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对骨科患者感染的诊断研究

范国明;贾少华;周红梅;张中伟;沈杰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骨科, 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骨科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3月医院骨科进行I类手术的患者6253例,发生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在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0例作为非感染组,术后1 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NAP,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 6253例患者中共282例发生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率为4.5%;感染组NAP阳性率、NAP积分、CRP和PCT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2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82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6株,占44.68%,革兰阴性菌120株,占42.55%,支原体14株,占4.96%,病毒12株,占4.26%,其他菌株10株,占3.5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NAP阳性率(99.53±0.15)和积分(452.36±65.28)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86.33±5.17)和(292.15±46.3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CRP和P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CRP(246.18±50.52)mg/L和PCT(1.25±0.26)ug/L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135.35±35.15)mg/L和PCT(1.01±0.33)ug/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革兰阳性菌和支原体感染患者NAP阳性率和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P活性检测在骨科患者感染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于快速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探究其相关因素,为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1月于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患者610例,采用医院微生物半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通过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同时搜集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610例ICU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出现血流感染的患者31例,感染率为5.08%,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6株占60.53%;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第三代以下头孢菌素、四环素类、部分氨基糖甙类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部分可达100.00%;logistic多元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患者的意识状态、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及静脉营养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出现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应注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应针对病原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何清;冯喆;刘韬滔;常志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糖尿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究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糖尿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医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3例糖尿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真菌类型分布及构成;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1例;观察组使用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而对照组仅使用氟康唑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83例糖尿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行口腔真菌涂片检查共发现致病菌92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多占51.09%;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口腔PH及白斑面积相差较小,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口腔PH及白斑面积分别为(7.52±0.24)及(2.21±1.14)mm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时,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要致病菌,使用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可显著改善口腔环境,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珊;田玉岭;宋绍华;边少峰;李学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分析Hp感染对于脑梗死的影响. 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间确诊的93例脑梗死伴有Hp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且根据Hp感染类型分为Ⅰ型亚组患者54例和Ⅱ型亚组患者39例,同时选取60例未感染Hp的脑梗死病例作为病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体检5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组间在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异同点. 结果 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病例对照组(P<0.05),且病例对照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Ⅰ型亚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Ⅱ型亚组,且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颈内动脉末端(TICA)血流速度以及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Ⅱ型亚组(P<0.05). 结论 Hp感染能够影响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变及血流动力,其可能与脑梗死发病机制具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林淑琴;魏晓晶;徐黔;谢国民;王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术后盆腔感染诊断中超声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在术后盆腔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术后盆腔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期间临床拟诊为术后盆腔感染的100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并与确诊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确诊盆腔感染92例占92.00%;超声检查71例诊断盆腔感染占71.00%,其中30例输卵管炎占30.00%、15例子宫内膜炎占15.00%、4例宫腔积脓占4.00%、6例输卵管炎合并子宫内膜炎占6.00%、16例盆腔脓肿占16.00%、8例卵巢囊肿占8.00%、2例子宫肌瘤占2.00%、3例恶性肿瘤占3.00%、12例单纯盆腔积液占12.00%、4例未见异常占4.00%;超声诊断术后盆腔感染的敏感度为73.91%、特异度为62.50%、阳性预测值为95.77%、诊断符合率为73.00%. 结论 超声用于术后盆腔感染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较低,超声下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应结合病理及其他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冉青;王华;甄艳华;郭琦;孙雪;王燕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对骨科患者感染的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骨科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3月医院骨科进行I类手术的患者6253例,发生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在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0例作为非感染组,术后1 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NAP,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 6253例患者中共282例发生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率为4.5%;感染组NAP阳性率、NAP积分、CRP和PCT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2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82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6株,占44.68%,革兰阴性菌120株,占42.55%,支原体14株,占4.96%,病毒12株,占4.26%,其他菌株10株,占3.5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NAP阳性率(99.53±0.15)和积分(452.36±65.28)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86.33±5.17)和(292.15±46.3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CRP和P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CRP(246.18±50.52)mg/L和PCT(1.25±0.26)ug/L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135.35±35.15)mg/L和PCT(1.01±0.33)ug/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革兰阳性菌和支原体感染患者NAP阳性率和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P活性检测在骨科患者感染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于快速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国明;贾少华;周红梅;张中伟;沈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消毒学与医院感染管理的相互促进

