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敷料对骨折外固定患者针孔感染的预防研究

陈晓英;吴菁;杨爽;赵静;于卫红

关键词:德莫林, 聚维酮碘, 骨折, 外固定架, 针孔感染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德莫林与聚维酮碘对骨折外固定架治疗患者针孔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寻找预防针孔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医院进行外固定架治疗的骨折患者10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德莫林消毒针孔,对照组患者采用聚维酮碘消毒;记录两组患者每天更换敷料次数,针孔周围皮肤红肿及渗出等,并进行细菌培养;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术后第1~5天每天敷料更换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针孔处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渗出比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12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感染率分别为0.8%和2.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分离出病原菌7株和19株,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对于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外固定架治疗后采用德莫林处理针孔,可有效降低每天更换敷料的次数,降低红肿、渗出情况的发生,有效降低针孔感染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追踪方法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

    目的:将追踪方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以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医院收治的22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追踪方法实施的时间,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医院治疗的11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110尿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追踪方法的实施包括成立追踪方法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医院感染质量评价要点,通过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管理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比较追踪方法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追踪方法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手卫生、多药耐药菌管理、消毒隔离质量、医疗废物管理及感染预防与监测的水平;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1.82%;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9.09%,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13例感染患者检测出病原菌17株,对照组32例感染患者检测出病原菌48株,均以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追踪方法有利于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对预防尿毒症透析患者医院感染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孙旭震;肖英;张红霞;王玉香;朱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与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1150例,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中国珠海迪尔公司药敏分析系统检测常见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150例COPD患者发生真菌感染120例,感染率为10.43%;共检出119株真菌,其中检出率高的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真菌对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由低到高依次为:伊曲康唑21.01%、氟胞嘧啶28.57%、两性霉素B 32.77%、制霉菌素33.61%,酮康唑较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高,耐药率为50.42%;120例患者中61例好转、38例无效、21例死亡,其中10例死于基础疾病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1例死于严重呼吸衰竭。结论 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及时给予真菌检查,尽早发现致病菌,选择有效地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刘永娟;戚明;门浩;肖辉;林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6月医院内科住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针对患者阳性标本采用BACTEC9000培养系统分离培养,药敏试验采用NCCLS指定的K-B琼脂法进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755例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4例、425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38%、例次感染率3.33%;医院感染科室排前3位的是 IC U、神经内科和呼吸内科,分别占28.94%、16.00%和11.7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为主,分别占33.41%、21.88%和15.29%;共分离出病原菌1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占18.04%,革兰阴性菌126株占64.95%;检出多药耐药菌46株,检出率为23.71%;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均>69.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较其他抗菌药物低,均<60.00%;住院天数、泌尿道插管次数、合并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是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因素较为复杂,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防护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潘颖颖;朱熠;庄建文;张淑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表皮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耐药性研究

    目的:研究表皮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2-2014年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498株,采用VIT 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K-B法测定其对夫西地酸的耐药性。结果498株表皮葡萄球菌中,检出耐夫西地酸表皮葡萄球菌24株,检出率4.8%;24株耐夫西地酸表皮葡萄球菌标本来源以痰液、导管、血液为主,占62.4%;科室分布主要为IC U、新生儿和烧伤/创伤科,占37.5%;24株耐夫西地酸表皮葡萄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均表现为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均>60.0%。结论夫西地酸仍对表皮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出现的耐药性问题不容忽视。

    作者:林纯婵;陈舒影;丁宇;李丹;张雪青;王良兴;余方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医师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3224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感染病原菌分离鉴定严格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 K-B法,数据采用WHONET 5.5-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24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88例,感染率为5.8%;感染患者切口中分离出病原菌2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9株占58.6%,革兰阳性菌81株占34.2%,真菌17株占7.2%;63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产ESBLs菌29株,检出率46.0%;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达22.0%、25.9%;67株葡萄球菌属中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 RS )32株,检出率47.8%;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达63.0%~70.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均<10.0%。结论务必严格实施抗菌药物用药管理措施,遏制医院内流行菌耐药性快速增长趋势,降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彭玉华;孔双红;王华丽;黄丽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与管理研究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与管理策略,为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351例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51例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375株多药耐药菌,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188株占50.13%,其次为血液68株占18.13%;呼吸内科、IC U、肾内科、胃肠肿瘤外科是多药耐药菌检出多的科室,分别检出多药耐药菌115、72、60、51株,分别占30.67%、19.20%、16.00%、13.6%;375株多药耐药菌中革兰阴性菌276株73.60%、革兰阳性菌99株26.40%,检出率在前5位的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2012、2013、2014年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28.80%、33.87%、37.33%,呈上升趋势。结论多药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应采取相应管理策略控制、预防感染,尤其对呼吸内科、IC U、肾内科、胃肠肿瘤外科等高危科室,更应该重视。

