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庆丰;张尧;孙伟;沈燕;崔杨文;胡必杰;高晓东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50例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组,体检者250名作为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HBsAg是否阳性分为HBsAg阳性患者22例和HBsAg阴性患者228例;测定HBsAg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记物.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组HBsAg阳性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2.8%(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肝硬化率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5);HBsAg阳性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肝损伤比例均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5);HBsAg阳性患者HBV再激活率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HBsAg阳性率高,多发性骨髓瘤合并HBsAg阳性患者肝硬化、治疗前后肝损伤及HBV再激活率均升高.
作者:颜敏超;曾惠;李园;吴海兵;王文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外科I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现状.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市2013年-2016年86所不同医院I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用药类别、合理性及使用天数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3年-2016年,上海市I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分别为40.2%、35.7%、33.5%和32.6%,用药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术前用药合理比例分别为87.7%、86.8%、85.4%和89.5%,以第一代头孢和第二代头孢应用为主;术后用药时间 ≥24h的概率分别为33.7%、29.6%、27.7%、26.5%.结论 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日趋规范,但使用类型和使用天数仍存在不合理现象,今后需加强管理促进其更加合理应用.
作者:史庆丰;张尧;孙伟;沈燕;崔杨文;胡必杰;高晓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及其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为幽门螺杆菌在大肠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70例作为大肠癌组,大肠腺瘤患者70例作为大肠腺瘤组,结直肠镜及组织病理学结果正常者70名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三组临床病理特点资料.结果 大肠癌组和大肠腺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68.6%、71.4%,高于对照组的51.4%(P<0.05);大肠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无关;大肠腺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蒂部情况、肿瘤病理分型无关.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的发生有关,但与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无关.
作者:樊秀琴;王泽军;王伟伟;夏露露;何国萍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肝脏移植患儿因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探讨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而减少患者的经济损失.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某综合医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符合研究条件的肝脏移植手术患儿222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医院感染的58例患儿作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16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分析医院感染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 222例患者中5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6.13%,感染部位以血液系统、手术部位和呼吸系统为主.感染组的平均医疗费用为131605元,高于对照组,两组中位数差值为26351元(P<0.001),增加多的是西药费和化验费,分别增加6276元和6031元.感染组患儿平均住院62d,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44d,感染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延长住院天数18d(P<0.001).结论 肝移植患儿术后发生医院感染会导致较大直接经济损失,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患儿的经济负担.
作者:朱欢;范琳琳;郑敏;王小红;宋洲洋;高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获得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待机时间及影响因素,了解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现状、能源及成本浪费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8月-2017年9月395家医院留存的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报表电子版,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及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情况调查表,用电子问卷方式收集395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临床资料及使用情况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 每台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的待机时间为7.76(4.85~9.34)h,待机时间在8h以上的医院有187家占47.3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级别、压力蒸汽灭菌器台数、是否所有压力蒸汽灭菌器同时开机、夜间压力蒸汽灭菌器是否工作为压力蒸汽灭菌器待机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目前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待机时间较长,能源及成本浪费量大,建议各医院根据自身情况构建压力蒸汽灭菌器节能管理方案.
作者:曹玲丽;金云玉;吴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临床实践(CLIP)依从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对2017年3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间的江苏省12个省辖市开展调查,选择依从性较好的三级和二级医院.观察均在成人ICU中开展,通过统一培训的观察员观察CLIP依从性结果,通过手机软件调查,调查结果自动上传终端数据库.结果 共有24家医院参与本次调查,共观察CVC置管572次;其中三级综合医院487次占85.14%和二级医院85次占14.86%;置管前手卫生和皮肤消毒依从性较高,分别为94.41%和100.00%,大无菌屏障依从性低为77.27%,其中无菌隔离衣的依从性低为87.9%;穿刺前消毒剂干燥和大无菌屏障依从性医生分别为90.16%、75.79%,低于护士的98.44%、89.06%(P=0.028、P=0.017).结论 ICU中CVC置管CLIP依从性不高,尤其是医生,需要加强培训、督查和反馈,从而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戎毅;陈文森;张卫红;杨益群;乔美珍;谭思源;刘菁;周宏;唐红萍;谢金兰;杨乐;黄劲华;李惠芬;陶彤;严周忠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孕期B族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产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胎膜早破孕妇200例为胎膜早破组,同期胎膜未破正常孕妇200例为对照组,胎膜早破孕妇被分为足月胎膜早破患者88例和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12例.分析比较宫颈分泌物B族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胎膜早破组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率分别为44.00%、6.50%,高于对照组的24.00%、1.50%(P<0.05);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支原体感染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P<0.05);B族链球菌感染患者及衣原体感染患者的绒毛膜羊膜炎、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高于B族链球菌未感染患者与衣原体未感染患者(P<0.05),新生儿体质量低于B族链球菌未感染患者(P<0.05);支原体感染患者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的发生率高于支原体未感染患者(P<0.05),新生儿体质量低于支原体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 胎膜早破孕妇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率升高,B族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均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作者:仇娥;甄莉霞;金素娟;蒋志霞;冷雪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对小儿肺部感染高热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肺部感染致高热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57.5%;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较对照组更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在临床治疗小儿肺部感染导致的高热患儿时,有效降低了其血清IL-6和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清;倪新强;樊晋萍;周夏芝;刘英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澳门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率;了解MRSA菌株中杀白细胞素(PVL)基因存在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4月期间澳门某综合医院临床分离S.aureus 122株;利用Vitek2药敏卡检测S.aureus对常用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的表型;PCR法进行mecA基因及PVL基因的检测.结果 122株临床分离的S.aureus样本中,对苄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均>50%;其中MR-SA有49株占40.2%,MRSA组耐药率高于MSSA组,且有9种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中38株占77.6%mecA基因呈阳性;MRSA中23株占46.9%携带PVL基因,主要分布在脓汁、分泌物样品中,菌株主要来自18~64岁感染者,且以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为主占65.2%.结论 澳门S.aureus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MRSA感染率均较高;MRSA中mecA基因的检出率较低,PVL基因的检出率偏高.
