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华;宋风丽;马丽丽;石鑫;王春霞;刘盈;马琳
目的 调查一组分离自浙江省某市级医院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外毒素toxA基因,以了解该组菌株的产β-内酰胺酶与外毒素状况.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分离浙江省某市级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到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5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外毒素toxA基因.结果 25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blaGES、bla VIM、toxA 3种基因检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0.0%、20.0%、100.0%.结论 产blaGES与blaVIMβ-内酰胺酶和携带外毒素toxA基因是本组菌株的主要特征,其中产blaGES与blaVIMβ-内酰胺酶基因是本组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原因.
作者:王珊珊;江洁曙;颜碧清;殷银杰;方晶晶;厉旭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检测住院患者经支气管肺泡灌洗培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MicroScanAutoScan-40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药敏系统及配套进行菌株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测定,并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采用WHONET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84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793株占93.4%;革兰阳性球菌56株占6.6%,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32.0%、23.4%、15.6%、13.6%、8.8%;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8.7%和34.1%,MRSA检出率为32.1%;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20.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为12.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5%,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6.1%、17.4%、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3.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结论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根据药敏合理选择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病原菌耐药的发生.
作者:凌宙贵;刘卫;蒋连强;蒋荣芳;唐贞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腹腔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的关系,为腹腔感染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66例腹腔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感染程度不同分为一般感染组40例,重症感染组26例,另选取3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CT水平.结果 重症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为(67.47±12.83)μg/L,一般感染组为(17.19±5.45)μg/L,对照组为(0.33±0.07)μg/L,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Newmen-Keuls法检验,重症感染组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一般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重症感染组为(23.18±5.28)分,一般感染组为(3.23±1.8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程度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治疗前PCT水平为(40.19±8.78) μg/L、治疗后PCT水平为(6.29±2.10)μg/L,对照组PCT水平为(0.33±0.07)μg/L,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Newmen-Keuls法检验,观察组治疗前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可反映腹腔感染的严重程度,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新军;王雷;秦玉刚;王煜霞;金建云;闫争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的对策,从而为临床中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结果 通过对120例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130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35.4%、26.2%、15.4%、13.0%、10.0%.结论 在呼吸内科患者的多药耐药菌感染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规范用药,并严格执行隔离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多药耐药菌的感染.
作者:杨胜兰;黄毅;田碧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医务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 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加强锐器损伤防护和处理,减少了工作中伤害.结论 根据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可更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作者:张爱华;栾丽娟;卢晓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不同消毒剂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后继发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消毒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20例在医院进行口腔颌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A、B、C3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0.5%聚维酮碘进行口腔消毒,B组患者采用0.02%醋酸氯己定,C组患者采用1∶5000呋喃西林液,比较各组术前、术后2、4、6、8h伤口处组织细菌培养情况和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前采样培养细菌数比较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术后2h采样培养细菌数均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后2、4、6、8h采样培养细菌数分别为(30.4±1.9)、(36.5±1.1)、(44.7±2.6)、(56.0±2.5)个/cm2,采样细菌数逐渐增加,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手术后2、4、6、8h采样培养细菌数分别为(37.5±1.3)、(49.0±2.4)、(66.7±3.6)、(79.8±5.0)个/cm2,采样细菌数逐渐增加(P<0.05);C组患者手术后2、4、6、8h采样培养细菌数分别为(43.5±2.7)、(56.3±4.5)、(78.4±6.9)、(93.2±8.8)个/cm2,采样细菌数逐渐增加(P<0.05);A组术后采样细菌培养细菌数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A组患者术后继发感染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20.0%,A组患者术后继发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5%聚维酮碘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前口腔消毒,可获得持久和有效的消毒作用,效果优于0.02%醋酸氯己定溶液和1∶5000呋喃西林液.
