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王运才;王爱国;李豪;张敏敏
目的 探讨黄连素增强氟康唑耐药白假丝酵母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住院标本分离出22份真菌标本,从临床尿管插管患者中分离出1株耐氟康唑白假丝酵母菌,采用纸片药敏试验及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株抑菌圈直径及产膜能力;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素与氟康唑的体外抗菌活性的MIC值;分别设置四组生长对照组、氟康唑单用组16μg/ml、黄连素单用组4μg/ml、药物联用组16μg/ml+4μg/ml,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分别测定氟康唑、黄连素及药物联用组在时间点0、4、6、8、12、24、48h随时间变迁的杀菌作用及动态杀菌作用;利用qRT-PCR检测目的基因CDR1、MDR、ALS3、ERG11、TUP1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从临床分离出1株耐药性较强的白假丝酵母,该菌具有中等强度的产膜能力;黄连素能增强耐药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经不同药物处理后的RT-PCR结果显示,药物联用组处理后的CDR1、MDR、ALS3、ERG11的mRNA的表达量比生长对照组降低,而药物联用组处理后的TUP1基因比生长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氟康唑更好地抑制白假丝酵母耐药菌株的形成,为临床治疗及控制耐药菌提供重要的证据.
作者:武思彤;李刚;王文;周晓燕;刘晓明;贾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讨论医务人员是否可以穿工作服进餐厅就餐;持不同观点的两组辩手,围绕医务人员是否可以穿工作服进餐厅展开辩论,辩论赛分破题立论、总结论点、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五个阶段完成,要求论点清晰,论据充分,引用规范、循证文献作为论据支持论点.支持者认为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只是一种身份标识,规范使用及处置的工作服其感染风险极低,未调查证实,医务人员的工作服与医院获得性感染有直接关系;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从国内、国际上的文献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工作服的污染情况严重,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医疗机构应规范医务人员工作服的使用与清洗消毒要求,对于感染性因子传播风险较大的医务人员应增加清洗、消毒的频率,避免因工作服被污染而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作者:王世浩;丁韧;刘桂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全面掌握《手消毒剂卫生要求》标准发布后的知晓及使用情况,为后续标准修订提供相关建议.方法 2017年3月-2017年7月期间,选择14家手消毒剂生产企业、42家疾控及监督机构、34家医疗机构和52个使用家庭及个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研、电话调查、邮件调查的方法,对该标准的知晓、使用情况以及对标准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14家手消毒剂生产企业对该标准知晓率为100%;14家企业均将该标准纳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9家企业的技术管理部门均组织过或组织参加过《手消毒剂卫生要求》的相关培训;42家疾控及监督机构中,40家机构知晓此标准,知晓率95.2%;使用手消毒剂的34家机构中,该标准知晓率为100%;但仅有20家占58.8%使用机构获得标准全文,14家占41.2%使用机构未获得标准全文.52个普通家庭及个人对标准的知晓率为0.结论 手消毒剂使用对象对该标准的掌握程度不高,需加强宣贯及培训.
作者:曹宁涛;尹进;张流波;李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选取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对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2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经痰培养送检率为100%,阳性检测率为62.7%,共培养出病原菌20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25株占60.7%;对青霉素G、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和红霉素耐药性较高,均>65%,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均<10%.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对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及时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医生选取合理的抗菌药物,从而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陈冲;王运才;王爱国;李豪;张敏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澳门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率;了解MRSA菌株中杀白细胞素(PVL)基因存在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4月期间澳门某综合医院临床分离S.aureus 122株;利用Vitek2药敏卡检测S.aureus对常用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的表型;PCR法进行mecA基因及PVL基因的检测.结果 122株临床分离的S.aureus样本中,对苄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均>50%;其中MR-SA有49株占40.2%,MRSA组耐药率高于MSSA组,且有9种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中38株占77.6%mecA基因呈阳性;MRSA中23株占46.9%携带PVL基因,主要分布在脓汁、分泌物样品中,菌株主要来自18~64岁感染者,且以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为主占65.2%.结论 澳门S.aureus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MRSA感染率均较高;MRSA中mecA基因的检出率较低,PVL基因的检出率偏高.
作者:叶千红;吴许文;李沛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应用集束化治疗胃肠手术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胃肠手术后严重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共78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验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4 h后,试验组患者的乳酸水平、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每h平均尿量、平均中心静脉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试验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连续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6.3%(P<0.05).结论 应用集束化治疗胃肠手术后严重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降低患者乳酸水平、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排尿量,降低患者死亡率,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汪增方;王公平;陈晔;金灿辉;张伟;孟元普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头孢西丁与他类抗菌药物在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中的运用效果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5月医院直肠癌手术患者124例,根据用药不同,将纳入的124例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各31例,A组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B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唑林钠、C组给予注射用头孢美唑钠、D组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比较四组患者术后发热率、手术部位感染率、愈合率、药物不良事件、治疗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形成本)、效价.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B组的93.55%、C组的96.77%和D组的93.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和D组术后发热率、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成本-效果比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结论 头孢西丁相对其他类抗菌药物而言,在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中应用效果较好且经济实惠,是一种具有小成本效果比值的优选方案,更具经济学价值,符合当前医保控费政策,有助于有限药物资源合理配置,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社会效益.
