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先民;侯悦媚;黄乙勇;黎行宙;符凯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败血症菌群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分娩时诊断为败血症,且血培养阳性的198例新生儿的基本资料和血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临床基本特征差异.结果 医院19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血液标本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8株,占86.7%,且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为主,其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检出19株,占7.2%,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真菌检出16株,占6.1%,仅一株耐药菌.结论 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定期对医院常见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根据其药敏情况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吴菠;张瑞;徐虹;林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分析Hp感染对于脑梗死的影响. 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间确诊的93例脑梗死伴有Hp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且根据Hp感染类型分为Ⅰ型亚组患者54例和Ⅱ型亚组患者39例,同时选取60例未感染Hp的脑梗死病例作为病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体检5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组间在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异同点. 结果 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病例对照组(P<0.05),且病例对照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Ⅰ型亚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Ⅱ型亚组,且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颈内动脉末端(TICA)血流速度以及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Ⅱ型亚组(P<0.05). 结论 Hp感染能够影响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变及血流动力,其可能与脑梗死发病机制具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林淑琴;魏晓晶;徐黔;谢国民;王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总结输尿管支架相关尿路感染患者肾脏形态与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准确评价输尿管支架相关尿路感染病情提供可靠信息.方法 选取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输尿管支架留置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61例作为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接受输尿管支架留置后无感染的63名患者作为未感染组,在泌尿外科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肾静态显像检查和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肾脏形态、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特点.结果 手术前两组尿红细胞形态均以均一型为主,且未见肾脏炎性病变,组间尿红细胞形态异常率、肾炎病变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后,感染组红细胞形态异常率(80.3%)、肾脏阳性改变率(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支架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多存在尿红细胞形态异常、尿白细胞增多、肾实质炎性病变等病理性改变,输尿管支架管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应积极进行尿红细胞分析和肾静态显像检查,尽早准确评估肾实质受累情况.
作者:牛俊豪;王俊勇;张莹;张君;王朝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一起学校肠聚集性大肠杆菌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10日-11月2日学校急性胃肠炎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未发病的学生,按照同班级、同性别1:2进行匹配作为对照组,分析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疫情共核实病例63例,其中47.46%病例发病时间在上午6~9时,男性28例,女性35例;其中60例学生病例分布在三个年级23个班,41间宿舍;临床特征以腹泻、腹痛为主;发病前1日、2日、3日晚餐摄入污染米饭、发病前3日午餐摄入污染鱼丸的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3.54(95%CI:1.43,8.77);2.97(95%CI:1.36,6.50);4.37(95%CI:1.81,10.54);2.80(95%CI:1.20,6.53).结论 该事件为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引起的暴发疫情,早期病例校内摄入受EAEC污染的食物是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鲁影;杨超;邝浩成;王大虎;汪慧;李铁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无缝合固定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2016年外科ICU、内科ICU、内科CCU入院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 d的患者3 680例,2014年1月-2015年6月采用传统缝合固定导管集束化作为对照组1 730例,2015年7月-2016年12月采用无缝合固定导管集束化作为干预组1 950例,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患者千日导管感染率为4.08‰、高于对照组的1.54‰;对照组针刺伤发生15例,发生率为0.87%,干预组未发生针刺伤;对照组导管维护时间为(17.26±2.56)min,干预组导管维护时间为(12.00±1.65)min,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缝合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缩短导管维护时间.
作者:林金香;陈湘威;黄秀艳;范祖燕;方蘅英;陈妙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病毒(HBV)相关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复发转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应用TACE术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70例患者为抗病毒组,将TACE术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7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同时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抗病毒组CD3+、CD4+/CD8+、NK显著上升,治疗后抗病毒组CD3+、CD4+/CD8+、NK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病毒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57%显著高于对照组51.32%,复发率为48.57%显著低于对照组67.11%(P<0.05). 结论 抗乙肝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防止乙肝病毒被激活,对于改善HBV相关性肝癌预后具有促进效果.
作者:林福煌;林碧泉;吴宁;李斯锐;陈峰;陈美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探究其相关因素,为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1月于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患者610例,采用医院微生物半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通过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同时搜集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610例ICU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出现血流感染的患者31例,感染率为5.08%,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6株占60.53%;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第三代以下头孢菌素、四环素类、部分氨基糖甙类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部分可达100.00%;logistic多元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患者的意识状态、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及静脉营养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出现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应注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应针对病原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何清;冯喆;刘韬滔;常志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基因型,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方法 对2014年3月-2016 年10月医院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338 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布进行分析,同时随机抽取其中60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扩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常见的β-内酰胺酶基因:TEM、CTX-M和SHV. 结果 分离的498 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 338株,占67.87%;科室分布以妇瘤科为主,共94株占27.81%;PCR扩增显示,6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TEM 55株, 占91.67%, CTX-M1 42株, 占70.00%, CTX-M13 42株, 占70.00%, SHV 24株占40.00%;且携带≥两种耐药基因53株占88.33%. 结论 本地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在妇瘤科及胃肠科等科室;基因型以TEM、CTX-M1、CTX-M13型为主.