    作者:管晓芸;孙健龙;张仁仙;李香;王忠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Notch信号通路蛋白异常研究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探讨感染患者Notch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5月-2014年11月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感染组)进行研究,另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未感染患者180例为未感染组,1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微生物全自动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分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感染患者血清中N o tch1、N o tch2、N o tch3及C A M、Bax/Bcl2的变化;研究采用WHONE5.5和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0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0株占40.0%,以肺炎链球菌22株占11.0%、酿脓链球菌15株占7.5%为主;革兰阴性菌80株占60.0%,以肺炎克雷伯菌23株占11.5%、鲍氏不动杆菌21株占10.5%为主;感染患者血清中Notch1、Notch2、Notch3及CAM、Bax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与对照组(P<0.05),而Bcl2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易感染病原菌,且感染后患者血清中Notch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彭思璐;刘冰;罗大勇;司果;蒋奕;陈惠;靳冬香;王勇;王艺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老年肺气肿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综合比较分析头孢呋辛钠(Cefuroxime sodium)联合清开灵与单纯应用清开灵治疗老年肺气肿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老年肺气肿患者的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80例老年肺气肿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应用清开灵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平均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肺气肿感染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气肿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临床治疗效果比单纯应用清开灵治疗效果更理想。

    作者:林亚发;程宏宁;张钦;冯玉;张运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13年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及重要病原体的检出率。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2013年医院感染病原菌、感染部位和抗菌药物使用状况,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资料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12月17日0∶00-24∶001882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5例、67例次,感染现患率3.45%、例次感染率3.56%;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38.46%;共培养出1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占68.75%、革兰阳性菌3株占18.75%;调查当日有523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27.79%,一联使用446例占85.28%、二联使用75例占14.34%、三联使用2例占0.38%;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中预防性用药占0.38%、治疗性用药占99.62%。结论现患率调查基本反映医院感染实际情况,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抗菌药物使用合理。

    作者:解莹;刘文芝;王红旗;刘群;崔铁军;潘立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广州地区患儿胃肠道医院感染流行特征

    目的:分析儿童专科医院住院患儿胃肠道医院感染分布特点,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符合医院胃肠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住院患儿胃肠道感染分布特点,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期间住院患儿95722例,医院感染2332例,感染率2.44%;其中胃肠道感染342例占14.67%,多发生在住院后3 d~1周占58.48%,其次为住院后第2周占26.61%,住院两周后感染率为14.91%;342例胃肠道医院感染患儿中送检标本307例,送检率89.78%,检出病原体248株,其中检出病毒228株占91.94%;至12月份病毒性感染比例可高达83.91%;病毒性胃肠道医院感染81.14%发生在≤24月龄患儿,而其他胃肠道感染占64.04%集中在≤18月龄患儿;病毒性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其他胃肠道医院感染无季节性趋势;胃肠道医院感染病例和病毒性感染病例均集中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感染病区和危重部综合病区。结论住院患儿胃肠道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有其自身特点,应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

    作者:郭巧芝;赵丹洋;何通杰;司徒敏雄;华亮;黄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对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水平测定对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从而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感染类型将其分为两组,68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为观察组,34例非细菌性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PC 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两组患者在PCT 和CRP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观察组不同时间的PCT 和 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PCT和CRP的水平分别为(7.2±2.6)μg/L和(11.2±3.5)mg/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3)μg/L和(8.7±2.9)m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P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5%和91.2%,均高于对照组的79.4%和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中CRP的敏感度相对较高,但是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特异度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对患者的治疗,PCT的水平得到下降,使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下降,且第1天和第8天的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病情可通过 PCT水平的测定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全面的评估,是一个较好的诊断指标。

    作者:杨春华;迟永生;沈志鸿;温加玮;艾宗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临床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与控制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8年10月-2014年10月非重复分离的41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数据,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耐药性。结果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多发生于内科和儿科病区,以<60岁成人和<5岁儿童居多,感染季节多在冬春更替期或秋季,感染类型以血液感染为主;41例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科室分布以内科和儿科为主,分别占58.6%和39.0%;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60.0%,对青霉素G耐药率达31.7%,未发现耐喹诺酮类、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菌株。结论加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的目标性监测,明确其耐药特征,有利于预防与控制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及流行。

    作者:曹玙;王倩;刘振英;孙国全;郭丽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对ICU100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给予替考拉宁静脉滴注治疗,给药方案为常规剂量联合个性化,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不良反应。结果100例患者治疗14 d后痊愈36例、显效40例,总有效率为76.0%;细菌学检测结果表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为79.0%,未出现其他细菌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4.0%,表现为轻微肝、肾损害、皮疹和胃肠道反应。结论采用常规剂量给药联合个性化给药方案后,替考拉宁不仅能有效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还能明显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苏震;李建玲;张坤;滕小慧;赵凯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与制定临床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医院行腹部手术患者1829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回归多因素方法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并制定与执行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829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共54例,感染率为2.95%;急诊手术、平均年龄、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基础疾病和应用抗菌药物等为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基础疾病是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54例切口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提出适宜的护理干预方式,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痊愈。

