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在一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分析

张筠;陈冲;王珊珊;汪丽;常燕子;邓在春;马红映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β-内酰胺酶基因, 插入序列
摘要:目的 调查一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收集分离自2016年某医院ICU的20株CRKP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17种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B、C、D四类36种 β-内酰胺酶基因,PCR法连锁检测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KPC-ISKpn6).结果 20株CRKP菌每株均检出blaTEM、blaSHV、blaKPC和blaNDM型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75.00%、100.00%;15株KPC阳性菌株KPC-ISKpn6连锁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blaTEM、blaSHV、blaKPC、blaNDM等4种基因的菌株在该组CRKP菌中流行;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由插入序列ISKpn6介导.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拔罐器具清洁与消毒技术研究进展

    拔罐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症的扩展、疗效的肯定和群众接受度的增加,该项技术越来越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是传统治疗往往注重疗效,忽视感染风险,特别是近年来针罐疗法的逐渐推广,操作不当引起皮肤破损等造成拔罐器的血液体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果忽略拔罐器的清洁消毒工作,重复使用未经规范清洗消毒后的罐具,可使其他治疗者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之中.国外已有诸多报道,认为拔罐会造成皮肤感染,是引起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传播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未对拔罐器进行明确的危险程度分级,消毒方法也众说不一.笔者认为应对拔罐器的感染危险程度进行科学分级,选择有效、安全、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的消毒方法,提高临床对罐具清洗消毒的正确性和依从性;同时需建立健全中医拔罐操作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强化医护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可复用拔罐器的清洁消毒,定期检测清洗消毒质量,认真执行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温晓雪;刘建芳;朱萍;徐土珍;沈敏;倪晓平;徐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与院内感染预防意识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旨在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希望水平与院内感染预防意识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希望水平量表中文版测定T2DM患者希望水平,采取本院针对T2DM患者编制院内感染预防意识调查表测定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意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患者希望水平和院内感染预防意识评估得分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希望水平平均总分(23.71±5.49)分,采取积极行动(8.69±3.19)分、对现实及未来积极态度(7.65±3.32)分和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7.37±2.76)分,希望水平高为中等水平47例占47.00%,其次低水平为34例占34.00%,低高水平为29例占29.00%(Z=7.435,P=0.024);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意识平均总分为(20.09±3.46)分;T2DM患者希望水平与院内感染预防意识呈现正相关性(P<0.0001).结论 T2DM患者希望水平与院内感染预防意识呈现正相关性,护理人员应该通过提升患者希望,从而增强其预防感染意识,给患者一个良好护理服务.

    作者:姚建红;陈科;沈知行;顾沈红;陈慧琴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血清PCT与PCT清除率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患者疗效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ICU住院治疗、符合VAP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于10d后评估疗效,并分为恶化组和好转组,每组各35例.取确诊VAP时患者第5、7、9天清晨血,检测血清PCT并计算PCT-c.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点PCT和PCT-c是否存在差异;ROC分析PCT和PCT-c对VAP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力.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好转组的PCT水平下降,恶化组仍保持较高水平;恶化组确诊第5、7和9天时PCT水平高于好转组(P<0.05);好转组患者PCT-c保持高水平,且随着病情好转而逐渐升高;恶化组PCT-c较低,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下降;恶化组确诊第5、7和9天时PCT-c低于好转组(P<0.05);ROC分析显示,确诊后第9天PCT和PCT-c对VAP患者预后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结论 PCT和PCT-c可以较好地预测VAP感染患者的预后,PCT-c的预测效力要优于PCT绝对值.