作者:叶千红;吴许文;李沛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术后感染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手术的63例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方法分组,利用开腹方法进行手术的为对照组28例,利用腹腔镜介导的方法进行手术的为试验组35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出血量与手术后3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手术前,手术后1、3、5、7 d的体温、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在不同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数据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患者,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后感染的风险.
作者:周新锋;夏卿;李祥;谢树杰;严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泊沙康唑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临床用药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2000年1月-2017年1月在Pubmed、SCI、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关于泊沙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研究的文献,用Endnote进行整理,按照发表年份、发文量、发文期刊、文献出版来源、被引频次等对终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并排除无关文献.结果 终纳入文献481篇,其中中文4篇、英文477篇,其中病例分析321篇占66.7%,临床研究100篇占20.8%,回顾性分析60篇占12.5%,被引频次高的是154次.结论 泊沙康唑相对于传统抗真菌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替代某些传统抗真菌药物用于恶性血液疾病或器官移植等免疫力低下患者预防或治疗真菌感染.
作者:曹江;江学维;章成;梁蓓蓓;白楠;蔡芸;王睿;王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350例为宫颈癌组,宫颈正常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宫颈癌组HPV感染率为84.6%,对照组HPV感染率为9.0%;宫颈癌组HPV单一感染率和HPV多重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HPV多重感染以二重感染为主,只有3例三重感染,HPV二重感染以HPV16+HPV18占29.8%、HPV16+HPV68占14.9%、HPV16+HPV58占12.8%为主;HPV多重感染的发生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有关(P<0.05).结论 宫颈癌的发生与HPV多重感染有关,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有关,HPV与宫颈癌分期、病理分型、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关系.
作者:梅洁;汪玲玲;王丹菡;陈琼;周洁;沈奇;夏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应用于进展型IgA肾病伴黏膜感染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水平影响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6年7月于医院肾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进展型IgA肾病伴黏膜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试验组联合应用他克莫司和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24 h尿蛋白定量(PRO)、胱抑素C(CysC)、VEGF、ET-1和白介素18(IL-1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和临床疗效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24 h PRO、CysC、VEGF、ET-1和IL-18、ICAM-1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24h PRO、CysC、VEGF、ET-1和IL-18、ICAM-1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能有效降低IgA肾病伴黏膜感染患者血清VEGF、ET-1水平,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设锋;宋瑞芳;赵章健;孙维文;缪初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患者疗效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ICU住院治疗、符合VAP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于10d后评估疗效,并分为恶化组和好转组,每组各35例.取确诊VAP时患者第5、7、9天清晨血,检测血清PCT并计算PCT-c.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点PCT和PCT-c是否存在差异;ROC分析PCT和PCT-c对VAP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力.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好转组的PCT水平下降,恶化组仍保持较高水平;恶化组确诊第5、7和9天时PCT水平高于好转组(P<0.05);好转组患者PCT-c保持高水平,且随着病情好转而逐渐升高;恶化组PCT-c较低,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下降;恶化组确诊第5、7和9天时PCT-c低于好转组(P<0.05);ROC分析显示,确诊后第9天PCT和PCT-c对VAP患者预后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结论 PCT和PCT-c可以较好地预测VAP感染患者的预后,PCT-c的预测效力要优于PCT绝对值.