作者:周高云;吴开林;林龙;黎明;林进维;赵国栋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脊柱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于医院接受脊柱手术的626例患者,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82例患者作为切口感染组(根据感染深度分为浅部感染患者49例和深部感染患者33例),并选取85例未出现切口感染患者作为切口未感染组,抽取同期80名体检正常人作为健康组;统计分析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分析组间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82例切口感染患者,感染率为13.10%;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获得病原菌19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34株占67.68%;切口感染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8(IL-18)、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NF-γ)水平高于切口未感染组和健康组(P<0.05),切口未感染组的血清IL-6、IL-8、IL-18、PCT、ANC、hs-CRP及TNF-α高于健康组(P<0.05);浅部感染患者血清IL-6、IL-8、IL-18、PCT、INF-γ、ANC、hs-CRP、TNF-α低于深部感染患者(P<0.05).结论 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在发生切口感染后患者的血清促炎症因子显著升高,且血清促炎性因子升高幅度可能与感染深度有密切关联.
作者:王淅克;黄岩石;郑铁牛;吴迪;罗恒超;吴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在儿童感染性鼻炎中运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鼻郎)加糜蛋白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儿童感染性鼻炎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儿科收治的98例患有感染性鼻炎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鼻郎)中加入注射用糜蛋白酶4000 u配制成混合制剂进行喷鼻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VAS)及Lund-kennedy评分评估感染性鼻炎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酶联免疫法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7(IL-17)、IL-17受体(IL-17R)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E含量.结果 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P<0.05);治疗4周后,两组各项症状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中炎症介质IL-17、IL-17R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E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鼻郎)加糜蛋白酶运用于儿童感染性鼻炎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儿鼻部临床症状,具有高效、安全性能高、使用简便等优势.
作者:马佐鹏;庞怀霞;马祯;葛塬;王晶婧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脑脊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的颅内感染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对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的病原菌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7例感染患者共培养病原菌143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86株占60.1%;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哌拉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随着年份增加,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革兰阴性菌比例不断升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
作者:王琼;赖永金;李斌;胡福军;何福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患者疗效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ICU住院治疗、符合VAP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于10d后评估疗效,并分为恶化组和好转组,每组各35例.取确诊VAP时患者第5、7、9天清晨血,检测血清PCT并计算PCT-c.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点PCT和PCT-c是否存在差异;ROC分析PCT和PCT-c对VAP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力.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好转组的PCT水平下降,恶化组仍保持较高水平;恶化组确诊第5、7和9天时PCT水平高于好转组(P<0.05);好转组患者PCT-c保持高水平,且随着病情好转而逐渐升高;恶化组PCT-c较低,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下降;恶化组确诊第5、7和9天时PCT-c低于好转组(P<0.05);ROC分析显示,确诊后第9天PCT和PCT-c对VAP患者预后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结论 PCT和PCT-c可以较好地预测VAP感染患者的预后,PCT-c的预测效力要优于PCT绝对值.
作者:胡雪忠;孙勤;徐伟华;张天卿;孙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血清IL-27、CRP、PCT与脓毒血症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80例作为脓毒血症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非脓毒血症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血清IL-27、CRP、PCT水平.结果 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IL-27和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27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7.58%、73.12%、62.13%、76.52%、0.753;CRP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54.23%、64.35%、69.87%、53.24%、0.594;PCT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9.03%、76.42%、79.58%、57.41%、0.845;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清IL-27和PCT水平高于脓毒血症非休克患者(P<0.05);脓毒血症死亡患者血清IL-27和PCT水平高于脓毒血症存活患者(P<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IL-27和PCT水平升高,IL-27和PCT在脓毒血症的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周勇;陈大庆;李萌芳;吴晓玉;蔡旗旗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综合干预策略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NICU接受机械通气≥48 h的重症患儿64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医院接受机械通气的320例患儿采取经验干预方法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5例患儿采用综合干预措施为干预组;记录综合干预前后各项防御措施的实施情况;记录两组患儿发生VAP感染的例数,机械性通气的天数,并计算日感染率;记录两组患儿感染病原菌情况;记录两组患儿监护人对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结果 综合干预措施实施后,干预组手卫生依从性合格率、床头抬高合格率、吸痰操作合格率、呼吸道管理合格率和呼吸机环路清洁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日感染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33.57‰(P<0.05);干预组患儿监护人的满意度为98.15%,高于对照组的79.38%(P<0.05).结论 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监护人的满意度.
