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卫;武士科;邸旭倩;刘峥;王静
肝脏的养护已成为健康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不健康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给肝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该研究从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其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了RBP4在临床治疗与诊断中的指导价值.
作者:杨香玉;韩爱琴;周晓庆;王东明;曹丽;居福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的感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指导临床预防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的763例患者临床资料,调查感染发生情况,并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预防干预措施;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3例患者中术后感染68例,感染率8.91%;双侧肢体感染45例,占66.18%;共分离8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48株占58.54%,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2株占39.0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耐药率较高,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也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环丙沙星、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且耐药较为严重;临床护理干预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戴慧芳;苏小游;张海微;张帆;朱烈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颅内患者脑脊液乳酸(LA)和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在成人颅内感染定性中的变化,为临床快速鉴别诊断脑炎类型提供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住院患者156例,其中结核性脑炎组60例、化脓性脑炎组42例、病毒性脑炎组54例;另选取40例脑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脑脊液内总蛋白、C-反应蛋白(CRP)、LA和LDH的含量;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化脓性脑炎组、结核性脑炎组总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P<0.05);化脓性脑炎组、结核性脑炎组患者LA、LDH和CRP含量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结核性脑炎LA含量高,其次为化脓性脑炎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含量接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LA和LDH浓度有助于临床鉴别化脓性脑炎、结核性脑炎和病毒性脑炎.
作者:龙汉春;张艳萍;彭国光;陈映;李涛;吕颖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大肠癌患者化疗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感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5年10月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538例,其中感染7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病原菌分布及感染相关因素.使用SPSS1 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ICC置管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阳性菌占53.95%、革兰阴性菌占38.16%和真菌占7.89%;感染种类分别为局部感染占63.16%、导管定植菌感染占34.21%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占2.63%;患者年龄≥60岁、合并慢性疾病、化疗疗程≥6个及白细胞计数≤3.0×109/L、头静脉穿刺、置管次数≥2次和留置时间≥2周的感染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和局部感染为主,与年龄、合并慢性疾病、化疗疗程、白细胞计数、穿刺部位、置管次数、留置时间等相关,临床应积极预防护理,以控制和降低感染率.
作者:张辉;屈中玉;武跃宾;柏璐;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9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208例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5株占68.18%,革兰阳性菌77株占31.82%;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9.17%、11.57%、9.92%、8.6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29%、85.71%及82.14%,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及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67%及62.50%.结论 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者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肠球菌属等病原菌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在临床治疗时需综合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黄金明;郭建功;任宏伟;方晓;郝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干预对策,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 0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部位及感染率,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医院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 0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3.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33%;共分离出病原菌4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08%,革兰阳性菌占16.67%、真菌占6.3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留置导尿、气管插管、应用H2阻滞剂、住院时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ic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气管插管、留置导尿、住院时间长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对应的干预措施,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芳;宋向芹;李翠香;孙吉花;王新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革兰阴性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近年来,随着大量抗菌药物广泛使用,革兰阴性菌耐药性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了泛耐药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亦失去“后一道防线”地位,出现了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因治疗药物极其有限,对抗感染治疗构成极大威胁;因此该综述以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为代表,对近年来常见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的治疗药物及联合治疗策略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吴俊;赵子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马尔尼菲青霉菌(PM)快速检测方法,探讨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特异性基因MP1基因设计4条特异引物,反应前加入钙黄绿素荧光试剂,63℃恒温反应60 min,结束后通过目视检测荧光及浊度仪检测产物浊度值判断结果;评价所建立LAMP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建立标准曲线,并用LAMP法及PCR法检测样本,比较样本检出情况.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良好,PM出现特异性LAMP扩增反应,而烟曲霉菌、腐皮镰刀菌、棘状外瓶酶菌、大肠埃希菌、嗜水气单胞菌、哈氏孤菌、创伤孤菌、水等均未出现扩增;检测限约为1.7×10-7 ng/μl,为PCR检测方法的10倍;以LAMP反应时间X轴,浓度的负次方数为Y轴,构建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4145x-8.9968,相关系数R2 =0.9963,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本检测结果显示,LAMP法较PCR法获得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反应时间短的特点,简便易行,适合于基层对PM的快速检测.