    作者:陈杏梅;金晓英;方丽萍;吴向春;张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ICU分离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 U )分离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为IC 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IC U住院患者分离到的135株非重复鲍氏不动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采用PCR法检测blaVIM、blaNDM、blaOXA-23/24、blaIMP、blaKPC及blaOXA-51/58等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采用PCR检测 ISAba1基因并与碳青霉烯酶基因连锁检测。结果4年ICU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135株,年龄>60岁患者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多52株,占38.52%;IC U患者痰液标本中检出鲍氏不动杆菌多79株占58.52%,其次为分泌物及尿液,分别占20.00%及11.11%;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为94.81%,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2.95%和34.07%;对选取的4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菌进行基因检测显示,46株均携带有blaOXA-51-like基因,46株菌携带 ISAba1基因;40株携带 blaOXA-23-like基因,对 blaOXA-23-like基因测序,进行比对后确定为 blaOXA-23基因,并同时检出 ISAba1-blaOXA-23连锁基因;未检出 blaK PC、blaIMP、blaV IM、blaOXA-58-like、blaOXA-24-like及blaNDM基因。结论 ICU患者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以老年患者居多,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其中碳青霉烯耐药株常携带有 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与 ISAba1连锁携带。

    作者:丰燕;葛国平;傅园花;吴瑞英;祝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与C-反应蛋白对感染性脑膜炎老年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

    目的:检测老年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感染性脑膜炎患者65例,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细菌化脓性脑膜炎20例、病毒性脑膜炎23例与结核性脑膜炎22例;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因头痛住院老年人65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人员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 A、Ig M 、Ig G水平及CR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各相关指标水平及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IgA、IgM 水平显著较低,与细菌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IgG水平显著升高,与细菌化脓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感染性脑膜炎患者间脑脊液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早期检脑脊液测免疫球蛋白及CRP对诊断老年感染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沈壮虹;汪利平;林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皮肤病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皮肤病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皮肤科治疗的皮肤病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皮损痂皮或组织、脓液、渗出液以及血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VITEK-2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按照CLSI 2011年标准进行判定。结果200例皮肤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245株不同种属的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以及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占65.2%,3.6%,18.7%和12.5%,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55.3%,革兰阳性杆菌中以棒杆菌属为主占11.4%;患者皮肤感染部位以手、足以及合并感染较多,分别占13.0%、11.0%及17.0%;革兰阳性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4.4%、64.0%;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以及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3.3%、48.3%;革兰阴性球菌对多数药物均敏感,耐药率较低。结论病原菌种类繁多以及细菌耐药性的逐渐增加,导致感染相关皮肤病患者的治疗难度加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庆宁;王小川;杜鹏;金梅;樊楚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对患者医院感染的诊断与预后的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 T )的水平,探讨其对医院感染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调查患者院内与院外感染、感染部位及预后检测PCT数据,分析治疗后效果,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2例住院患者中院内感染83例,PCT 中位值为3.2 ng/ml ,院外感染189例,PCT 中位值为4.0 ng/ml ,院内与院外感染PCT的升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8%肺部感染患者 PCT0.5~2.0 ng/ml ,54.9%血液感染患者PCT多升高至>2.0 ng/ml ,不同部位感染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抗感染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3.8%,院外感染治疗有效率达87.8%,院内感染治疗有效率仅72.3%;相同 PC T水平的院内及院外感染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水平在0.5~1.0 ng/ml的患者治疗有效率25.4%,随着PC T数值的升高,治疗的有效率有所降低。结论 PC T的监测对感染患者的诊断,特别是在疾病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或脓毒血症,有较好的风险评估价值,建议临床对怀疑院内感染患者进行PC T检测,以便早期发现院内感染患者及时抗感染治疗。

    作者:董玉梅;靳桂明;吴颖涛;张帆;曹军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在不同浓度葡萄糖环境中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变化,为糖尿病患者预防与治疗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测定M IC方法筛选2012年4月-2013年10月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用含有不同葡萄糖浓度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分别测定其570 nm处吸光度值,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 )观察和测定生物膜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形成的形态及厚度,不同浓度下膜生成能力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及 t检验法进行统计。结果3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为96.7%;葡萄糖浓度为11.1~30.0 mmol/L时膜形成能力与无糖培养比较吸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1.1 mmol/L的各浓度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SM 观察显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葡萄糖浓度在11.1~30.0 mmol/L时菌株荧光强度均在大约24 h基本达到强,48 h有一个强度维持,比无糖环境提前24 h;生物膜厚度数据统计显示,加糖培养12~36 h膜厚度达到大,加糖培养膜厚度大值与无糖培养膜厚度大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在环境中葡萄糖浓度≥11.1 mmol/L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明显增强,形成生物膜的厚度增加,形成生物膜的周期明显缩短。

    作者:杨虹;药飞;李晓霞;王姝云;段金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血清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09年3月-2014年3月28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20名为对照组;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 A PI 鉴定条及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基因测序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采用WHONE5.5软件和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72例,感染率为6.1%;分离出病原菌1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0株占40.7%,革兰阴性菌102株占59.3%;感染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IL-2、IL-6、IL-10明显升高,且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水平均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和非感染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后能诱发明显的炎症反应。

    作者:石瑞平;郭树霞;秦娜;陈荣华;王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