    作者:胡雪忠;孙勤;徐伟华;张天卿;孙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脑脊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的颅内感染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对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的病原菌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7例感染患者共培养病原菌143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86株占60.1%;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哌拉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随着年份增加,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革兰阴性菌比例不断升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

    作者:王琼;赖永金;李斌;胡福军;何福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白细胞计数与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7年2月医院血液透析行静脉导管置管患者121例,将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4例患者为感染组,97例未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置管后、感染组疑似感染及感染控制后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RP水平.结果 疑似感染时,感染组患者WBC、PCT、CRP水平高于导管置管后,感染控制后三者水平低于疑似感染时(P<0.05);PCT曲线下面积为0.870、截断值为10.30 ng/mL,CRP曲线下面积为0.753,截断值为16.00mg/L;PCT、CRP敏感度分别为91.67%、79.17%,高于WBC的60.42%,PCT特异性为89.18%、阳性预测值为67.69%,高于WBC、CRP.结论 PCT联合CRP检测有助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早期诊断且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性,优于传统感染指标.

    作者:高燕;王怀坤;王子竟;钟杰;龚雪峰;王安凤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妇科肿瘤术后泌尿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2月医院妇科肿瘤患者912例,收集患者年龄、肿瘤类型等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泌尿系感染病原学检测结果与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等.结果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120例,感染率为13.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时间为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120例术后泌尿系感染患者共培养出16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4株占26.99%,革兰阴性菌104株占63.80%,真菌15株占9.2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高,肠球菌属对磺胺甲唑/甲氧苄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妇科肿瘤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与高龄、手术时间长、术后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及留置导尿时间长相关;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类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

    作者:陈瑞红;刘玉玲;汤福想;王冬亮;王晓静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患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SSTIs患儿922例,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并采集脓液标本后培养SAU,乳胶凝集试验鉴定菌株.结果 SSTIs患儿感染位置以颈部感染为主162例占17.6%,手指甲沟的SAU分离率高,占66.1%;1~12月的患儿SAU分离概率高,为30.3%,且不同年龄组患儿分离出SAU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U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以及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均>55%,对阿莫西林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SAU诱发的SSTIs多发于婴幼儿,其中脓肿较常见,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以及甲氧苄啶的耐药率比较高,但是对β-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及阿莫西林敏感性较为理想,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冉琴;黄旭蕾;徐海涛;王敏;邱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十二指肠镜清洗消毒及监测研究新进展

    十二指肠镜结构复杂,清洗困难;近年来,有关于十二指肠镜相关感染的报道屡见不鲜.国内外相继发布了与内窥镜清洁、消毒、灭菌有关的指南和规范,明确了内窥镜预处理、测漏、手工清洗、高水平消毒、灭菌、干燥、储存、监测等步骤的具体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十二指肠镜消毒质量.但目前的规范仍存在局限性,清洗消毒操作依从性的监测、灭菌方式的选择、内镜佳储存时间、消毒灭菌之后微生物的监测方法和结果解释等,亟待进一步论证说明.并且,需要发展十二指肠镜再处理的新技术,希望未来能长远的解决感染的风险.

    作者:王广芬;朱梦捷;廖丹;陈文森;梁丹燕;杨乐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HBV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50例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组,体检者250名作为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HBsAg是否阳性分为HBsAg阳性患者22例和HBsAg阴性患者228例;测定HBsAg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记物.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组HBsAg阳性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2.8%(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肝硬化率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5);HBsAg阳性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肝损伤比例均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5);HBsAg阳性患者HBV再激活率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HBsAg阳性率高,多发性骨髓瘤合并HBsAg阳性患者肝硬化、治疗前后肝损伤及HBV再激活率均升高.

