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同源性分析

罗湘蓉;王海霞;牟霞;黄盛文;胡方芳;徐艳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 亚胺培南, 耐药性, 同源性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临床分离的41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与同源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5月41株IRAB,采用K-B法检测耐药性,ERIC-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分型,引物序列为ERIC2(5′-AAGTAAGTGACTGGGGTGAGCG-3′).结果 41株IRAB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低,为14.6%,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为39.0%,对其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为70.7%~100.0%;41株鲍氏不动杆菌经ERIC-PCR基因分型,分为A、B、C、D、E、F6型,其中A型29株,B型8株,C、D、E、F型各1株;A型分布在外科ICU、呼吸内科ICU、神经外科、急诊科,B型分布在外科ICU、呼吸内科ICU与胃肠外科.结论 IRAB耐药现象严重,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存在克隆株在病房内以及病房间播散现象.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镜清洗消毒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结肠镜使用后并清洗消毒结果,为提高内镜灭菌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 结肠镜使用之后按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进行全管道灌流清洗,均经专职工人用酸化水进行灭菌消毒,检测结肠镜镜头、钳道及附件消毒前后病原菌检出结果,应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肠镜消毒前检出主要病原菌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奇异变形菌、铜绿假单胞菌、幽门螺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该5种病原菌菌落数镜头分别检出4.5×105、4.1×105、4.0×105、3.6×106、2.4×105 CFU/件,钳道分别检出6.1×105.、7.6×107、1.4×107、3.1×107、2.1×106 CFU/件,附件分别检出1.6×105、3.3×106、2.7×106、5.4×106、4.4×106CFU/件;消毒后无病原菌检出.结论 结肠镜使用后由专职人员用酸化水消毒内镜,灭菌率较高,为临床检查及治疗提供了时间保障.

    作者:田雅军;李永生;吴敏奎;许秀娟;罗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国产与进口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将国产与进口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2月住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分别使用国产与进口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治愈率对照组分别为76.0%、80.0%,治疗组分别为70.0%、84.0%,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总有效率对照组分别为92.0%、100.0%,治疗组分别为92.0%、9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为100.0%,细菌培养清除率均为97.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分离出病原菌160株,对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纸片法均敏感.结论 国产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适用于呼吸道感染及泌尿道感染性疾病,且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振卿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骨科手术Ⅰ类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与控制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Ⅰ类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骨科Ⅰ类手术患者14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年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2010年实施干预措施,比较两年感染率和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 2009年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麻醉方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医师组(P<0.05),2010年以上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骨科手术Ⅰ类切口感染率为2.17%,2010年降至0.24%,两年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监测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的发生.

    作者:方英英;卢建新;孔三美;王东明;宋慧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管腔批量监测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影响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因素,找出原因,及时纠正,保证灭菌的质量.方法 排查指示物质量是否存在问题,PCD装置是否存在故障,蒸汽质量是否合格,灭菌器密闭性是否完好等原因,同时做程序分析,查找批量监测频繁不通过的原因.结果 指示物、PCD装置、蒸汽质量及灭菌器的密闭性不存在问题,抽真空深度和脉冲高度不足,是造成批量监测频繁不通过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终批量监测通过.结论 排气阶段的抽真空深度和脉冲高度对空气的排出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终的灭菌效果.

    作者:严行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住院患者经支气管肺泡灌洗培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MicroScanAutoScan-40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药敏系统及配套进行菌株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测定,并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采用WHONET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84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793株占93.4%;革兰阳性球菌56株占6.6%,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32.0%、23.4%、15.6%、13.6%、8.8%;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8.7%和34.1%,MRSA检出率为32.1%;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20.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为12.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5%,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6.1%、17.4%、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3.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结论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根据药敏合理选择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病原菌耐药的发生.

    作者:凌宙贵;刘卫;蒋连强;蒋荣芳;唐贞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性哮喘患儿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哮喘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的构成,以期更有效降低急性哮喘患儿的肺部感染率.方法 将2007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389例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患儿作为病例组,将同期住院的411例单纯急性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时均常规进行深部痰培养,对急性哮喘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构成进行回顾性分析,急性哮喘患儿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或氨茶碱应用(OR=2.72;95%CI=1.66~4.47)、滥用抗菌药物(OR=1.35;95 %CI=1.05~1.73)、合并鼻炎或鼻息肉或鼻窦炎(OR=3.18;95%CI=1.80~5.62)、革兰阴性菌感染(OR=4.01;95%CI=1.20~13.38)是小儿急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患儿革兰阴性菌构成比比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是小儿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常见的致病菌.结论 小儿急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病情严重、复杂,应用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或氨茶碱、滥用抗菌药物、合并鼻炎或鼻息肉或鼻窦炎、革兰阴性菌感染是小儿急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尽早明确诊断,实施正确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闫向真;温慧敏;刘新健;牛芳;叶文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宫颈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宫颈癌时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9年1月—2012年8月在医院进行宫颈癌手术并发生术后感染的1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采用纸片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67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13例,感染率为6.73%,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为主,占49.35%,其次为泌尿道和盆腔,分别占23.38%和20.12%;113例宫颈癌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 5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64%;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9.87%和6.49%;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为97.67%及93.02%,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85.00%和75.0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为70.5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33.00%.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细菌耐药性较强,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变化.