作者:胡雪忠;孙勤;徐伟华;张天卿;孙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敏感性及诱导性克林霉素耐药(D-试验阳性)的发生率,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5月医院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0株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的鉴定以OP纸片筛查,并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D-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16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按照其标准进行结果解释.结果 70株肺炎链球菌中红霉素耐药66株占94.3%,克林霉素耐药58株占82.9%;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58株占82.9%;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8株占11.4%;D-试验阳性占所检测肺炎链球菌的8.6%(6/70),占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的75.0%(6/8).结论 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产生了较高耐药率;同时诱导型耐药(iMLS)在临床分离株中较为常见,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肺炎链球菌D-试验的检测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克林霉素.
作者:王旭明;周晓君;黄梅会;徐凯;岑健萍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术前营养不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2 d对患者行营养风险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64例和营养状况正常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和术后1个月内感染率.结果 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前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比例低于营养正常组,其中CD8+比例高于营养正常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RP、P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比例均较术前下降,CD8+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两组患者CRP、PCT均高于术前,且营养不良组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术后1个月内营养不良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例(14.06%),营养正常组发生3例(5.45%),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结论 术前营养不良可降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临床应重视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问题,尽可能在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实施手术,以期降低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胡德升;董星;杨松鹏;张体智;尹宁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析、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20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4例为肺部感染组,非肺部感染患者196例为非肺部感染组,患者经影像学诊断明确脑梗死发生部位,进行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评分,行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总数(WBC)、血红蛋白(Hb)、急性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全血高切粘度等指标.结果非肺部感染组NIHSS评分、WBC、全血高切粘度、CRP、ESR均低于肺部感染组,Hb、Barthel高于肺部感染组(P<0.05);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98份标本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8株占69.39%.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及多病灶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NIHSS、Barthel评分均与肺部感染风险正相关,而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重更大,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应早期着手监测,关注患者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傅锋;何宇平;陈燕;张伟萍;黄一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近五年医院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耐药性变迁及流行特征,揭示产KPC肺炎克雷伯菌(KPCKpn)在医院近年来的流行规律,为临床防治KPCKpn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菌株,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MS质谱仪或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使用特异引物序列对CRKpn菌株的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确定其是否携带目前已知的常见碳青霉烯耐药基因.随机选取各病区来源的KPCKpn菌株100株,采用脉冲场电泳(PFGE),使用XbaI内切酶对待测菌株基因组进行酶切和电泳分析,使用BioNumerics 3.0软件对电泳图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近五年,医院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4946株,其中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710株占14.4%,而82.8%的CRKpn为KPCKpn;CRKpn的比例近五年上升明显;KPCKpn菌株主要来自呼吸病区占20.4%、急诊ICU病区占17.0%;KPCKpn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48.3%、引流液占23.0%.结论 CRKpn的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KPCKpn菌株数量的增加是导致CRKpn概率增加的主要原因;KPCKpn菌株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在院内的克隆传播;创伤性操作等医疗行为对于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作者:王凤;赖开生;安静娜;叶丽艳;罗燕萍;杨继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时应用比阿培南的药效学.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接受CRRT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20例,治疗前收集患者的下呼吸道痰液标本,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各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纳入对比阿培南敏感的患者20例,共检出26株致病菌,选择比阿培南0.3q 12 h或0.3q 8 h抗感染治疗,疗程10~14 d,通过DAS 3.0分析患者的药动学数据,结合不同细菌的MIC值进行蒙特卡洛模拟,计算两种方案的%T>MIC比值和达标概率PTA;同时,评价患者的细菌学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 2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接受CRRT治疗时比阿培南的药动学参数t1/2(71.36±40.41)min、Vd(11.75±3.86)L;针对不同细菌的MIC值,当MIC≤2时,两种方案的%T>MIC均>40%,且PTA>90%,当MIC=4时,只有0.3q8h给药方案%T>MIC>40%,而当MIC≥8时,两种方案均达不到给药目标.2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0%,细菌清除率为65.4%.结论 比阿培南应用于敏感菌引起的CRRT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体内是安全有效的,但考虑接受CRRT患者的个体差异较正常患者更大,因此,建议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肖仲祥;陈朴;邵传锋;戈宏磊;赵乐萍;胡国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7年2月医院血液透析行静脉导管置管患者121例,将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4例患者为感染组,97例未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置管后、感染组疑似感染及感染控制后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RP水平.结果 疑似感染时,感染组患者WBC、PCT、CRP水平高于导管置管后,感染控制后三者水平低于疑似感染时(P<0.05);PCT曲线下面积为0.870、截断值为10.30 ng/mL,CRP曲线下面积为0.753,截断值为16.00mg/L;PCT、CRP敏感度分别为91.67%、79.17%,高于WBC的60.42%,PCT特异性为89.18%、阳性预测值为67.69%,高于WBC、CRP.结论 PCT联合CRP检测有助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早期诊断且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性,优于传统感染指标.
作者:高燕;王怀坤;王子竟;钟杰;龚雪峰;王安凤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