凯;金利民
目的 探讨磷酸受纳蛋白(PLB)小干扰RNA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PLB siRNA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通过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重组RNA干扰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no-X-siPLB),并导入大鼠心肌,6周后,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PLB表达水平.结果 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PL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LB siRNA组PLB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感染性休克组(P<0.05);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PLB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和PLB siRNA组SR Ca2+-ATPase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LB siRNA组PLB SR Ca2+-ATPase活力显著高于感染性休克组(P<0.05);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SR Ca2+-ATPase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PLB siRNA组LVSP、+dP/dtmax、-dP/dt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D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LB siRNA组LVSP、+dP/dtmax、-dP/dtmax显著高于感染性休克组(P<0.05),LVEDP显著低于感染性休克组(P<0.05);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LVSP、LVEDP、+dP/dtmax、-dP/dt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构建PLB小干扰RNA,心肌注射后对PLB表达有一定的沉默作用,从而提高SR Ca2+-ATPase活性,提高心脏储备,改善心功能.
作者:李江;贾宝辉;宋佳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医院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和HAP患者的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预防和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HAP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HAP患者114例,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因素进行分析,评价HAP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与HAP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HAP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例,痰培养为鲍氏不动杆菌29例, 患者病死率为43.0%;感染前30天内入住ICU、机械通气、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为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HAP独立危险因素;感染时APACHEII评分>18、合并ARDS、合并休克是HAP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ICU患者、有机械通气史患者要警惕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风险,尽量减少ICU住院日及机械通气时间;临床上滥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会增加住院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风险,HAP患者感染时APACHEⅡ评分可以预估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晨露;肖永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hs-CRP/ALB对低体质量儿早发感染的诊断效果,以减少低体质量儿早发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出生6h入住医院NICU合并宫内感染围生期高危因素的低体质量儿112例,依据早产儿感染的结局状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所有患儿入新生儿病房时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的结果、患儿入新生儿病房0、24、48和72h时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的比值进行收集和比较,对死亡组和存活组白蛋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的比值进行对比,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组患儿48、72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48h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儿白蛋白低于存活组,48h时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高于存活组,故死亡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48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预测早产儿早发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即AUC)为0.764;佳临界值时敏感度为85.01%.结论 血清hs-CRP/ALB对低体质量儿早发感染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患儿临床预测、评估、治疗具有较好的帮助,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曾学文;林烈桔;麦朗君;符学兴;赵二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造成手术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其发生的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住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1 5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切口的病原菌;对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568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有34例,感染率为2.17%;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急诊手术、普通手术室、参观手术人数≥3人、手术时间≥2 h、接台手术是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3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7例占50.00%.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引起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以帮助临床医师根据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庄小琴;张小如;陈玉红;庄小原;刘立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精细管理护理策略对提高神经介入导管室洁净程度及降低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神经介入导管室行择期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84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5年6月-12月420例施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A组,2016年1月-6月420例施行精细管理护理策略的患者设为B组,记录两组医护人员正确洗手及无接触戴手套情况,记录介入室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部、介入室空气质量、消毒剂、无菌物品采样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B组医护人员的正确外科洗手、无接触戴手套、介入室的空气质量、物体表面、消毒剂、无菌物品的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2.5%、96.7%、99.5%、95.0%、96.0%、96.3%,均显著高于A组的76.1%、82.5%、85.0%、79.8%、84.5%、78.