    作者:俞晶;杨宏英;朱娇阳;向旭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后发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感染特征的差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1月于医院手术室行手术后确诊为IRPA感染的432例患者为IRPA组,并将同期无IRPA感染的94 495例患者作为非IRPA组,对两组患者感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后IRPA感染患者年龄>59岁占95.0%,平均术后住院(4.79±26.57)d,首位的基础疾病为脑血管疾病,占15.05%,其次为烧伤和胰腺疾病,分别占14.58%和13.89%;手术后IRPA感染中侵入性操作使用频率远高于非IRPA医院感染者.结论 IRPA医院感染患者群集中在老年患者,以脑部疾病患者为主,术后感染部位多集中于泌尿道感染,临床应针对上述感染特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IRPA感染的发生.

    作者:丛连华;王宏兰;孙宝文;林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的现状,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设置调查表对贵州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情况进行调查,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02所医院参加并完成了调查,63.73%的医院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79.42%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直接上级是院长或分管院长,94.12%的医院有医院感染管理小组,61.79%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专业为护理.结论 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专业正处在良好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仍有部分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必须给予科室职能、专业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足够的重视,使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状况更加完善.

    作者:牟霞;徐艳;杨锦玲;陈京;杨怀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手术室工作人员感染防护知识掌握及个人防护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研究手术室工作人员感染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及个人防护情况,提出合理改进措施,以更好保护手术室工作人员身心健康.方法 随机抽取50名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感染防护知识及个人防护措施掌握两个部分,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有56.00%的医护人员有锐器伤经历,78.00%的医护人员掌握锐器伤后正确处理措施;在进行感染手术及为患者抽血输液时多数缺乏感染防护知识,分别占22.00%及26.00%;放射辅助手术及消毒液防护意识知识缺乏,分别占68.00%及48.00%.结论 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感染知识及个人防护上存在欠缺,需针对性加强防护意识及防护技能培训.

    作者:高宝琴;王丽娜;杨彬霞;朱玉花;张永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内科1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根据其是否并发血管栓塞分为栓塞组与未栓塞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有20例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率为16.7%,其中14例患者存在赘生物;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患者患高血压15例占75.0%、糖尿病14例占70.0%、血培养阳性14例占70.0%、赘生物培养阳性14例占70.0%,赘生物≥10 mm 10例占50.0%;未并发血管栓塞组患者高血压50例占50.0%,糖尿病50例占50.0%、血培养阳性45例占45.0%、赘生物培养阳性40例占40.0%,赘生物≥10 mm 25例占2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赘生物培养阳性及赘生物直径≥10 mm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亦并发血管栓塞的发生,赘生物培养阳性及赘生物直径≥10 mm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感染活动期应积极控制感染,能更好地预防栓塞的发生.

    作者:陈志刚;秦瑞英;席鸿霞;姚红波;桑文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糖尿病患者败血症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其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血中白细胞9.42×109/L,中性粒细胞8.13×109/L,血小板32×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4.36 g/L,D-二聚体定量4559.0 ng/ml;治疗后白细胞8.46×109/L,中性粒细胞6.49×109/L,血小板225×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及D-二聚体定量正常.结论 DIC的治疗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充分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适当应用抗栓药物,近年来活化蛋白C和凝血调节蛋白也逐渐成为治疗的新手段.

    作者:蒋鸿阳;杨杰;王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绵阳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评价医院感染日常监测资料的可靠性和正确性,针对问题制定控制措施,为医院感染管理积累经验.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6月22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并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且与日常综合监测对比.结果 应查519例,实查515例,实查率99.23%,发生医院感染22例、24例次,现患率4.27%、例次感染率4.60%;医院感染高的科室为综合ICU,感染率为40.00%,其次为神经外科,感染率为12.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29.16%,其次为皮肤软组织和泌尿道感染,均占16.67%;共调查22例医院感染患者中检出病原菌16株,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5.00%、18.75%、18.75%、12.50%、12.50%、12.50%;日抗菌药物使用率57.48%,治疗用抗菌药物占56.76%,一联使用占59.80%.结论 全面综合性监测易存在漏报现象,临床医师对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的意识有待提高;针对医院感染率较高的科室、部位进行重点监测与干预,提高治疗用药标本的送检率,加强对手术科室预防用药的管理.