作者:李晖;陈艳华;江宗蔚;黄文成;陆一平;舒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国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历经30年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但依然存在许多困难,院感专职人员的职称晋升问题便是其中之一.由于目前国内缺乏专一针对院感专职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系列,院感专职人员通过背景专业序列晋升障碍重重;同时,职称晋升难题也是阻碍优秀中青年医务人员加入院感队伍的一大障碍.针对国内职称晋升管理体系和感控专职人员职称晋升现状,江苏省率先在国内探索解决院感专职人员职称晋升问题,通过主攻高级职称晋升、临床医生优先、量身打造考评要求等程序逐步探索解决专职感控医生高级职称晋升.针对院感团队中临床医生缺乏的现状,国内部分地区也进行了探索,主要有感染科、感染管理科、微生物室合并和临床医生兼职感控两种模式,同时,如何真正发挥感控医生在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为彻底解决院感团队中所有人员的职称晋升问题,还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比如在医学院校开设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立独立的院感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序列等,从而保证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作者:刘波;张永祥;陈文森;张卫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医院感染检测与管理水平.物联网技术是通过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实现全方位、全时空监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每个细节,对医院的人员、设备、环境、流程实施实时智能识别和智慧管理,从而达到快速发现、智能预警和有效处理医院感染事件的目的.本研究对物联网及其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医院感染的精准感控,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各种医院感染管理子系统.
作者:姚宏武;刘伯伟;索继江;贾宁;杜明梅;谢丽君;任世旺;李璐;戴彦榛;张大川;邢玉斌;刘运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骨科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3月医院骨科进行I类手术的患者6253例,发生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在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0例作为非感染组,术后1 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NAP,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 6253例患者中共282例发生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率为4.5%;感染组NAP阳性率、NAP积分、CRP和PCT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2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82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6株,占44.68%,革兰阴性菌120株,占42.55%,支原体14株,占4.96%,病毒12株,占4.26%,其他菌株10株,占3.5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NAP阳性率(99.53±0.15)和积分(452.36±65.28)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86.33±5.17)和(292.15±46.3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CRP和P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CRP(246.18±50.52)mg/L和PCT(1.25±0.26)ug/L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135.35±35.15)mg/L和PCT(1.01±0.33)ug/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革兰阳性菌和支原体感染患者NAP阳性率和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P活性检测在骨科患者感染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于快速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国明;贾少华;周红梅;张中伟;沈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者CD4+CD25+ Treg细胞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D4+CD25+Treg细胞为(7.52±1.10)% 、对照组为(8.21±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确切,对甲状腺的功能影响较小,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CD4+CD25+Treg细胞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瑞红;梁强;王妍雪;陈彦博;翟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糖尿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医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3例糖尿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真菌类型分布及构成;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1例;观察组使用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而对照组仅使用氟康唑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83例糖尿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行口腔真菌涂片检查共发现致病菌92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多占51.09%;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口腔PH及白斑面积相差较小,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口腔PH及白斑面积分别为(7.52±0.24)及(2.21±1.14)mm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时,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要致病菌,使用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可显著改善口腔环境,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珊;田玉岭;宋绍华;边少峰;李学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孕28周后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4-2015年医院孕28周后孕妇1 000例的临床资料,选择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孕妇145例作为细菌性阴道病组,选择同期正常健康孕妇1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孕妇的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妊娠结局等资料. 结果 1 000例孕28周后孕妇中,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4.5%、0.7%、7.2%;孕28~33+6周、孕34~39+6周和孕40~42周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4~39+6周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高,为18.8%;细菌性阴道病组治疗患者胎膜早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未治疗患者(P<0.05),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高于未治疗患者(P<0.05). 结论 孕晚期孕妇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对妊娠结局带来不良影响,对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进行正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西叶;蒋益炯;金晶;丁携云;王凯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磷酸受纳蛋白(PLB)小干扰RNA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PLB siRNA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通过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重组RNA干扰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no-X-siPLB),并导入大鼠心肌,6周后,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PLB表达水平.结果 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PL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LB siRNA组PLB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感染性休克组(P<0.05);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PLB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和PLB siRNA组SR Ca2+-ATPase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LB siRNA组PLB SR Ca2+-ATPase活力显著高于感染性休克组(P<0.05);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SR Ca2+-ATPase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PLB siRNA组LVSP、+dP/dtmax、-dP/dt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D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LB siRNA组LVSP、+dP/dtmax、-dP/dtmax显著高于感染性休克组(P<0.05),LVEDP显著低于感染性休克组(P<0.05);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LVSP、LVEDP、+dP/dtmax、-dP/dt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构建PLB小干扰RNA,心肌注射后对PLB表达有一定的沉默作用,从而提高SR Ca2+-ATPase活性,提高心脏储备,改善心功能.
