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燕;周腾坚
目的 了解辅助生殖前患者感染性指标的存在状况,以制定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辅助生殖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苍白密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进行检测,并从年度、性别及年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8年结果,HBsAg、HBeAg、TP、HCV和HIV的阳性率分别为4.93%、0.96%、0.84%、0.37%和0.02%;各项指标阳性率均为男>女,并且HBsAg、HBeAg两个指标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sAg、TP的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而且前者在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在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BeAg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结论 在辅助生殖前患者中存在各项感染性指标,并以HBV为主,女性HBsAg阳性率、男性TP阳性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而男性HBeAg阳性率与年龄呈负相关;通过检测,可提高辅助生殖的成功率并达到优生目的,同时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邵明明;钱燕;许林波;李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某三级中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和手卫生设施调查表,现场调查在岗临床医师220名、护士226名手卫生依从性和科室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结果 总体手卫生依从性为57.6%,护士为73.9%,高于医师的40.9%(x2=49.670,P=0.000),外科医师为47.6%,高于内科医师的31.9%(x2=5.492,P=0.019),外科护上为91.5%,高于内科护士的58.3%(x2=32.113,P=0.000);手卫生依从性低主观归因率为75.7%.客观归因率为24.3%.结论 某三级中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主观原因为主要原因,应采取以强化培训为主的综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李焕芝;毛乾国;付建国;周玉贞;吴碧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2007-2010年柳州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属的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支原体属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07-2010年4年支原体属的阳性分离率为41.9%、46.0%、50.0%、53.9%,支原体属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均>75.0%,为柳州地区临床首选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结论 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张海琼;唐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比较来源于南京地区部分社区健康成年人鼻咽部与住院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耐药性、携带整合子的特征及基因盒种类.方法 于医院体检中心采集健康体检者的鼻咽拭子,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KPN;运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细菌分析系统,鉴定住院患者痰标本中的KPN;应用纸片扩散法对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应用PCR法扩增整合子;对PCR产物纯化、测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来源于临床痰标本的24株KPN,10株为Ⅰ类整合子阳性株,整合子阳性率为41.7%,明显高于24株健康者定植菌分离KPN整合子的阳性率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的KPN对13种抗菌药物总的耐药率为16.7%~83.3%,明显高于健康者分离KPN的4.2%~45.8%;且携带有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氯霉素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盒.结论 医院感染患者分离的KPN整合子阳性率及耐药率,显著高于健康者呼吸道分离的KPN,健康者携带菌株可分离出Ⅰ类整合子,提示应从基因水平上检测不同人群细菌耐药性.
作者:刘海燕;顾兵;黄茂;陈意;梅亚宁;王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约物.方法 使用纸片扩散法测定6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6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痰液标本54株,占90.0%,尿液等其他标本6株,占1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为5.0%、其次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为6,7%、环丙沙星为26.7%、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8.3%,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96.7%.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较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和监测.
作者:卢丽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嘉兴地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6年来医院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率及药敏率,药敏试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FUNGUS3真菌药敏试剂条.结果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从无到有,6年共分离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14例,自2006年起开始分离到,2007年以后呈逐年增加趋势,2010年占总分离率的0.60%;感染者年龄1月龄~89岁,男性多于女性;病区分布以ICU为主,占32.07%,其次为手足外科占16.30%、儿科占9.78%、脑外科占8.70%、烧伤科占8.15%等;标本分布中以尿液、分泌物、导管、血液居多;药敏试验共82例,对5种常见抗真菌药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药敏结果显示,除1株对伏立康唑耐药外,其余均敏感.结论 及时监测医院中病原菌,对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国蓉;吴晓燕;倪侃翔;陈松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暴发的原因,探讨预防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ICU 2011年1月29日-2月10 日相继发生的4例MRSA肺部感染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干顶措施控制感染流行.结果 入住ICU<14 d相继有4例患者发生MRSA肺部感染,痰标本中分离到相同药敏谱的MRSA,是一起医院感染暴发;ICU环境取样检测,采集标本116份,其中阳性标本26份,阳性率22.4%;医务人员手、写字台、床间隔离布帘、床栏、床垫等标本分离到相同约敏谱MRSA;采取干预措施,将MRSA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及医疗环境的清洁、消毒,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流行.结论 在节假日期间 ICU管理存在疏漏,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是造成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车红英;庞晓军;王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奇异变形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奇异变形菌385株,采用17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比较3年的变迁情况.结果 分离到的奇异变形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敏感率高为100.0%,对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巴唑、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匹美、头孢他啶、妥布霉素的敏感率均>90.0%;对呋喃妥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50.0%,头孢哌酮/舒巴坦为0.3%,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呈升高趋势.结论 医院感染奇异变形菌分离率较高,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但对某些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晓慧;王银存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伽玛刀磁共振定位中皮肤灼伤与感染的多种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筛查分析与伽玛刀磁共振定位中皮肤灼伤与感染的多种危险因素.结果 2010年2月-2011年3月医院伽玛刀磁共振定位中手术治疗病例的创口感染发生率11.9%,磁共振射频能量、头钉固定处脂肪厚度、伴有糖尿病为伽玛刀磁共振定位中皮肤灼伤与与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 伽玛刀磁共振定位能通过控制磁共振射频能量影响参数、选择合适的头钉固定处、合理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措施,降低皮肤灼伤与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峥;厉民;陈书达;周佳;郑新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医院感染学教学质量,在医学生中树立医院感染意识.方法 通过分析医院感染学和实习医生教育的特点,采取整合案例教学的模式,对实习医生进行培养教育.结果 通过开展医院感染教育,使医学生牢固树立起医院感染的概念,促进了医院感染工作的开展,扩大了医院感染在医学院和社会上的影响.结论 在医学生中开展医院感染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龙梅;姚冬杰;龙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我院自2007年始采用集中式供应的模式,为了降低运行成本,规范使用无菌物品,2009年我科与财务部门共同完成对各类无菌包的全成本核算.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 成本细化我们将各类无菌包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非固定成本.