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5%,住院时间为(3.1±4)天,均显著低于A组的感染率7.8%,住院时间(4.6±0.5)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护理策略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在提高神经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依从性及介入室物品抽样合格率的同时还能降低神经介入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永青;雷利华;李瑞博;胡梦强;陈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湿性敷料与活性银离子抗菌液(银尔洁)联合使用在小阴唇整形术后感染中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对比采用传统的高锰酸钾溶液在小阴唇整形术后冲洗会阴部预防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小阴唇整形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湿性敷料外敷与活性银离子抗菌液(银尔洁抗菌液)冲洗填塞联合使用于小阴唇整形术后预防感染;对照组在小阴唇整形术后采用传统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预防术后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切口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切口肿胀9例,对照组术后切口肿胀18例;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7例,对照组术后切口疼痛17例;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1例,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4例: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为3.81天,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为6.12天;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率为96.7%,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率为86.7%;以上数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达到预期的治疗结果.结论 采用湿性敷料与银尔洁联合预防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高锰酸钾溶液在小阴唇整形术后冲洗会阴部预防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世畅;支彩英;张菊芳;杜春燕;管恩玲;罗枫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并研究防控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942例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回顾性调查一般资料、介入手术情况、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癌介入化疗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总结防控对策.结果 94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为5.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60岁、糖尿病、白细胞计数<2.5×109/L、白蛋白水平≤30g/L、皮肤或黏膜溃损、侵入性操作、介入手术时间>180min、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天、术中出血量≥500ml、伤口疼痛明显和住院时间≥21天是肝癌介入化疗者医院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断加强肝癌介入化疗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回顾性调查,明确风险,早期改进防控对策能大程度控制医院感染,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夏海娜;牛桂林;孙晓林;历冰;高竹筠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网络问卷,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114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务人员2015年3-5月至2016年3-5月内锐器伤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1 212名调查对象中,383人在过去12个月内发生过锐器伤,平均发生密度为0.88次(人·年);不同职业、年龄、地区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瓿瓶、头皮钢针、注射器针头、采血针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器具,发生率分别为51.2%、49.3%、33.7%、25.3%;发生锐器伤后,94.3%的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做好即时处理措施;锐器伤上报率为2.8%;发生锐器伤的医务人员中有25.8%的人暴露前未注射过乙肝疫苗. 结论 应该加强急诊护士、年轻急诊医务人员、中部急诊医务人员的管理及培训,加大危险环节的监督及管理;提高安全器具的普及率;健全职业暴露上报体系.
作者:封秀琴;方萍萍;张波;葛宝兰;周文华;黄素芳;李玫;金静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体外探讨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夫西地酸三种抗菌药物后,对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方法 应用菌群分析曲线法,从临床11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筛选出6株hVISA,体外E-test法测定6株hVISA及标准菌株Mu3对万古霉素的低抑菌浓度(MIC),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上述菌株对万古霉素单药及联合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夫西地酸三种抗菌药物后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分别计算联合前后的选择指数(SI),根据选择指数的变化,观察万古霉素与其它抗菌药物联合后对hVISA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结果 万古霉素单独使用对6株 hVISA 和 Mu3 标准株的MPC 值范围为 64~256μg/ml,SI分别为64~256;万古霉素分别联合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及夫西地酸对6株 hVISA及Mu3标准菌株的MPC 值范围分别为32~64μg/ml,32~64μg/ml 和 8~16μg/ml,SI范围分别为:16~64,16~64,8~16,SI较万古霉素单独使用时分别下降了2~8倍、2~4倍、8~16倍.结论 万古霉素单药对 hVISA 的MPC较高,突变选择窗较宽,容易筛选出耐药突变菌株,万古霉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其对hVISA的MPC及SI,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减少耐药突变体的产生,以联合夫西地酸效果更明显.
作者:刘明涛;常刚;李凯述;欧阳修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总结输尿管支架相关尿路感染患者肾脏形态与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准确评价输尿管支架相关尿路感染病情提供可靠信息.方法 选取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输尿管支架留置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61例作为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接受输尿管支架留置后无感染的63名患者作为未感染组,在泌尿外科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肾静态显像检查和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肾脏形态、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特点.结果 手术前两组尿红细胞形态均以均一型为主,且未见肾脏炎性病变,组间尿红细胞形态异常率、肾炎病变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后,感染组红细胞形态异常率(80.3%)、肾脏阳性改变率(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支架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多存在尿红细胞形态异常、尿白细胞增多、肾实质炎性病变等病理性改变,输尿管支架管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应积极进行尿红细胞分析和肾静态显像检查,尽早准确评估肾实质受累情况.