    消毒学是一门应用、交叉性学科,其在研究消毒作用机制的同时重点研究消毒新技术、新方法及其评价检测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水消毒、手卫生、医疗器械等消毒技术在医疗机构应用,并随相关医疗机构感染管理标准规范的实施得以规范化、快速化发展.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等高水平消毒剂、清洗消毒机、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等消毒灭菌器械、以及指示物逐步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近年来,新型诊疗手段的出现,消毒学科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协同促进发展,对于控制医院感染、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涛;班海群;沈瑾;王佳奇;段弘扬;张流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磁共振成像在感染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伤患者中的诊断评价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对感染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疑似病例16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等. 结果 CT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结果120例,真阴性15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24例;MRI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结果135例,真阴性21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4例;CT的阳性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为75.93%、24.07%、97.56%、83.33%、5.85%、0.03%;MRI为84.57%、15.43%、98.54%、91.30%、11.326%、0.016%;MRI检查阳性率与病理检查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T检查阳性率与病理检查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伤时具有更好的特异度,能够做到精确诊断,可做为临床上诊断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伤的重要依据.

    作者:唐文杰;郭若汨;张丽娜;陈景标;邹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川崎病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的试验室检查数据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医院儿科确诊为川崎病的683例患儿,将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列为观察组,未感染653例列为对照组,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及试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空腹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血清降钙素PCT、血清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等;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 MP-IgM检测,使用血液抗凝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根据患儿超声心动图探查冠状动脉诊断冠状动脉损伤(CAL).结果 全体患儿送检血液样本共检出革兰阳性菌23株、革兰阴性菌48株、肺炎支原体30例以及肺炎衣原体3例,病原体分布;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4.4%;全体患儿治疗后复查WBC、PLT、ESR、Hs-CRP、PCT等实验室检测,治疗后WBC、PLT、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PCT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Hs-CRP及PCT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IgG、C3、CD8+与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D发生率为86.7%,对照组CAD发生率为42.9%.结论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增加了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D)的概率,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较未并发感染MP的KD患儿更为紊乱,建议临床上加强重视,避免漏诊延误病情.

    作者:蓝莹;陈洋;熊越华;蔡小芳;蓝荣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PCT、IL-6和CRP水平分析

    目的 探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并发单一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149例VAP患者,根据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分为假丝酵母菌属组65例、其他病菌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在65例伴有假丝酵母菌感染的VAP患者中,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共40株占61.54%;在假丝酵母菌属组中,β-葡聚糖阳性患者的PCT、IL-6以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β-葡聚糖阴性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导致VAP患者发生的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众多,在临床治疗期间需积极消除各种易感因素,及时给予其相应的抗真菌感染治疗;β-葡聚糖在评价假丝酵母菌感染以及感染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长志;司佳亚;陈新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PLB小干扰RNA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左心功能的作用

    目的 探讨磷酸受纳蛋白(PLB)小干扰RNA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PLB siRNA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通过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重组RNA干扰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no-X-siPLB),并导入大鼠心肌,6周后,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PLB表达水平.结果 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PL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LB siRNA组PLB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感染性休克组(P<0.05);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PLB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和PLB siRNA组SR Ca2+-ATPase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LB siRNA组PLB SR Ca2+-ATPase活力显著高于感染性休克组(P<0.05);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SR Ca2+-ATPase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PLB siRNA组LVSP、+dP/dtmax、-dP/dt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D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LB siRNA组LVSP、+dP/dtmax、-dP/dtmax显著高于感染性休克组(P<0.05),LVEDP显著低于感染性休克组(P<0.05);感染性休克组、盐水组LVSP、LVEDP、+dP/dtmax、-dP/dt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构建PLB小干扰RNA,心肌注射后对PLB表达有一定的沉默作用,从而提高SR Ca2+-ATPase活性,提高心脏储备,改善心功能.