作者:庄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用于诊断小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肺炎类型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幼儿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儿就诊时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指标进行测定,同期检测对照组幼儿的上述指标,比较3组患儿上述两个指标的差异,并与对照组幼儿进行比较;按照其相应的阳性诊断标准计算WBC、CRP的阳性检出率并比较,综合评价CRP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经研究显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及对照组幼儿就诊时的WBC分别为(11.7±4.1)、(9.5±3.0)、(9.0±3.1)及(7.0±2.2)×109/L;CRP分别为(52.3±24.0)、(9.1±3.3)、(34.7±13.4)及(3.9±2.1)mg/L,组间比较,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的CRP及WM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义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上述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WB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3%、77.5%、66.5%,CR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74.5%、73.4%,CRP对细菌性肺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具有取材简单、快速、对细菌性肺炎阳性检出率高的优势,在排除患儿其他导致CRP升高的因素前提下,不失为一种有效鉴别肺炎的诊断方法.
作者:叶素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医院近两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特点、分布状况及耐药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各种送检标本中培养鉴定的127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计算标本构成比、科室分离率,并统计分析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同时检出的微生物,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综合ICU、神经外科、血液内科及呼吸内科等分离出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全院检出率的79.6%;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和支气管灌洗液,占总数的88.2%;绝大部分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单一感染,混合或多重感染只占7.9%;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较高,均>90.0%,可用于临床经验性治疗.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感染,因其耐药性高而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及早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该菌引起的感染.
作者:王宏伟;李霞;许俊华;辛莉莉;贾红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构成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5例真菌感染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 肿瘤患者真菌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81.4%,其次是泌尿生殖道,占11.2%;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5.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6.4%;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真菌对于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好,对咪唑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 重视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能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慕玉东;王聪;王永兴;楚雍烈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临床标本分离的36339株病原菌进行分析,掌握住院患者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的菌株,分析其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结果 近5年病原菌检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革兰阳性菌中检出率高,占10.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呈逐渐增高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在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高,占13.4%,产ESBLs大肠埃希菌呈现增高趋势.结论 检出的病原菌是医院患者常见的病原菌,MRSA及产ESBLS大肠埃希菌呈现逐渐升高,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刘娟;张坚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解决单走廊洁净手术部术后污染物品的收集与密闭转运的问题.方法 自行设计手术室污染物品与废弃物品密闭转运车.结果 自2006年10月-2011年5月临床使用效果证明其实现了单走廊洁净手术部术后污染物品的快速收集与密闭转运;规避了单走廊洁净手术部环境污染的风险;促进了护理管理的持续改进;节省了手术运营成本,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结论 因其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经济实用,而成为单走廊洁净手术部感染控制之必备的医疗用品.
作者:田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自2010年11月-2011年3月,我院在呼吸内科采用中药汤剂使用加湿器挥发对空气进行消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医院病房中药空气消毒剂研发提供依据,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随机选择自愿参加两种空气消毒患者155例,男95例,女60例,平均年龄44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1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例、支气管扩张症2例、支气管哮喘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例.住院时间>14 d.
作者:齐会玲;何素娟;胡士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2010年10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7例,现将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7例患者,男4例,年龄35~68岁,平均45岁;其中5例经治疗达到出院标准出院;有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年龄均>60岁且合并有肺部等基础疾病.
作者:沈雁冰;谢迎春;冯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研究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0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5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前是否放疗、合并基础疾病、喉返神经损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情况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15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1例,感染率为13.5%,以下因素患者的感染率为:年龄≥60岁为15.2%、手术时间≥4h为25.0%、术前放疗患者为40.0%、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为16.3%、喉返神经损伤为80.0%、术后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为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年龄、手术时间、术前是否放疗、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喉返神经损伤、术后镇痛情况均为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林晓铭;池闯;刘瑜;谢德耀;蒋成榜;郑亮承;孙成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的重要环节,清洗质量是消毒灭菌的重要保证,彻底清洗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实现再生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至关重要.1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开展培训,对用后的再生器械应及时进行初步处理,减少微生物的繁殖与扩散,防止附着在再生器械血液、体液于结而影响清洗质量.
作者:张飞云;李莹;王敏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