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波;孙杰;尚蔚;任慧;孙培龙;杨世杰
消毒供应科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在医院管理中结合风险管理理论,重视一次性无菌物品库、再生医疗器械灭菌包无菌间环境的管理,对其风险、复杂、隐蔽、危害严重的特点进行防范尤为重要.1 无菌物品存储与发放中存在的问题1.1 知识欠缺及细节防范重视不到位专职人员对于无菌间物品管理要求、消毒隔离、医院感染知识欠缺,规范原则不能与实际管理融会贯通,增加无菌物品再次污染的概率.
作者:曹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PICC)带管出院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 月-2012年7月医院92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患者的感染预防意识、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及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 大专及以上和高社会支持程度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和2.63%,均低于其他患者,预防意识较高率分别为87.50%和86.84%,均高于对照组,预防知识掌握较佳率为81.25%和81.58%,均高于对照组,经针对性健康教育后,所有患者的感染预防意识、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预防意识及预防知识掌握程度较低是影响PICC带管出院患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对于文化程度和社会支持程度较低者应给予重点健康教育.
作者:童小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新蝶呤(Npt)水平与亚临床感染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剖宫产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40例为试验组;同期剖宫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孕妇40例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入院后抽取静脉血3 ml,胎盘娩出后取胎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血清中CRP、Npt水平.结果 试验组孕妇血清CRP(4.55±1.72)mg/L和Npt(15.06±5.05) nmol/L,均高于对照组(3.14±1.16) mg/L和(10.29±3.96) nmol/L(P<0.05);试验组孕妇血清CRP和Npt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r=0.346,P<0.05);两组80例孕妇胎膜病理检查,发现绒毛膜羊膜炎38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9例),血清CRP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16%和52.38%,而Npt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68%和61.90%.结论 孕妇血清中CRP和Npt水平与亚临床感染足月胎膜早破有相关性,通过检测孕妇血清CRP和Npt水平间接反应亚临床感染胎膜早破孕妇和宫内胎儿感染的严重程度.
作者:沈岚;胡志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该病诊治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老年肺部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患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丁酰硫代胆碱法分别测定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组、肝功能不全组CHE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CHE水平为(7800.03±1632.78)IU/L,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组CHE水平为(4072.98±2396.36) IU/L,其中肝功能不全组为(4734.79±2445.64)IU/L,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CHE异常比例为0.00%,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组、肝功能不全组分别为:71.00%和54.16%,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按照预后将老年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生存组CHE水平为(4771.06±2431.42) IU/L,而死亡组则为(2387.96±1259.58)IU/L,死亡组较生存组明显降低(P<0.05);生存组CHE异常比例为59.20%,而死亡组达96.60%,死亡组较生存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血清CHE水平显著降低,其降低程度可能与预后相关,可作为患者病情监测、治疗与预后判断的综合指标.
作者:杨长春;杨贵荣;李凯;高敏;赵海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对带状疱疹感染患者护理工作的影响,为减少与控制带状疱疹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258例带状疱疹感染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护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随机选取79名护士进行带状疱疹感染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结果 带状疱疹感染患者护理工作影响相关因素包括治疗与护理持续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79名护士在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前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护士对带状疱疹病因知识、感染因素、患者临床表现、感染危害、护理措施和医院感染防治知晓率教育前分别为46.8%、44.3%、51.9%、31.6%、44.3%和40.5%,教育后分别为86.1%、81.0%、89.9%、81.0%、87.3%和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的护理操作可大程度的减少或消除带状疱疹感染.
