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顾兵;黄茂;陈意;梅亚宁;王彤
目的 通过对临床标本分离的36339株病原菌进行分析,掌握住院患者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的菌株,分析其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结果 近5年病原菌检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革兰阳性菌中检出率高,占10.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呈逐渐增高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在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高,占13.4%,产ESBLs大肠埃希菌呈现增高趋势.结论 检出的病原菌是医院患者常见的病原菌,MRSA及产ESBLS大肠埃希菌呈现逐渐升高,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刘娟;张坚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医院近两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特点、分布状况及耐药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各种送检标本中培养鉴定的127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计算标本构成比、科室分离率,并统计分析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同时检出的微生物,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综合ICU、神经外科、血液内科及呼吸内科等分离出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全院检出率的79.6%;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和支气管灌洗液,占总数的88.2%;绝大部分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单一感染,混合或多重感染只占7.9%;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较高,均>90.0%,可用于临床经验性治疗.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感染,因其耐药性高而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及早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该菌引起的感染.
作者:王宏伟;李霞;许俊华;辛莉莉;贾红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医院监测控制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分离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同顾分析,并记录其感染部位、标本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的耐药性,15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为90.4%,其他是亚胺培南为87.2%、氨曲南为69.2%等.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与实验人员的重视,临床用药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蒋敦松;陆一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与分析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选择医院2011年3月,妇产科门诊患者412例,对其处方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4%,其中常见妇产科疾病及妊娠终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0.3%及98.8%;非感染疾病用药占10.2%;联合用药占84.7%;静脉输液使用抗菌药物占97.8%;奥硝唑和甲磺酸帕珠沙星使用频率分别占42.4%和25.5%.结论 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指征掌握不严,用药无选择针对性,联合用药、用药途径不合理等盲目滥用现象,亟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相关卫生行政立法,加大处罚、监管及督查力度,同时要加强医德、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培训教育.
作者:叶高峰;焦玉冰;许也齐;夏阳;于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护士必须掌握化疗药物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途径,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及细胞毒性废弃物的处理.1职业危害1.1危险因素 化疗药物的准备过程中,玻璃瓶破裂,安瓿打开时药液向外飞溅,稀释瓶内压力太大和排气时药液喷洒导致药液外溢而造成危害;操作中针头脱落,药液溢出;护士在注射过程中意外损伤;细胞毒性废弃物处理不当、污染工作环境、手、食物等造成职业危害.
作者:陈朝英;郭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9月-2011年3月5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利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患者经回访均完全缓解,缓解率为100.0%;其中29例占51.8%连续4年未复发,16例占28.6%连续3年未复发,11例占19.6%连续两年未复发;使用激素治疗共56例,持续缓解时间(5.5±0.7)个月;使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共56例,持续缓解时间(9.5±0.8)个月;使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共33例,持续缓解时间(8.0±0.7)个月;使用激素+雷公藤治疗共25例,持续缓解时间(7.5±0.6)个月;使用激素+来氟米特治疗共56例,持续缓解时间(38.5±12.0)个月;使用激素+来氟米特治疗持续缓解时间明显长于其他药物治疗者.结论 来氟米特能够有效减少肾病综合征复发次数,减低感染率,延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持续缓解时间.
作者:吴金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近3年来5种主要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7-2009年5种主要病原菌分离株数量均不断上升,3年大肠埃希菌由588株上升至690株、肺炎克雷伯菌由157株上升至271株、铜绿假单胞菌由195株上升至537株、鲍氏不动杆菌由36株上升至3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由374株上升至505株,5种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数>50.0%.结论 医院常见病原菌耐药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针对病原菌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作者:刘行超;曾桂芬;费燕楠;陶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兰州市某医院围手术期及术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查阅相关病历,片填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表.结果 清洁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8%,围手术期给药时机符合规范的占94.1%;使用频率位居前3 位的抗菌药物分别是氨氯西林占21.6%、头孢硫脒占16.7%和头孢噻肟占11.8%.结论 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执行情况较好,且部分清洁手术已做到术前、术后均不使用抗菌药物,部分预防性抗菌药物选药种类符合规范,但存在选药级别过高和预防用药指征不明确等问题.
作者:李晓凤;滕铁楠;李静;高峻;卡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病区保洁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及执行情况,针对现状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职业安全防护能力及保洁质量.方法 抽取病区保洁员40名,通过内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保洁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执行情况,对培训、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保洁员的系统培训及督查考核,规范保洁员的管理,能有效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知识的知晓率、执行率和职业安全防护能力,从而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及职业暴露的发生,被调查的病区保洁员相关项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严格的监管,使保洁员真正认识到其工作质量与医院环境、医院感染的密切关系及重要性,从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及要求.