    作者:颜敏超;曾惠;李园;吴海兵;王文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强化质量控制与持续方法改进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强化质量控制与持续方法改进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实施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手术室消毒供应区清洗消毒的机器人手术器械包相关器械,采取系统抽样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改良后的手工结合机械清洗检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工清洗法,比较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器械检测合格率及细菌检出率.结果 目、镜测法质控结果中,试验组操作器械合格率为98.7%、其他辅助器械为95.9%与总合格率为96.9%,均高于对照组的96.3%、94.4%与95.5%(P<0.05);生物指示剂检测法质控结果中,试验组操作器械合格率为94.2%、其他辅助器械为92.0%与总合格率93.2%均高于对照组的87.7%、87.6%与88.8%(P<0.05);试验组细菌检出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将强化质量控制与持续方法改进应用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工作中,制定了标准化流程,提升了清洗消毒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霍连苹;武伟;曹巍;石晓亚;熊艳丽;许多朵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敏感性及诱导性克林霉素耐药(D-试验阳性)的发生率,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5月医院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0株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的鉴定以OP纸片筛查,并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D-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16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按照其标准进行结果解释.结果 70株肺炎链球菌中红霉素耐药66株占94.3%,克林霉素耐药58株占82.9%;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58株占82.9%;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8株占11.4%;D-试验阳性占所检测肺炎链球菌的8.6%(6/70),占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的75.0%(6/8).结论 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产生了较高耐药率;同时诱导型耐药(iMLS)在临床分离株中较为常见,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肺炎链球菌D-试验的检测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克林霉素.

    作者:王旭明;周晓君;黄梅会;徐凯;岑健萍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抗菌药物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化疗后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究抗菌药物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化疗后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癌患者化疗后继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试验组的机体功能状态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试验组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MMP-9、TNF-α和IL-8的水平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未发生二重感染,对照组的二重感染的感染率为4.14%(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肺癌患者化疗后的继发肺部感染,疗效显著,发挥了较好的止咳、抗炎、化痰的功效.

    作者:李勇;付曦;李林;贾军;胡兴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2013-2017年某三甲医院产KPC肺炎克雷伯菌 流行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近五年医院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耐药性变迁及流行特征,揭示产KPC肺炎克雷伯菌(KPCKpn)在医院近年来的流行规律,为临床防治KPCKpn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菌株,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MS质谱仪或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使用特异引物序列对CRKpn菌株的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确定其是否携带目前已知的常见碳青霉烯耐药基因.随机选取各病区来源的KPCKpn菌株100株,采用脉冲场电泳(PFGE),使用XbaI内切酶对待测菌株基因组进行酶切和电泳分析,使用BioNumerics 3.0软件对电泳图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近五年,医院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4946株,其中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710株占14.4%,而82.8%的CRKpn为KPCKpn;CRKpn的比例近五年上升明显;KPCKpn菌株主要来自呼吸病区占20.4%、急诊ICU病区占17.0%;KPCKpn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48.3%、引流液占23.0%.结论 CRKpn的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KPCKpn菌株数量的增加是导致CRKpn概率增加的主要原因;KPCKpn菌株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在院内的克隆传播;创伤性操作等医疗行为对于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作者:王凤;赖开生;安静娜;叶丽艳;罗燕萍;杨继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头孢西丁与他类抗菌药物在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术后感染中的效果及成本分析

    目的 研究头孢西丁与他类抗菌药物在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中的运用效果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5月医院直肠癌手术患者124例,根据用药不同,将纳入的124例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各31例,A组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B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唑林钠、C组给予注射用头孢美唑钠、D组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比较四组患者术后发热率、手术部位感染率、愈合率、药物不良事件、治疗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形成本)、效价.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B组的93.55%、C组的96.77%和D组的93.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和D组术后发热率、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成本-效果比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结论 头孢西丁相对其他类抗菌药物而言,在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中应用效果较好且经济实惠,是一种具有小成本效果比值的优选方案,更具经济学价值,符合当前医保控费政策,有助于有限药物资源合理配置,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社会效益.