作者:施苏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对2011年3月-2012年5月所有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推荐方法对葡萄球菌属进行耐甲氧西林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 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4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54株,耐甲氧西林检出率分别为38.3%、69.7%,耐甲氧西林菌株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100.0%敏感,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莫西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20.0%,对其他药物耐药性高;916株大肠埃希菌和514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59.0%、34.8%,产ESBLs菌株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及部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类敏感性较高,对其他药物耐药性高;外科、内科、ICU是各种耐药菌株流行的重要病区.结论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高,耐药严重,及时监测耐药菌株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性指导临床诊疗行为,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关幼华;刘世平;区云枝;罗丽贞;刘春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预防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40例择期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自控静脉镇痛(B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拔管后5 min 2个时相监测呼吸功能变化: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分钟通气量(MV);术毕停药后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于术后第3天监测两组患者有无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白细胞>15×109/L,检查胸部X线片,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拔管后RR、MV、SpO2较麻醉前有较显著的变化(P<0.05),而A组变化不大,两组拔管后RR、MV、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停药后观察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患者(P<0.05);术后第3天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发热(>38℃)、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白细胞>15×109/L、胸片见炎症改变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加自控硬膜外镇痛更加有利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恢复,可有效地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作者:朱东兴;戴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黄芩素协同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构建生物膜体外模型;分为空白组、黄芩素组、阳性对照克拉霉素组、左氧氟沙星组、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组、黄芩素+左氧氟沙星组;两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低抑菌及杀菌浓度;连续稀释法行活菌计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形态.结果 17 54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培养3d和7d后可形成早期及成熟期的生物被膜;早期活菌计数结果显示,无论是早期或成熟期各组单独作用时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早期的黄芩素+左氧氟沙星组(7.19±0.12)log10 CFU/ml、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组(7.25±0.13)log10 CFU/ml,与空白组(7.88±0.10)log10 CFU/ml或左氧氟沙星(7.81±0.07)log10 CFU/ml单独作用组相比,活菌计数明显减少(P<0.05);成熟期的黄芩素+左氧氟沙星组(7.29±0.09) log10 CFU/ml、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组(7.36±0.11)log10 CFU/ml与空白组(7.89±0.12)log10 CFU/ml或左氧氟沙星(7.87±0.08)log10 CFU/ml单独作用组相比,活菌计数也明显减少(P<0.0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无论是早期或成熟期药物组合作用组与单独作用组相比,死菌均明显增多.结论 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具有破坏作用,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杀菌作用.
作者:黄莹莹;陈一强;孔晋亮;阎萍;蔡双启;杜仲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城区非孕妇女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城区554例非孕妇女进行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检测,按1∶1配比法选取未感染者作为参照对象.结果 554例非孕妇女中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51例,感染率为9.21%;年龄30~39岁组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率高,为12.29%;结婚0~10年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率高,为12.3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结婚<20年、环境高温、妇产科手术、人流史与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人流史、妇科手术史是导致阴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加强对非孕妇女妇科疾病的检查,能有效地降低阴道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率.
作者:黄柏丽;宣柏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消化性溃疡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300例老年HP感染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消化性溃疡分为两组,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HP感染的老年患者中,有80例老年患者出现消化性溃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溃疡患者平均年龄(68.7±4.7)岁,明显高于未发生溃疡患者的(63.1±3.0)岁,且吸烟史、饮酒史、药物治疗史、生活规律及体重指数与HP感染的老年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临床知识及单因素分析结果,对相关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既往有吸烟史是HP感染的老年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生活规律是其保护因素,可以减低HP感染的老年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风险(P<0.05).结论 HP感染的老年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受到年龄及吸烟史的影响,而生活规律的老年HP感染患者,其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较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童三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酶显色法检测52例结核性脑膜炎、48例化脓性脑膜炎和4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腺苷脱氨酶水平.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腺苷脱氨酶水平分别为(16.51±6.53)、(5.62±2.57)、(3.25±1.3)U/L;结核性脑膜炎组腺苷脱氨酶水平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治疗后2、4、6周腺苷脱氨酶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进展,腺苷脱氨酶水平不断下降(P<0.05).结论 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测定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发现及鉴别诊断,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金雪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为加强换药室感染管理,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笔者回顾性对比了加强换药室管理前后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1 临床资料以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切口均为Ⅰ类切口,共收集626例伤口愈合资料.