作者:吴金凤;姜方;王锟;张宝莲;简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重症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21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分别对重症肺炎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8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28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47株占52.31%;以痰液检出为主,共208株占74.0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均>80.00%,对头孢唑林和头孢噻肟则均表现出较低的耐药性,耐药率均<25.00%.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趋势科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王接新;单小鸥;张春霞;叶小君;罗越;金佳慧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旨在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希望水平与院内感染预防意识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希望水平量表中文版测定T2DM患者希望水平,采取本院针对T2DM患者编制院内感染预防意识调查表测定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意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患者希望水平和院内感染预防意识评估得分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希望水平平均总分(23.71±5.49)分,采取积极行动(8.69±3.19)分、对现实及未来积极态度(7.65±3.32)分和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7.37±2.76)分,希望水平高为中等水平47例占47.00%,其次低水平为34例占34.00%,低高水平为29例占29.00%(Z=7.435,P=0.024);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意识平均总分为(20.09±3.46)分;T2DM患者希望水平与院内感染预防意识呈现正相关性(P<0.0001).结论 T2DM患者希望水平与院内感染预防意识呈现正相关性,护理人员应该通过提升患者希望,从而增强其预防感染意识,给患者一个良好护理服务.
作者:姚建红;陈科;沈知行;顾沈红;陈慧琴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350例为宫颈癌组,宫颈正常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宫颈癌组HPV感染率为84.6%,对照组HPV感染率为9.0%;宫颈癌组HPV单一感染率和HPV多重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HPV多重感染以二重感染为主,只有3例三重感染,HPV二重感染以HPV16+HPV18占29.8%、HPV16+HPV68占14.9%、HPV16+HPV58占12.8%为主;HPV多重感染的发生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有关(P<0.05).结论 宫颈癌的发生与HPV多重感染有关,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有关,HPV与宫颈癌分期、病理分型、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关系.
作者:梅洁;汪玲玲;王丹菡;陈琼;周洁;沈奇;夏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感染患者病原体特点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30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感染患者作为试验组,共360颗牙;另选取同期入院行正畸治疗的300例(360颗牙)且为同样牙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患牙处样本,并加以检测分析.结果 试验组病原菌检出率为59.17%,高于对照组的12.78%(P<0.05);奈瑟菌属、棒状杆菌属、放线菌属、梭杆菌属及嗜血杆菌属感染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感染与临床病原体感染存在紧密联系.
作者:应于康;罗军;陶丹;刘佳;朱海钱;吴伟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析、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20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4例为肺部感染组,非肺部感染患者196例为非肺部感染组,患者经影像学诊断明确脑梗死发生部位,进行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评分,行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总数(WBC)、血红蛋白(Hb)、急性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全血高切粘度等指标.结果非肺部感染组NIHSS评分、WBC、全血高切粘度、CRP、ESR均低于肺部感染组,Hb、Barthel高于肺部感染组(P<0.05);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98份标本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8株占69.39%.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及多病灶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NIHSS、Barthel评分均与肺部感染风险正相关,而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重更大,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应早期着手监测,关注患者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傅锋;何宇平;陈燕;张伟萍;黄一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不同清洗消毒方法的灭菌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于医院行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458例,其中胃镜检查患者268例,肠镜检查患者190例;消化内镜种类分别为奥林巴斯260型胃镜和奥林巴斯150型肠镜;将458条内镜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230例(胃镜138例,肠镜92例),对照组228例(胃镜130例,胃镜98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处理;观察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相关影响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两组消毒效果的比较.结果 458例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中,有47例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0.3%,发生感染的部位以消化道为主,21例占4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有创操作种类、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多酶洗液配置使用时间是消化内镜检查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试验组的胃镜细菌检测合格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胃镜细菌检验合格率为90.8%(P<0.05);试验组的肠镜细菌检验合格率为98.9%,高于对照组的肠镜细菌检验合格率为91.8%(P<0.05).结论 针对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综合加强清洗消毒方法能更有效地消灭细菌.
作者:张丽华;陈秀荣;尹晓华;郭虹忆;石文静;康丽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预防感染中的效果,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医院行食管癌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全静脉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后排气时间和体质量下降水平.对两组患者术后1d、7d时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等营养指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术后总感染率为8.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0%(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ALB、Hb水平及外周血CD4+、CD3+、CD8+、CD4+/CD8+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和体质量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相对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食管癌切除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少娟;吕定量;万海军;盛红娜;邱欣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