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秀琴;王泽军;王伟伟;夏露露;何国萍
多黏菌素是治疗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后防线;2015年中国科学家首次报道了由质粒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不同于已经发现的多黏菌素耐药机制,mcr-1基因整合于质粒,而非染色体上,可以随着质粒的接合转移在不同细菌中水平传播,多种细菌及动物宿主均能携带mcr-1基因.mcr-1基因还能与其他耐药基因共存于质粒上,产生多药耐药,引起临床患者的严重感染;目前,五大洲30多个国家相继报道检测到该基因,对全球抗菌药物耐药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从食物链传播模式、环境和人群的流行现状、携带mcr-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暴发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应对抗菌药物耐药提供参考.
作者:徐虹;雷晓婷;赵丽华;史庆丰;刘聚源;王广芬;朱越燕;乔甫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消毒方法对电纺聚乳酸(PLA)支架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水接触角和扫描电镜检测经三种方法消毒后电纺PLA支架理化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同时对比分析环氧乙烷改良法灭菌后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三种不同方法消毒后电纺PLA支架物理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环氧乙烷组支架纤维融合严重,乙醇组支架亲水性改善为明显;MTT结果表明乙醇组支架上细胞增殖能力强;环氧乙烷改良法灭菌后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有明显提高.结论 三种消毒方法均可用于电纺PLA材料的消毒,但乙醇浸泡法对电纺支架材料的组织工程学应用影响较小.
作者:马义勇;李光然;段思腾;邱裕佳;王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调查一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收集分离自2016年某医院ICU的20株CRKP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17种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B、C、D四类36种 β-内酰胺酶基因,PCR法连锁检测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KPC-ISKpn6).结果 20株CRKP菌每株均检出blaTEM、blaSHV、blaKPC和blaNDM型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75.00%、100.00%;15株KPC阳性菌株KPC-ISKpn6连锁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blaTEM、blaSHV、blaKPC、blaNDM等4种基因的菌株在该组CRKP菌中流行;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由插入序列ISKpn6介导.
作者:张筠;陈冲;王珊珊;汪丽;常燕子;邓在春;马红映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肝脏移植患儿因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探讨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而减少患者的经济损失.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某综合医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符合研究条件的肝脏移植手术患儿222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医院感染的58例患儿作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16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分析医院感染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 222例患者中5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6.13%,感染部位以血液系统、手术部位和呼吸系统为主.感染组的平均医疗费用为131605元,高于对照组,两组中位数差值为26351元(P<0.001),增加多的是西药费和化验费,分别增加6276元和6031元.感染组患儿平均住院62d,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44d,感染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延长住院天数18d(P<0.001).结论 肝移植患儿术后发生医院感染会导致较大直接经济损失,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患儿的经济负担.
作者:朱欢;范琳琳;郑敏;王小红;宋洲洋;高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应用集束化治疗胃肠手术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胃肠手术后严重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共78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验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4 h后,试验组患者的乳酸水平、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每h平均尿量、平均中心静脉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试验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连续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6.3%(P<0.05).结论 应用集束化治疗胃肠手术后严重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降低患者乳酸水平、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排尿量,降低患者死亡率,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汪增方;王公平;陈晔;金灿辉;张伟;孟元普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分析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情况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水平变化及对患肢微循环恢复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出现感染者62例为A组;另选取同期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未感染者62例为B组;两组均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治疗,根据术后骨折感染的治疗方法不同将A组分为A1、A2患者各31例,A2患者术后行抗感染药物常规治疗,同时行骨折创面消毒及无菌敷料更换等,A1患者行VSD治疗;观察骨折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比较分析A、B两组的细胞间黏附因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核因子KB的指标水平;比较A1、A2患者的相关指标水平检测,同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62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19株,以革兰阳性菌73株占61.34%为主;治疗后2 d、4 d、6 d,A1患者的流态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积分、总积分、白微栓率、管襻畸形率低于A2组,而A1组的襻顶血管直径、管襻长度均高于A2组(P<0.05).结论 对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行VSD治疗,可有效清除骨折区域坏死组织及控制感染,对创面的愈合、肢体微循环修复作用显著.
作者:徐清平;宋登峰;王金;陈然峰;何剑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产后盆腔炎(PI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的研究,探讨产后患者盆腔炎感染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间于医院妇产科明确诊断为盆腔炎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宫内分泌物进行菌株培养分离,并采用MicroScan 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菌种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PID患者的病原菌鉴定结果及耐药性.结果 112例感染患者送检的分泌物样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7株,检出率为86.61%,其中革兰阴性菌68株占70.10%,革兰阳性菌22株占22.68%,真菌7株占7.22%;大肠埃希菌对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头孢替唑钠的耐药率较高,均>50%,对头孢克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5%;肺炎克雷伯菌对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6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70%.结论 PID是产后女性易感染疾病,其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而美罗培南、头孢克肟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其有明确地抑菌作用,在临床治疗产后盆腔炎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能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发展和降低耐药情况的产生.