作者:牛俊豪;王俊勇;张莹;张君;王朝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分析3.0TMR血管成像技术对乳腺癌周围血供诊断及不同置管方式对患者术后化疗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10例,对所有患者先行MR检查,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105例,行超声导引下PICC置管,B组105例,行常规PICC置管.结果 210例乳腺癌患者中癌灶周围有肿瘤血管异常增加者共176例,其表现为供给肿瘤相邻乳腺的血管直径变粗,肿瘤周围新生血管行走形状呈僵直或迂曲状,呈癌肿围绕分布,肿瘤侧周围血管异常增加数量和癌灶类型无显著差异;癌肿侧周围血管异常增加数量和癌灶的大小及ADC值有明显差异(P<0.05);癌肿直径和癌灶周围血管异常增加数量呈正相关性;置管后A组各类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置管过程中的出血量为少量者明显多于B组,而大量、中量出血量者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3.0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可以发现乳腺癌患者患侧病灶相关异常血管数量的增加与癌灶的直径、ADC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单次成功率高,术后化疗感染率更低,并发症相对更少,对血管损伤程度较小,出血量较小,适合临床诊断治疗医师选择应用.
作者:罗志琴;费正华;方向明;李志;周林江;陈莉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消毒学是一门应用、交叉性学科,其在研究消毒作用机制的同时重点研究消毒新技术、新方法及其评价检测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水消毒、手卫生、医疗器械等消毒技术在医疗机构应用,并随相关医疗机构感染管理标准规范的实施得以规范化、快速化发展.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等高水平消毒剂、清洗消毒机、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等消毒灭菌器械、以及指示物逐步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近年来,新型诊疗手段的出现,消毒学科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协同促进发展,对于控制医院感染、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涛;班海群;沈瑾;王佳奇;段弘扬;张流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抗病毒方案调整情况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5年8月接受PEG-IFN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98例,分别依据抗病毒方案调整情况及时间、干扰素治疗时间等进行分组,了解各种治疗方案调整的人数、原因,并比较各组基线情况及累计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98例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使用时间为平均12个月,随访时间为平均24个月,累积HBeAg血清转换率达到51%;在12个月内单用干扰素,改用或者联用NAs的患者分别有56例、15例及27例,其中3例为干扰素副作用而调整,改用和联用核苷(酸)类似物(NAs)的种类多样;无论按照是否改用或联用NAs分组、干扰素使用时间长短分组、更改为NAs时间分组或开始联合治疗时间分组,各种分组的基线指标(ALT、HBeAg和HBV DNA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经生存曲线分析后发现,各种分组患者治疗随访期间累计HBeA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IFN治疗HBeAg阳性CHB的各抗病毒调整方案存在且随意性较大,各种调整方案的血清学转换率差异较小.
作者:李卫;李丽军;李永华;王长泰;刘雯;谭林;李铭;张振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并发单一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149例VAP患者,根据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分为假丝酵母菌属组65例、其他病菌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在65例伴有假丝酵母菌感染的VAP患者中,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共40株占61.54%;在假丝酵母菌属组中,β-葡聚糖阳性患者的PCT、IL-6以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β-葡聚糖阴性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导致VAP患者发生的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众多,在临床治疗期间需积极消除各种易感因素,及时给予其相应的抗真菌感染治疗;β-葡聚糖在评价假丝酵母菌感染以及感染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长志;司佳亚;陈新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调节性B细胞(Breg)在儿童手足口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5年7月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71例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治疗康复后的62例为康复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表达情况.同时用ELISA方法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泌水平. 结果 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CD28+细胞毒T细胞的表达,重症患儿和普通型患儿组较对照组增高(P<0.01),重症患儿又显著高于普通型患儿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手足口病患儿Breg细胞表达水平与血清IL-10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1),与血清TGF-β无相关性,与CD3+CD8+CD28+细胞毒T细胞表达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74,P<0.01). 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存在显著免疫失衡,即CD3+CD8+CD28+细胞毒T细胞显著增多,可能与Breg细胞表达减低导致的免疫抑制功能不足有关;Breg细胞表达水平分析有助于手足口病的诊断、进展和预后评估.
