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狼毒巴布剂外敷治疗颈淋巴结核的疗效观察

朱敏;尹良胜;金春;邱美华;周敏;王静;蔡龙

关键词:狼毒, 外敷, 淋巴结核
摘要:目的 淋巴结核的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通过观察狼毒巴布剂外敷治疗颈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为淋巴结核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确诊的110例颈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4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进行治疗,同时治疗组外敷狼毒巴布剂,对照组外敷普通巴布剂,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6个月的治疗后,110例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为100.0%,总治愈率为95.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3、6个月后治疗组淋巴结缩小率分别为66.67%、81.48%、94.44%,对照组缩小率分别为35.71%、64.29%、82.14%,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狼毒巴布剂外敷治疗颈淋巴结核,局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部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进行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尿液,分别占48.1%和14.5%;480株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产ESBLs菌株179株,阳性率37.3%,其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分别为97.8%、70.4%、51.4%、97.2%、52.0%、76.5%,非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4.6%.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非产ESBLs菌株具有更高的耐药率,药物治疗可以选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

    作者:陈刚;陈荣;邓子德;叶丽艳;杨继勇;罗燕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强龙治疗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强龙对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128例合并EB病毒感染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强龙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2.31±0.27)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89±0.45)d、咳嗽消失时间(8.56±2.34)d、住院时间(14.33±1.54)d,对照组依次为(5.02±0.64)、(10.57±0.71)、(14.66±1.47)、(23.27±3.38)d,观察组治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TNF-α、CRP、IL-6、IL-8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心肌酶异常、肝功能异常、肺不张、胸腔积液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强龙对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减少其他脏器损害的发生.

    作者:马春华;张霞;丁慧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氯离子与再生医疗器械锈蚀的相关性研究

    为了弄清氯离子与再生医疗器械锈蚀的相关性,笔者通过配置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在相同的温度及时间内,对浸泡于溶液中的器械及溶液进行观察,用纯水做对照试验,找出氯离子是器械发生锈蚀的原因之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东平;徐晓耘;保建芳;殷玲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手术室护理实习生无菌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实习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问无菌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做好带教工作,提高实习生无菌知识的认知水平.方法 于2010年和2011年137名实习生在轮转实习结束前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无菌知识知晓率调查,内容包括入室着装、手卫生和手术室的物流管理等10大项、40余小项,正确答案>85分者为知晓,60~84分为部分知晓,<60分为不知晓,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37名实习生总知晓率为87.6%,两年的知晓率分别为84.3%和90.3%,部分知晓率分别为15.7%和9.7%(x2=1.12,P>0.05);知晓率较高的项目有入室着装要求、手卫生要求和手术室的物流管理要求,知晓率分别为94.9%、92.0%和90.5%;对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等级分类以及与接纳手术类别的关系概念较模糊,对接台手术无菌处理的细节常易忽视,手术中器械、物品的准备和传递过程中无菌意识不牢固.结论 改进带教方法,完善带教程序,通过培训、操作、纠错、再理解,加深实习生对无菌知识的领会,增加感性认识.

    作者:张水英;沈郁;钱小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在不同肝病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的自身免疫抗体,提高对临床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HBV相关疾病243例、AIH68例、PBC 25例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肝细胞溶质抗原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同时以6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应用生化法分别检测各组ANA阳性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胆汁酸(TBA)水平.结果 HBV组ANA、SMA、AMA M2、LKM-1、LC-1、SLA/LP阳性率分别为21.8%、5.3%、0.4%、0、0、0;AIH组阳性率分别为82.3%、64.3%、4.4%、17.6%、4.4%、2.9%;PBC组阳性率分别为76.0%、0、68.0%、0、0、0;HBV组ANA以低滴度(1∶100)为主,占83.0%,AIH组和PBC组以高滴度(≥1∶320)为主,分别占94.6%、94.7%;ANA高滴度组血清ALT、AST、ALP、TBA水平明显高于低滴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AIH、PBC组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ANA滴度的升高,肝功能损害明显严重,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朱静;沈伟峰;张黎霞;丁韧烨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引起皮肤软组织及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特性分析

    目的 调查引起皮肤软组织和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征,为临床防治其感染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血浆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克隆抗体及VITEK-32型仪进行菌株鉴定,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E-test条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MIC,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结果 2011年6月-2012年6月从患者皮肤软组织和血流感染标本中共分离获得1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检出MRSA 27株,检出率为22.8%,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阿米卡星、夫西地酸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20%、5.90%、6.70%及8.40%;耐药率高的是青霉素为92.30%;MRSA与MSSA比较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分别为阿米卡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及红霉素.结论 导致皮肤软组织和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较严重,尤其是MRSA的多药耐药性更严重,临床应引起重视并加强对耐药菌的监测.

