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杨虹;药飞;李晓霞;王姝云;段金菊

关键词:多药耐药, 鲍氏不动杆菌, 生物膜, 葡萄糖
摘要:目的:探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在不同浓度葡萄糖环境中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变化,为糖尿病患者预防与治疗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测定M IC方法筛选2012年4月-2013年10月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用含有不同葡萄糖浓度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分别测定其570 nm处吸光度值,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 )观察和测定生物膜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形成的形态及厚度,不同浓度下膜生成能力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及 t检验法进行统计。结果3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为96.7%;葡萄糖浓度为11.1~30.0 mmol/L时膜形成能力与无糖培养比较吸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1.1 mmol/L的各浓度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SM 观察显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葡萄糖浓度在11.1~30.0 mmol/L时菌株荧光强度均在大约24 h基本达到强,48 h有一个强度维持,比无糖环境提前24 h;生物膜厚度数据统计显示,加糖培养12~36 h膜厚度达到大,加糖培养膜厚度大值与无糖培养膜厚度大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在环境中葡萄糖浓度≥11.1 mmol/L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明显增强,形成生物膜的厚度增加,形成生物膜的周期明显缩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例T ACE治疗HBV相关性肝癌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TACE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3例占5.2%,依从性较差25例占43.1%,依从性较好30例占51.7%;患者服药依从性实际得分(21.74±3.138)分、标准得分(80.52±11.62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医源性因素、经济状况、HBV三系、肝功能分级、职业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患者依从性不佳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尤国美;江子芳;邵国良;梁冠冕;经碧玲;潘琴;吴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用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分型的检测效果

    目的:观察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Max)用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分型的临床检验效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及宫颈癌的诊断提供依据,有效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100例妇科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68名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并将两组受试人员的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 )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中68例患者 HPV呈阳性,阳性率为68.0%,68例 HPV阳性患者中单一型 HPV44例、多重型HPV 24例;试验组检出较高的 HPV类型有16、58、33型,分别占48.5%、17.6%、16.2%;HybrMax技术的诊断率与患者的宫颈病情成正比,其中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为32.0%、51.9%、80.0%、94.4%。结论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于宫颈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提高临床对宫颈癌以及CIN的诊断率。

    作者:袁征;李珍;孙彦珍;王晶璇;王英;马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6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链霉素+乙胺丁醇治疗,研究组给予帕司烟肼+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3.3%、9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6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丙氨酸转氨酶、血尿酸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帕司烟肼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是可行的,能显著提高复治肺结核的阴转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林日暇;冯伯荣;林昌锋;徐颖;张玲;温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选择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38例结核性脑膜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38例患者痰液培养出病原菌92株,培养阳性率为66.67%,其中革兰阴性菌80株占86.96%,革兰阳性菌6株占6.52%,真菌6株占6.52%;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检出33株多,占35.87%,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7株占18.48%,肺炎克雷伯菌15株占16.30%,大肠埃希菌8株占8.70%;革兰阳性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均<13.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苯唑西林耐药率高;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32.00%,对两性霉素B敏感。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提示临床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对难治性感染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作者:邱英梅;徐亮;熊莉;周璞;肖慧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肾穿刺造瘘预防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的研究

    目的:调查分析术前肾穿刺造瘘预防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的作用,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浙江大学国际医院泌尿外科120例肾结石存在肾积水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患者于术前2d行患侧肾穿刺造瘘引流后再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体温、血常规、尿液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9.7±2.6)min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8.8±2.3)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68,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体温、血常规、尿液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168~12.063,P<0.05)。结论应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前进行肾穿刺造瘘引流,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有助于保障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葛启斌;潘昊;陈慧英;蔡海琴;金百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高突变株检测与耐药特点研究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不同呼吸道感染中高突变株的检出率和耐药性的差异。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呼吸道标本分离所得的铜绿假单胞菌48株进行检测,其中COPD组22株、VAP组26株,应用含和不含利福平300μg/ml的M-H平板检测突变率,筛选高突变株和非高突变株,应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统计分析比较差异性。结果48株铜绿假单胞菌,高突变株11株占22.9%,非高突变株37株占77.1%;高突变株的突变率平均为(1.05±1.03)×10-6,非高突变株的突变率平均为(4.85±4.68)×10-8;两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突变株的检出率在COPD和VAP分别为22.7%和23.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OPD和VAP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高突变株的比例均较高,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作者:赵铁梅;檀红岩;王平;范龙梅;陈良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与制定临床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医院行腹部手术患者1829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回归多因素方法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并制定与执行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829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共54例,感染率为2.95%;急诊手术、平均年龄、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基础疾病和应用抗菌药物等为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基础疾病是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54例切口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提出适宜的护理干预方式,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痊愈。