作者:杨文艳;张会久;胡雅光;张素文;李文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2年1月31日住院的41例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安全性.结果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总有效率为85.37%,细菌清除率为81.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效果良好且安全,是经验性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冯梅;王耀光;杨晓凯;叶华;张庆元;陈未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有关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医院2011年1-12月ICU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结果 217例ICU住院时间>48 h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1例,感染率为14.29%,日感染率为0.4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1.61%,其次为血液、泌尿道,分别占32.26%、9.68%;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感染居首位,感染率为9.94%;中心静脉置管和留置尿管相关性感染次之,感染率分布为6.10%和1.85%;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4014份,培养阳性菌株3053株,阳性率为76.06%,其中革兰阴性菌2299株占75.30%,革兰阳性菌627株占20.54%,真菌127株占4.16%,排名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4.03%、22.76%、16.41%.结论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医院感染以3种导管留置患者为主,目标性监测可针对3种侵入性诊疗操作实施全程管理,重点干预诊疗操作中的医疗行为,对预防控制ICU患者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使用的感染发病率具有显著效果,因此,目标性监测是减少医院感染的科学监测方法.
作者:杨永杰;郝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儿科血液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月血液病房2237份血液病患儿住院病历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237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218例,医院感染率9.75%,其中<1、1~3、3~7岁和>7岁患儿感染率分别为19.05%、8.89%、8.31%及8.60%,不同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前5位依次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肠道、血液及皮肤感染,分别占49.08%、15.60%、12.84%、7.80%和5.96%;细菌学共有54例阳性标本检出,其中血液标本数量居首位,感染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占92.59%;前5位感染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25.93%、16.67%、9.26%、9.26%和9.26%.结论 儿科血液病房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呼吸道感染居首位,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预防控制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志芳;代桂芝;夏雯虹;周柳英;徐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以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比较2011年7-12月(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和2012年1-6月(采用强化管理模式)两个时间段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指标.结果 2012年1-6月清洁抽查合格率98.61%、包装月抽查合格率83.33%、卫生学检测合格率100.00%,明显优于2011年7-12月的清洁抽查合格率96.89%、包装月抽查合格率72.22%、卫生学检测合格率91.67%,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加强供应室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黄清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规范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观察其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 随机研究调取乐清市2009年5月-2010年5月的Ⅰ类切口归档病历360份作为分析对象,设为对照组;2010年5月开始,对乐清市三所医疗机构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随机调取2010年6月-2011年8月的Ⅰ类切口归档病历360份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详细资料进行信息收集,依次填写自行设计的研究调查表;比较两组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360例均采用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使用率为100.0%,其中321例为单一用药,占89.2%,39例为二联用药,占10.8%;术前规范性应用抗菌药物者241例,占66.9%,在术后规定时间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者137例,占38.1%;观察组360例,301例患者实施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使用率为83.6%,其中291例为单一用药,占96.7%,20例为二联用药,占3.3%;术前规范性应用抗菌药物者261例,占86.7%,在术后规定时间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者220例,占73.1%,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具有显著合理性(P<0.05);两组患者在抗菌药物的使用集中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乐清市药事质控中心及各单位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干预管理措施,能降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掌握好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及指征,做到抗菌药物的规范化应用.
作者:谷优玲;杨理会;赵乐萍;邵传峰;江忠贵;夏锦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常规细胞学检测在不同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医院2000年1月-2011年12月124例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病毒性颅内感染CSF改变较轻;化脓性脑膜炎CSF白细胞数重度升高占62.5%,80% CSF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分别为75%和54%;结核性脑膜炎CSF改变呈混合性细胞反应.结论 不同颅内感染性疾病的CSF检查结果对颅内感染的诊断、病情衍变、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钟庆祝;季柏林;林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患者507例,选取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36例为观察组,对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随机选取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通过对比探讨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60岁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5%,>60岁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7%;≤60岁患者占总数的25.0%,>60岁患者占总数的75.0%;观察组的尿管留置时间为(12.1±2.5)d,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5±1.9)d,另外留置时间>10 d患者均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应尽量减少尿管的留置时间,同时注意护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家仁;李强;张弦;李志家;陈力;洪诗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监测与分析医院住院患者2008-2011年感染性分泌物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耐药性,探讨感染控制方案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细菌培养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药敏结果采用CLSI 2008-2011年折点进行判断;万古霉素采用E-test试条进行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测采用头孢西丁法;采用WHONET5.4-5.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77株CNS中检出MRCNS 97株,检出率为54.8% ;CNS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均>80.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60.0%;对氯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均≤4.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医院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分级管理,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对感染性疾病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遏制和降低细菌耐药现象的产生和扩散.
作者:陈孝进;王菊纲;万芳;王克仕;王玲;鄢丽华;黄维洪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