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

张燕;刘欢欢;杨平山

关键词:老年人, 全身麻醉, 腹部手术, 肺部感染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以降低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方法 医院2009年8月-2011年6月226例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并发肺部感染,调查发生感染的原因、感染率及感染病原菌.结果 226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为7.1%,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侵入性操作、术后疼痛、抗菌药物使用、合并上呼吸道疾病;发生肺部感染的16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术后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从16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共培养出致病菌1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6.3%,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31.3%,真菌占12.5%;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侵入性操作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消除各种易感因素是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538株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近年来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及分布,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临床分离的538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分布.结果 538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从痰液中检出,占76.2%,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9.2%、亚胺培南为41.6%、美罗培南为44.8%、阿米卡星为59.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63.0%、头孢吡肟为64.3%、左氧氟沙星为65.6%、头孢他啶为66.4%、环丙沙星为69.5%、庆大霉素为69.9%、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为73.0%、哌拉西林为77.9%、头孢曲松为80.9%,对临床常用的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基本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 应重视动态监测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根据耐药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预防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暴发流行.

    作者:赵书平;李琳;姜梅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机消毒器对洁牙机头HBV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目的 研究手机消毒器对洁牙机头消毒清理后的病毒学监测,以及与其他的消毒方法做比较.方法 考察4种消毒灭菌方法:口腔手机消毒器、高压蒸汽灭菌及2%戊二醛和75%乙醇消毒后,洁牙机头上的HBV残留量,手机消毒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与2%戊二醛、75%乙醇消毒方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使用手机消毒器和高压蒸汽灭菌的灭菌成功率达100.0%,但用2%戊二醛和75%乙醇的消毒成功率分别仅有77.0%和62.5%,消毒灭菌效果明显低于前两种方法.结论 手机消毒器对洁牙机头有高效杀灭病毒的作用.

    作者:李华;何慧丽;郭红延;田春娟;林红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方法 从过氧化氢灭菌失败的基本环节入手,查我原因,制定对策.结果 器械清洗不彻底、潮湿、包装材料不符合灭菌要求、包装方法不规范、灭菌前查对不认真、装载过挤均是引起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注重待灭菌物品的质量,熟练掌握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丽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 医疗废物的分类其类别:(1)病理性废物:手术中产生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作者:吕文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5-2010年医院使用抗菌药物强度分析

    目的 分析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及趋势.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5-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记录,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 自2005年该院AUD值持续快速增长,6年均值为88.53,与国内外医院比较该院AUD值明显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与国外某院有较大差异,AUD排名前20位药品均来自于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硝咪唑类,且绝大多数为注射剂.结论 该院明显存在抗菌药物AUD过高,用药过度、集中、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等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以防止AUD继续快速增长.

    作者:吴玮峰;张晔;陆赛花;刘秀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清洁手术围术期及术后抗菌药物应用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兰州市某医院围手术期及术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查阅相关病历,片填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表.结果 清洁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8%,围手术期给药时机符合规范的占94.1%;使用频率位居前3 位的抗菌药物分别是氨氯西林占21.6%、头孢硫脒占16.7%和头孢噻肟占11.8%.结论 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执行情况较好,且部分清洁手术已做到术前、术后均不使用抗菌药物,部分预防性抗菌药物选药种类符合规范,但存在选药级别过高和预防用药指征不明确等问题.

    作者:李晓凤;滕铁楠;李静;高峻;卡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放射科医院感染预防及管理措施

    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医院感染在加剧,医护人员必须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有的放矢有效控制医院感染.1 放射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由于放射科选址和布局的特点,加上门窗紧闭等诸多原因,使空气质量差;每天大量患者,检查室内的物体很容易被污染;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各种医疗废弃物未及时有效处理与各种侵入性操作所造成的污染.

    作者:唐钢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型压力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

    现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医院使用中的几个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出现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我院有山东新华医疗器械生产的TMQ.J型台式灭菌器5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将生物培养指示剂(自含式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生物指示剂,挤破内含安瓿,与一支对照管均放于56℃培养箱内,48 h后,阅读结果.

    作者:郭素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预防接种门诊感染控制的探讨

    预防接种门诊的感染控制工作,相对于医院有其特殊性,需要落实以下措施.1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预防接种门诊接诊的人群不同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首先,大部分来门诊预防接种的是健康的儿童及其家长;其次,其中不排除传染病带菌者或隐形感染者,但其发现和甄别却非常困难;再者,儿童免疫功能不够健全,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一旦发生接种对象感染事件,影响巨大.为搞好感染控制,应成立感染控制组织,建立单位-职能科室-门诊三级管理机制,门诊成立感染控制工作小组,制定感染控制规章制度,使感染控制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职责明确化.