作者:陆美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标本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 177株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占55.4%;其次为脓液标本占13.0%;尿液标本第3位,占12.4%;PAE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5.6%~6.2%: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为55.4%;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标本中未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株.结论 基层医院PAE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城市大型综合医院,但医院PAE耐药性已比较严重,有关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PAE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作者:蒋海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用于诊断小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肺炎类型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幼儿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儿就诊时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指标进行测定,同期检测对照组幼儿的上述指标,比较3组患儿上述两个指标的差异,并与对照组幼儿进行比较;按照其相应的阳性诊断标准计算WBC、CRP的阳性检出率并比较,综合评价CRP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经研究显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及对照组幼儿就诊时的WBC分别为(11.7±4.1)、(9.5±3.0)、(9.0±3.1)及(7.0±2.2)×109/L;CRP分别为(52.3±24.0)、(9.1±3.3)、(34.7±13.4)及(3.9±2.1)mg/L,组间比较,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的CRP及WM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义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上述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WB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3%、77.5%、66.5%,CR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74.5%、73.4%,CRP对细菌性肺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具有取材简单、快速、对细菌性肺炎阳性检出率高的优势,在排除患儿其他导致CRP升高的因素前提下,不失为一种有效鉴别肺炎的诊断方法.
作者:叶素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2010年1-12月出院的1683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101例,103例次,医院感染率为6.0%,例次感染率6.1%;下呼吸道感染多为81例占78.6%;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9.6%,革兰阳性球菌占16.1%,真菌占4.3%,分布多的3种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1.5%、17.2%、16.1%.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钱丽华;童瑞琦;谢家政;李燕;吴群;曹胜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某三级医院645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医院感染发生特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通过床旁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收集资料.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7%,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抗菌药物当天使用率为43.6%;标本送检率为33.6%.结论 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医院感染监控中存在问题,确定目标性监测方向,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连桂真;陈毅文;张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预防接种门诊的感染控制工作,相对于医院有其特殊性,需要落实以下措施.1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预防接种门诊接诊的人群不同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首先,大部分来门诊预防接种的是健康的儿童及其家长;其次,其中不排除传染病带菌者或隐形感染者,但其发现和甄别却非常困难;再者,儿童免疫功能不够健全,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一旦发生接种对象感染事件,影响巨大.为搞好感染控制,应成立感染控制组织,建立单位-职能科室-门诊三级管理机制,门诊成立感染控制工作小组,制定感染控制规章制度,使感染控制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职责明确化.
作者:江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和耐药性,探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的监控措施.方法 对2010年医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目标性监测,统计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株数以及耐药性,并对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实施监控.结果 全年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87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菌株构成比为31.2%;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全院未发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暴发和流行.结论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分离株数较多,耐药率较高,应该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实施监控,预防和减少多药耐药菌的产生,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郑金鼎;王予川;杨怀;徐艳;牟霞;罗湘蓉;袁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笔者对人工配制的肝素封管液进行污染状况调查,旨在分析导致人工配制肝素封管液污染的原因.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我院16个科室的肝素封管液共16份样本.从储存条件、储存时间、使用次数进行比较,观察肝素封管液污染的原因.1.2操作方法 (1)使用无菌注射器,在无菌条件下抽取样本5 ml后,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密闭条件下送微生物实验室.
作者:孙淑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了解儿科门诊留观室医院感染的隐患,进一步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 调查医院儿科门诊留观室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制定相应的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结果 门诊及留观室的医师缺乏较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儿科门诊留观室空气质量差、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薄弱、手卫生重视不够、抗菌药物的不规则使用等方面存在着医院感染隐患.结论 积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健康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注重消毒、隔离与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以达到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田茂强;任洋;姚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7-2009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对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分离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250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280株,铜绿假单胞菌485株,肺炎克雷伯菌385株,鲍氏不动杆菌202株,检出率依次为51.5%、19.4%、15.4%、8.0%,其他革兰阴性杆菌153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4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1.0%,对阿莫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为65.3%~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均<40.0%,对替卡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为74.6%~93.5%,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17.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ESBLs检出率为52.3%和32.9%.结论 加强临床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林洪燕;周腾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以降低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方法 医院2009年8月-2011年6月226例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并发肺部感染,调查发生感染的原因、感染率及感染病原菌.结果 226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为7.1%,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侵入性操作、术后疼痛、抗菌药物使用、合并上呼吸道疾病;发生肺部感染的16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术后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从16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共培养出致病菌1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6.3%,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31.3%,真菌占12.5%;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侵入性操作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消除各种易感因素是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
作者:张燕;刘欢欢;杨平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医院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特殊抗菌药物的用约金额、科室分布、用药频度(DDDS)、审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特殊抗菌药物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用量较大;头孢吡肟存在严重的超量;呼吸科与ICU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与金额高;抗真菌药人均费用高;头孢吡肟的分级管理较差.结论 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加强对该类药物的适应证和分级管理进行干预.
作者:王长江;杜鹏飞;涂厉标;王真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