    作者:宁长秀;汪红;钟桥石;杭亚平;胡晓彦;章白苓;胡龙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ICU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 了解ICU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检测AmpC酶和ESBLs,采用PCR法提取待测基因,并对PCR产物测序分析确证基因,采用PFGE法分析待测菌株同源性.结果 24株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采用三维试验方法共检测到AmpC酶15株和ESBLs13株,其中6株为同时产AmpC酶和ESBLs; AmpC酶以染色体介导的为主,共16株,编码基因主要为ampC和ampD;质粒介导的AmpC酶7株,占29.2%,编码基因主要为DHA-1;ESBLs编码基因主要为SHV 12,共12株,占50.0%;24例待测菌检测到3株来自同一克隆,具有同源性.结论 产生AmpC酶和ESBLs是阴沟肠杆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作者:崔兰英;陈淑兰;刘文博;宋熙瑶;刘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阿尔滋海默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阿尔滋海默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提高阿尔滋海默病患者医院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179例阿尔滋海默病住院患者,采用相关因素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感染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医院感染57例,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道35例占61.40%,尿路7例占12.28%,胃肠道7例占12.28%,皮肤软组织4例占7.02%,其他4例占7.02%;合并低白蛋白血症、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长期卧床、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高龄、合并糖尿病、使用导尿管、住院时间长、吞咽障碍、合并脑梗死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有效对症治疗后,51例症状明显改善,死亡6例,病死率为10.53%.结论 阿尔滋海默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易感因素多,应避免侵入性治疗,针对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是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文广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010-2012年医院感染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 研究2010-2012年医院感染的部位及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160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部位,并采集患者的脓液、切Ⅱ分泌物、尿液、痰液等进行病原菌培养、革兰染色等鉴定菌种,采用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对病原菌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以下呼吸道感染多,占31.88%,上呼吸道感染占24.38%,消化道感染占17.50%;共分离出193株病原菌,检出多为埃希菌属占29.02%,其次为链球菌属占19.17%,肠杆菌属占15.02%;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低的有阿米卡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革兰阳性菌耐药性较低的为万古霉素.结论 医院感染部位多集中在呼吸道、消化道部位,病原菌以埃希菌属为主,并且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及时调整用药方针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作者:杨桂君;黄必义;陈晓燕;王玉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对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贴处置方式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对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贴相关知识认知及处置行为状况,了解目前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期能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置行为,加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并完成调查共139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贴处置行为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处置方式的信息来源、接受医护人员关于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贴正确处置的宣教告知状况等.结果 >84.4%的患者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认知缺乏,83.9%患者感染性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胶贴处置行为不当,82.8%患者未接受到医护人员正确处置方式的信息告知及宣教.结论 需重视对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宣教,规范处置行为;加强医护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设施;制定相关制度,细化操作流程.

    作者:杨玮;范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克雷伯菌属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指标聚类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多药耐药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相关性.方法 20株多药耐药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利福平类药物、消毒剂获得性耐药基因和整合子、转座子、插入序列、质粒等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用指标聚类法分析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相关性.结果 20株多药耐药克雷伯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5.0%~100.0%,检出7种β-内酰胺编码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2种喹诺酮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利福平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消毒剂获得性耐药基因、9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指标聚类分析显示KPC与ISKpn6、SHV、qacE△1与intⅠ 1、tnp315、IS26高度相关联.结论 调查多药耐药克雷伯菌携带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密切相关.

    作者:邓在春;马红映;汪丽;吕丹;孙士芳;舒丽华;王卫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胸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吸烟史与吸烟量、是否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否合并糖尿病等相关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比较,并分析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类型.结果 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长期大量吸烟史、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等都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76.4%.结论 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长期大量吸烟史、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刘伟华;吴玉敬;杨兆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狼毒巴布剂外敷治疗颈淋巴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淋巴结核的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通过观察狼毒巴布剂外敷治疗颈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为淋巴结核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确诊的110例颈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4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进行治疗,同时治疗组外敷狼毒巴布剂,对照组外敷普通巴布剂,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6个月的治疗后,110例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为100.0%,总治愈率为95.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3、6个月后治疗组淋巴结缩小率分别为66.67%、81.48%、94.44%,对照组缩小率分别为35.71%、64.29%、82.14%,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狼毒巴布剂外敷治疗颈淋巴结核,局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朱敏;尹良胜;金春;邱美华;周敏;王静;蔡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血流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血流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及112例血培养阴性患者血培养采血当日CRP和PCT测定结果,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血培养阳性组按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再次分组,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血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CRP、PCT的比较,阳性组内CRP、PCT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12例血培养阴性患者与123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其CRP阳性率分别为97.3%和100.0%,PCT阳性率分别为31.3%和100.0%;血培养阳性组CRP测定值为18.9~217 mg/L,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组测定值3.5~138.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PCT测定值0.21~100 ng/ml亦显著高于阴性组测定值0.02~1.76 ng/ml(P<0.01);血培养阳性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组间CRP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CT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CRP可作为血流细菌感染的监测指标;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PCT较阳性菌血流感染的PCT值更高.

