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武;刘伯伟;索继江;贾宁;杜明梅;谢丽君;任世旺;李璐;戴彦榛;张大川;邢玉斌;刘运喜
目的 探究冲吸式口腔干预对住院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医院ICU住院患者8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棉球擦拭进行口腔处理,干预组给予患者冲吸式口腔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 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第三天起干预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降钙素原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干预组IL-6、IL-8、IL-10、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肺部感染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冲吸式口腔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璞;乔东鸽;范鲁鼎;张文宗;石霞;王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流行性腮腺炎感染儿童腮腺和腹部的声像图研究.方法 筛选2011年10月-2016年10月医院儿科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患儿9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来医院进行检查的正常儿童86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和腹部超声对两组进行儿童的腮腺、周围淋巴结、脾脏、肝脏和胆囊进行超声检查和观察血流情况,并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淀粉酶和转氨酶的水平.结果 超声腮腺测值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左侧腮腺厚径、长径以及右侧腮腺厚径和长径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均呈现左侧腮腺长径明显增长的症状;而两组在脾脏厚径、长径、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腮腺声像图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腮腺内结节≥3个、外结节数量≥3个的患儿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患儿的腮腺轮廓多呈现模糊、实质回声增粗,且出现血流分布增多的情况(P<0.05);两组在腹部声像图中脾脏、胆囊壁、门静脉内径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患儿门静脉管壁多呈现回声增粗增强(P<0.05),其中有的患儿呈双边影征;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大多数患儿出现超敏C-反应蛋白,占67.02%、血清淀粉酶占93.62%,尿淀粉酶占74.47%,均升高,其中94例患儿中88位都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比例高达93.62%.结论 对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可有效的检查患儿患病时腮腺和腹部的声像图变化,综合实验室检测数据,尤其关注血和尿中淀粉酶的水平,对临床的诊断具有一定应用意义.
作者:袁汝亮;冯岚;吴丽琴;洪海燕;王军莲;何丽瑾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孕28周后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4-2015年医院孕28周后孕妇1 000例的临床资料,选择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孕妇145例作为细菌性阴道病组,选择同期正常健康孕妇1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孕妇的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妊娠结局等资料. 结果 1 000例孕28周后孕妇中,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4.5%、0.7%、7.2%;孕28~33+6周、孕34~39+6周和孕40~42周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4~39+6周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高,为18.8%;细菌性阴道病组治疗患者胎膜早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未治疗患者(P<0.05),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高于未治疗患者(P<0.05). 结论 孕晚期孕妇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对妊娠结局带来不良影响,对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进行正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西叶;蒋益炯;金晶;丁携云;王凯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探讨患者感染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与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就诊的14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并发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71例及非感染组76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82例,进行病原菌鉴定分型,比较各组外周血炎症指标. 结果 71例感染组患者共分离致病菌9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2株占57.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7(IL-17)、白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外周血TNF-α、IL-17、IL-6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足病感染患者严重程度与血清IL-6、IL-17、TNF-α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感染性糖尿病足患者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并且患者感染后TNF-α、IL-17、IL-6水平高于非感染组,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
作者:王永红;张驰;乐岭;陈佩琦;张珠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者CD4+CD25+ Treg细胞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D4+CD25+Treg细胞为(7.52±1.10)% 、对照组为(8.21±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确切,对甲状腺的功能影响较小,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CD4+CD25+Treg细胞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瑞红;梁强;王妍雪;陈彦博;翟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天津市消化内镜基本信息,监测内镜再处理质量.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调查2016年4月-10月天津市消化内镜基本信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内镜管腔冲洗水和终末漂洗水进行采样,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全市16个区共有44家公立医院开展内镜诊疗业务,共有胃镜221条、肠镜139条;调查共采集胃镜22条,肠镜20条,管腔冲洗水水样合格率为64.3%,终末漂洗水水样合格率为50%,医院级别、是否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使用集菌设备采样对内镜再处理结果有影响;检出有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病原菌.结论 被调查的内镜再处理合格率较低,三级医院对于内镜再处理落实较好,应落实终末漂洗水要求,进一步加强培训与监测,落实相关标准.
