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张玉阳;韩义香;赵红琴;郑飞云

关键词:宫颈癌,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 人乳头状瘤病毒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11例原位癌、46例浸润癌、50例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分别采取免疫组化法测定kai1蛋白表达,以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的HPV16E6、E7、HPV18 E6/E7情况.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kai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原位癌及浸润癌,原位癌亦低于浸润癌,将3组kai1蛋白不同表达强度进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49,P<0.05),正常宫颈组织明显高于原位癌(H=6.63,P<0.05),原位癌高于浸润癌(H=7.18,P<0.05);HPV16E6、E7、HPV 18 E6/E7在原位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3.64%、72.73%、0.91%,在浸润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2%、54.35%、13.04%,原位癌与浸润癌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Spearman分析,HPV16E6、E7、HPV 18 E(o)/E7感染率与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并无相关性(r=0.13,r=0.11,r=0.15,P>0.05).结论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的表达呈现下调表达,HPV16E6、E7、HPV18 E6/E7的感染不影响kai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综合医院在霍乱患者疫情预防控制中发挥的作用

    霍乱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入甲类传染病.2012年10月初黄石市发生霍乱疫情,疫情发生后黄石市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级应急响应,卫生部及湖北省卫生厅派专家组赶赴现场进行相关疫情的指导预防控制.作为黄石市一所二级综合医院,现就在本次霍乱预防控制中采取的有效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谈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永久起搏器囊袋内细菌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永久起搏器(PPM)植入手术囊袋内细菌存在情况及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感染机会.方法 收集2008年3月-2011年3月实施PPM手术的患者444例临床资料,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并在术中3个时间点取样进行细菌培养,第1取样点为切开皮肤分离置皮下形成囊袋的即刻,第2取样点为电极到位测试满意并固定后,第3取样点为30ml聚维酮碘/盐水、抗菌药物冲洗后.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6.22±12.50)岁,78.8%的患者为首次植入、20.3%为第2次植入、0.9%为第3次植入;3次取样点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5%、8.5%、4.1%;取样点细菌培养阳性率第1~3次分别为6.5%、8.5%及4.1%:第1、2取样点<44岁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9.0%)与其他年龄组为17.9%和2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PM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细菌感染机会,囊袋中存在的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生理盐水、抗菌药物或聚维酮碘冲洗可明显降低囊袋内细菌存留机会.

    作者:林运;杨铎;张金荣;张京梅;李志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生物膜与耐药间的关系,为临床对该类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世纪坛医院2011年3-5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测定,半定量结晶紫法进行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40株菌中共有52株为生物膜阳性,占全部菌株的37.1%;生物膜阳性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敏感率分别为44.2%、15.4%、28.8%、30.8%、11.5%;生物膜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敏感率分别为80.6%、26.1%、35.2%、37.5%、35.2%;生物膜阳性菌与阴性菌对上述药物的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阳性菌与阴性菌对多种药物的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杨朵;马冬媛;王松雪;张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2年3月97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治疗的85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原位杂交法对两组患者HPV16、18表达及不同组织分型的乳腺癌与HPV16、18表达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为74.23%,对照组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为15.30%,研究组患者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73,P<0.05);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80.85%,单纯癌患者中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69.56%,其他类型患者中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74.07%,各组间患者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HPV16、18感染阳性率较高,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不同分型的乳腺癌患者间HPV16、18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丁小文;莫文菊;陈杰;谢尚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JCI认证下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实施

    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CSSD)至关重要.笔者根据CSSD的行业标准及JCI标准中的质量管理就人员、制度、管理模式、设备等4大因素对质量管理的影响进行阐述.1质量管理(1)人员:合理配备人员及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以适应消毒供应中心学科的发展.(2)制度:系统的工作制度有利于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帮助工作人员正确地执行操作技术,达到全程质量管理的目标,使每项工作标准均有章可循: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相关记录,保证供给物品的安全,有效而实际的追溯制度能大限度地降低医院和患者的风险.