    作者:周高云;吴开林;林龙;黎明;林进维;赵国栋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术前营养不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术前营养不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2 d对患者行营养风险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64例和营养状况正常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和术后1个月内感染率.结果 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前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比例低于营养正常组,其中CD8+比例高于营养正常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RP、P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比例均较术前下降,CD8+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两组患者CRP、PCT均高于术前,且营养不良组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术后1个月内营养不良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例(14.06%),营养正常组发生3例(5.45%),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结论 术前营养不良可降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临床应重视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问题,尽可能在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实施手术,以期降低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胡德升;董星;杨松鹏;张体智;尹宁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超声检查在感染性宫颈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感染性宫颈炎患者的超声检查图像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7年3月期间于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感染性宫颈炎患者369例,行超声检查和常规妇科病原学检查,终结果均经病理检查或手术证实;另选择50名健康受试者的经腹超声检查结果作为对照;分析比较超声检查结果与妇科检查结果.结果 根据超声检查图像特征,急性宫颈炎41例占11.11%、慢性宫颈炎328例占88.89%,具有典型的图像表现;超声检查宫颈肥厚、宫颈囊肿和宫颈息肉的敏感性与妇科病原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宫颈肥厚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与妇科病原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检查宫颈息肉和宫颈囊肿的阳性预测值与妇科病原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糜烂超声检查结果与妇科扩阴检查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7.82%.结论 经腹超声可清晰显示宫颈情况,对诊断感染性宫颈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蒿业红;朱晓黎;徐加英;茹融融;占鸣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不同消毒方法对电纺组织工程支架性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消毒方法对电纺聚乳酸(PLA)支架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水接触角和扫描电镜检测经三种方法消毒后电纺PLA支架理化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同时对比分析环氧乙烷改良法灭菌后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三种不同方法消毒后电纺PLA支架物理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环氧乙烷组支架纤维融合严重,乙醇组支架亲水性改善为明显;MTT结果表明乙醇组支架上细胞增殖能力强;环氧乙烷改良法灭菌后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有明显提高.结论 三种消毒方法均可用于电纺PLA材料的消毒,但乙醇浸泡法对电纺支架材料的组织工程学应用影响较小.

    作者:马义勇;李光然;段思腾;邱裕佳;王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黄连素增强氟康唑对耐药白假丝酵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黄连素增强氟康唑耐药白假丝酵母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住院标本分离出22份真菌标本,从临床尿管插管患者中分离出1株耐氟康唑白假丝酵母菌,采用纸片药敏试验及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株抑菌圈直径及产膜能力;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素与氟康唑的体外抗菌活性的MIC值;分别设置四组生长对照组、氟康唑单用组16μg/ml、黄连素单用组4μg/ml、药物联用组16μg/ml+4μg/ml,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分别测定氟康唑、黄连素及药物联用组在时间点0、4、6、8、12、24、48h随时间变迁的杀菌作用及动态杀菌作用;利用qRT-PCR检测目的基因CDR1、MDR、ALS3、ERG11、TUP1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从临床分离出1株耐药性较强的白假丝酵母,该菌具有中等强度的产膜能力;黄连素能增强耐药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经不同药物处理后的RT-PCR结果显示,药物联用组处理后的CDR1、MDR、ALS3、ERG11的mRNA的表达量比生长对照组降低,而药物联用组处理后的TUP1基因比生长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氟康唑更好地抑制白假丝酵母耐药菌株的形成,为临床治疗及控制耐药菌提供重要的证据.

    作者:武思彤;李刚;王文;周晓燕;刘晓明;贾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研究进展

    多黏菌素是治疗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后防线;2015年中国科学家首次报道了由质粒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不同于已经发现的多黏菌素耐药机制,mcr-1基因整合于质粒,而非染色体上,可以随着质粒的接合转移在不同细菌中水平传播,多种细菌及动物宿主均能携带mcr-1基因.mcr-1基因还能与其他耐药基因共存于质粒上,产生多药耐药,引起临床患者的严重感染;目前,五大洲30多个国家相继报道检测到该基因,对全球抗菌药物耐药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从食物链传播模式、环境和人群的流行现状、携带mcr-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暴发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应对抗菌药物耐药提供参考.

    作者:徐虹;雷晓婷;赵丽华;史庆丰;刘聚源;王广芬;朱越燕;乔甫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术后感染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手术的63例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方法分组,利用开腹方法进行手术的为对照组28例,利用腹腔镜介导的方法进行手术的为试验组35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出血量与手术后3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手术前,手术后1、3、5、7 d的体温、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在不同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数据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患者,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后感染的风险.

    作者:周新锋;夏卿;李祥;谢树杰;严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