作者:纪学悦;费春楠;刘军;刘贺;宋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医院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和HAP患者的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预防和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HAP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HAP患者114例,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因素进行分析,评价HAP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与HAP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HAP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例,痰培养为鲍氏不动杆菌29例, 患者病死率为43.0%;感染前30天内入住ICU、机械通气、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为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HAP独立危险因素;感染时APACHEII评分>18、合并ARDS、合并休克是HAP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ICU患者、有机械通气史患者要警惕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风险,尽量减少ICU住院日及机械通气时间;临床上滥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会增加住院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风险,HAP患者感染时APACHEⅡ评分可以预估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晨露;肖永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精细管理护理策略对提高神经介入导管室洁净程度及降低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神经介入导管室行择期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84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5年6月-12月420例施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A组,2016年1月-6月420例施行精细管理护理策略的患者设为B组,记录两组医护人员正确洗手及无接触戴手套情况,记录介入室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部、介入室空气质量、消毒剂、无菌物品采样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B组医护人员的正确外科洗手、无接触戴手套、介入室的空气质量、物体表面、消毒剂、无菌物品的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2.5%、96.7%、99.5%、95.0%、96.0%、96.3%,均显著高于A组的76.1%、82.5%、85.0%、79.8%、84.5%、78.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5%,住院时间为(3.1±4)天,均显著低于A组的感染率7.8%,住院时间(4.6±0.5)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护理策略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在提高神经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依从性及介入室物品抽样合格率的同时还能降低神经介入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永青;雷利华;李瑞博;胡梦强;陈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术后盆腔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术后盆腔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期间临床拟诊为术后盆腔感染的100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并与确诊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确诊盆腔感染92例占92.00%;超声检查71例诊断盆腔感染占71.00%,其中30例输卵管炎占30.00%、15例子宫内膜炎占15.00%、4例宫腔积脓占4.00%、6例输卵管炎合并子宫内膜炎占6.00%、16例盆腔脓肿占16.00%、8例卵巢囊肿占8.00%、2例子宫肌瘤占2.00%、3例恶性肿瘤占3.00%、12例单纯盆腔积液占12.00%、4例未见异常占4.00%;超声诊断术后盆腔感染的敏感度为73.91%、特异度为62.50%、阳性预测值为95.77%、诊断符合率为73.00%. 结论 超声用于术后盆腔感染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较低,超声下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应结合病理及其他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冉青;王华;甄艳华;郭琦;孙雪;王燕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统计分析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监测数据,探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以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对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525例胃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数据,整理分析胃肠肿瘤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合胃肠肿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胃肠道肿瘤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方案.结果 525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分泌物中36例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切口感染率6.86%,36份标本共检出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76.19%,革兰阴性菌7株占16.67%,真菌3株占7.14%;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拉定耐药率>50%,而对替考拉宁、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利奈唑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替考拉宁、头孢噻吩有较高的耐药率>50%,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患者经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定期总结胃肠肿瘤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数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延缓院内病原菌耐药性发展进程,以降低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董丹;李佳佳;尚宜星;张晓晓;杜星霖;王豫川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于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642例,按是否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310例和非肺部感染组332例;全面评估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肺部感染组患者在使用呼吸机、合并糖尿病、卧床方面分布率均高于非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用力肺活量(FVC1)、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FEV1/FVC、动脉氧分压方面与非肺部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送检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310份,共检出25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58株占62.95%. 结论 COPD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重更大.
作者:周敏;余祖琳;王美芳;朱立颖;罗金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的试验室检查数据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医院儿科确诊为川崎病的683例患儿,将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列为观察组,未感染653例列为对照组,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及试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空腹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血清降钙素PCT、血清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等;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 MP-IgM检测,使用血液抗凝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根据患儿超声心动图探查冠状动脉诊断冠状动脉损伤(CAL).结果 全体患儿送检血液样本共检出革兰阳性菌23株、革兰阴性菌48株、肺炎支原体30例以及肺炎衣原体3例,病原体分布;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4.4%;全体患儿治疗后复查WBC、PLT、ESR、Hs-CRP、PCT等实验室检测,治疗后WBC、PLT、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PCT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Hs-CRP及PCT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IgG、C3、CD8+与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D发生率为86.7%,对照组CAD发生率为42.9%.结论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增加了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D)的概率,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较未并发感染MP的KD患儿更为紊乱,建议临床上加强重视,避免漏诊延误病情.