    作者:陶红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持续质量改进的成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ICU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体医护人员的教育及监管,改进置管后导管维护质量等.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前期2009年纳入监测的中心静脉置管147例,平均置管日(33.84±30.89)d,总导管日4569 d,确诊感染23例,平均感染率5.03‰,持续质量改进后期2010年监测的中心静脉置管141例,平均置管日(36.78±43.54)d,总导管日5014 d,确诊感染例数13例,平均感染率2.59‰;发生血流感染者平均置管日(47.23±37.61)d,其中置管日≤7d的导管感染率8.88%,置管日>90 d的导管感染率58.3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平均发生率从2009年5.03‰下降至2010年平均2.59‰.结论 目标性监测结合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综合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作者:林娟;钟既宁;陈丽;胡才宝;蔡国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EICU患者肺部感染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9月EICU收治的2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 293例EICU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44例,感染率为15.02%;年龄<30岁,感染率为8.33%;年龄>60岁,感染率高达20.73%,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升高,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感染病原菌种类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44%、革兰阳性球菌占14.47%、真菌占15.09%.结论 E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病原菌监测,同时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手段和措施.

    作者:胡妙仙;林相彬;阮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伽马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感染分析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伽马(Gamma)钉在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PFNA联合伽马钉治疗的观察组和伽马钉治疗的对照组,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生活能力、负面情绪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愈合54例、髋关节功能(Harris)总评分为(67.18±7.05)分、膝关节功能(HSS)总评分为(91.82±9.24)分、日常行为能力(Barthel)评分为(74.12±7.42)分、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为(113.8±12.4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116.71±11.41)d、完全负重下地时间(196.23±20.34)d、NRS评分(2.98±0.34)分、焦虑情绪(HAMA)评分为(16.58±1.84)分、抑郁情绪(HAMD)(13.55±1.47)分、术后感染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PFNA联合伽马钉治疗模式能够促进断端愈合、改善关节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缓解负面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加利;张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调查和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泌尿外科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90例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9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31例,感染率为10.69%,以呼吸道感染为首15例,占48.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侵入性操作多(β=3.084,OR=21.847)、外周血白细胞数低(β=3.188,OR=24.244)和住院时间>30 d(β=2.608,OR=13.574)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专科护理人员护理(β=-2.849,OR=0.058)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率较高,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作者:王金铸;白铁男;李德东;蔡科科;卢炳新;刘利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的干预及对预后影响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的干预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根据肺部感染评分予以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分别(9.78±2.45)d、(17.95±3.43)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97±4.12)d、(23.87±4.38)d;病死率分别为10.3%、31.0%,真菌定植率分别为10.3%、27.6%;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的干预及对预后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宏;杨岚;石志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60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调查,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36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率为33.9%,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及腹膜为主,分别占41.8%、26.2%,侵入性操作(55.0%)、年龄>60岁(46.0%)、住院时间>30 d的患者(57.5%)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及真菌.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实施侵入性操作、年龄>60岁以及住院时间>30 d的患者较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减少侵入性操作,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消毒隔离管理,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崔敬荣;翟德翠;张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008-2011年产气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产气肠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WHONET5软件统计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产气肠杆菌临床分布和耐药率.结果 4年内共分离到产气肠杆菌459株,其中2008-2011年分别检出108、101、130、120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住院患者的痰液213株占46.4%、胆汁70株占15.3%、血液51株占11.1%、尿液50株占10.9%;4年耐药监测显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2.0%~7.9%,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头孢类抗菌药物除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约90.0%外,其他如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耐药率由高的55.5%下降至低28.5%,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复合制剂耐药率也由高70.2%下降至低21.1%,同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耐药率亦呈下降趋势,高30.4%,低为0,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约30.0%,保持相对稳定.结论 4年产气肠杆菌对头孢菌类、氨基糖苷类、复合制剂等药物的耐药率有所降低,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说明细菌耐药性存在动态的变化,及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适应证,可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播散.

