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静
患者,男,62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钝痛,伴局部肿胀,以左膝骨性关节炎入院.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膝关节腔清理、滑膜骨赘切除、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15d,开始间断发热,高体温39℃,关节液培养无菌生长,给予广谱抗菌药物治疗,仍间断发热.择期行左膝关节腔清理,感染灶清除术.术后进行关节液培养,进行革兰染色:革兰阳性杆菌;抗酸染色:抗酸阳性杆菌,呈分枝状;转种萨布罗培养基,24 h即可出现淡黄色的菌落,初步报告非结核分枝杆菌,测序结果为龟脓肿分枝杆菌.
作者:郭玲;叶丽艳;赵强;杨继勇;罗燕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2007-2010年柳州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属的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支原体属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07-2010年4年支原体属的阳性分离率为41.9%、46.0%、50.0%、53.9%,支原体属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均>75.0%,为柳州地区临床首选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结论 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张海琼;唐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比较来源于南京地区部分社区健康成年人鼻咽部与住院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耐药性、携带整合子的特征及基因盒种类.方法 于医院体检中心采集健康体检者的鼻咽拭子,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KPN;运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细菌分析系统,鉴定住院患者痰标本中的KPN;应用纸片扩散法对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应用PCR法扩增整合子;对PCR产物纯化、测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来源于临床痰标本的24株KPN,10株为Ⅰ类整合子阳性株,整合子阳性率为41.7%,明显高于24株健康者定植菌分离KPN整合子的阳性率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的KPN对13种抗菌药物总的耐药率为16.7%~83.3%,明显高于健康者分离KPN的4.2%~45.8%;且携带有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氯霉素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盒.结论 医院感染患者分离的KPN整合子阳性率及耐药率,显著高于健康者呼吸道分离的KPN,健康者携带菌株可分离出Ⅰ类整合子,提示应从基因水平上检测不同人群细菌耐药性.
作者:刘海燕;顾兵;黄茂;陈意;梅亚宁;王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医院监测控制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分离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同顾分析,并记录其感染部位、标本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的耐药性,15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为90.4%,其他是亚胺培南为87.2%、氨曲南为69.2%等.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与实验人员的重视,临床用药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蒋敦松;陆一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11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例、15例次,感染率12.7%,呼吸道感染常见,尿路感染其次;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75岁、术前住院≥2周、心功能Ⅲ~Ⅳ级、肾功能不全,肌酐≥221μmol/L;感染者死亡率高.结论 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常有多种相关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感染率.
作者:林苗;章耀;杨丽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分析泌尿系感染的细菌潜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病原菌分离鉴定按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占73.6%,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49.2%、铜绿假单胞菌占10.4%、肺炎克雷伯菌占5.2%;革兰阳性菌占18.8%;真菌占7.6%;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比较高,而对头孢类.氨苄西林、氨曲南等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利奈唑胺的敏感性为100.0%.结论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刻不容缓.
作者:蔡璇;施菁玲;李从荣;孙端阳;彭少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辅助生殖前患者感染性指标的存在状况,以制定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辅助生殖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苍白密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进行检测,并从年度、性别及年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8年结果,HBsAg、HBeAg、TP、HCV和HIV的阳性率分别为4.93%、0.96%、0.84%、0.37%和0.02%;各项指标阳性率均为男>女,并且HBsAg、HBeAg两个指标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sAg、TP的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而且前者在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在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BeAg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结论 在辅助生殖前患者中存在各项感染性指标,并以HBV为主,女性HBsAg阳性率、男性TP阳性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而男性HBeAg阳性率与年龄呈负相关;通过检测,可提高辅助生殖的成功率并达到优生目的,同时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邵明明;钱燕;许林波;李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易感因素,为临床预防血流感染和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6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占65.8%、革兰阳性菌16株占20.3%、真菌11株占13.9%;医院获得性血液感染分布前3位的科室依次是血液科、移植科、消化道肿瘤科;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及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万古霉素对抗革兰阳性菌有效;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有效;老年肿瘤患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类固醇激素,使真菌感染成为严重问题;对免疫功能低下的肿瘤患者,应尽量减少静脉置管时间,加强手卫生监管力度.
作者:翟红岩;白玉红;郭闻涛;左大鹏;刘艳风;王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标本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 177株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占55.4%;其次为脓液标本占13.0%;尿液标本第3位,占12.4%;PAE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5.6%~6.2%: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为55.4%;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标本中未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株.结论 基层医院PAE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城市大型综合医院,但医院PAE耐药性已比较严重,有关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PAE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作者:蒋海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与分析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选择医院2011年3月,妇产科门诊患者412例,对其处方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4%,其中常见妇产科疾病及妊娠终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0.3%及98.8%;非感染疾病用药占10.2%;联合用药占84.7%;静脉输液使用抗菌药物占97.8%;奥硝唑和甲磺酸帕珠沙星使用频率分别占42.4%和25.5%.结论 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指征掌握不严,用药无选择针对性,联合用药、用药途径不合理等盲目滥用现象,亟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相关卫生行政立法,加大处罚、监管及督查力度,同时要加强医德、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培训教育.