    作者:黄海燕;赵德林;翁秀英;刘跃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阴沟肠杆菌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皮肤阴沟肠杆菌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为有效防治阴沟肠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产科206例皮肤感染的新生儿皮损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分析阴沟肠杆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新生儿皮肤感染率为2.3%;检出病原菌1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位列前3位,分别占29.2%、12.3%和9.1%;阴沟肠杆菌19株,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常见;其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为100.0%,对加替沙星、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耐药率均<27.0%,但其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50.0%.结论 阴沟肠杆菌是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其多药耐药现象严重,应监测其耐药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马秀华;宋风丽;马丽丽;石鑫;王春霞;刘盈;马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B型尿钠肽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B型尿钠肽(BNP)水平变化,作为动态观察患者情况的敏感性指标.方法 收集2009年7月—2012年7月入住医院的老年性肺部感染并排除心脑血管及其他疾病18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单纯肺部感染患者组82例,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组98例,观察上述两组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单纯性肺部感染患者组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浓度分别为(133.1±13.2)、(199.9±53.2)、(157.7±35.4)、(17.2±6.5)、(31.1±11.5)U/L,肺部感染伴心力衰竭患者组上述各指标分别为(221.3±77.3)、(292.9±90.7)、(208.7±75.3)、(39.9±11.2)、(66.7±22.6)U/L,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浓度(25.8±3.6)pg/ml,要明显高于单纯肺部感染患者血清BNP浓度(11.3±1.3) p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分级Ⅳ级患者均高于Ⅱ级及Ⅲ级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心肌酶谱及BNP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动态观察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的敏感性指标.

    作者:施保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种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12月医院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细菌鉴定仪ATBExpression系统鉴定细菌,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CLSI推荐的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结果 临床分离率居前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50株占25.36%、铜绿假单胞菌226株占22.92%、肺炎克雷伯菌149株占15.11%、鲍氏不动杆菌107株占10.85%和阴沟肠杆菌51株占5.17%,其中3种肠杆菌科细菌中未发现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菌株,但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90.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8%和32.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4%和18.6%;鲍氏不动杆菌中未发现耐头孢哌酮/舒巴坦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7%.结论 加强对临床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15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感染相关因素及感染前后心律失常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5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6例,感染率10.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常见,占52.3%,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36.1%,上呼吸道感染占16.3%;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口腔、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分别占14.0%、11.6%、9.3%、8.1%、2.3%;单部位感染占73.3%,2个部位感染占17.4%,≥3个部位感染占9.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占54.0%,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30.0%和16.0%;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有创诊治、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无关;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室上性、室性早搏及≥2种或心律失常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师应掌握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心律失常恶化.

    作者:李爱莲;王秀红;王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中心静脉导管降低感染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降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中的效果,为输 液方式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采用PICC置管进行输液的29例血液恶性肿瘤 患者为A组,同期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液的29例患者为B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3.45%,低于A组的10.34%,导管留置时间为(259.4±14.8)d,长于A组的(80.4±1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置管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也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相应时段的水平(P<0.05).结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降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中的效果好于PICC,患者的炎性反应更为轻微.

    作者:潘小为;侯秋秀;罗金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与药敏性分析

    目的 通过非手术方式了解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性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415例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插管成功后抽吸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 415份胆汁标本中有397份检出细菌,检出率为95.7%,其中革兰阴性菌317株,占73.9%;革兰阴性菌96株,占22.4%;真菌16株,占3.7%;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低的是亚胺培南,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均<30.0%;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15.0%.结论 415例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明显增多,喹诺酮类耐药性增高.

    作者:孙斌;郭源;李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产房医院感染的隐患及预防控制对策

    目的 调查产房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探讨预防产房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及控制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宜昌地区二级以上医院产房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措施.结果 产房在医院感染预防和管理工作方面尚存在很多缺陷,如在产房区域布局设施、规范设置、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的落实、无菌操作、手卫生、人员培训、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 产房作为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部门,需加大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力度,产房布局应科学合理,重视无菌物品的消毒、管理及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采取全方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才能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产房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吴小玲;叶红;向娟;周云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