    作者:冯翔;许小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4月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548例患者,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管理,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记录两组患者的作息时间、执行医嘱情况、并发症、对护士满意度等,并进行相应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合理作息率为86.86%、82.12%遵医嘱饮食、20.07%出现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88.89%;对照组的合理作息率为68.61%、63.54%遵医嘱饮食、32.29%出现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7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管理方式使医院感染科陪护工作转被动为主动,使患者生活更加规律,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馨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管理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病房2010年6月-2012年6月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526例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26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共有3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1%;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和胃肠道为主,分别占62.5%和15.6%,其次为泌尿道占12.5%;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75岁、住院时间>30 d的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医院感染率(P<0.05).结论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年龄、住院时间是其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赵明学;李宝梅;谢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复使用腔镜器械的手工清洗流程与质量控制

    根据2009年12月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重复使用的腔镜器械清洗及检测流程,进而提高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确保手术患者安全.1方法1.1 清洗前准备 修订现有清洗程序做到定专人清洗、定标准清洗、定步骤检查、定专人管理.同时制作简要的清洗及职业暴露处理等流程图粘贴于去污区,方便人员及时学习与防范.每日助理护士需于清洗工作开始前清洁消毒各清洗槽、检查超声清洗器等设备性能、准备各种腔镜清洗用具及清洗润滑保养剂等.

    作者:朱宏颖;柯雅娟;俞诗娃;韩得玉;蔡淑琼;刘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程序应用于术前访视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分析

    目的 探讨将护理程序应用于基层医院术前访视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 改进手术前访视记录单,增加手术护理程序内容,完善实施流程管理,选择2011年3200例三、四类手术患者分改进前和改进后两组进行术前访视,通过对手术体位正确率、特殊用物准备完好率、术中意外处置及时率、手术医师对手术配合主动性的满意率比较评估访视结果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结果 手术体位正确率在改进后为96.6%,改进前为81.4%;特殊用物准备完好率在改进后为99.3%,改进前为88.5%;手术配合主动性满意率在改进后为100.0%,改进前为97.2%,上述指标在改进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意外处置及时率在改进后为100.0%,改进前为88.5%,由于手术中发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术前访视可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实施.

    作者:王琼;杨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加强医疗环境管理预防控制禽流感

    随着全球范围暴发禽流感疫情,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密切接触、母婴传播,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在医院内播散引发院内交叉感染,医疗卫生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张琼;王运平;张礼;甄高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感染性外眼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感染性外眼疾病的临床疗效,为指导细菌感染性外眼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50例细菌感染性外眼疾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0.3%氧氟沙星眼药液滴眼,观察组采用0.3%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滴眼,均为6次/d,每次1滴,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95.45%,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为91.30%,且均无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3%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对细菌感染性外眼疾病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韦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脑卒中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多学科整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为2010年1月-2012年8月卒中单元收治的85例脑卒中合并HAP的老年患者,进行多学科整合治疗;对照组为同期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合并HAP老年患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 Index(BI)评分分别为(8.99±3.25)分和(18.31±2.24)分较对照组疗效明显,脑卒中合并HAP临床特征以中低发热为主,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淡漠无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以革兰阳性菌多见占65.45%,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占27.88%;观察组与对照组HAP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正常时间、胸片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整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合并HAP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取得了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晓红;吴玉芙;臧婷臻;王浩然;潘克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鼻窦炎的细菌感染监测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 研究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达到指导临床术后用药的目的,并探索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将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中取出的上颌窦或筛窦内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疗效观察、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共分离出83株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69.1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流感嗜血菌多见,分别占37.35%、20.48%、16.87%;分离菌株对头孢西丁的敏感度高,为91.57%,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分别为80.72%、65.06%,青霉素敏感率低,为15.66%,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选择,应建立在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春玲;李俊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