作者:李本英;赵翠红;晏敏;付传翠;魏建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应用于进展型IgA肾病伴黏膜感染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水平影响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6年7月于医院肾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进展型IgA肾病伴黏膜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试验组联合应用他克莫司和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24 h尿蛋白定量(PRO)、胱抑素C(CysC)、VEGF、ET-1和白介素18(IL-1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和临床疗效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24 h PRO、CysC、VEGF、ET-1和IL-18、ICAM-1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24h PRO、CysC、VEGF、ET-1和IL-18、ICAM-1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能有效降低IgA肾病伴黏膜感染患者血清VEGF、ET-1水平,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设锋;宋瑞芳;赵章健;孙维文;缪初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时应用比阿培南的药效学.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接受CRRT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20例,治疗前收集患者的下呼吸道痰液标本,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各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纳入对比阿培南敏感的患者20例,共检出26株致病菌,选择比阿培南0.3q 12 h或0.3q 8 h抗感染治疗,疗程10~14 d,通过DAS 3.0分析患者的药动学数据,结合不同细菌的MIC值进行蒙特卡洛模拟,计算两种方案的%T>MIC比值和达标概率PTA;同时,评价患者的细菌学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 2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接受CRRT治疗时比阿培南的药动学参数t1/2(71.36±40.41)min、Vd(11.75±3.86)L;针对不同细菌的MIC值,当MIC≤2时,两种方案的%T>MIC均>40%,且PTA>90%,当MIC=4时,只有0.3q8h给药方案%T>MIC>40%,而当MIC≥8时,两种方案均达不到给药目标.2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0%,细菌清除率为65.4%.结论 比阿培南应用于敏感菌引起的CRRT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体内是安全有效的,但考虑接受CRRT患者的个体差异较正常患者更大,因此,建议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肖仲祥;陈朴;邵传锋;戈宏磊;赵乐萍;胡国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拔罐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症的扩展、疗效的肯定和群众接受度的增加,该项技术越来越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是传统治疗往往注重疗效,忽视感染风险,特别是近年来针罐疗法的逐渐推广,操作不当引起皮肤破损等造成拔罐器的血液体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果忽略拔罐器的清洁消毒工作,重复使用未经规范清洗消毒后的罐具,可使其他治疗者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之中.国外已有诸多报道,认为拔罐会造成皮肤感染,是引起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传播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未对拔罐器进行明确的危险程度分级,消毒方法也众说不一.笔者认为应对拔罐器的感染危险程度进行科学分级,选择有效、安全、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的消毒方法,提高临床对罐具清洗消毒的正确性和依从性;同时需建立健全中医拔罐操作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强化医护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可复用拔罐器的清洁消毒,定期检测清洗消毒质量,认真执行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温晓雪;刘建芳;朱萍;徐土珍;沈敏;倪晓平;徐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在儿童感染性鼻炎中运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鼻郎)加糜蛋白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儿童感染性鼻炎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儿科收治的98例患有感染性鼻炎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鼻郎)中加入注射用糜蛋白酶4000 u配制成混合制剂进行喷鼻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VAS)及Lund-kennedy评分评估感染性鼻炎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酶联免疫法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7(IL-17)、IL-17受体(IL-17R)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E含量.结果 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P<0.05);治疗4周后,两组各项症状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中炎症介质IL-17、IL-17R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E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鼻郎)加糜蛋白酶运用于儿童感染性鼻炎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儿鼻部临床症状,具有高效、安全性能高、使用简便等优势.
作者:马佐鹏;庞怀霞;马祯;葛塬;王晶婧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孕期B族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产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胎膜早破孕妇200例为胎膜早破组,同期胎膜未破正常孕妇200例为对照组,胎膜早破孕妇被分为足月胎膜早破患者88例和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12例.分析比较宫颈分泌物B族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胎膜早破组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率分别为44.00%、6.50%,高于对照组的24.00%、1.50%(P<0.05);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支原体感染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P<0.05);B族链球菌感染患者及衣原体感染患者的绒毛膜羊膜炎、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高于B族链球菌未感染患者与衣原体未感染患者(P<0.05),新生儿体质量低于B族链球菌未感染患者(P<0.05);支原体感染患者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的发生率高于支原体未感染患者(P<0.05),新生儿体质量低于支原体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 胎膜早破孕妇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率升高,B族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均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作者:仇娥;甄莉霞;金素娟;蒋志霞;冷雪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50例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组,体检者250名作为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HBsAg是否阳性分为HBsAg阳性患者22例和HBsAg阴性患者228例;测定HBsAg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记物.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组HBsAg阳性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2.8%(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肝硬化率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5);HBsAg阳性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肝损伤比例均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5);HBsAg阳性患者HBV再激活率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HBsAg阳性率高,多发性骨髓瘤合并HBsAg阳性患者肝硬化、治疗前后肝损伤及HBV再激活率均升高.