    作者:李江;贾宝辉;宋佳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程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感染严重程度与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07年9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36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根据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将所有患者分为Ⅰ级组(轻度)124例、Ⅱ级组(中度)102例、Ⅲ级组(重度)86例、IV级组(极重度)48例,比较4组患者临床指标. 结果 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肺功能的变差而显著增高(P<0.01),且肺功能IV级患者血清PCT、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高于Ⅲ级者(P<0.05),Ⅲ级者显著高于Ⅱ级者(P<0.05),Ⅱ级者显著高于Ⅰ级者(P<0.05);血清PCT、IL-6、TNF-α、CRP水平与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FEV1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 结论 COPD患者较易发生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与肺部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应积极防治COPD患者肺部感染,尽大可能保护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潘丽娟;毛毅敏;孙瑜霞;夏云龙;王向迎;王秋颖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根据支气管解剖位置叩击排痰对呼吸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价值

    目的 探讨叩击支气管解剖位置进行排痰对预防住院呼吸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124例住院呼吸内科排痰困难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叩背排痰法,观察组患者使用支气管解剖位置叩击排痰法,在排痰完后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记录两组患者前5天的排痰量,比较两组患者排痰的有效率及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后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前5天排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排痰有效43例,有效率69.4%,观察组患者排痰有效56例,有效率90.3%,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吸痰前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吸痰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例(8.1%)、肺炎克雷伯菌3例(4.8%)、白念珠菌4例(6.5%)、曲霉菌属3例(4.8%),总肺部感染例数15例(24.2%),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铜绿假单胞菌2例(3.3%)、肺炎克雷伯菌1例(1.6%)、白念珠菌1例(1.6%),总肺部感染例数4例(6.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支气管解剖位置叩击排痰比传统叩击排痰法更有效果,排痰的有效率更高,有利于患者恢复,能够有效预防住院呼吸内科患者肺部感染.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腹腔镜治疗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血清slCAM-1与IL-8和TNF-α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腹腔镜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感染阑尾炎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lCAM-1)、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变化和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医院治疗的急性化脓感染的阑尾炎患儿213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106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10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血清slCAM-1、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指标和免疫细胞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1周后的血清slCAM-1为181.62±26.51ng/mL、IL-8为112.04±12.38 pg/mL及TNF-α为51.72±3.25 pg/mL,与对照组血清炎性指标值比较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1周后免疫功能指标WBC为9.02±2.15×109/L、NEUT为6.04±2.46×109/L、LY为1.78±0.35×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感染的阑尾炎,对患儿的血清slCAM-1、IL-8以及TNF-α指标水平有显著改善,并且对患者相关的免疫功能有积极影响,是一种对阑尾炎急性化脓感染治疗的高效、理想的术式方法.

    作者:段春胜;周丽霞;王军辉;朱旭光;李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胃肠肿瘤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监测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分析

    目的 统计分析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监测数据,探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以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对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525例胃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数据,整理分析胃肠肿瘤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合胃肠肿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胃肠道肿瘤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方案.结果 525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分泌物中36例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切口感染率6.86%,36份标本共检出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76.19%,革兰阴性菌7株占16.67%,真菌3株占7.14%;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拉定耐药率>50%,而对替考拉宁、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利奈唑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替考拉宁、头孢噻吩有较高的耐药率>50%,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患者经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定期总结胃肠肿瘤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数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延缓院内病原菌耐药性发展进程,以降低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董丹;李佳佳;尚宜星;张晓晓;杜星霖;王豫川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国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发展政策思考

    立足中国医院感染管理30年发展成果,完善和优化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化发展的政策.深入思考、理性客观回答中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发展阶段,以及学科化发展动因、目标、方法、优先政策选择及基本路径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医院感染管理已走上学科化发展道路,明确学科化发展目标、方向及实践策略是此发展阶段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一系列任务迫切需要对学科发展具有强大推动和促进作用的政策措施作为引导和支撑.树立长远和全局意识,着眼健康中国战略大背景、大平台、大格局,依靠自身有所作为的努力争取有利的学科化发展政策.