作者:周晓丽;李宏;申焕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获得性真菌性肺炎(HAFP),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手术的558例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胃癌和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要求HAFP确诊患者应具有肺部感染症状,从痰液或气道刷检液标本中至少2次分离到相同的真菌.结果 3年共发生HAFP患者66例,总感染率为11.8%;感染率以肺癌和食管癌高,分别为24.2%和16.0%,其次是鼻咽癌、纵隔肿瘤和胃癌,分别为14.3%、11.8%和2.2%;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抗肿瘤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菌药物的长时间使用是发生HAFP的主要危险因素;HAFP的病原菌主要是假丝酵母菌属,共63株占95.5%.结论 加强对肿瘤患者的心理疏导,加强对其他疾病的治疗,控制侵入性医疗操作,合理使用激素及和抗菌药物,严格各项无菌医疗操作是降低HAFP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任惠英;罗解萍;钱小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宫颈癌时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9年1月—2012年8月在医院进行宫颈癌手术并发生术后感染的1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采用纸片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67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13例,感染率为6.73%,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为主,占49.35%,其次为泌尿道和盆腔,分别占23.38%和20.12%;113例宫颈癌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 5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64%;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9.87%和6.49%;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为97.67%及93.02%,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85.00%和75.0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为70.5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33.00%.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细菌耐药性较强,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变化.
作者:俞晶;杨宏英;朱娇阳;向旭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病原体分布特点、高危因素,为预防和控制CRBSI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入住ICU行深静脉置管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CRBSI诊断标准参照美国感染病学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临床指南》进行诊断.结果 纳入研究条件的患者209例,总住院天数共1971 d,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共1666 d,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为84.5%,发生CRBSI19例,发病率为11.4‰;分离出病原菌21株,检出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14株占66.7%,革兰阳性菌4株占19.0%,真菌3株占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插管前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时间>15 d是发生CRBSI的高危险因素.结论 必须进一步加强导管护理、有效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缩短置管时间是预防CRBSI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炜;吴志明;马卫星;金玲玲;罗佳;林建潮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B型尿钠肽(BNP)水平变化,作为动态观察患者情况的敏感性指标.方法 收集2009年7月—2012年7月入住医院的老年性肺部感染并排除心脑血管及其他疾病18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单纯肺部感染患者组82例,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组98例,观察上述两组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单纯性肺部感染患者组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浓度分别为(133.1±13.2)、(199.9±53.2)、(157.7±35.4)、(17.2±6.5)、(31.1±11.5)U/L,肺部感染伴心力衰竭患者组上述各指标分别为(221.3±77.3)、(292.9±90.7)、(208.7±75.3)、(39.9±11.2)、(66.7±22.6)U/L,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浓度(25.8±3.6)pg/ml,要明显高于单纯肺部感染患者血清BNP浓度(11.3±1.3) p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分级Ⅳ级患者均高于Ⅱ级及Ⅲ级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心肌酶谱及BNP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动态观察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的敏感性指标.
作者:施保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某院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年7月22日、2011年10月1 2日、2012年10月16日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3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共调查住院患者2382例,实查率分别为100.00%、100.00%、98.05%;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6.44%、5.04%、3.43%,现患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9.46%、40.32%、34.66%,日使用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2年以治疗为目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1.8%、31.06%、3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原学送检率逐年增加,分别为27.84%、57.46%、63.07%,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控制效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旋;陈晓霞;曲惠红;李雅君;黄国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皮肤阴沟肠杆菌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为有效防治阴沟肠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产科206例皮肤感染的新生儿皮损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分析阴沟肠杆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新生儿皮肤感染率为2.3%;检出病原菌1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位列前3位,分别占29.2%、12.3%和9.1%;阴沟肠杆菌19株,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常见;其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为100.0%,对加替沙星、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耐药率均<27.0%,但其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50.0%.结论 阴沟肠杆菌是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其多药耐药现象严重,应监测其耐药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马秀华;宋风丽;马丽丽;石鑫;王春霞;刘盈;马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为其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30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史、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手术类型等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可能相关的因素,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9例,感染率3.9%;患者基础疾病、年龄、异体输血、备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基础疾病、年龄等,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应做好防护措施,谨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庄颜峰;魏梅洋;李杰;张迪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lβ(IL-1β)、IL-4、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LFNγ)与感染的关系,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265例以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69例与非感染组196例;分析其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变量分析,探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影响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高(>15分)、手术次数多(>2次)、使用呼吸机时间长(>7 d)、并发症多(>2种)、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和胃内容物误吸(P<0.05);感染患者的血浆IL-1β、IL-4、IL-8、TNFα、TNFγ比非感染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有MOFS评分高,有多种合并症、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和胃内容物误吸等,血浆中的IL-1β、IL-4、IL-8、TNFα、LFNγ值的升高可作为感染的参考指标.