    作者:陈杏梅;金晓英;方丽萍;吴向春;张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在诊断感染性急腹症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感染性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价值,从而为多层螺旋CT 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医院收治的72例感染性急腹症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学或者临床随访确诊为急腹症,并且在入院时行全腹多层螺旋CT诊断,统计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及C T影像表现。结果72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 T正确诊断65例,诊断准确率为90.28%;其中穿孔性病变患者30例,C T影像表现主要为腹腔内部存在游离气体;梗阻性病变患者18例,C T影像主要表现为肠管积液、肠管扩张以及肠管集气;炎症性病变患者24例,主要包括急性胰腺炎以及急性胆囊炎。结论多层螺旋C T 检查是感染性急腹症临床诊断的可靠影像学方法,可以快速显示感染性急腹症患者的病变位置、原因、程度以及病变的范围,为外科手术提供指导。

    作者:魏赣辉;袁杭;邱小伟;林上奇;张加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根管治疗根尖周炎感染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合理的选择。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110例(120颗患牙)根尖周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一次性组和多次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一次性组为90.3%、多次性组为94.8%,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组与多次性组患者填充中适充、欠充和超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和复诊次数均明显低于多次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根尖周炎感染患者应用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是可行的,但是一次性根管治疗在缩短患者疼痛时间和复诊次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更值得临床中推广。

    作者:孙秀玲;符之熙;陈海贝;杨作斌;袁旺美;赵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ICU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以降低V A P发生率。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IC U收治的A RDS机械通气患者1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采用IC U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VAP、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与护理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VAP、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舒适度的4个维度(心理、社会、环境、生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ARDS机械通气患者并发VAP风险,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率与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燕梅;刘利华;蒋玉芳;胡小梅;袁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足月小于胎龄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足月小于胎龄儿住院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病房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52例足月小于胎龄儿进行研究,采集其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并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52例足月小于胎龄儿住院发生医院感染71例,感染率20.17%;感染新生儿的标本中分离出7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5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31.65%,真菌占3.79%;足月小于胎龄儿出现医院感染的单因素为出生时体质量<1800 g、羊水粪染、胎膜早破>12 h、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0d、哺乳时间>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体质量<1800g、羊水粪染、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10 d是足月小于胎龄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可导致足月小于胎龄儿住院发生医院感染,应充分了解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

    作者:王丽珍;李飞平;范海玲;卢洪萍;罗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敷料对骨折外固定患者针孔感染的预防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德莫林与聚维酮碘对骨折外固定架治疗患者针孔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寻找预防针孔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医院进行外固定架治疗的骨折患者10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德莫林消毒针孔,对照组患者采用聚维酮碘消毒;记录两组患者每天更换敷料次数,针孔周围皮肤红肿及渗出等,并进行细菌培养;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术后第1~5天每天敷料更换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针孔处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渗出比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12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感染率分别为0.8%和2.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分离出病原菌7株和19株,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对于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外固定架治疗后采用德莫林处理针孔,可有效降低每天更换敷料的次数,降低红肿、渗出情况的发生,有效降低针孔感染率。

    作者:陈晓英;吴菁;杨爽;赵静;于卫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13年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及重要病原体的检出率。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2013年医院感染病原菌、感染部位和抗菌药物使用状况,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资料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12月17日0∶00-24∶001882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5例、67例次,感染现患率3.45%、例次感染率3.56%;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38.46%;共培养出1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占68.75%、革兰阳性菌3株占18.75%;调查当日有523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27.79%,一联使用446例占85.28%、二联使用75例占14.34%、三联使用2例占0.38%;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中预防性用药占0.38%、治疗性用药占99.62%。结论现患率调查基本反映医院感染实际情况,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抗菌药物使用合理。

