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1971年以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环保局一直对与饮用水和娱乐用水有关的水源性疾病暴发进行联合监测和定期报道,以了解其流行特征及成因.1997~1998年,美国13个州报道了17次与饮用水有关的水源性疾病,共约2038个病例,无死亡病例;暴发规模为2~1400人/次;病因已明的12次,未明的5次;与地下水有关的达15次(占88.2%).同期,18个州报道了32次因暴露于娱乐用水而导致的水源性疾病;估计有2128人发病,4人死于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1人死于O157:H7大肠杆菌感染;暴发规模为1~650人/次;病因已明的29次,未明的3次.总的说来,取自地表水的饮用水所致的水源性疾病的比例从1995~1996年的31.8%降到1997~1998年的11.8%,可能归因于饮用水行业和公共卫生部门改善饮用水水质的努力,以及EPA的<地表水处理准则>实施后水处理水平的提高;而地下水源饮用水所致的水源性疾病的比例却从1995~1996年的59.1%上升到1997~1998年的88.2%,提示加强地下水处理和监管的必要性.不管是饮用水还是娱乐用水,寄生虫所致的水源性疾病均有所增加,怀疑是粪便污染所致.由于水源性疾病常被漏报,本监测结果可能比水源性疾病的实际发生率偏低.
作者:何永频;郭亚文;徐大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维生素A的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对胚胎及出生后脑的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脑各部分沿神经板头尾轴的区域性分布,神经嵴的形成与迁移、分化,菱脑、小脑的发育及中脑的发育和功能均有影响.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隐孢子虫病是由一种卵囊为球形、直径4~6 μm、对加氯消毒有极强抵抗力的肠道寄生性原虫--微小隐孢子虫所致的、经粪-口途径传播、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中常表现为潜伏期2~28d,持续1~2周,以水样腹泻为主,伴腹痛、低热和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自限性疾病;而在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往往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有时甚至致命的顽固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其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测,如直接涂片法、抗酸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荧光法及PCR技术等.据研究,摄入10~100个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或呛一口受污染的水就可能感染发病,使50%健康志愿者感染的卵囊量(ID5o)约为132个.其感染率在艾滋病病毒阳性且伴腹泻者中约为13.8%~23.9%,在普通腹泻者中约为2.1%~6.1%.有关该病暴发流行的报道正呈渐增之势,其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尤其是对供水安全造成的威胁越来越不容忽视.
作者:何永频;徐大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综述了无碳复写纸的成分及其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物质.认为经常使用无碳复写纸会导致皮肤、眼睛和肺部刺激,以及严重的头痛和神经损害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但尚未进行确切的研究以证明无碳复写纸与上述症状有关.文中还讨论了无碳复写纸成分的毒理学性质,其中一些成分的前体,如含有染料的微囊或染料溶剂的前体物质可能引起上述症状.为了使无碳复写纸对机体的危害降至小程度,提出如下建议:缩短使用时间,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应将大量无碳复写纸(包括新的或已成资料的)存放在远离工作区的地方,养成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
作者:弘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从甲基汞的毒理学机制以及遗传学的角度,对甲基汞作用于机体生殖系统的危害的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甲基汞的排泄机制和致病机制以及对内分泌、免疫等器官的作用,指出甲基汞不仅通过雌性生殖系统及胎盘对胎鼠造成损害,而且可能通过作用于雄性生殖系统进而损伤胎鼠的生长和发育.
作者:王锐;任锐;刘世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对环境雌激素的定义、分类及其对机体的影响进行综述,重点从整体和细胞水平介绍了各类环境雌激素对机体不同系统的影响;并对环境雌激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展望.
作者:郑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铬是与糖代谢和脂代谢调节有关的一种必需营养素.人和家畜日常摄入的铬常不能满足需要.此外,据报道铬还可以增加瘦体重,降低体脂百分比,使体重减轻.有关铬对机体组成的影响目前还有争议.研究对象对铬的反应性取决于研究对象的铬状态、摄入的膳食、所补铬的类型和剂量以及研究时间的长短.营养研究尚未发现铬确切的负面作用.当前控制体重减少和机体组成还是一个难题,即使铬有些作用,但与体育运动和平衡膳食的作用相比,其作用也很小.
作者:张玲;刘宁;霍贵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群健康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内分泌相关的人群健康效应主要包括内分泌相关肿瘤、生长发育障碍、出生缺陷以及生育缺陷.同时本文还总结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人群暴露和体内蓄积方式以及作用机制,并探讨了造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佳圆;栾荣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