作者:颜敏超;曾惠;李园;吴海兵;王文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头孢西丁与他类抗菌药物在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中的运用效果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5月医院直肠癌手术患者124例,根据用药不同,将纳入的124例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各31例,A组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B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唑林钠、C组给予注射用头孢美唑钠、D组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比较四组患者术后发热率、手术部位感染率、愈合率、药物不良事件、治疗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形成本)、效价.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B组的93.55%、C组的96.77%和D组的93.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和D组术后发热率、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成本-效果比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结论 头孢西丁相对其他类抗菌药物而言,在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中应用效果较好且经济实惠,是一种具有小成本效果比值的优选方案,更具经济学价值,符合当前医保控费政策,有助于有限药物资源合理配置,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社会效益.
作者:周高云;吴开林;林龙;黎明;林进维;赵国栋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对小儿肺部感染高热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肺部感染致高热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57.5%;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较对照组更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在临床治疗小儿肺部感染导致的高热患儿时,有效降低了其血清IL-6和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清;倪新强;樊晋萍;周夏芝;刘英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因内镜引起的感染暴发事件频发,引起了感控人员的高度关注;就此,SIFIC论坛组织辩手对于消化内镜的再处理方式进行了辩论.分别从规范指南、循证文献、实践操作等方面论证消化内镜再处理方式选择消毒还是灭菌.本文对该场辩论双方的观点进行整理,并阐述内镜引发感染的问题包括了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预防内镜相关感染的体系,单一的解决方案并不能达到目的,对于未来消化内镜的处理方式的发展方向,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依据和数据加以探讨与改良.
作者:卢珊;刘聚源;张波;周超群;米宏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敏感性及诱导性克林霉素耐药(D-试验阳性)的发生率,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5月医院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0株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的鉴定以OP纸片筛查,并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D-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16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按照其标准进行结果解释.结果 70株肺炎链球菌中红霉素耐药66株占94.3%,克林霉素耐药58株占82.9%;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58株占82.9%;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8株占11.4%;D-试验阳性占所检测肺炎链球菌的8.6%(6/70),占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的75.0%(6/8).结论 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产生了较高耐药率;同时诱导型耐药(iMLS)在临床分离株中较为常见,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肺炎链球菌D-试验的检测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克林霉素.
作者:王旭明;周晓君;黄梅会;徐凯;岑健萍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7年2月医院血液透析行静脉导管置管患者121例,将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4例患者为感染组,97例未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置管后、感染组疑似感染及感染控制后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RP水平.结果 疑似感染时,感染组患者WBC、PCT、CRP水平高于导管置管后,感染控制后三者水平低于疑似感染时(P<0.05);PCT曲线下面积为0.870、截断值为10.30 ng/mL,CRP曲线下面积为0.753,截断值为16.00mg/L;PCT、CRP敏感度分别为91.67%、79.17%,高于WBC的60.42%,PCT特异性为89.18%、阳性预测值为67.69%,高于WBC、CRP.结论 PCT联合CRP检测有助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早期诊断且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性,优于传统感染指标.
作者:高燕;王怀坤;王子竟;钟杰;龚雪峰;王安凤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针灸足三里在预防中老年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6年6月中老年脑出血患者17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选取相应的抗菌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足三里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抗菌药物应用率、院内感染率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试验组抗菌药物应用率为50.56%,低于对照组的83.15%(P<0.05);感染率为5.62%与对照组的4.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免疫学指标(IgG、IgA、IgM和CD3+、CD4+、CD8+、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足三里预防中老年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可行,具有扶正固本、祛邪、调和气血之功效,有助于促进患者免疫机能恢复、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陈全利;蒋华松;胡莉;张世忠;唐均;陈学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选取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对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2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经痰培养送检率为100%,阳性检测率为62.7%,共培养出病原菌20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25株占60.7%;对青霉素G、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和红霉素耐药性较高,均>65%,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均<10%.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对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及时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医生选取合理的抗菌药物,从而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陈冲;王运才;王爱国;李豪;张敏敏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