    作者:杨朵;胡梅;李莉;张曼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007-2011年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烧伤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10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7株,占62.76%,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17.93%、12.32%、7.49%、6.60%;革兰阳性菌323株,占31.8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分别占16.35%、4.24%、3.15%,真菌55株,占5.42%,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2.17%、1.38%;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4.07%、40.66%,26.37%;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但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仍保持敏感,耐药率<10.o%;多药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碳青霉烯类/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主要病原菌多药耐药/泛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临床应予以重视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鲁海强;刘达恩;陈小婷;吴泽兵;李顺堂;唐屈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一代头孢菌素预防用药干预分析

    目的 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与手术切口感染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控制切口感染.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5月某三级综合医院366例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品种、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及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干预后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一代头孢的比例提高了22.0%,达到86.4%(P<0.0l);干预后联合用药的比例降至12.4%,较干预前降低了50.0%(P<0.01);干预后与使用单剂预防的比例提高了7倍,达到65.0%(P<0.01);24~48h的比例下降了10.1%~6.8% (P<0.01);>48 h的不合理用药从10.6%降至0(P<0.01);干预后手术部位感染率由1.1%降至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干预后对规范的依从明显改善,手术部位感染未见增加.

    作者:王湘;荣昆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精神病专科医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对策,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2月专科医院460例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医院感染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高龄(>60岁)、有多种基本疾病(≥2种)、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时间长(>50 d)、病程长(>10年)、侵入性操作是基层精神病专科医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且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61.9%);其中年龄、药物不良反应>2种基础疾病、侵人性操作是基层精神病专科医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因素.结论 精神病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复杂,加上封闭式管理、自理能力低、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均会诱发医院感染发生,临床上要加强宣教,对症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指导工作.

    作者:孙荣跃;丁瑛;陈伟青;王晓青;张乐青;张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009-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感染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磐安区2009年1月-2011年12月检出的490株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009-2011年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95、178、217株,检出率逐年增多,标本主要来自痰液及咽拭子,占78.57%,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2011年多黏菌素E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1.27%和31.34%,其他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多耐药与泛耐药的菌株呈逐年增加,并发现了ADC基因新的变异型ADC-60型(GenBank登录号:JQ692087).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且具多药耐药性,临床开展连续性耐药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及细菌耐药机制选择抗菌药物,对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十分重要.

    作者:黄东标;胡晓燕;周茂亮;孔海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采用脐血或外周血诊断胎儿HBV感染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脐血与外周血在诊断胎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应用,并分析母亲血清乙型肝炎和HBV-DNA与宫内胎儿感染的关系,为胎儿宫内感染诊断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 96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产前取静脉血,其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取脐血和外周血,检测3份血样中乙型肝炎标志物和HBV-DNA,对比新生儿脐血和外周血诊断结果,并比较不同母血指标下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96例新生儿采用外周血和脐血检查,诊断为宫内感染分别为12、14例,其中有2例脐血检测出假阳性;96对母婴中母亲血清HBeAg阳性26例、阴性70例,胎儿宫内感染分别为7例和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血HBV-DNA阳性23例、阴性73例,胎儿宫内感染为7例和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血诊断胎儿HBV感染敏感性高,可用于临床HBV宫内感染的筛查;值得注意的是,孕妇血清HBeAg阳性和血HBV-DNA载量阳性可导致胎儿宫内HBV感染发生率增高.

    作者:卢红梅;葛志平;张国英;孙丽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护理对策,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预后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17例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5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60例,回顾性分析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以及护理方法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71.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18.8%和9.4%,排名前3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5.9%、18.0%、10.3%;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是感染率高的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培氟沙星的敏感率高,为92.9%,大埃希肠菌对环丙沙星敏感率高,为9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64.9%、好转率为26.3%、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愈率为51.7%、好转率为21.7%、总有效率为7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应早期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病原学分析结果,合理用药,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桂荣;吴剑辉;刘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