作者:王跃飞;林邦长;何哲航;郑瑞;陈葆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易激综合征及其分型的影响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浙江省荣军医院消化内科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189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组)135例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阴性组)54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及不同分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为40.7%,显著高于对照组24.1%(P<0.05);观察组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缓解率为76.9%,高于失败组43.8%(P<0.05). 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分型无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以提高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缓解率.
作者:陈涛;沈丽丽;吴长明;唐凯;金利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预混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治疗,研究组给予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有利于提高肺部感染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凌丽;栾增强;阳晓燕;向登菊;胡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无缝合固定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2016年外科ICU、内科ICU、内科CCU入院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 d的患者3 680例,2014年1月-2015年6月采用传统缝合固定导管集束化作为对照组1 730例,2015年7月-2016年12月采用无缝合固定导管集束化作为干预组1 950例,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患者千日导管感染率为4.08‰、高于对照组的1.54‰;对照组针刺伤发生15例,发生率为0.87%,干预组未发生针刺伤;对照组导管维护时间为(17.26±2.56)min,干预组导管维护时间为(12.00±1.65)min,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缝合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缩短导管维护时间.
作者:林金香;陈湘威;黄秀艳;范祖燕;方蘅英;陈妙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麻醉机通气系统细菌感染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出现肺部医院感染. 方法 选择2013年-2015年收治的38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菌落检出结果相应的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感染组64例与非感染组320例,比较两组病例术后肺部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 384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医院感染20例,感染率为5.21%;在所有患者使用的麻醉机通气系统取1 536份标本,检出细菌的有64份,阳性率为4.17%;由64份细菌阳性标本中共检出69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42株占60.87%;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术前麻醉机通气系统感染和术后肺部医院感染呈正相关(r=0.514, P<0.05). 结论 麻醉机通气系统经消毒之后仍存在较低比例的细菌感染,通过控制麻醉机通气系统的细菌感染能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肺部感染.
作者:曹平;熊响清;占卫新;李茜茜;卓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流行性腮腺炎感染儿童腮腺和腹部的声像图研究.方法 筛选2011年10月-2016年10月医院儿科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患儿9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来医院进行检查的正常儿童86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和腹部超声对两组进行儿童的腮腺、周围淋巴结、脾脏、肝脏和胆囊进行超声检查和观察血流情况,并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淀粉酶和转氨酶的水平.结果 超声腮腺测值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左侧腮腺厚径、长径以及右侧腮腺厚径和长径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均呈现左侧腮腺长径明显增长的症状;而两组在脾脏厚径、长径、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腮腺声像图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腮腺内结节≥3个、外结节数量≥3个的患儿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患儿的腮腺轮廓多呈现模糊、实质回声增粗,且出现血流分布增多的情况(P<0.05);两组在腹部声像图中脾脏、胆囊壁、门静脉内径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患儿门静脉管壁多呈现回声增粗增强(P<0.05),其中有的患儿呈双边影征;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大多数患儿出现超敏C-反应蛋白,占67.02%、血清淀粉酶占93.62%,尿淀粉酶占74.47%,均升高,其中94例患儿中88位都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比例高达93.62%.结论 对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可有效的检查患儿患病时腮腺和腹部的声像图变化,综合实验室检测数据,尤其关注血和尿中淀粉酶的水平,对临床的诊断具有一定应用意义.
作者:袁汝亮;冯岚;吴丽琴;洪海燕;王军莲;何丽瑾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