作者:叶高峰;焦玉冰;许也齐;夏阳;于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传染病专科医院HIV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及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并探讨可能的防护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15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暴露原因、方式、危险程度及防护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暴露人员分布:艾滋病房10名、妇产科1名、检验科两名、手术室1名、门诊1名;暴露人员:护士9名占60.0%,是职业暴露的高位人群;医师3名占20.0%,检验员两名占13.3%,清洁工1名占6.7%;暴露方式:11名为锐器伤占73.3%;暴露评定:1名为二级暴露,8名为一级暴露;6名为低危险性暴露;暴露检测:14名暴露人员在3~6个月后HIV抗体检测均阴性,1名见习生因经受不了精神压力暴露后第2天辞职离院.结论 加强对传染病专科医院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及暴露后的规范处理、合理预防用药等,可有效防范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
作者:邓静平;江毅;刘远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儿童医院多药耐药菌( MDROs)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分离的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906株,多药耐药菌309株,占16.2%;分离前3位的分别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药耐药菌分布阳性率占前两位的科室是急救内科和新生儿科,急救内科共94株,新生儿科共90株,MDRPA、MDRAB以痰液检出率高,构成比为76.8%、96.2%,MRSA以脓液检出率高,占43.6%,MDRPA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低,分别为23.2%和26.1%,MDRAB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耐药,耐约率均>50.0%,MRSA对万古霉素耐约率为0,其次对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氯霉素耐药率较低,但氯霉素不适于儿童.结论 儿童医院多药耐药菌分布范围广,在重点科室所占比率高,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因此要切实加强多药耐药菌的管理.
作者:耿蓉娜;温婵;刘会玲;孙立新;宋建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解决单走廊洁净手术部术后污染物品的收集与密闭转运的问题.方法 自行设计手术室污染物品与废弃物品密闭转运车.结果 自2006年10月-2011年5月临床使用效果证明其实现了单走廊洁净手术部术后污染物品的快速收集与密闭转运;规避了单走廊洁净手术部环境污染的风险;促进了护理管理的持续改进;节省了手术运营成本,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结论 因其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经济实用,而成为单走廊洁净手术部感染控制之必备的医疗用品.
作者:田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现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医院使用中的几个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出现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我院有山东新华医疗器械生产的TMQ.J型台式灭菌器5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将生物培养指示剂(自含式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生物指示剂,挤破内含安瓿,与一支对照管均放于56℃培养箱内,48 h后,阅读结果.
作者:郭素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生物膜(BF)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坏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planktonic cell)相对应的生长方式,由微生物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组成[1].研究表明,人体中80%的感染涉及到BF的形成[3];根据美国国家卫生协会和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有>60%的感染与BF的形成有关[2].临床常见的BF相关感染有两种,一种是医疗材料相关性感染,即病原菌黏附于医疗材料表面如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和人工心脏瓣膜等表面,形成BF而导致感染;另一种是慢性感染,微生物在人体腔道表面吸附生长而引起的感染.
作者:高媛;刘萍;陈旭;李岩;孙淑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医院近两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特点、分布状况及耐药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各种送检标本中培养鉴定的127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计算标本构成比、科室分离率,并统计分析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同时检出的微生物,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综合ICU、神经外科、血液内科及呼吸内科等分离出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全院检出率的79.6%;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和支气管灌洗液,占总数的88.2%;绝大部分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单一感染,混合或多重感染只占7.9%;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较高,均>90.0%,可用于临床经验性治疗.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感染,因其耐药性高而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及早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该菌引起的感染.
作者:王宏伟;李霞;许俊华;辛莉莉;贾红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兰州市某医院围手术期及术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查阅相关病历,片填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表.结果 清洁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8%,围手术期给药时机符合规范的占94.1%;使用频率位居前3 位的抗菌药物分别是氨氯西林占21.6%、头孢硫脒占16.7%和头孢噻肟占11.8%.结论 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执行情况较好,且部分清洁手术已做到术前、术后均不使用抗菌药物,部分预防性抗菌药物选药种类符合规范,但存在选药级别过高和预防用药指征不明确等问题.
作者:李晓凤;滕铁楠;李静;高峻;卡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的穿刺点或分泌物取样做细菌培养,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发生穿刺点感染25例,感染率为7.10%,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有显著相关性;检出病原菌共21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71.43%,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占23.81%.结论 PICC导管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密切相关,应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降低PICC导管穿刺点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宇平;阮文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医院感染在加剧,医护人员必须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有的放矢有效控制医院感染.1 放射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由于放射科选址和布局的特点,加上门窗紧闭等诸多原因,使空气质量差;每天大量患者,检查室内的物体很容易被污染;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各种医疗废弃物未及时有效处理与各种侵入性操作所造成的污染.
作者:唐钢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菌的送检情况进行比较,为提高和改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前1周对各科室感染管理联络员进行培训,完善病历及病原学检查,以床旁调查与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974例,实查973例,实查率为99.9%;发生医院感染74例,感染现患率为7.6%,社区感染88例,感染率为9.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检验送检率为30.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9%,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47.2%.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加强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患者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促进抗菌约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
作者:邢亚威;杨兴肖;刘志广;王媛;陈俊卓;贾志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