作者:陈欢;罗洪林;何志义;戴小英;毛从政;李颖华;廖宁;张建全;钟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原菌分布,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8月40例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给予脓肿切开引流、抗感染治疗,对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脓腔脓液中病原菌分布进行观察和分析;应用BDEpicente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经治疗34例(85.0%)患者治愈且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脓腔脓液中共分离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85.7%和14.3%,以咽峡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30.6%、24.5%和1 2.2%;咽峡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较敏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青霉素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较敏感,以上耐药率均<50.0%.结论 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具有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症状,其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师应及时给予脓肿切开引流和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罗颜;曹忠胜;沈红娟;袁辉;李瀛;辛洁;刘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以提高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接受微创穿刺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式调查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过程中首次出血清除量及微创穿刺针数对患者颅内感染率的影响,分析诱发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类型;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中首次出血清除量越多,穿刺针数越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概率越小;36例微创穿刺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年龄>60岁、脑脊液漏、留置引流时间>3 d、引流管污染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52.38%,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6株占38.10%,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仅有4株占9.52%,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时,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应全面综合治疗,以降低感染率.
作者:樊旭辉;杨波;杨明明;李景刚;张世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化疗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以及化疗后并发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及化疗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初次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患者应用VP(长春新碱+硼替佐米)治疗方案,B组应用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感染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中总缓解率为84.0%;B组患者总缓解率为60.0%;A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1~3年,A组患者病死率为8.0%,明显低于B组的3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0%,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8.0%,感染率为20.0%,B组患者分别为40.0%、68.0%和5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明显、感染率低、不良反应轻、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骆林胜;林洁;丁香翠;冯爱梅;吴品;张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并根据MDROs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发生MDROs感染.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前瞻性对某医院2014年1月1日-10月31日住院患者MDROs感染及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监测分析,应用WHONET5.4软件统计药敏试验数据.结果 40 334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2例、907例次,感染率1.86%、例次感染率2.25%;从痰液、血液等送检标本中分离出998株病原菌,其中MDROs 308株,检出率30.86%;检出的MDROs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31株占75.00%,以鲍氏不动杆菌居为主,革兰阳性菌71株占23.0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6株占1.95%;住院患者发生MDROs感染的主要病区为综合楼ICU、外科楼ICU、神经血管外科和神经创伤外科,分别占20.78%、17.53%、11.36%和9.42%.结论 利用前瞻性监测医院MDROs感染,即时发现问题,针对性的采取物体表面环境、空气、手卫生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现场干预措施,同时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MDROs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慧宁;张本娜;张娜;申凤兰;谢秀彦;王藩;杨轶;孙晓萌;杨海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接受放化疗的肺癌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类型及其耐药性;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二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0例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率为8.00%,共检出病原菌92株,其中真菌43株占46.74%、革兰阴性菌33株占35.87%、革兰阳性菌16株占17.39%;真菌对益康唑及酮康唑的耐药性高,对两性霉素B、咪康唑、制霉菌素等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5岁、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4周、白细胞<4×109/L、长期联合用药(P<0.05).结论 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根据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
作者:陈俊;庞林荣;李晖;黄佳;徐彩虹;袁光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提高临床结核性疾病的诊断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3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6例结核性疾病患者为结核性疾病组,224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为非结核性疾病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病理学分析及结核菌素试验等方面的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有116例呈阳性,其中确诊为结核病有63例,阳性预测值为54.31%; 184例阴性患者中确诊为非结核病患者有175例,阴性预测值为95.11%;300例患者中确诊为结核性疾病有76例,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疾病的敏感度为82.89%,而结核菌素试验的检测阳性患者79例,其中确诊为结核性疾病患者有26例,敏感度为32.91%;抗酸杆菌涂片检测的阳性患者有59例,其中确诊为结核病患者有6例,敏感度为10.17%;结核抗体检测阳性患者有46例,其中确诊为结核病患者有6例,敏感度为13.04%;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非结核性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免疫损害疾病患者的特异性为70.75%,对非免疫损害疾病患者的特异性为84.75%.