    作者:解莹;刘文芝;王红旗;刘群;崔铁军;潘立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尿毒症患者肺部感染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尿毒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降低尿毒症肺部感染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取随机对照、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东湖分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尿毒症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发生肺部感染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率观察组为11.12%、对照组患者为27.32%,患者感染出现的时间观察组为(4.68±1.69)d、对照组为(2.98±2.6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达到97.50%、对照组为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降低尿毒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梁虹;吴煌福;陈文;李飞;高海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和血糖控制情况,以降低尿路感染率。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无尿路感染患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各项生化指标,了解患者糖尿病病程及并发症,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多占60.00%;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00%、对照组患者为4.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糖尿病病程、治疗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率为94.00%,对照组为98.00%,两组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作者:刘玉妮;张怡;韦文合;韦庆凡;徐丽玲;黄剑良;陈秋景;覃玉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聚维酮碘的特性与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聚维酮碘(PVP-I)的理化性质、水溶液稳定性特点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为降低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热加速试验法分析不同状态PVP-I水溶液的稳定性,并通过定量杀菌试验证实PVP-I杀菌的有效性。结果通过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证实,0.1~1.0 g/L有效碘含量的 PVP-I溶液能在1 min内杀灭99.9%以上致病性酵母菌、99.9%以上的肠道致病菌和酿脓链球菌,但10 g/L有效碘含量的PV P-I溶液则需要延长作用时间;由于稀PV P-I溶液有效碘含量低,在杀菌过程中被脓性物质、分泌物、血清等有机物消耗,因此必须保证足够的含量或延长作用时间,高浓度、低 pH的溶液,在对碘封闭性好的容器中存放, PVP-I溶液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结论 PVP-I水溶液实际为一个动态平衡体系,体系中任一组分浓度的变化均导致平衡发生移动,稳定性发生变化,由于 PVP-I水溶液性质温和,杀菌性能快速有效,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作者:邓永强;邢启德;孙阳阳;施瑛;朱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肝胆管结石感染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比较肝胆管结石感染患者行切开胆总管 T管引流术及胆道镜检查+切开胆总管 T管引流术的疗效,为治疗肝胆管结石感染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医院26例肝胆管结石感染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例,试验组患者实施胆道镜检查+切开胆总管 T管引流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切开胆总管T管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及排石通畅率,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为(178.80±20.65)m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60±41.21)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皮下脂肪液化、结石残留发生率分别为15.38%、7.6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46%、3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排石通畅率为95.66%,高于对照组的8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胆道镜检查+切开胆总管T管引流术优于常规切开胆总管T管引流术,在肝胆管结石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驰;周进学;曾峰;倪猛;宋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耐药基因与管家基因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亲缘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携带情况及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到的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用 gy rA与parC基因测序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6种获得性耐药基因、12种MGEs标记、膜孔蛋白基因(ompK35、ompK36)以及喹诺酮类作用靶位基因(gyrA、parC),后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6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2种膜孔蛋白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2种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基因、1种喹诺酮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样本聚类分析提示,10号为孤立株,其余19株呈明显的聚集性(A家族);A家族可分为A1和A2;A1又可分为A1-1和A1-2;A1-1再可分为A1-1-1和A1-1-2小家族;A1-1-1和A1-1-2小家族聚集性更为明显,并分别出现克隆播散。结论获得性耐药基因与管家基因检测结果提供了本组菌株耐药的遗传基础,并且与耐药表型相对应,样本聚类分析是监控医院感染实用手段。

    作者:张顺;黄左安;胡珊珊;费秋萍;胡笑蓉;江雪;陈琳;蔡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ICU分离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 U )分离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为IC 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IC U住院患者分离到的135株非重复鲍氏不动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采用PCR法检测blaVIM、blaNDM、blaOXA-23/24、blaIMP、blaKPC及blaOXA-51/58等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采用PCR检测 ISAba1基因并与碳青霉烯酶基因连锁检测。结果4年ICU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135株,年龄>60岁患者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多52株,占38.52%;IC U患者痰液标本中检出鲍氏不动杆菌多79株占58.52%,其次为分泌物及尿液,分别占20.00%及11.11%;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为94.81%,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2.95%和34.07%;对选取的4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菌进行基因检测显示,46株均携带有blaOXA-51-like基因,46株菌携带 ISAba1基因;40株携带 blaOXA-23-like基因,对 blaOXA-23-like基因测序,进行比对后确定为 blaOXA-23基因,并同时检出 ISAba1-blaOXA-23连锁基因;未检出 blaK PC、blaIMP、blaV IM、blaOXA-58-like、blaOXA-24-like及blaNDM基因。结论 ICU患者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以老年患者居多,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其中碳青霉烯耐药株常携带有 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与 ISAba1连锁携带。

    作者:丰燕;葛国平;傅园花;吴瑞英;祝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与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及情景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医院行 PICC置管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法进行宣教,试验组采用情景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收集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病原菌种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例,医院感染率5.0%,其中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1例,感染率1.3%,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8.8%,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5);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2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株占34.8%,革兰阴性菌11株占47.8%,真菌4株占17.4%;患者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是PICC置管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PICC置管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情景式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清霞;林海燕;林白浪;杨晓阳;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