作者:蓝莹;陈洋;熊越华;蔡小芳;蓝荣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hs-CRP/ALB对低体质量儿早发感染的诊断效果,以减少低体质量儿早发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出生6h入住医院NICU合并宫内感染围生期高危因素的低体质量儿112例,依据早产儿感染的结局状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所有患儿入新生儿病房时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的结果、患儿入新生儿病房0、24、48和72h时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的比值进行收集和比较,对死亡组和存活组白蛋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的比值进行对比,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组患儿48、72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48h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儿白蛋白低于存活组,48h时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高于存活组,故死亡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48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预测早产儿早发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即AUC)为0.764;佳临界值时敏感度为85.01%.结论 血清hs-CRP/ALB对低体质量儿早发感染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患儿临床预测、评估、治疗具有较好的帮助,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曾学文;林烈桔;麦朗君;符学兴;赵二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国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历经30年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但依然存在许多困难,院感专职人员的职称晋升问题便是其中之一.由于目前国内缺乏专一针对院感专职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系列,院感专职人员通过背景专业序列晋升障碍重重;同时,职称晋升难题也是阻碍优秀中青年医务人员加入院感队伍的一大障碍.针对国内职称晋升管理体系和感控专职人员职称晋升现状,江苏省率先在国内探索解决院感专职人员职称晋升问题,通过主攻高级职称晋升、临床医生优先、量身打造考评要求等程序逐步探索解决专职感控医生高级职称晋升.针对院感团队中临床医生缺乏的现状,国内部分地区也进行了探索,主要有感染科、感染管理科、微生物室合并和临床医生兼职感控两种模式,同时,如何真正发挥感控医生在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为彻底解决院感团队中所有人员的职称晋升问题,还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比如在医学院校开设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立独立的院感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序列等,从而保证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作者:刘波;张永祥;陈文森;张卫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一起学校肠聚集性大肠杆菌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10日-11月2日学校急性胃肠炎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未发病的学生,按照同班级、同性别1:2进行匹配作为对照组,分析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疫情共核实病例63例,其中47.46%病例发病时间在上午6~9时,男性28例,女性35例;其中60例学生病例分布在三个年级23个班,41间宿舍;临床特征以腹泻、腹痛为主;发病前1日、2日、3日晚餐摄入污染米饭、发病前3日午餐摄入污染鱼丸的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3.54(95%CI:1.43,8.77);2.97(95%CI:1.36,6.50);4.37(95%CI:1.81,10.54);2.80(95%CI:1.20,6.53).结论 该事件为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引起的暴发疫情,早期病例校内摄入受EAEC污染的食物是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鲁影;杨超;邝浩成;王大虎;汪慧;李铁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对感染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疑似病例16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等. 结果 CT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结果120例,真阴性15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24例;MRI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结果135例,真阴性21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4例;CT的阳性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为75.93%、24.07%、97.56%、83.33%、5.85%、0.03%;MRI为84.57%、15.43%、98.54%、91.30%、11.326%、0.016%;MRI检查阳性率与病理检查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T检查阳性率与病理检查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伤时具有更好的特异度,能够做到精确诊断,可做为临床上诊断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伤的重要依据.
作者:唐文杰;郭若汨;张丽娜;陈景标;邹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败血症菌群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分娩时诊断为败血症,且血培养阳性的198例新生儿的基本资料和血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临床基本特征差异.结果 医院19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血液标本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8株,占86.7%,且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为主,其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检出19株,占7.2%,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真菌检出16株,占6.1%,仅一株耐药菌.结论 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定期对医院常见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根据其药敏情况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吴菠;张瑞;徐虹;林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病毒(HBV)相关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复发转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应用TACE术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70例患者为抗病毒组,将TACE术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7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同时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抗病毒组CD3+、CD4+/CD8+、NK显著上升,治疗后抗病毒组CD3+、CD4+/CD8+、NK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病毒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57%显著高于对照组51.32%,复发率为48.57%显著低于对照组67.11%(P<0.05). 结论 抗乙肝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防止乙肝病毒被激活,对于改善HBV相关性肝癌预后具有促进效果.
作者:林福煌;林碧泉;吴宁;李斯锐;陈峰;陈美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总结输尿管支架相关尿路感染患者肾脏形态与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准确评价输尿管支架相关尿路感染病情提供可靠信息.方法 选取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输尿管支架留置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61例作为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接受输尿管支架留置后无感染的63名患者作为未感染组,在泌尿外科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肾静态显像检查和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肾脏形态、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特点.结果 手术前两组尿红细胞形态均以均一型为主,且未见肾脏炎性病变,组间尿红细胞形态异常率、肾炎病变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后,感染组红细胞形态异常率(80.3%)、肾脏阳性改变率(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支架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多存在尿红细胞形态异常、尿白细胞增多、肾实质炎性病变等病理性改变,输尿管支架管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应积极进行尿红细胞分析和肾静态显像检查,尽早准确评估肾实质受累情况.
作者:牛俊豪;王俊勇;张莹;张君;王朝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低剂量甲泼尼龙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伴脓毒血症患儿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医院在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9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伴脓毒血症的患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激素组39例和常规组40例;观察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改善及预后情况. 结果 79例患儿中血培养出86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80株占93.02%;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D4+与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激素组的CD4+与CD8+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素组患儿向慢性骨髓炎发展的共占5.13%,死亡可完全避免,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剂量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伴脓毒血症的患儿,可明显调节免疫功能,显著改善预后,且常规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利于对接下来的诊治.
作者:甘先民;侯悦媚;黄乙勇;黎行宙;符凯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