作者:郭晖;鲁加祥;吴文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非手术方式了解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性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415例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插管成功后抽吸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 415份胆汁标本中有397份检出细菌,检出率为95.7%,其中革兰阴性菌317株,占73.9%;革兰阴性菌96株,占22.4%;真菌16株,占3.7%;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低的是亚胺培南,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均<30.0%;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15.0%.结论 415例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明显增多,喹诺酮类耐药性增高.
作者:孙斌;郭源;李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肿瘤医院ICU血流感染病原菌炎症反应指标及引起的临床表现与炎症反应程度,以此指导ICU严重感染患者的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住ICU 48 h后血培养阳性患者60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及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炎症反应的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分别为4.1%与22.0%(P<0.05),血清脑肽素值分别为(112.0±15.2)pg/ml与(812.0±25.3) pg/ml(P<0.05),行机械通气感染率分别为75.0%与94.4% (P=0.016);两组肾脏替代治疗例数、ICU住院时间、临床死亡率分别为10例与12例、(34.3±16.5)与(26.0±27.1)d及12.50%与22.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分离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占60.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25.0%、11.7%,革兰阳性菌24株占40.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为主,分别占16.7%、13.3%.结论 肿瘤医院ICU血流感染中革兰阴性菌的发生率偏高,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相比较,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炎症反应较重,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
作者:吴莉;方敏峰;许华;杨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分布,并为儿童CAP的合理用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的387例住院CAP儿童病例,年龄1月龄~14岁,采集血液、痰液和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同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属或病毒.结果 在387例患儿中病原体感染有312例,其中157例存在混合感染,占40.57%;不同患儿年龄段的病原体分析结果显示,细菌和病毒感染患儿的年龄显著低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患儿年龄(P=0.010).结论 细菌、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均是儿童CAP的常见病原体,大量的混合感染显著增加了儿童CAP病因判断及临床经验用药的难度.
作者:焦明远;聂庆东;伊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泌尿外科1575例住院患者行中段尿培养,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PHOENIX 100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75例标本共检出5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79株,占63.38%,革兰阳性菌162株,占27.09%,真菌57株,占9.53%,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37.63%、9.03%、5.02%、3.85%、3.68%;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氨苄西林、喹诺酮类、四环素、氨曲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等耐药率较高,>50.00%;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均敏感,耐药率分别为0、0.89%、4.00%、5.33%;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等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0、5.56%、7.41%.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菌种,二者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依据药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石华;徐述雄;李凯;罗湘容;白晓峰;王元林;孙兆林;夏术阶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确诊为侵入性真菌感染(IFI)病例,探讨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1年10月收洽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患者,其在化疗间歇期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及出血,胸部CT见双肺感染、右肺大片实变影,采用比阿培南、万古霉素抗细菌感染效果欠佳,终经过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为侵入性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对伏立康唑敏感性欠佳,之后应用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监测其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确诊IFI感染的患者给予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约2个月,症状、体征及胸部CT影像学的监测,疾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治愈,临床表现完全消失,病情稳定,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巩固化疗中可出现侵入性真菌感染,病理确诊为金标准,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IFI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郭智;陈惠仁;楼金星;何学鹏;刘晓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复杂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分析复杂性阑尾炎手术的感染预防.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医院接受诊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9.8±23.1)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18.7)min(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3±0.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9±1.1)d(P<0.05);观察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5.8±7.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6.4±12.2)ml(P<0.05);观察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8.2±3.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0.9±3.8)h(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的有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例(P<0.05);观察组腹腔脓肿的有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例(P<0.05),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 (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具有更优的临床疗效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大明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