结论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非结核性患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具有潜在性结核感染患者的特异性较低,其对结核性浆膜腔积液较为敏感,与结核菌素试验、抗酸杆菌涂片以及结核抗体检测相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巍;朱可玉;孙艳华;郑慧珂;杨振强;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及研究血必净注射液预防胆囊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以了解血必净注射液在该类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前及术后3、7d时的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D3+ CD4+、CD8+、CD4及C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d及7d观察组的CD3+ CD4+、C4+及C3+均高于对照组,C8+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中的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及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d及7d观察组的NTER、DTER及FEER均高于对照组,FEIR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胆囊癌患者的术后感染,且对患者的免疫力也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张卫群;王巍东;李闯;杨根庆;武文杰;刘瑞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5年6月于医院接受ACL重建术的8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术后膝关节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构成,对感染者进行关节镜清理及置管灌注冲洗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根据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结果评价治疗效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0例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1%;共分离出病原菌9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及琼氏不动杆菌1株;治疗后,患者WBC、ESR、CRP和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患者Lysholm评分(92.5±3.1)分、膝关节活动度125.~135.,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均阴性.结论 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发生率较低,但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早期进行关节镜清理及置管灌注冲洗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申世源;朱国英;陆金荣;谢国庆;金文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03例,对胆汁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发生胆道感染182例,感染率为45.2%;分离出病原菌2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1株占61.2%,革兰阳性菌71株占33.2%,真菌12株占5.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既往胆道手术史、既往ERCP史、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以及ALT水平与胆道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既往胆道手术史,入院时APACHEⅡ评分>4分是胆总管结石患者发生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重视感染患者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以控制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许海英;金丽君;王金钗;石敏益;盛显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耳鼻喉科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1 2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采取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9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8例,感染率为7.6%;共分离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54.8%,革兰阳性菌28株占33.3%,真菌10株占11.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7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2.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高度耐药,耐药率为50.0%和91.7%,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等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耐药率≥80.0%.结论 耳鼻喉科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加强病原菌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金漭;朱伟;金坚锋;叶青;俞正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老年骨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中核因子x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瘦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2月医院诊治的96例老年骨外伤术后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选取医院同期老年骨外伤术后未感染患者160例设为未感染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60名为对照组;采用BD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分析病原菌类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患者感染后血清中核因子κB的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及瘦素水平变化;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例老年骨外伤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7株占49.0%,以酿脓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9株占51.0%,以肺炎克雷伯菌和淋病奈瑟菌为主;老年骨外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后血清中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护骨素(OPG)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感染患者血清中瘦素、瘦素受体及骨钙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骨外伤患者容易感染病原菌,且感染能够明显干预血清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RANKL)及瘦素系统异常.
作者:张贻春;瞿杭波;李陶冶;倪凌之;叶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诱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76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患者真菌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分析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抗真菌治疗效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9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合并真菌感染34例,感染率为4.42%;感染部位以肺部常见,占52.94%,其次为泌尿道和肠道,分别占20.59%和14.71%;共分离出真菌49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0株占61.23%,热带假丝酵母菌7株占14.29%,两者共占总菌数的75.52%;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及种类是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经治疗后,痊愈13例占8.24%,显效10例占29.41%,进步7例占20.59%,无效4例占11.76%;总有效率为67.75%.结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以肺部组织常见,致病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治疗中应重视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及种类等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一丹;周隽;喻朝宁;姚远;高耀非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