作者:李江;贾宝辉;宋佳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飞行检查对住院危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对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实施飞行检查预防控制管理医院感染,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为未实施阶段;比较实施飞行检查前后医院感染率,手卫生依从率、洗手正确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环境卫生抽查监测合格率和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医院感染患儿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 飞行检查实施前NICU入住患儿共4588例,医院感染202例,感染率为4.40%;飞行检查实施后NICU入住患儿共5754例,医院感染160例,感染率为2.78%;飞行检查实施后NICU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飞行检查实施前202例医院感染患儿,共检出257例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06株,占41.25%,革兰阴性菌141株,占54.86%,真菌10株,占3.89%;飞行检查实施后160例医院感染患儿,共检出199例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0株,占40.20%,革兰阴性菌111株,占55.78%,真菌8株,占4.02%,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飞行检查实施前相比,飞行检查实施后手卫生依从率、洗手正确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环境卫生抽查监测合格率和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飞行检查方法用于住院危重症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管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和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吴玉梅;付莹莹;王红娟;董蒙蒙;王秀菊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的试验室检查数据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医院儿科确诊为川崎病的683例患儿,将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列为观察组,未感染653例列为对照组,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及试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空腹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血清降钙素PCT、血清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等;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 MP-IgM检测,使用血液抗凝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根据患儿超声心动图探查冠状动脉诊断冠状动脉损伤(CAL).结果 全体患儿送检血液样本共检出革兰阳性菌23株、革兰阴性菌48株、肺炎支原体30例以及肺炎衣原体3例,病原体分布;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4.4%;全体患儿治疗后复查WBC、PLT、ESR、Hs-CRP、PCT等实验室检测,治疗后WBC、PLT、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PCT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Hs-CRP及PCT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IgG、C3、CD8+与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D发生率为86.7%,对照组CAD发生率为42.9%.结论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增加了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D)的概率,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较未并发感染MP的KD患儿更为紊乱,建议临床上加强重视,避免漏诊延误病情.
作者:蓝莹;陈洋;熊越华;蔡小芳;蓝荣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探讨患者感染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与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就诊的14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并发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71例及非感染组76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82例,进行病原菌鉴定分型,比较各组外周血炎症指标. 结果 71例感染组患者共分离致病菌9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2株占57.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7(IL-17)、白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外周血TNF-α、IL-17、IL-6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足病感染患者严重程度与血清IL-6、IL-17、TNF-α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感染性糖尿病足患者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并且患者感染后TNF-α、IL-17、IL-6水平高于非感染组,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
作者:王永红;张驰;乐岭;陈佩琦;张珠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术后盆腔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术后盆腔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期间临床拟诊为术后盆腔感染的100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并与确诊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确诊盆腔感染92例占92.00%;超声检查71例诊断盆腔感染占71.00%,其中30例输卵管炎占30.00%、15例子宫内膜炎占15.00%、4例宫腔积脓占4.00%、6例输卵管炎合并子宫内膜炎占6.00%、16例盆腔脓肿占16.00%、8例卵巢囊肿占8.00%、2例子宫肌瘤占2.00%、3例恶性肿瘤占3.00%、12例单纯盆腔积液占12.00%、4例未见异常占4.00%;超声诊断术后盆腔感染的敏感度为73.91%、特异度为62.50%、阳性预测值为95.77%、诊断符合率为73.00%. 结论 超声用于术后盆腔感染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较低,超声下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应结合病理及其他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冉青;王华;甄艳华;郭琦;孙雪;王燕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消毒学是一门应用、交叉性学科,其在研究消毒作用机制的同时重点研究消毒新技术、新方法及其评价检测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水消毒、手卫生、医疗器械等消毒技术在医疗机构应用,并随相关医疗机构感染管理标准规范的实施得以规范化、快速化发展.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等高水平消毒剂、清洗消毒机、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等消毒灭菌器械、以及指示物逐步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近年来,新型诊疗手段的出现,消毒学科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协同促进发展,对于控制医院感染、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涛;班海群;沈瑾;王佳奇;段弘扬;张流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