    作者:江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状况,为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 2010年临床标本检出多药耐药菌的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为20.4%,2009、2010年例次感染率分别为22.4%和18.8%;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科室分布多的为ICU.结论 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危险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春梅;钟晓祝;杨金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用于诊断小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肺炎类型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幼儿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儿就诊时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指标进行测定,同期检测对照组幼儿的上述指标,比较3组患儿上述两个指标的差异,并与对照组幼儿进行比较;按照其相应的阳性诊断标准计算WBC、CRP的阳性检出率并比较,综合评价CRP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经研究显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及对照组幼儿就诊时的WBC分别为(11.7±4.1)、(9.5±3.0)、(9.0±3.1)及(7.0±2.2)×109/L;CRP分别为(52.3±24.0)、(9.1±3.3)、(34.7±13.4)及(3.9±2.1)mg/L,组间比较,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的CRP及WM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义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上述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WB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3%、77.5%、66.5%,CR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74.5%、73.4%,CRP对细菌性肺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具有取材简单、快速、对细菌性肺炎阳性检出率高的优势,在排除患儿其他导致CRP升高的因素前提下,不失为一种有效鉴别肺炎的诊断方法.

    作者:叶素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肿瘤患者真菌医院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构成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5例真菌感染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 肿瘤患者真菌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81.4%,其次是泌尿生殖道,占11.2%;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5.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6.4%;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真菌对于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好,对咪唑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 重视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能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慕玉东;王聪;王永兴;楚雍烈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甘露醇静脉输注方式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为寻求预防或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方法,每天采用头皮针进行不同部位静脉穿刺输注甘露醇和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注甘露醇两种方法,并进行临床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入院时均表现为急性发作性腰腿痛,经腰椎X线、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0例.

    作者:李小潘;覃兴乐;黄春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医院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特殊抗菌药物的用约金额、科室分布、用药频度(DDDS)、审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特殊抗菌药物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用量较大;头孢吡肟存在严重的超量;呼吸科与ICU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与金额高;抗真菌药人均费用高;头孢吡肟的分级管理较差.结论 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加强对该类药物的适应证和分级管理进行干预.

    作者:王长江;杜鹏飞;涂厉标;王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人工配制肝素封管液污染的调查分析

    笔者对人工配制的肝素封管液进行污染状况调查,旨在分析导致人工配制肝素封管液污染的原因.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我院16个科室的肝素封管液共16份样本.从储存条件、储存时间、使用次数进行比较,观察肝素封管液污染的原因.1.2操作方法 (1)使用无菌注射器,在无菌条件下抽取样本5 ml后,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密闭条件下送微生物实验室.

    作者:孙淑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保洁员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病区保洁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及执行情况,针对现状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职业安全防护能力及保洁质量.方法 抽取病区保洁员40名,通过内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保洁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执行情况,对培训、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保洁员的系统培训及督查考核,规范保洁员的管理,能有效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知识的知晓率、执行率和职业安全防护能力,从而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及职业暴露的发生,被调查的病区保洁员相关项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严格的监管,使保洁员真正认识到其工作质量与医院环境、医院感染的密切关系及重要性,从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及要求.

    作者:陆美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412例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与分析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选择医院2011年3月,妇产科门诊患者412例,对其处方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4%,其中常见妇产科疾病及妊娠终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0.3%及98.8%;非感染疾病用药占10.2%;联合用药占84.7%;静脉输液使用抗菌药物占97.8%;奥硝唑和甲磺酸帕珠沙星使用频率分别占42.4%和25.5%.结论 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指征掌握不严,用药无选择针对性,联合用药、用药途径不合理等盲目滥用现象,亟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相关卫生行政立法,加大处罚、监管及督查力度,同时要加强医德、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培训教育.

    作者:叶高峰;焦玉冰;许也齐;夏阳;于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牙龈炎冲洗器在防治肿瘤泵注化疗致口腔炎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牙龈炎冲洗器对恶性肿瘤患者泵注化疗所致口腔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80例行泵注化疗的肿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使用牙龈冲洗器,对照组39例,使用复方氯己定漱口,观察两组口腔炎发生率、口腔炎的构成、愈合所需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口腔炎发生率为2.44%,愈合所需时间为3d;对照组口腔炎发生率为15.38%,口腔炎愈合所需时间波动于3~14 d,平均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龈炎冲洗器对防治肿瘤泵注化疗所致口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陈梅;蔡燕琴;杜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 了解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情况,探讨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方法 2008-2010年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填写针刺伤与锐器损伤报告表或血液、体液暴露接触报告表,并建立暴露后跟踪记录.结果 2008-2010年全院共发生职业暴露73人;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梅毒、HIV;锐器损伤58人,占79.45%;血液、体液暴露接触15人,占20.55%.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作者:史兴菊;黄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PICC导管穿刺点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调查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的穿刺点或分泌物取样做细菌培养,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发生穿刺点感染25例,感染率为7.10%,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有显著相关性;检出病原菌共21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71.43%,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占23.81%.结论 PICC导管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密切相关,应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降低PICC导管穿刺点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宇平;阮文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