    作者:付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胎膜早破与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及绒毛膜羊膜炎致病菌群研究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及绒毛膜羊膜炎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2015年足月胎膜早破孕妇98例和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98例作为胎膜早破组,未胎膜早破足月产孕妇98例和早产孕妇98例作为未胎膜早破组,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及细菌培养结果. 结果 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胎膜早破组患者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高于未胎膜早破组;足月胎膜早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发生率高于足月产患者;未足月胎膜早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发生率高于早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24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13株占54.2%. 结论 胎膜早破孕妇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升高,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高于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

    作者:梁辉标;叶知昀;高洁;蓝晓林;许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湿性敷料联合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治疗小阴唇整形术后感染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湿性敷料与活性银离子抗菌液(银尔洁)联合使用在小阴唇整形术后感染中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对比采用传统的高锰酸钾溶液在小阴唇整形术后冲洗会阴部预防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小阴唇整形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湿性敷料外敷与活性银离子抗菌液(银尔洁抗菌液)冲洗填塞联合使用于小阴唇整形术后预防感染;对照组在小阴唇整形术后采用传统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预防术后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切口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切口肿胀9例,对照组术后切口肿胀18例;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7例,对照组术后切口疼痛17例;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1例,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4例: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为3.81天,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为6.12天;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率为96.7%,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率为86.7%;以上数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达到预期的治疗结果.结论 采用湿性敷料与银尔洁联合预防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高锰酸钾溶液在小阴唇整形术后冲洗会阴部预防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世畅;支彩英;张菊芳;杜春燕;管恩玲;罗枫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201所医院感染科运行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级别医院感染(传染)性疾病科室设置情况、医疗质量控制及运行现状.方法 设计调查表对201家医院感染(传染)性疾病科室的设置情况及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医疗质量控制基础数据进行调查.结果 感染科设置率55.22%,感染科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设置比率分别为96.02%、95.52%、93.53%;在111家感染科病房中,配备空调系统或净化设备的医院占32.43%,设负压隔离房间的医院有21家,占18.92%;科主任为感染性疾病专业占75.68%,科护士长为中级以上职称占87.39 %,感染科医师接受过系统的感染性疾病诊疗知识培训占61.68 %;感染科医师平均5.62人/医院,护士平均8.04人/医院;年龄<45岁医师人数占78.05%,护龄10年以上人数占62.21 %;传染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病种以法定传染病为主,收治病种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专科门诊平均5721.10人次/年,发热门诊平均510.58人次/年,肠道门诊平均272.79人次/年,发热待查平均1303.96人次/年,出院患者平均501.33人次/年,院内感染科会诊平均317.67人次/年,院外感染科会诊平均7.37人次/年,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2.84天,出院患者平均费用9346.13元,感染科出院患者平均发生感染8.77例;感染科床位使用率105.83%,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54.64%,感染科抗菌药治疗微生物送检率57.69%.结论 同级别医院之间高学历医师人数和患者就诊人数分布不均匀;接受过系统感染性疾病培训的医师总数偏少,应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次数.总体来说,各级医院结构设置基本合理、医疗质量运行良好,但仍需不断完善和提升.

    作者:吕小芳;王娟;白浪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2年-2015年医院体检的50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为围绝经期组和500例生育年龄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外阴、阴道、宫颈、盆腔的感染情况. 结果 围绝经期组患者阴道炎发生率为20.4%,宫颈炎的发生率为32.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6%、1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正规治疗和卫生习惯是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阴道炎和宫颈炎的发生率高于生育年龄女性,年龄是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正规治疗和卫生习惯是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

    作者:顾明芳;俞延波;夏佳娜;凌芝;喻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手术室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目的 分析造成手术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其发生的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住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1 5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切口的病原菌;对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568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有34例,感染率为2.17%;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急诊手术、普通手术室、参观手术人数≥3人、手术时间≥2 h、接台手术是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3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7例占50.00%.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引起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以帮助临床医师根据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庄小琴;张小如;陈玉红;庄小原;刘立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